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科学史缺失的一角(1/1)
“没想到这里不需要门票。”与艾思冉走进南京市科技博览馆后,易允有些尴尬地说。
艾思冉轻车熟路地下载了馆内展区分布图,然后无奈地看向易允:“这种类型的公共建筑早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免费对公众开放了,你不会是穿越来的吧?哦在这边,跟我来。”
绕过展馆大厅内的问号雕塑,艾思冉走向了科学发展史展区。
科学史展区门口两侧分别是东西方从古典时代到电气时代知名科学巨匠的形象图,没有信息化时代之后的科学家,也许是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前沿科学的难度与深度都达到了一种层次,靠科学家个人独自的努力已经很难取得推动整个人类科学进步的进展了。
尽管还是不明所以,但是看着艾思冉慢下了脚步,易允也开始仔细端详展墙上讲述的历史。
古典时代的科学并没有值得过多赘述的地方,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处于科学的发源时代,各文明的哲人先贤们都运用他们超出时代的智慧去认知世界,总结规律,并创造出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来统合万物。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东方文明在这一时期走上了以经验积累为主的科学发展道路,尽管有大智慧者去试图创造出一套能解释整个世界的理论,但是往往停留于思想的认知上,很少真正的深入总结事物规律背后蕴含的原理。而现代的科学思想则更多的源自西方,更确切的说,现代科学的研究思想主要起源于这一时期从希腊文明中萌芽的逻辑思维体系。
地理大发现时代,东西方文明第一次产生密切的接触,战争里双方的思想文化没有走向割裂,反而在对抗之中走向了交流融合——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将这一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代。
新生的人文思想不仅让东方的皇权与西方的教权最终走向灭亡,也催生了科学的巨大进步——随着地圆论在明帝国民间广泛传播并得到验证,东方人第一次开始用正眼看待来自外夷的思想,西方的科学研究思维体系也随之流入了东方,就如同粘合剂般将汉人那千百年来对自然世界丰富的认知经验与朴素的规律总结统合了起来,重塑着东方人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观,一时间,东方世界的数学,天文学,光学甚至医学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不过有趣的是,和西方将这一时期的思想进步归功于希腊文明的遗产一样,东方也将这些科学的世界认知观归功于诸子百家时代的墨家。
弘德二十七年,也是西元1520年,第一台蒸汽机在明朝的宁波诞生了,不过当明帝国的弘德皇帝为这台新送入皇宫中的玩具拍手叫好时,他没有意识到这东西蕴含着怎样的力量,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半年之后因蒸汽机爆炸而死,更不会想到在二十四年之后自己的后代竟然会在蒸汽机背后所代表事物的逼迫下丢掉皇位,最终导致明帝国的灭亡。
蒸汽时代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今日世界的政治格局在蒸汽时代就已经得到了确立。在东方,蒸汽船的发明让明帝国本土与各海外领土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这一时期里,明帝国的疆域达到了巅峰,可以说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周边,除了岭北地区(西伯利亚)和南陆地区(澳大利亚)之外,其他地区的民众们至少在名义上都是大明皇帝的子民,明帝国宣扬天威的使者们的脚步得以最远到达美洲的东岸。
不过对于明帝而言,蒸汽科技最大的作用还是让游牧民族的南下变得不再具有威胁——随着山西煤矿的发现,明帝在江南资本家族的鼓吹下再一次重视起了帝国的北方地区。皇令之下,明人运用自西方传来的罗马水泥混凝土技术修筑了连接南北的驰道以承载蒸汽驱动车的巨大重量,自此面对北方的边患,明军几乎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工业技术带来的枪炮技术进步,在强大的火力之下,鞑靼人引以为豪的骑兵变得一触即溃。当北方草原人的机动性与战斗力都被科技所战胜,他们的威胁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但是明帝没来得及见到收复草原的那一天。嘉靖二十三年,也是西元1544年,又或者说是共和历0年,在嘉靖皇帝在深宫中沉迷于使用差分机算命之时,一场联合了各方势力的宫廷政变已经开启。尽管史书没有记载政变的详细经过,但是一些野史却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嘉靖帝的最后时光:
皇帝在沉默的官僚们注视下穿上龙靴,镇静地走出了宫殿,他看到的是数排已经将上好膛的火枪对准他的士兵——也许是已经在差分机中算出了今日的大吉之卦象与大明尚未完结的国祚,这时他突然怒喊道:“士兵们,向我开枪!向你们的皇帝开枪!”
