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贞观犁见效(1/1)
石天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一把属于他的折扇,而且是盖着李明达印章的折扇,只不过那是他拒绝李承乾两天之后的事情了。
李世民的扇子是他自己写的,只有诗词,没有落款。就连背面阎立本作的画也没有落款。
李承乾的扇子是李明达写的,落款倒是有了,可是没有印。当然,以他们两人的身份,这落款和用印是完全没有必要了。
仔细研究了一番手中的折扇,石天还是很满意的。相比街上那些俗品,这把扇子代表的可是身份。
一个公主亲笔作画的扇面,上面甚至还落款留言,用了公主的官印,这可不是普通扇子所能比拟的。
虽然这东西清宫剧中那些尚方宝剑的功能,可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这个落款和印章还是有一些用处的,最起码它能证明石天跟宫中关系莫逆,让普通的官员不敢打石天的主意。这可比他的伯爵官印管用多了。
石天的扇子还没捂热乎,宫里就来人了,李世民召见。
对于李世民现在召见,石天还是有些意外的。按理来说,大唐现在正在对吐谷浑用兵,李世民应该昼夜不停的处理军事,没那闲心召见他才对。
军事这东西,石天可是不懂的,别说是这种大规模的国战了,就是与人打架,连最基本的王八拳石天都不会。
李世民召见,石天也不能不去。换上官服,石天跟着前来通知的小太监一溜烟跑去了甘露殿。
“石天小子来了,看一下吧!这是长安县万年县渭南县和蓝田县报上报上来的折子。”一进甘露殿,李世民直接让人把几份奏折送到了石天面前。
大唐的奏折,可没有李世民的诏书那样通俗易懂,而是满满的骈文,晦涩难懂,而且又臭又长。
对于骈文,石天可没兴趣研究,花了一盏茶的功夫石天也没读完其中的一本。
这速度,李世民和旁边的魏征房玄龄等人也等不及了,照这个速度,几本奏章读下来,还不得用一个时辰的时间?
“这几县上奏,有了水车的灌溉,今年的粮食获得了巨大的丰收,用贞观犁深耕,再加上水车的灌溉,今春种下的麦子亩产近三石,这可比以往产量整整多出来了两成。”
见石天读得费劲,魏征直接给他总结了一下这几份奏折上的内容。
贞观犁和水车这事一直是魏征负责的,关乎粮食的大事,魏征对这两样东西可是很上心的,一直是他亲自盯着。现在小麦已经收获了,得出了具体的数据,魏征第一时间就跑来向李世民报喜了。
多出来的这两成收成,跟水车的关系其实并不大,今年风调雨顺,并没有灌溉几次,因此提高不了太多的产量。
贞观犁看似只是提高了耕地速度,其实不然。石天明白,贞观犁比之前的犁耕地更深一些,有利于小麦的扎根,也让地地秀气性更好,因此才会多出来这两成的产量。
小麦为何抗旱,是因为小麦的根系发达,扎的根更深一些。正常的小麦,根系可以扎到两米以下。只不过,小麦的主要根系还是集中在半米以内。
浅层的土壤翻耕之后,更为透气,也便于水分将营养带入地下,利于小麦根系的吸收,因此,深耕对小麦的高产至关重要。
“陛下,今年小麦高产,多是贞观犁的功劳。贞观犁耕作比普通犁要深一些,更利于小麦扎根,也更利于小麦的高产。
今年雨水多,一季下来,小麦并不需要太多的浇灌,再加上水车普及的晚,现在灌溉的水渠还没有全部建成,因此对于小麦的浇灌还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水车的用途,主要集中在播种之前以及小麦灌浆之时,播种之前灌溉一遍,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至于灌浆之时浇一遍水,则是为了让小麦籽粒更加饱满,提高小麦的产量。
其实水车的作用,更多的是集中在干旱之年,有了水车,干旱之年不至于让粮食绝产。”
小麦丰收,这是好事。即便需要拿出一部分来交税,但是有了这一季小麦的丰收,最起码能保证一家人几年之内不会忍饥受饿了。
贞观年间,还没有土地兼并的事情,大唐百姓手里都有永业田,因此,才造就了贞观盛世。
除了没有土地兼并之外,大唐的农税低,熬过了贞观四年以前那几场天灾之后,后来这几年,大唐也就不再缺粮食了,这也是为何贞观年间粮价低廉的原因。
粮食丰收,李世民喊他来,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与他献的贞观犁和水车有关,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功劳。另一方面,李世民是想显摆,在他石天的面前显摆一下他的贞观盛世,百姓安居乐业。
大唐的计量单位有些杂乱,就如魏征口中的,小麦亩产近三石。一石粮食差不多在一百五十斤左右,一亩地产量近三石,也就是四百多斤,连五百斤都不到。
这个产量,在石天看来,没有化肥的加持,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帮助,六七个人管理一百亩的小麦,能有这个产量已经是很不错了。
想要提高粮食的产量,除了耕作管理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优化粮食的种子了。
“陛下,想要提高粮食的产量,除了贞观犁深耕和水车灌溉之外,还可以从种子上下一些功夫。
找一片远离百姓田地的土地,耕种上小麦,待到收获之时,选取其中生长周期短,抗病抗虫且籽粒饱满,产量颇高的麦粒为种。几代筛选下来,就可以选取出产量更高的优质种子了。”
太空育种,辐射育种,这种让种子变异的方法在大唐肯定是行不通的。可是层层筛选,获取优质的小麦良种,效果可能没有太空育种好,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育种办法。
小麦的原产地并不在大唐,而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大唐可没有野小麦。杂交育种这种方法,在大唐暂时还不合适。
而且杂交育种,种子使用两三代之后就会参差不齐,在没有出现完善的育种科学和种子公司之前,这种方法也不适合在大唐推广。
“粮食安全关乎大唐百姓的生活,是重中之重。陛下,既然石县伯有育种的法子,不妨为石县伯划上一片土地,让其潜心为大唐再育优质良种。”
石天刚一说完,房玄龄就站了出来向李世民进言道。
听到这话,石天有点想把房玄龄的祖宗八辈给问候一遍。
为大唐培育优质良种?听起来是大公无私,可是这话在石天耳中,那就是赤果果的报复了。
刚才他也说了,想要培育良种,那就得找一片远离农田的土地。长安周边,人口聚集,想要育种,少说也得跑出去百八十里才行。
让他去育种,那是育种吗?那是发配啊!
房玄龄这不是向李世民建言让他育种啊,这是对他把房遗爱弄进吐谷浑的报复,也有可能是他把房遗爱卷进黄成事件的报复。
房玄龄说完,石天还没有开口反驳,魏征就冒出来了。
“陛下,房相之言大善,若是石县伯真能为我大唐培育出产量更高的粮种,再有贞观犁和水车,我大唐就再无粮食之忧了。”
在魏征看来,只要百姓能吃饱了,这大唐也就国泰民安了。魏征是守成之臣,他可没有李世民对美洲大陆的野心,而且他也不知道美洲大陆。
不用说美洲大陆了,就算是吐谷浑,高句丽,在他的眼里,只要不来进犯大唐,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他可没兴趣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