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爱搞钱的宁无忌(1/1)
经过一年的天门管辖之下,宁无忌觉得菲力宾王国的北部已经稳定,自己安排人率先占领菲力宾王国的北部,最大原因是因为菲力宾王国的西北部有一座金矿。
现在时机成熟,可以安排一支队伍去西北部的中央山脉去勘探金矿所在的位置,宁无忌一直认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早在周炎武和张超凡他们攻打菲力宾王国之时,他已经安排四川唐门在整个大清帝国之内物色对金属矿产勘探有经验的人,不惜代价也要挖过来,挖不过来也要绑过来。
先礼后兵,不听话就用他的全家性命要挟,敷衍了事直接结束他们全家性命,宁无忌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成大事不拘小节,如果想早点成就自己,组建超级帝国的梦想,枉死一些人在所难免。
在宁无忌的印象中,菲力宾整个国家,黄金矿产极其丰富,记得菲力宾黄金储量在全世界排前三名。
如果推行金本位,没有大量的黄金做储备,就会直接动摇国本,金融体系就会崩塌,到那时吃亏的还是老百姓,那自己组建超级帝国意义何在?
由大清帝国内最厉害的勘探人才组织的几百人,乘坐轮船抵达菲力宾王国的北部,很快到了中央山脉,与他们一起随行的就是12名玄字号小组成员。
尹壮图自然得到消息,他特别依照宁无忌的要求安排把部分中央山脉圈了起来,设置了军事禁区,由周炎武派出的陆地军队进行维护,防止有人误闯进去。
军事禁区之门的几百户人家都被转移出来,迁移到最近的镇上,并给他们建好房子,而且给了他们一笔钱,山里的老百姓自然满意政府的补贴,心甘情愿,他们的祖辈选择住在山区不得已。
快到端午节,京城怡红院和扬州怡红院两院同时要举办美人拍卖会,京城举办的是西洋美人拍卖会,而扬州城举办的是印度美人拍卖会,人数各二十名。
这也是上次东瀛十二金釵拍卖会成功举办之后,宁无忌与小约翰逊商谈的一笔生意美人由小约翰逊提供。
老约翰逊已经退居二线,不再从事这种远洋贸易,就把宁无忌这条线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小约翰逊。
这四十名美女,在新年之前就抵达香江岛上,之所以放到现在举办美人拍卖会,也是想挖掘一下,看看他们里面有没有人愿意从事细作,可惜徒劳无功。
加上需要时间去宣传,让有钱的公子哥,老爷们知道;大清帝国内老百姓日子难过,可上层的达官显贵们有的是钱。
不赚他们的钱,宁无忌心里就不痛快,自己现在家大业大,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靠张超凡的幽灵海盗团去抢是不够的。
搞钱还是做生意最来钱,而且来的快,物以稀为贵,把一样东西营造的越稀有,就会越尊贵,不然这些空虚的贵族门钱太多,也觉得没有意思。
要想搞贵族们的钱,就要把东西搞得尊贵和稀有,市场虽然不大,利润确实非常可观,可以说是暴利中的暴利。
而且,宁无忌特地去玻璃厂,亲自做了十二颗玻璃球,很特别的那种,准备在拍卖会上拍卖。
现在,这十二颗玻璃球被宁无忌说成南海无名珠,顺便编了一个故事,说什么西洋人开船从南海一座小岛经过,突然空中有一束光射进小岛上。
只有一瞬间,我们他们派人到小岛上探险,最后发现了这十二颗类似于夜明珠的无名珠,西洋人把这个带到广州城卖给了宁家。
现在,宁家准备把这些无名珠成本价卖给识货之人、有诚意之人、有缘分之人,宁无忌明白这种铺垫越多,拍卖会的吸引力就会越高。
吸引力越高,越能让贵族们心甘情愿掏钱出来吗?美人和无名珠拍卖会已经把整个京城搅热了。
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次十二颗南海无名珠没有在扬州拍卖,真正有钱人还是隐藏在京城。
宁无忌这次的目标,就是两处的拍卖会收益达到1000万两白银,不然对不起自己安排那么多人去宣传,宣传成本都花了十几二十万两白银。
等这一波名气打出来,再制作十二颗卖给小约翰逊,反正大英帝国的贵族们又不缺钱,天门有钱就可以快速发展,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钱在贵族们不流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反而有害处,千奇百怪的产品才能不断地贵族们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对普通老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有一个不错的居处,小孩能读书认字,整个社会就会安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办法建立一套制度,不让贪官污吏欺负老百姓,这就涉及到老百姓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好的政策没有好的执行,政策可能变成一纸空文。
宣传非常重要,而大清帝国宣传的权力都掌握在知识分子手里,即使贴了政策告示,老百姓也不一定认识字。
一个地区读书人,基本都是家庭条件优越之人,说是既得利益者都不过分,这也是宁无忌大力推行小学教育的原因。
读书,才能开启老百姓的智力,读书不能是有钱人的专利,优质资源不能仅掌握在极少人手里。
宁无忌觉得大清帝国内现在人口三亿多,有点多,没有像现在的大英帝国一样,去国外占领别国的资源,开疆扩土,只在自己的小世界内,内斗不断。
读清朝历史时,宁无忌就发现乾隆皇帝远不如康熙和雍正,一个皇帝总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不需要名臣。
这是一个可怕的逻辑,整个大清帝国,乾隆的认知就是大清帝国发展的天花板,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就是第一,老乾隆觉得自己文治武功样样天下第一,自称千古一帝。
而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最重要的是发掘人才,用好人才,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不让真正的人才埋没。
可惜,在老乾隆眼里,他不需要人才,自以为是,还喜欢风花雪月,花钱大手大脚,不然怎么会推行议罪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