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丰收(1/1)
皖东的田野上,秋风过处,五谷飘香。正如一些学生的作文里所描写的一样:“田地里的庄稼,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此起彼伏,沉甸甸的稻谷已经弯了腰,金灿灿的玉米早就乐开了怀。”
秋日,对于辛勤耕作了一年的农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季节,也是最开心的季节。
萍萍被外婆桂兰带到安徽生活已经三年了,五岁的萍萍对安徽农村的生活已经是非常的适应,也非常的熟悉了。
一个秋日的清晨,吃过早饭以后,萍萍挎着一个用柳藤编织的篮子,拿着一只小铲刀,像个小大人一样,随着外婆、外公、舅舅一起到田地里去挖红薯。
而当地人和宜城人一样,都称红薯为山芋。
田地里早就来了很多庄稼人,且到处都堆满了刚被挖出不久的山芋。
外公和舅舅开始用带来的镢头刨山芋。山芋在外公和舅舅抡起的镢头下,被一个一个地刨了出来,不出一个时辰的时间,十几垅地里的山芋都被外公和舅舅给陆续翻了出来。
外婆的任务是负责将外公和舅舅翻出来的山芋捡起来,然后放到箩筐里。
萍萍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帮着外婆捡山芋、再放进箩筐。
不一会儿功夫,外公和舅舅翻出来的山芋都被外婆和萍萍捡到箩筐里去了。
这时,萍萍听到外婆对正在歇息的外公和舅舅说道:“我们大家再检查一下,看看土里面还有没有山芋没有被挖出来。”
随后,萍萍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自己带来的小铲刀,在刚刚翻过的泥土下面继续往下挖。经过大家的二次检查,确实也找到了不少埋藏得较深的山芋。
不知什么时候,舅舅将家里的两头猪赶到了田里。
猪来到田间,仿佛嗅到了泥土里山芋的味道,拼命地用它们的鼻子往泥土里拱。还别说,那两头猪真的用它们的嘴拱出了不少埋藏得较深的山芋呢。
但是猪的本性当然是很贪吃的,为了防止猪拱出山芋后只顾上吃,停止了继续工作,舅舅将负责看管猪的任务交给了萍萍。
舅舅说:“萍萍,你的任务是看好了猪,猪拱出山芋后,你就将它们嘴里的山芋拿过来,让它们继续刨。”
萍萍说:“好不容易刨出的山芋都不让吃,猪多可怜啊。”
舅舅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要是刨出一个就让它吃一个,它还会继续刨吗?要记住,不劳动就没有饭吃,猪也一样。”舅舅神气地对萍萍说。
萍萍说:“哦。那舅舅答应我,等劳动完了以后,我们一定要给猪吃山芋啊。”
舅舅说:“当然啦,舅舅知道我们萍萍心地善良,等猪劳动结束以后,舅舅一定让猪吃个饱。”
舅舅看着萍萍笑呵呵地说道。
刚刚收获完田里的山芋,地里的稻谷、玉米也陆陆续续地成熟了,村民们进入了每年一次最繁忙的季节。
稻谷收下来以后,村民们趁着好天气对稻子进行脱谷,再将脱了谷的稻子进行晾晒,晾晒完毕后,将谷子装袋,之后统一上交给生产队,生产队则根据村民的常驻人口以及社员的劳动所得公分,向村民分发粮食。
粮食分发完以后,余下的部分则由生产队统一向公社上缴了公粮。
脱完谷子的稻草,一部分要运回到庄稼地里,做地里的肥料,一部分稻草要留给生产队的牛棚,作牛饲料,以及作为牛过冬用的物品。
剩下的稻草则会由生产队统一分配,每家每户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后,会将稻草运回到各自的家中。
于是,每家每户门前的空地上都会堆上好几垛稻草,而每一垛稻草都会被堆放得非常齐整,呈立体长方型。草堆大约有两米多高,宽两到三米,长四到五米的样子。
这个时候,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来到稻草堆前玩捉猫的游戏。
