第24章 人性本恶(1/1)
“盛丹的紫金红葫芦、盛水的羊脂玉净瓶,这两物威力极大,只要叫上声名字,其若应了,就已装进里面,随即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儿,一时三刻化就会为脓水。”
“我担心这一年内你会遇到危险,所以现在我将这两物借用给你,但是一年后你要还给我,我还要用这两物回去炼丹,但是不要妄想逃跑,不管你跑到哪里我都会知道的!”
白江听后表情一愣,犹豫了片刻后随即伸出双手想要从老人的手中接过那两件宝物。
可还没等他接过来,心中好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如果我不要这两件宝物的话,您可不可以现在就复活那位老妇人,那一年的好事我也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
结果这次老人斩钉截铁道,“不可以,哪有答应别人的事情还没办完,别人先给你报酬的道理?”
白江低头沉思了片刻后,微微点了点头应道,“好!”
紧接着白江又再次说道,“但是我还是想要问一下您为什么不杀它呢?”
结果老人却反问道,“我杀了它,那么对我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白江被老人给怼的有些哑口无言思考了片刻后说道,“可是它不是已经起了邪念吗,您难道就不担心它会再次伤人吗?”
“所以说我才让它跟着你,并且还给了你两件宝物!”
“可是您如果杀了它,这件事情不是更简单一些吗?”
老人对着白江抬了抬手,示意白江将他手中的那两件宝物接过去,白江犹豫了一下按照老人的意思从他的手中将那两件宝物接了过来,老人看着白江微微笑道,“有一个道理叫做上善若水,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过。”
“所谓上善若水便是,”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此乃上善若水!”
“水明明什么都没做,只是自己在安静的流淌着,但在外人看来它却做了许多好事,做人做事都是这样!”
....................
白江听后弱弱道,“我有些不明白!”
“你不需要知道这些,你只需要明白我不杀它有不杀它的理由,而且利大于弊!”
“还有一个道理叫做,【人性本恶,教化从善】我估计你更没有听过!”
白江虽然被老人给揭穿了,但他并没有恼怒,因为他是真的没有听说过。
“所谓【人性本恶,教化从善。】那便是,人的内心本来就是恶的,而不是因为外界因素影响才会变坏,反而是被别人影响,慢慢的教化才会变善。”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带着恶意的。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之前有一位人族的著名学者名为荀子,便主张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相较之另外一位学家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孟子的学说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恰恰是因为有人的利己,才可以使人由自为转为为公和利他。因为人为了利己,就必须依循国家政策的引导,也必须躲避国家法律的惩罚。于是,利己转而成为了利他。法家是最强调国家秩序的,而法家的人性论理论基础则是毫不隐讳地承认利己,承认性恶。”
“这便是人性本恶,人都况且是如此,那么这么一只刚刚产生灵智,而且还吃了魔心的鸡呢?”,老人缓慢站起身指着远处的那只大公鸡问道。
白江听后沉思了片刻,心中似明似白,但是就是不明白。
“我虽然能够暂时封住它内心的邪念,但这终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所以才需要你去做好事,用来慢慢的教化它!”
“好了,我话已经说的够多了,也该离开了,剩下的你就自己走一步,看一步吧!”
说完老人朝着一旁的那只大公鸡走去,手掌轻轻一挥,在他的手中又出现了一根拂尘,老人握着拂尘来到大公鸡旁边,对着那只大公鸡微微挥动手中的拂尘,嘴中还念着白江听不懂的咒语,“敕敕洋洋,日出东方,吾赐灵符,普扫不祥,口吐山脉之火,符飞门摄之光,提怪遍天逢历世,破瘟用岁吃金刚,降伏妖魔死者,化为吉祥,太上老君吾吉吉如律令。”
..................
等到老人咒语念完,大公鸡眼中那神秘的黑色缓缓退去,变成了平常眼球的样子,身上那不断冒出的黑气也缓缓散去,只是它的身躯还是如同刚才的那样异常的庞大。
接着又一挥手,悬浮在大公鸡头顶上的那个如意也缓缓飞到老人手中,大公鸡行动也恢复了正常,只是它的眼中满是迷茫。
老人转身看着白江道,“好了,我该离开了!”
白江点了点头,指着大公鸡说道,“那它呢,就这样让它呆在这里吗?”
“是你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