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做饭(1/1)
两人下了飞机后,到了曲宁,中午的太阳依旧猛烈,机场很多穿着短袖的男男女女。
“临北跟曲宁的天气差别还真大,回到曲宁,感觉夏天还未完全消失。”
陈斯恪笑笑,“等你待久了就习惯了,曲宁四季不分明,几乎是没有秋天的,冬天也冷不了几天。但是冷的那几天,能入骨。”
“这个我知道,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
她突然间有点期待南方的冷,到底是怎么样入侵骨髓的冷。
陈斯恪看着她略带骄傲的样子,提过她手上的行李箱,两手各拎着一只行李箱,“走吧,送你回去。”
“谢谢。”
苏柒安想到微燃说的话,陈斯恪的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好像从认识到现在,总是他在照顾她,他会注意到她的一些小习惯,他的照顾是润物细无声的,并不会给人太大的压力。
两人走出机场,陈斯恪已经叫好了车,车子在机场门口等候,他先打开车门,手抵着车顶,不让她碰到头,等她坐进去了,关上车门,把行李箱搬到后背箱,最后才坐上车。
司机是个外地人,听口音像是北方的,见到陈斯恪上车了,说道,“小伙子对女朋友真好,我们男人就是要这样,自己能干的活就不要让媳妇操心。”
两人面面相觑,苏柒安下意识开口说,“我们不是……”
司机是个话痨,压根就不给她开口说话,就打断了她,“你们是刚旅游回来吗?我今天拉了很多对跟你们差不多年纪的情侣,都是从外地刚旅游回来。”
“旅游好呀,年轻人就是应该多走走,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到处走,然后在曲宁认识了我媳妇,她是本地人,我就留了下来,现在想想还是很美好。”
苏柒安有种挫败感,已经不想解释了,见他说了那么多,还是搭了一句,“你跟你媳妇感情真好。”
司机越说越起劲,“那是自然,当然我岳父愣是不同意,嫌我外地人,你知道我用什么招搞定的吗?”
苏柒安本来想应付一句,陈斯恪抢先开口了,“怎么搞定的?”
“我呀,提了两瓶茅台去我岳父家,我岳父就好这口,我陪他喝到差点胃穿孔,终于答应了。”
“那要是岳父不喜欢喝酒呢?”
“不喜欢喝酒,那你就对症下药呀,喜欢打羽毛球的话,你就天天陪他打羽毛球,要是喜欢下棋,你可以送他棋盘,陪他下棋,只有不努力的女婿,哪里有搞不定的岳父。”
陈斯恪听完后,像模像样的点了点头,点评道:“师傅,你说得很有道理。”
司机得意洋洋,“是吧,小伙子,我跟你说,这可都是我的经验之谈,你说岳父难搞,那也不难搞,你把自己放到他的位置上,你要是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肯定也不舍得别人拐走。”
陈斯恪认真想了想,“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以后我要是有女儿,肯定也不舍得把她嫁人。”
苏柒安在一旁听着,这怎么还唠嗑上了,这就是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吗?
车上的两个男性聊了一句,苏柒安在打瞌睡,她早上起得早,飞机上又没有怎么睡,靠着车窗睡了过去。
到了下车,才被陈斯恪叫醒,款已经付过了,行李已经拎下车。
苏柒安解开安全带,迷迷糊糊地下了车。她看着陈斯恪,又一次验证了,只要陈斯恪在身边,她就睡得很好,无论是地铁还是车上。
“我帮你拎上去?”
苏柒安说:“那去我家,顺便吃个饭吧。”
陈斯恪一路上照顾她,她理应请人家吃个饭。
*
陈斯恪是第二次来苏柒安的家,本来是苏柒安请陈斯恪吃饭,但是最后变成了陈斯恪在厨房里面忙碌,她捧着爆米花站在厨房门口看着他忙碌。
爆米花也是陈斯恪在冰箱里面找出来,炸了给她当小零食,不至于让她太过无聊。
陈斯恪切土豆丝,切肉的刀法都很熟练,他刚刚检查了冰箱,可以做一个土豆丝炒肉片,玉米排骨汤和一个炒生菜。
排骨汤已经用沙煲炖上,苏柒安是个厨房小白,也从来不进厨房,陈斯恪问她沙煲在哪里的时候,她呆呆地摇摇头,选择给李姨打电话。
李姨在电话里面跟她道歉,说不知道她今天回来了,要不要现在过去给她煮饭。
苏柒安拒绝了,她说自己会弄吃的。
爆米花外面裹了一层焦糖,甜甜的,陈斯恪此时穿着围裙,屹立在厨房面前,握着刀柄,侧脸线条清晰分明,神情认真,他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认真的样子,从来不会随便应付。
苏柒安的视线一直追随着她,从小到大,家里的饭菜都是佣人做的,未曾吃过父母做得饭菜,只有在外公外婆那里,才能体会到家的味道。
但是现在这种体会,她现在在陈斯恪感受到了。
陈斯恪受不了她灼热的视线,转过头去,“厨房油烟大,你可以去客厅吃着爆米花玩手机,很快就做好。”
苏柒安大眼睛圆溜溜地看着他,“我想在这里看着你做菜,不可以吗?”
陈斯恪拒绝的话又咽了下去,“那好吧,你就站在这里。”
”我们聊聊天,好不好?”苏柒安有点得寸进尺。
“好,你想聊什么?”
“你为什么会做饭?”
她从小到大,身边的朋友同学没几个是会做饭的,包括陈晗晗和白阑听,全都不会做饭。
像陈斯恪家里,要是请一个保姆并不是请不起。
陈斯恪说:“我小时候父母忙,都是我妈做好了放在冰箱里面给我,后来我长大了,不想她那么辛苦,就自己学着做了。”
很多人都觉得他从小到大应该是锦衣玉食,但是他的父母却用行动告诉他,别人的家庭应该是怎么样,他的家庭就是怎么样的,“家”从来不是用金钱来决定的,有些“爱”只有父母才能给予。
这也是当年为什么夫妻两人一定要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原因,哪怕他们明知道把孩子留在临北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