有的小伙伴喜欢直接躲在草堆的后面,当捉猫的人来捉猫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捉住,孩子们就会在草堆之间来回地穿梭,真是好不热闹。
这个时候,就看谁跑得快了,谁要是跑得慢,谁就会被捉猫人抓住,被抓住的人就会成为下一个捉猫的人。
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想当捉猫的人,于是就有人想出了“以静制动”的方法,那就是在草堆上掏出一个洞,人钻进洞里,再用稻草将洞口堵上。等躲猫人藏好以后,草洞里面的人就会大声地向外面喊道:“我躲好了,我是大猫,大猫在这儿呢,快来找我吧”。
这一招起初还真的很灵,捉猫的人很难找到躲猫的人。
当然也有被捉住的,那是因为,躲在里面的人见捉猫人着急得晕头转向都找不到躲猫人的时候,会得意地从里面笑出了声来。此后,藏猫洞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再也瞒不了捉猫人了。
村民们在忙着晾晒稻谷的时候,一边也在忙着采摘苞米地里的玉米。
这里的玉米个个都长得黄灿灿的,颗粒饱满,果实十分喜人。而玉米杆早就失去了当日的水分,再也不能当“甘蔗”吃了。
像分稻谷一样,每家每户也从生产队里领回了各自应得的玉米。
“外婆外婆,萍萍要吃烤玉米。”萍萍向外婆嚷嚷着。
“知道啦,外婆今天就给萍萍烤玉米。”刚刚丰收的外婆一脸的喜悦神情。
傍晚时分,家家烟囱陆续开始冒烟了,外婆也开始准备做晚饭了。萍萍跟在外婆后面,看着外婆在挑选准备烤着吃的玉米。
只见外婆撕开了一个玉米棒的外皮,玉米籽粒粒饱满,肥嘟嘟的,再用手一掐,水水的,不老也不嫩,看样子正适合烤着吃。果不其然,外婆将这个玉米放到了事先准备好的篮子里。同样的动作重复了多次,老的扔回到原处,合适的都放到了篮子里。看来,放到篮子里的玉米确实是用来烤着吃的了。
外婆开始生火做饭了。外婆家是用土坯砌了大灶来做饭的。
大灶台上放了两口铁锅,灶台的下面砌了两个灶口,灶口在灶台的背面,灶口是用来烧柴火用的。
两口铁锅之间留了一个小洞口,小洞口上放了一个圆柱形的直径大约十多公分的铁器皿,是用来利用两个灶口之间的余温烧热水用的。
两个灶口之间有一个烟囱直接连接到屋外。
平素没事的时候,萍萍一般都是喜欢跟在外婆的身旁,看着外婆取柴火、烧大灶,所以,萍萍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如何在合适的时候往灶堂里面添加柴火。
外婆事先在一侧的锅里放入了水,然后坐到灶台后面开始烧大灶。等灶堂里的火渐渐地烧旺了以后,外婆将事先挑选好了的玉米一个个地都扔到了灶堂里面,然后继续往里面添柴火、添稻草。
“萍萍,看好了灶堂里面,等里面的火小了以后,帮外婆往里面添一些柴火或者稻草啊。”外婆对身边的萍萍说道。
萍萍回应:“好的,萍萍知道了。”
将灶里续火的事交给了萍萍之后,外婆站了起来,站到灶台前面熬山芋玉米粥去了。
等到锅里面的粥快熬好的时候,外婆对萍萍说:“好了,萍萍不要再添柴火了,灶里的玉米熟了。”
听到外婆这么一喊,萍萍立即从灶台后面走了出来。
好香啊,一只只冒着热气的玉米被外婆从灶堂里面取了出来,每个玉米都烤得像黑炭一样,但是却满屋的飘香,吸引了舅舅像萍萍一样立即聚集到桌子上来。
外婆快速地剥掉了裹在外面的玉米包衣,露出了黄灿灿的略带点焦色的玉米。
刚烤熟的玉米很烫,但是舅舅和萍萍都顾不得了,俩人立即拿起外婆刚处理好的玉米,大口大口地,一边不停的挪动着嘴里的舌头、一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满嘴嚼着香糯糯的、甜甜的玉米粒,那个满足感别提有多美了。
看着侄舅俩吃玉米的那个贪婪、满足的样子,坐在一边的外公和外婆都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