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末日倒计时(1/1)
易允打开盖子喝了口冷泡茶,冰凉清甜的感觉淌过全身,让易允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了些。
“自然状态下浮现出的物质只不过是一些我们宇宙中零散的基本粒子,但是有意思的是,如果在浮现的过程中,物质受到了高度有序的低熵意识的观察,那么物质浮现出的最终状态便会由此次观察而决定,补画匠就是通过浮现的这种效应直接在地球上创造出了那些被称为锚的长矛状结构物。”
易允指了指窗外,就在顺着他手指方向的二十公里之外,一根黑色半透明的长柱从紫金山上拔地而起,直直通往天空而看不见顶端。最新传来的测量结果表明,黑柱的高度大约在三百万公里左右,足以包纳两个太阳。而这样的黑柱平均分布在地球的陆地与海洋上,大约有近千根。
“也许,这种现象可以称为宏观观察者效应。”艾思冉直视着易允,抢先说出了易允准备说出的词。
以往,人们总在文学作品中着重描述着故事人物那些情绪饱满的眼神。与其对视者往往通过那些眼神就能知晓对方的意图。在超交流之后,一些学者尝试过开发一些更高效的交流方式,例如眼神交流法。不过相关的试验进行了不到一天便宣告失败,因为眼神本身并不传达任何语言信息。人们更多根据现场氛围、前后对话或是对方的面部表情来推理及猜测他人的情况,文学中的“眼神”只不过是对这一过程的抽象表达。
就比如现在,尽管没有特地去看艾思冉的眼睛,易允却知道对方之前的疑惑已经完全解开了,而且她理解了自己 “人类通往未来的关键”这一说法,否则她不会主动发言。
易允点点头:“尽管和我们以往在量子力学中所提及的观察者效应的意义截然不同,但在字面意义上我认为这个词是一个极好的概括。”
“人类可以学习补画匠,利用宏观观察者效应来掌握浮现这一物理现象,并使用浮现的方式来创造出一些目前人类科技所不能及的造物。然后,我们借助这些造物逃离沉没的这片空间,为人类开辟新的未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与前辈指正。”易允向着萧均点头示意,然后也向着同届的艾思冉点了点头,对方用微笑予以了回应。
“可是我有个疑惑,为什么拥有如此庞大计算能力的补画匠不直接利用浮现这一现象将人类文明送出沉没区域呢?”一位老师问道。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解答。”提问老师旁席的一个光头教授将会议记录本摊平在桌面上:“在……超交流中,我对补画匠的职能进行了问询,然后我得到了以下答案。”
听到自己创造的词汇得到了其他人的沿用,易允的情绪微微高涨,于是他集中了注意力。
“第一点,补画匠的职责有且只有稳定三维物质以及阻止沉没区域扩张,将锚点定在太阳系只是因为有文明存在的星系价值更高,可以顺便保护,补画匠并不对人类文明的延续负责。”
“第二点就是浮现的有序物质结构一旦失去足够强力的观察者的观测就会大概率朝着零散微观粒子的形态转化,补画匠需要将算力的极大部分用于维持锚的存在。”
“第三就是,即便补画匠浮现出了足以承载人类文明外迁的宇宙飞船,目前的人类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维持飞船的后续运转,那样的飞船只是一座将人类带往灭亡的墓碑罢了。”
光头教授的话为现场浇了一桶冷水,因为这意味着人类自行浮现飞船进行移民的道路似乎也走不通。
那么不再考虑人类的发展,在补画匠的庇护之下在太阳系中苟活呢?不约而同的,这样的选项出现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心中。
“我也要补充。”天体物理学的一名研究生举起了手,他脸色平静,却又面如死灰。
“锚对三维物质的保护机理大概是锚会生成一种‘膜’以代替自然存在的四维物质来承载三维物质,这种膜对于质量的承载能力是有一个极限的,不巧的是,太阳恰好在‘膜’的承载能力极限之上。”
“根据补画匠的计算,太阳会在接下来的两万年时间里逐渐完全沉没,而留给人类的时间要远少于这个期限。从现在起,大约在二十年之后,太阳活动会超过一个临界值,强烈的太阳风会使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电子设备无法使用,如果坚持在地表生活,人类会一步步退回到蒸汽时代,而这只是开始,大约在第三十五年,地球地表的温度会达到让大多数动植物都不再适宜生存的程度。”
“如果人类能在这些灾难下建立地下城市,并顺利延续到二十世纪的话,他们会观测到随着三维物质进一步流失,太阳活动将迅速减弱,届时地球的温度将滑向另一个极端,在大约五十年的时间里地球的温度会降至液氮的温区,不过这些也许对那时已经建立地下文明的人类而言并不难应对。”
“真正的末日将会在二十五世纪之前到来,在这期间,随着太阳内核不断萎缩,太阳的外层将会不断向膨胀,并在五个世纪里吞并木星轨道以内的一切天体及人造物。”
“我们知道,在如今的太阳系里,只有木星轨道以内的三维物质得到了保护,因此届时的人类面对不断逼近的太阳表层将无处可逃。”
“而我们的太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白矮星乃至黑矮星的形式存在,直至两万年后彻底沉没。再往后的太阳系空间就只剩下补画匠和它的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