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万一诸葛亮已经尝试过无数次了呢?(1/1)
诸葛亮结交了几个朋友,但他无疑是木秀于林的。
他的朋友这么想,他自己也无需谦让。
“诸位日后为官,大概可以做到刺史、郡牧。”
“那你呢?”朋友问道。
诸葛亮诡秘地“笑而不言”。
等到朋友们走后,他挥笔写道:“夫,志当存高远也…”
青年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雅号“卧龙”。
就是说诸葛亮是蛰伏在大泽里的卧龙。
等到风云骤起,就会腾空而起,呼风唤雨,驾驭天时地利。
诸葛亮的读书风格,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后世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当他的朋友读书都“务于精熟“时,诸葛亮只是“但观大概”。
这个“大概“多半可训为“扼要”。
以经世致用为己任,国扶社稷为抱负。
不同于寻常只会在书卷中经营雕凿的腐儒酸丁,只知引经据典,死于句下。
诸葛亮有俩个非常特殊的爱好。
第一个爱好是喜欢练功。
不过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八禽戏,而是狮哄功。
据三国志记载,我们的丞相每天晚上都不好好睡觉,他喜欢深夜抱膝长啸。
抱膝长啸并不是说鬼哭狼嚎。
根据说文解字的知识,长啸是像猛兽那样大声呼喊,从而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岳飞大大,就曾写过《满江红·怒发冲冠》,里边有句话:“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全军复诵!
满江红!满江红!满江红!
壮怀激烈,所以岳飞大大当时的长啸应该就是像猛虎一样高亢激昂地叫。
这种“长啸”,大家也经常干,很多人都会大声呼喊来发泄心中不满和愤怒。
此外,还有诗词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佐证。
个人理解,长啸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深处情绪的呐喊或是长鸣。
说的直白一点,我是隔壁的泰山,抓住爱情的藤蔓,哦哦哦——哦哦哦——那个哦就是长啸。
但是,诸葛亮的“长啸”肯定不是这一种。
他小时候很苦,但还没当官,也没有愤怒和烦恼,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也不会天天喊。
唐代孙广的“啸旨里面”记录了十二法。
“啸”在汉胡都流行,看起来啸是很像呼麦和读诗“上口”的共同祖先。各种入声,气声代替原声以抒情。
所以“长啸”还有第二种解释,就是让嘴巴变成圆形,嘟嘟嘴。
然后发出清扬悦耳的声音,像现代的吹口哨一样。
"啸"这个词汇在古代用语中,可能被大家误认为是"吹口哨"的意思。
然而,实际上它是一个富有道家养生色彩的技巧,与现代的气功概念有些许关联。
在古代,善于"啸"的人往往是指那些隐逸的高人,他们精通导引术,专注于内功修炼。
他们发出的"啸"声源自丹田,能够流淌于四周,常常声震远近,其特殊的声音效果绝非一般的"激于舌端者"所能比拟。
换个说法,就是诸葛亮会里面的呼吸法。
呼吸法是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调节呼吸来达到控制情绪、锻炼身体、提高内在能量的目的。
诸葛亮大晚上通过控制呼吸的频率、深度和方式来调节身体和心灵的呼吸法。通过调息来进入冥想状态,或者利用调息来控制自己的内力、真气。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演义里面诸葛亮是诸葛半仙了吧?
呼风唤雨是编的,但是丞相会呼吸法,那还真的是历史上有出处的。
丞相笑傲江湖不是没有道理的。
武侠宗师金庸先生曾在他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将"东邪"桃花岛主黄药师的"啸"描绘得极为磅礴、大气磅礴。
诸葛亮的第二个爱好。
好为梁父吟。
梁父吟的内容源自“二桃杀三土”,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
人才容易遭嫉妒,这则故事,本来是夸赞晏子的谋略和机智,也反映了一种政治层面上的悲凉和残酷。
三士都是人才,都以君子的规范来要求自己,而君子在严酷、卑鄙的政治斗争中,必然是处处碰壁,难逃失败命运的。
结果就被晏子(他也是一个很厉害的谋士)嫉妒他们的才能,“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诸葛亮当时想出仕成就一番伟业, 但是它又怕找不到合适的辅佐对象,轻易出仕又怕遭受三士的命运!
孔明也是人才,且经天纬地!但时怀才不遇!尚未遇刘备,他也想过投靠曹操、孙权,可是前者猛士如林,后者羽翼亦丰!
诸葛大概担心轻易出仕会遭一些不轨的谋士嫉妒、谗言,受三士的命运吧!
所以他好为梁父吟!
猛士不能一山容二虎,谋士要凤雏坠地,卧龙升天!
熟悉了这些爱好,我们才可以进入丞相的内心,了解那个公元207年了。
当时的备备正在中原步路蹒跚,踉踉跄跄。
由于曹老板平定了北方,旌旄南指,刘备的寄身之地荆州也受到巨大威胁。
诸葛亮的好友在刘备面前不经意地提到了一个既陌生又响亮的名字:卧龙。
我和卧龙相比,恰如驽马比麒麟,寒鸦比鸾凤。
“麻烦先生带他来见一面”
刘备对徐庶说,“不,这人是没法带来的,非得玄德公亲自去请。是否能请动他,还得看造化哩!"
病急乱投医的刘备这就走向了襄阳城外,卧龙岗中。
诸葛亮当然听说过了刘备的大名,中山靖王之后嘛!
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之后的大网红啊!
