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梁乐成其人(1/1)
在梁骁和太子出发前,大皇子梁文信来了东宫。
今天,梁骁在都城的镇北王府,这里是他父王梁臻被封为王爷的时候,由先皇赐下的。
这些年,镇北王府的人回来,都是住在这里。
梁骁当时从避暑山庄到了都城后,和太子商量决定,除了留宿东宫外,其他时间还是住在王府。
他们这样算是避点嫌,尽量不让人过多的揣摩二人的关系。
梁文信并没有想对弟弟说太多,他想到的那些问题,弟弟和梁骁都是聪慧通达之人,如何能不细细思考。
所以,他只是来给弟弟提前道别,说些众人面前不方便说的话。
顺便,让太子他们帮忙捎带点东西,因为对方这次去的地方是江东乾州,阿禹的母亲和妹妹,就住在那里。
自7年前,卫禹良当了大皇子的侍卫统领,有了皇帝让人办的立户文书,他就将母亲和妹妹接到了赏赐给自己的府邸居住。
那天,看着卫衡一家人目瞪口呆的样子,卫禹良憋了几年的气终于舒畅了一些。
不过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带着母亲和妹妹走了,没有带任何东西,他的俸禄养三个人,完全是绰绰有余。
临走的时候,卫衡几人只是瞪着他们母子三人,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但能拿到那样的恩典,卫禹良肯定是攀上了什么贵人,御前侍卫的身份,能攀上的贵人自然是皇宫的人。
像王公大臣因为避嫌,其实并不会与身份敏感的御前侍卫有太多接触。
所以,他们虽然很想像以前那样撒泼,但这次却不敢了,至少要搞清楚情况再说。
过了一段时间,卫衡终于打听出来了大概情况,知道卫禹良居然当上了大皇子的侍卫统领,更因为救了大皇子,得到了皇帝的看重,现在每天都贴身照顾那个皇帝最疼爱的儿子。
大皇子名义上,已经单独建府,但还住在皇宫,皇帝特令,卫禹良和24名大皇子侍卫,还是领的御前侍卫的职衔,所以,卫禹良现在,已是非常气派的御前侍卫统领了。
心里五味杂陈的卫衡和乌氏一商量,以后不能来硬的了,但这天大的好事,他们总也应该沾沾光吧,那毕竟是他的儿子呀。
卫禹良有这样的本事和靠山,至少给两个弟弟安排个好差事,还不是给大皇子说句话的事,谁不知道皇帝对大皇子,一直都是有求必应的。
后来,卫衡带着两个儿子来找过卫禹良几次,但都被门房挡住了。
卫禹良早对家里的仆人交待过,卫衡一家人,不许踏进他府里半步,今时不同往日,庆平伯再是无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胡搅蛮缠。
这样安生的过了两年,有一天卫小沫出门的时候,被乌氏的大儿子卫豪和三女儿卫茗香拦住了。
他们说说卫衡病入膏肓,已经不行了,卫小沫这个女儿,怎么都应该去见自己的亲爹最后一面吧。
当卫小沫提出,要问过母亲和哥哥,卫茗香气呼呼的说,卫小沫就是不把自己父亲的死活当回事。
还说杨氏和卫禹良,对他们根本不讲一点情分,卫小沫这样就是托词,不想去看父亲就直接说,何必找借口。
卫小沫的性格和杨氏的软弱还不一样,她伺候了卫茗香5年,骨子里,是有点怕对方的。
对方言辞激烈的指责她,让她立刻慌了神。
虽然母亲和哥哥都叮嘱过她,不要和卫衡一家人接触。
但她觉得,哥哥已经当上了大皇子的侍卫统领,对方不敢打什么歪主意,所以她犹豫了片刻,就跟着去了。
路上,她问起卫衡的病情,卫豪他们说了一堆,却让和哥哥一起学过点医术的卫小沫,越听越不对劲。
又问了几句话里的错处后,卫豪他们答不出来,就催促她快点走,不过眼神里慌乱的神色,终于引起了卫小沫的警觉。
她立刻往回跑,卫豪和卫茗香急忙拉住她,然后往巷子里拖。
这时,过来个人将卫小沫拽了回来,同时直接就是一脚,将卫豪踢倒在地。
“小猛哥”,卫小沫看到来人后,惊喜的喊道。
原来,这人是卫禹良从戍卫营招来不久的侍卫罗小猛,他因为在大皇子24名侍卫里年纪最小、却特别机灵,卫禹良很照顾他。
