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流亡公子姬重耳(1/1)
为什么姬重耳这么得人心?因为他素有贤名。他从小就喜欢结交有才德的士人,十七岁时身边就已经有了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他们是:狐偃、赵夙之孙赵衰、贾佗、先丹木的儿子先轸、毕万的儿子魏犨(毕万的封地是魏,因此他的后人以魏为氏)。
当年他仓皇逃出蒲城时,赵衰、狐偃、颠颉、魏犨、胥臣等下属兼好友冒死追随。在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他们始终不离不弃,亦步亦趋地追随在他身边。
他们逃出蒲城之后,先是去了重耳母亲的娘家翟国,也就是狐毛狐偃兄弟的祖国。恰巧那时翟国讨伐了一支隗姓的狄人部落廧咎如,获得了廧咎如酋长的两个美貌女儿叔隗、季隗。翟国国君把这两个狄人女子送给了重耳,重耳只娶了其中的季隗,而把叔隗给了赵衰。
季隗为重耳生下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后来一直留在翟国没有回晋。叔隗给赵衰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成为晋国重臣的赵盾。
重耳流亡翟国的第四年,晋献公死了,晋国发生动乱,骊姬姐妹所生的两个儿子先后继位,又都是继位没多久就被重耳的支持者里克杀掉,骊姬本人也被活活鞭打而死。
里克等人派狐毛去翟国迎接重耳回国继位。此时晋国的局势很不明朗,逃亡在外的群公子各有支持者,特别是他的同父同母弟弟夷吾,很可能会获得强大的秦国的支持,而重耳在国际上却没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就算回去即了位,能否坐稳也着实难说。所以他推辞了,说:“违背父命逃离国家,父亲去世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参与办丧,我有什么脸回国?请大夫们改立别人吧。”
这时正好在梁国的夷吾派人许诺里克丕郑大量土地,里克等人就同意迎立夷吾,于是君位就被夷吾抢去。
重耳他们在翟国安宁地待了十二年,忽然传来消息,晋惠公夷吾派兵来翟国杀重耳了!重耳他们只得逃走,逃走之前,重耳对狄族妻子季隗说了一句别人听了要笑季隗听了要跳的奇葩话:“等我二十五年,假如到时我没回来,你就改嫁吧。”
季隗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要进棺材了,还改嫁?我等你就是啦!”
重耳一行忙忙如丧家之犬,离开翟国,再次踏上了流亡之路,去哪里?茫茫天下,哪里是自己的归宿?
重耳说:“我当初逃到翟国,不是因为它能给我帮助,而是因为那里离晋国近,可以很快回国。在外这么长时间之后,我倒希望到大国去寻求帮助了。齐国国君喜好行善,有志称霸,体恤诸侯,听说管仲、隰朋已去世,他正要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他,我们何不前往呢?”
他们先来到卫国,这时的卫国经过卫文公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已经从卫懿公好鹤亡国的苦难中缓过劲来了,军事力量从当初刚复国时可怜的三十乘战车增加到了三百乘,已经在打主意要吞并同样遭过狄难的它的难兄难弟邢国了。但是跟晋国比起来,卫国还是不够看的,所以,卫文公不愿意因收留重耳而得罪晋惠公,再看看重耳一把年纪了还在凄凄遑遑流亡,估计他这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了,所谓狗眼看人低,就不待见他,而且怕他在卫国滞留时间长了会引起晋国那边的误会,对他的态度很不好,拒绝接见他,也不招待他。
重耳他们只好继续上路,走到一个叫五鹿(仍在卫国)的地方,重耳一行人已是饥肠辘辘,就向在田野里耕种的野人讨口饭吃。不料,卫国这个奇葩的国度,国君势利,野人也势利!那野人看他们一副落魄鬼的样子,佑计也不是什么有势力的人,就顺手捡起一块土给他们。
堂堂国君之子,刚受过卫文公的轻蔑,心里正郁闷着呢,见低贱的野人也敢来作弄自己,重耳顿时火发,要拿鞭子打那野人。如果这一鞭子打了下去,那么,这野人一咋呼,一大群野人围上来,就够重耳他们喝一壶的了!人家虽是身份低微的野人,可不怕你这丧家之犬一般的他国落难公子。
还是狐偃冷静,急忙阻止了重耳,说:“这是上天要赏赐土地给您的征兆啊!”