因为父亲被杀害,曹老板一怒之下屠杀了徐州城百万生灵,而且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宁叫我负天下人,也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你看不上。
但是眼前这个织席贩履的中年男人你看上了。
毕竟他敢带着那点微薄的兵马,为了一个大义,就敢立起来阻挡曹操的大旗。
这些年,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被背叛,但就是凭着那份不甘心,为了内心的理想和抱负,硬是撑到了现在。现在他已经步入中年,到达了人生的不惑之年。
他找到你,渴望你能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请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他的目光充满期待,仿佛要将你吞噬。
你知道,这已经是他的第四次来访了。
你示意书童准备茶水,而他迫不及待地向你询问天下大势。
诸葛亮冷静地回答了刘备,并向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隆中对!
在诸葛亮详细的解释下,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终于恍然大悟,感觉像是拨开云雾见月明。
他心中所有的困惑和迷茫都在这一刻得到了解答。
我估计当时刘备啥也没听懂,就他妈觉得诸葛亮牛逼。
所以他流下了没有知识的泪水,放下了皇室宗亲的身份和作为一个中年男子的尊严,跪在了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能感觉到备备在害怕,因为有太多太多的谋士都背弃了他。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可当你抬起来头的那一刻,看见刘备眼中的热血时,还是被感动了。
为图主公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这是你最后睡的一个懒觉。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南阳野人诸葛亮!
你,出山了。
……
大秦。
时隔多年,恍惚之中。
老情人们再次看到了那个男人的背影,那个只为了天下,为了大秦而活着的男人。
渭水之对,强秦九论。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
秦孝公和商鞅两只手牵在一起,从此打开了华夏统一的新局面。
秦孝公看着天幕沉默了。
终你一生,绝不负君。
商鞅一生为大秦,秦孝公此时却是后悔不已。
商鞅变法强国了之后,他自己也走向了历史的终点。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敬商君,思孝公。
商君一辞,山河鸣咽,秦川落雪。
纷纷扬扬,银装素裹。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堪着白衣?
才具卓绝而又风骨凛然者,商鞅也。
“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明君贤臣一联手,天下侧目。
秦公知遇之恩,君以一生为报。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变法强秦,生死相扶。
治私斗,奖耕战,改阡陌,废井田,大刀阔斧,大公无私,一心图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无惧一程风雪,无惧一路艰难险阻。收复河西,迁都咸阳,变法终得大成。
君予新都以“咸阳”之名,一城尽洒朝阳,于大秦所托之希望愿景,何其深切美好哉!
君之所愿,终已实现。君所给予厚望之秦,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大秦的明月皎皎朗照,君所创立之法度,君所推行之变法,依旧深彻的影响着后世。
青山走远,宫阙成尘。古道荒芜,沧海桑田。
秦已远去,然华夏尚在,华夏永在。商君啊,如今法治清明之盛世,君可看到?君所期待之事大都实现。
今日大雪,思君甚切。愿岁岁年年,风清月明。
孝公落泪了。
他和初恋商鞅,都是为了一个理想走在了一起啊。
……
商君于孝公,就如孔明于刘备。
历史是何期的相似啊。
商鞅出世,呕心沥血。
孔明出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壮志未酬,怎不叫人泪湿衣衫!
壮哉!惜哉!先生高古,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
当诸葛亮走出茅庐的那一刻,童子不舍的问道。
“先生还会回来嘛?”
诸葛亮自信一笑,淡淡的说道:
“待我功成名就,自会归隐山林。请替我看好这草庐啊!”
只可惜,人啊。
有时候踏上了远方,就再也没有回来的路了。
……
ps:假如诸葛亮重来一世,他会怎么样呢?
如果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秋风五丈原,都是一场大梦的话。
这个时候,童子来报,刘备求见。
孔明还会出山嘛?
会。
关羽的荆州,马谡的街亭,魏延的子午谷,司马懿的葫芦口,刘备的夷陵之战,李严对刘禅的谗言,他都想再试试!
我想军师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出山,即使失败也不会后悔。
重新来一次,皇叔可能还没到草庐,孔明就出来了。
诸葛亮面见刘备后两人什么都没说但从眼神中都见到了熟悉的感觉
诸葛亮:你个废物,还不和我复盘隆中对***
刘备:???
孔明:算了,时间就是金钱,走,我们赶紧去匡扶汉室。
刘备:?
到时候军师会高兴的和刘备说:来来来,复盘!让你们看看二周目大神是如何无伤速通的!
第一回 赵云守荆州
第二回 微笑斩马谡
第三回 先渡江东吴
周瑜:悠悠苍天,他奶奶滴开挂啊,怎么打?
司马懿:有透,关了吧, 没意思。
司马懿:不是哥们你演都不演了是吧
……
当然,还有一种可怕的结局。
你怎么知道我们熟知的历史进程不是诸葛亮二周目努力过后的结果呢?
你猜猜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装睡呢?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万一诸葛亮叹了口气说: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你不得吓死!
遐想——
……
诸葛亮在未来重复了无数次,“一次……一次都没有,那命运当真不可逆?”
他在草堂睡醒时不禁泪流满面,感叹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此时屋外小童说到“先生,先生,汉室宗亲刘备刘玄德求见”,诸葛亮草草用袖子抹了把脸回道“快快引见”,他心中默念“主公,让孔明再试这最后一次,六出祁山?何妨再出这第七次”
多年以后,诸葛亮望着这他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战场,失声痛哭:“玄德,玄德,主公!我……我什么也做不到啊”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哑道:“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而后气绝身亡。
最后——
刘备:先生在家吗?
诸葛亮:快滚,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