又因为,卫禹良基本都在大皇子身边,所以,罗小猛经常帮他往家里捎东西、或者带话,和卫小沫也比较熟悉了。
卫豪他们见对方认识卫小沫,急忙说是误会。
但罗小猛知道他们家的事,略思索了一下,就要将他们送去官府。
当卫茗香撒泼,说对方抓着她是想非礼时,罗小猛却对围观的人亮出御前侍卫的令牌,然后笑着说道,如果她不乖乖走,自己不介意用绳子拖着她走。
而对卫豪,他只是抽出了佩刀,对方就乖乖和卫茗香一起去了府衙。
罗小猛将卫小沫送回家后,就向卫禹良说了这件事,对方立刻向大皇子告假,要回去处理此事。
梁文信想了一下,写了一张纸,让他带到府衙,上面只有四个字,‘严加审讯’。
衙门见大皇子亲自过问此事,自然不敢怠慢,所以当天,他们就知道了事情真相。
原来,卫衡一家人眼见从卫禹良这里占不到便宜,就准备从卫小沫这里下手。
卫豪的一个叫赵广的狐朋狗友,看上了卫小沫。
对方家里倒是挺有钱,知道卫小沫的大哥是大皇子的侍卫统领后,愿意拿出一笔丰厚的谢礼来促成婚事。
卫衡和乌氏立刻就想办成此事,而且他们一商量,发现这样做还能拿捏卫禹良。
但是,卫衡现在对卫小沫的婚事说了不算,所以就想将卫小沫骗来。
等生米煮成熟饭,他们能肯定的是,卫小沫性子软弱,自然不敢说出去。
到时候,就以两人情投意合、而且已有肌肤之亲,让赵家去向杨氏提亲。
等成了亲后,杨氏为了女儿能过好一些,也会给卫禹良一些压力,至少给卫豪和卫子辰两兄弟寻个好差事。
就是卫禹良不肯,他们能得那么多银子也不错,反正卫小沫不说,没人会知道的。
而赵广,除了看上卫小沫的美貌外,也一心想攀上气派的大舅哥,就同意了。
卫禹良知道后,气愤不已,大皇子问他想怎么处理,对方说,和卫衡一家已无任何情分,再不想有什么瓜葛。
于是,府衙收到了大皇子第二张纸,上面写着“流放西北”。
卫衡一家,因为都参与了此事,被责令流放西北的耀城,此生不得离开此地。
卫茗香找的夫家,本来也不是什么讲情意的,立刻就给了她一纸休书。
这样做,终于彻底断了卫禹良的烦恼。
卫小沫和罗小猛后来喜结连理,三年前,罗小猛因为母亲过世,申请去乾州当了守备副将,以便照顾父亲,卫小沫自是一同去了,而杨氏,也跟着过去照顾外孙。
这次大皇子请太子他们去乾州后,给卫禹良的母亲和妹妹带些东西,只是其一。
其二是因为,这次去调查人口拐卖的案子,可以让罗小猛协助,他在那边待了三年,有些事应该能帮上忙。
大皇子又叮嘱他们,出去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办案,那些穷凶极恶的歹人,急了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千万不要大意。
最后大皇子念叨了一句,四皇弟读书实在是没天赋,不过,对方以后的子女,也许能出个文武全才,梁嘉言微微一怔后说道,希望如此。
四皇子梁博容,读书确实一言难尽,有一次,几个老师给皇帝禀报他学业的时候,婉转的说四皇子还没开窍。
皇帝却笑着说,不必如此谨慎,自己的儿子自己明白,读书方面,根本就是个笨蛋。
不过,小笨蛋习武方面还不错,然后就让梁骁有时间多给四皇子指点一下。
太子很喜欢四皇弟,对方的性格,憨厚直爽,而且对父皇和哥哥们都很亲近。
尤其梁骁来到都城,因为对这位镇北王世子的大名如雷贯耳,四皇子只要得空,就跟着对方,嘴里哥哥、哥哥的叫个不停,怎么纠正都没用。
直到皇帝说,随他吧,梁骁才开始答应对方的称呼,这样讨喜的弟弟,让他也很是喜欢。
因为梁博容的性格,就是二皇子,以前对他也还算不错。
不过自从两年前,梁乐成和太子冲突不断,梁博容劝对方不要老是和太子作对,心胸狭隘的梁乐成就和他疏离了一些。
二皇子梁乐成是德妃的儿子。
他本来还有个姐姐,可是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德妃是从皇子府就跟着皇帝的人,所以,皇帝对她痛失爱女后性情大变,也很是包容。