重耳省悟过来,马上磕个头,接过那块土,放在了车上。
终于到了齐国,豪爽的齐桓公果然热情地接待了这落魄公子一行人。给他们安排了舒适的住处,好吃好待地养着他们。齐桓公身边是不能没有女人的,看重耳身边居然没有女人,那方面的基本需求如何解决?就把齐国公室家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他,并且陪嫁二十辆驷马车(四匹马拉的马车,通常为高等贵族的战车)。
齐桓公已是英雄暮年,不复当初的雄心,再加身边围着一群奸邪小人,除了荒淫享乐,不想干别的了,所以,想在这里得到重用是丝毫没有可能。可是,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过得也蛮安逸,于是,饱受风尘之苦的重耳竟不想走了。
赵衰他们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意志会彻底消磨掉的,可是劝他离开这个安乐窝他根本不听。几个人就到桑树林里商量,怎么让这贪图安逸的家伙动起来。
不料,他们的密谈被在桑林里采桑叶的女奴(蚕妾)听到了,马上告诉了齐姜。
这齐姜却希望自己的男人干一番事业,怕女奴泄漏消息,竟把她杀了,然后对重耳说:“您有离开齐国的打算吧?偷听你们计划的人已被我杀了。”
重耳说:“没这回事!”
齐姜却说:“您还是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是会毁掉功业的。”
重耳怎么肯走!
齐姜就跟狐偃他们合谋,趁重耳喝酒之机,齐姜把他灌醉,然后狐偃几个把他装上驷马车就走。
重耳醒来,发现自己在马车上,并且离开齐国安乐窝已经很远了,顿时怒发如狂,操起插在车边的一把长戈就向狐偃刺去,狐偃跳下车逃走,重耳也跳下车挺着戈追,一边喊叫着:“离开了齐国,这回要是路上没有人接济我,我就吃舅舅的肉!”
狐偃说:“我的肉又腥又臊,不好吃啊!”
追了一阵,重耳的气也渐渐消了。
一行人来到曹国,曹国国君曹共公倒是接待了他们,非但请他们吃饭,还请重耳洗澡。哪知道这货不怀好意,他听说重耳是骈肋(肋骨之间没有间隙,连成一片),想趁重耳洗澡时看一看,满足一下他的八卦心。于是,重耳正洗着澡,曹共公竟嘻皮笑脸地走了进来,站在一旁观看。
在贵族阶层,这属于极端无礼的行为,严重的侮辱。没办法,重耳只得忍了,谁让自己混得背呢!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很有远见卓识,她对丈夫说:“我看晋公子重耳的那几个随从,个个都是能担当辅佐国家的大任的能人,仗着这些人的辅助,晋公子一定能回国为君,而且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那时他就会对付对他无礼的国家了,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为什么不趁早对他表示另一种态度呢?”
僖负羁马上派人送给重耳一盘饭,并在饭下面藏了一块宝玉。重耳接受了饭,把宝玉退还了僖负羁。
重耳一行离开曹国,来到了宋国。
不久前宋襄公在泓水吃了大败仗,正在襄邑的行宫里孤独郁闷地养伤,他倒听说过重耳的贤名,按国礼热情接待,并送给重耳二十乘马(八十匹)。
重耳他们离开宋国就来到郑国,郑文公也怕招晋惠公恨,不接待重耳一行。
摆过空城计的叔瞻很有远见,劝谏说:“晋公子身上有三件奇事,说明了他是上天所眷顾的人,第一件,同姓婚姻所生的子女大多是不健康的,他的父母是同姓,他却活到这把年纪还健健康康;第二件,他一直流亡在外这么些年,上天一直没让晋国安定,这似乎是上天在为他开辟一条道路,让他回国为君;第三件,狐偃、赵衰、贾佗三人都是远胜过一般人的贤士,他们一直追随在他身边。有此三件事,上天大概要让他重振晋国吧!况且晋国跟郑国是同姓,晋国的子弟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该招待。”
郑文公不听,他说:“各国逃亡的公子路过我郑国的多了去了,我怎么可能都招待?”