终结嘉靖帝生命的是一发走火的子弹,也许是新式火枪的技术不够成熟,也许是士兵的擅作主张,总之延续了一千七百年的帝国集权制在这一天终结了,尽管后续的斗争还会继续,帝党的影响力还在,但是这些旧时代的东西都和从嘉靖帝腹部流到石质地板上的鲜血一样,虽然难以清洗,但是总会被扫除的。
在西方,尽管科学研究者们很快就习得并改进了蒸汽科技技术,但是成果转换的落后还是让西方在东西对抗里处于了下风。不被季节洋流阻碍的大明海军在蒸汽动力的推动下直抵罗马,逼迫着教宗宣布了对整个天主教世界的决罚——这一史称决罚七王的事件让宗教势力在西欧威严扫地,最终导致了十六世纪中叶因宗教改革浪潮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却反过来在思想革命中让东方朝贡体系彻底瓦解,这也算得上是历史的回旋镖了。
蒸汽时代是动荡的时代,从早期的蒸汽船与火车再到后期的飞艇,先进的科技被毫无保留地用在了战争之中,在那个全世界人口总量不过五六亿的时代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战争死亡,但是到了十七世纪的电气时代,世界的格局却显得平稳了很多,如果非要找个原因的话,也许是因为联盟的成立。
与先前作为建立之初就实行直接民主制的政权,联盟发动战争存在的阻力是其他集权制国家无法想象的,甚至直到电话发明之前,联盟的行政执行力一直都相对低下,所以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晚期,东方在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战争中一直是缺位的,这种沉默的和平甚至让东方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被西方世界近乎无视了,以至于直到联盟开始引领电气时代晚期至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欧洲才发现联盟竟然已经在科技上遥遥领先。
一般认为电气时代是在十七世纪前期开始的,不过电气的前置理论在十六世纪末的思想革命时期就已经被发现了。
思想革命时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以李贽为首的思想家们借助古人百家的名义提出了天下大同的思想以取代东方传统的君臣父子体系来作为新的国家认同。而科学领域的东方科学家创造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徐光启在长期的观察实验发现了电流的存在与其带有的磁效应,到了联盟成立的十七世纪早期,宋应星又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电磁感应原理。
不过可惜的是,此后电气时代例如电阻原理,内燃机,飞机之类的各项科技逐渐由西方引领了,后世的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西方在科技上的领先可能源自其在这一时期的对美洲殖民掠夺与内部的战争对抗,而东方在长期的和平里失去了发展科技的内生动力,直到百年之后计算机的诞生对研究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联盟才再一次领先全世界。
之后信息时代的相关讲述倒是少了,更多的是以各项发明为脉络的各专业领域发展时间线,也许是这一时期专业学科已经扩张到了一个难以用简略语言进行概括的程度。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科技发展史。”易允看完之后进行了简要的总结,然后他又将手指指向了电气时代与信息时代之间的十七世纪末期说:“其实如果不是因为生物领域和原子领域的发现过于少的话,这里也许可以加入一个微观时代,细胞啊、原子啊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只是相关的拓展研究太少了,说起来你就是研究微观的,可以在此方面做些贡献。”
“你真的很敏锐。”艾思冉由衷地赞叹道。
易允惊讶地回过头,然后对上了艾思冉深邃的目光。
艾思冉慢慢地走到展墙前,用手遮住了一个卷头发的西方人,他的位置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
“你是看着我遮住他的,你现在记得他的名字和成就吗?”
这个问题很奇怪,不过易允还是开始凭着印象尝试回答:“艾…也许是艾伦·牛顿,成就是发现相对论。”
“是艾萨克·牛顿。”艾思冉纠正道:“不过你居然知道相对论,这可稀奇。”
“虽然课本中从来没有提到,但是之前联盟公布过的流浪地球计划中有说过相对论的钟慢效应,所以我了解了一下。”易允说。“很奇妙的理论,不敢想象居然是得到了验证的。”
“没有在通识课本上提到,这本身就是一件诡异的事。”艾思冉说:“我也是在进入微观物理专业才知道了这个理论,然后我就开始奇怪,这一改变了整个运动理论体系的基本世界认知理论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学的通识课本里。”
“这没什么吧,相对论本来就非常反常识,只放入大学课本里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愿意像我们一样继续学习的大学生只占联盟中与我们同龄人的百分之一左右,剩下的人大多在学完通识教育之后就被社会智能规划系统安排到了心仪的职位上,他们没有必要了解这么多。”
“行吧,先不说这个。”艾思冉松开了手,也许是保持这个姿势很累。“你知道牛顿先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吗?”
“不知道。”
“1667年,牛顿向社会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他宣称如果皇家学会看中他并将他招录进去,他将在下次发表狭义相对论的总结论。当时这一理论并没有被世人所接受,但是联盟却以看中这一理论为由以高薪将他和他的家人邀请到了东方,然而到了东方之后,牛顿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没有再作出什么结果,只是在数学工具上作出了一些改进。
诡异的是,我通过很多途径都没有找到他最后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公式,我甚至一度怀疑他根本没有结论,直到——”艾思冉直视着易允:“当我进入高能物理研究所后,我发现他们都默认了一个式子的存在,当我开始了解之后,我开始怀疑那个式子就是狭义相对论的最后公式,他们称为——”
易允打断了艾思冉说:“也就是说这个实际上是机密吧,你没必要告诉我的。”
艾思冉眨巴了下眼睛:“行吧,其实我也没打算在这里说,刚刚只是气氛到了所以我才讲这么多。”然后她从易允身旁走过,头也没回地向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我是不是不该打断她。
易允脑海中想到,因为这件事似乎对她很重要,而且她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心里肯定是有数的。
“还在等什么呢?走吧。”艾思冉停下来喊道,但是没有回头。
易允沉默地走着,这时候艾思冉之前的话突然又在他的脑海里重复了起来。
没打算在这里说。
易允想到了艾思冉临走前的动作,于是他摸了摸卫衣帽子,然后摸到了一张纸条。
他将纸条放进包里,快步走上前去与艾思冉并肩走着。
“回去再打开吧。”她小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