尤其明睿帝虽然也有十几个嫔妃,子嗣却不丰裕,到现在也只有四个儿子,一个公主都没有。
梁乐成被德妃过于宠溺的教育方式,养成了狂妄偏激的性格,虽然也有些才华,可是却恃才傲物,而且心胸狭隘、自私。
德妃的父亲是礼部尚书胡年庆,这个刻板且自视颇高的二皇子外祖父,一直认为大皇子身体柔弱,不堪大用,那自然应该是二皇子当太子。
可是皇帝除了对大皇子宠爱有加外,最欣赏的就是三皇子梁嘉言,尤其在对方8岁时,就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更是在三皇子14岁的时候,以博学多才、贤德端庄,册封其为梁国太子。
这让胡尚书心生怨气,每每和二皇子谈起,都是愤懑不已。
这也令本就自私狭隘的梁乐成,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将原因归结于梁嘉言绝色的容貌,才让父皇偏心至此。
得知了太子要和镇北王世子微服私访,他心里极其不舒服。
二皇子一直以来,也希望能出去游历,见识一下书中描写的那些江川美景,可是,因为心里对皇位的欲望,让他舍不得离开都城这个权利的中心。
朝堂上总会有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尤其太子殿下一直不愿定下太子妃,让很多人猜测,他是不是和大皇子一样,以后会子嗣艰难。
所以已成婚、且王妃、侧妃加侍妾有7个人的梁乐成,在朝中和地方上,也渐渐有了一部分支持者。
而在梁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北王,一直是梁乐成想要拉拢的对象。
但是臻王爷老奸巨猾,对皇子们都一视同仁,没有过任何厚此薄彼的行为。
而且对方每次回都城的时间都不长,尤其皇帝还总是留他住在宫里,让二皇子一直没什么机会和对方私下接触。
本来梁骁来都城的事,让他感觉是个机会。
可是,因为和太子发生了些口角,父皇居然把自己从避暑山庄随驾名单剔除了。
梁乐成把这件事,又加在了太子头上,觉得那个表面看着谦和礼让的三弟,根本就是个背地使坏的小人。
后来,从避暑山庄传来了太子和世子不和的消息,令他大喜过望,他以为,太子已经失去了镇北王府的支持。
可等他想要派人去西北秘密与镇北王联络感情的时候,得知梁骁又返回了避暑山庄,而且和太子促膝长谈了一天一夜,之后,两人之间的情谊突飞猛进。
而且在皇帝说,看到两个人能和睦相处、心里倍感欣慰的时候,不可一世的镇北王世子梁骁,居然信誓旦旦的保证,以后定会跟着太子好好学习,一切当以对方马首是瞻。
此事令皇帝龙颜大悦,授予了对方殿前佩刀之权。
梁乐成对梁骁的印象一点都不好。
对方来都城的第一天,皇帝让人举办了规模堪比年节的晚宴,那个虽然玉树临风、却透出一股桀骜不驯的梁骁,竟然那样受欢迎,自己这个皇子都没有受到过如对方那般多的关注。
而且不说因为俊俏的容貌引的那些大家闺秀春心萌动,就是王公大臣家的公子,也是趋之若鹜,据说每日往镇北王府递帖子的人,如过江之鲫。
尤其让他气愤的是,父皇对梁骁的赞誉之高,是他根本没想到的。
一次对方在京畿戍卫营对抗训练时,只带了两个人,就从10000名将士严防死守的排兵布阵中,取出了皇帝设立的彩头——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当时梁骁手握宝刀、腾空而起,当他轻飘飘跃落在皇帝面前空地上,脸上带着张扬耀眼的笑容,立刻引起了场上众人的喝彩。
而皇帝脱口而出:
“能得骁儿如此奇才,真乃西北之幸、梁国之幸,阿臻真是教子有方,朕心甚慰”。
梁乐成觉得,对方虽然有些本事,但不过是一场比赛而已,可是父皇却说,梁骁谋略过人、智勇双全,还给了对方一个无出其右的评价。
最让二皇子愤愤不平的是,大皇子当即点头附和后,太子更是笑靥如花的说:“阿骁真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