叔詹说:“国君如果不能对晋公子加以礼遇,那还不如杀了他。”
郑文公没有理会。
重耳一行离开郑国,来到楚国。在这蛮夷之国,意外地获得了隆重的礼遇,楚成王以接待诸侯国君的礼节接待他,并用周王室宴请诸侯的礼仪宴请他,搞了“九献”(献酒九次)和“庭实旅百”(把送给重耳的礼品陈列在庭上,数量达到上百种)。
这么隆重的礼遇,重耳都过意不去了,想要辞谢。
狐偃说:“这是天意,您还是接受了吧。把一个流浪在外的人,当成国君一样礼遇,如果不是上天启发了他,他怎么会想到这么做呢?”
楚成王看出重耳非池中之物,将来很可能会成为楚国的强劲对手,席间笑问道:“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拿什么报答我呢?”
重耳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多的是;美丽的鸟翎、兽毛和名贵的象牙、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能流散到晋国来的不过是您捡剩下来的罢了。叫我拿什么报答您呢?”
楚成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您到底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想了一下,郑重地说:“如果我托您的福能够回到晋国,万一晋、楚两国发生战争,双方军队在中原相遇,为了报答您今天的盛情,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三舍(成语“回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如果我退避三舍之后您仍然不谅解我而退兵,那么,我只好左手拿弓,右边佩带着弓箭袋,奉陪您较量一番了。”
楚国大夫子玉(即成得臣,字子玉)听了这话,请求楚成王杀掉重耳,他说:“晋公子的话不恭顺,应该杀了他。如果不杀他,一旦他回晋国为君,必然对楚国构成危胁!”
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言语文雅而有礼貌,他的随员都态度庄重而待人宽厚,忠诚而能勤奋。现在晋国的国君失掉了人心,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大概是上天要让晋公子来振兴晋国吧!违背天意,是要遭大祸的。”
恰巧这时,秦穆公因为公子圉的不辞而逃而恼火,想要另立有贤名的重耳为晋国国君,听说重耳在楚国,便派人来迎接他。
楚成王对重耳说:“楚国离晋国较远,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秦国跟晋国接壤,从那里回晋国比较容易。秦国国君贤明,会帮助您回国的,您放心地去吧!”
于是又赠送重耳大量财物,并派兵随秦国使者一起把重耳一行护送到秦国。
秦穆公热情接待了重耳一行,看到重耳及其随从,都是跟晋惠公父子那对白眼狼完全不同的作风气度,大生好感,立即将五个宗族女子嫁给重耳,其中包括被姬圉丢下的怀赢(她姓赢,而她的丈夫是晋怀公,所以人称怀赢,嫁给重耳之后,就被改称为辰赢),也就是重耳的侄媳。
按照礼节,妻子要侍候丈夫洗脸,帮丈夫梳头,五个秦女大概是轮流做这事的,轮到怀赢时,重耳有些抵触,毕竟是自己的侄媳,在礼法上……唉,没法说!没法说!
怀赢拿着匜舀了水往重耳的手上注水,重耳则双手捧接了水搓洗手和脸,下面放了个盘子接水。重耳洗完脸和手,怀赢把手巾递给他,他用手巾擦干脸和手。这时,按贵族的礼仪,他应向怀赢行礼致谢,由于心里不愿接受怀赢,他没有致谢,竟像打发奴婢一般很随便地挥挥手让怀赢走开。
怀赢生气了,说:“秦、晋两国是同等国家,为什么看不起我?”
重耳顿时慌了,这事情要闹大了,还怎么指望秦穆公帮自己?连忙解去衣冠,自我囚禁,以示谢罪。
秦穆公听说了这件事,召见重耳,说:“寡人嫁给你的五个女子中,她(怀赢)是最有才华的。子圉受辱在这里当人质时,我把她嫁给了他,现在想让她和你正式成婚又怕你嫌弃她名声不好,所以不敢举行婚姻的正礼,而把她放在五个女子之中。都是因为我疼爱她,让公子受了污辱,这是寡人的过错啊!是否接纳她,公子可以自行决定,寡人将唯命是从。”
重耳不打算接纳怀赢,胥臣认为应该接纳,他对重耳说:“您跟子圉同姓而不同德,等于路人,取得他所丢弃的以成就大事,有何不可?”
——德真是个万能的好东西,无论想干什么,拿它说事就能理直气壮!
重耳还是拿不定主意,又问狐偃。狐偃说:“将要夺取他(子圉)的国政,何必拒绝他的妻子?现在我们只能听从秦君的命令。”
重耳又征求赵衰的意见,比起重耳的其他几位追随者,赵衰这个王道主义者信仰最坚定,主义最纯正,如果这个老古板都说应该接受,那么,重耳在道德方面也就没有顾虑了。
在利益面前,赵衰也选择暂时抛开伟大的礼,做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说:“将要向别人请求,必须先接受别人的请求;想要别人爱自己,必须先爱别人;想要别人听从自己,必须先听从别人。对别人没有恩德,却想有求于别人,这就是过错。现在就算听从了秦国,接受他们的好意跟他们联姻,都不一定能让他们对自己施恩帮助呢,还有什么可迟疑的!”
重耳这才下了决心,向秦穆公纳了聘礼,正式迎娶怀赢。
不过,在重耳的九位妻子中,怀赢仍然是地位最低的。重耳的九位妻子依次是:秦穆公的另一个女儿文赢为第一(正夫人);晋襄公的生母偪姞(偪国女子)第二;在翟国娶的季隗第三;公子雍的生母杜祁第四;齐女齐姜第五;第六至第八为这次得到的五个秦女中的另三人;第九为怀赢(辰赢)。实际上,怀赢和另外三位秦女都是文赢陪嫁的媵,相当于妾的身份。
过了几天,秦穆公又宴请重耳。狐偃知道这是秦穆公要再次观察重耳,以决定是否值得助他回国,毕竟晋国白眼狼秦穆公遭遇得多了些。因此,狐偃对重耳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善长辞令,让他陪你去吧。”
席间,秦穆公先吟诵了《诗经》中的诗歌《采菽》,这是讲周天子欢迎前来朝见的诸侯并赐车服的诗,言外之意,已把重耳看成诸侯了。赵衰赶紧叫重耳下堂拜谢,并代表重耳对秦穆公说:“国君用天子的礼仪接待重耳,重耳怎能安心承受?怎敢不下堂拜谢呢?”
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答礼。
宾主重新登堂入席,赵衰让重耳吟诵了《黍苗》。这首诗描述的是周宣王把申地封给召伯虎,让他去南方经营申国的事。这首诗整体上跟重耳这事搭不上边,但其中的第一句是“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可以借用来表达重耳的处境和心情,所以重耳吟诵完毕后,赵衰马上代表重耳对秦穆公说:“重耳仰望国君,就像黍苗盼望上天下雨滋润它一样,如果承国君庇护滋润,使重耳能成长为嘉谷,奉献给宗庙,那是国君的力量啊!国君如果能发扬先君秦襄公的光辉,东过黄河,整顿军队,使周室再强盛起来,是重耳的希望。(这意思是,你能让重耳当晋君,重耳就辅佐你成为霸主,这对秦穆公最有诱惑力)重耳若能得到国君的恩德,能回晋国祭祀宗庙,成为晋国民众的国君,怎能不服从您的命令?四方诸侯怎敢不小心谨慎地听从您的命令?”
这话的诱惑力太大了,秦穆公听了怦然心动,但表面上不露声色,谦逊地叹道:“公子将要回国为君,怎么会单靠我的力量呢?”
赵衰赶紧让重耳吟诵《沔水》一诗,在这首诗中,诗的作者表达了对周王室东迁后王室衰弱,天下动乱的局势深切担忧之情,重耳借用来表达他希望秦穆公帮助自己回国,结束晋国动乱局面的意愿,其中“朝宗于海”一句,表示自己回国即位后,要像百川归海一样服从秦国领导。
秦穆公朗诵了《六月》一诗,这诗讲的是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北伐玁狁的事,秦穆公借此表示,希望重耳回国后像尹吉甫一样辅佐周王室,也就等于答应助重耳回国为君了。
所以赵衰马上高声赞礼:“重耳拜谢秦伯的赏赐!”
重耳赶忙走到殿外的台阶下面,向秦穆公作揖,叩头。
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表示不敢接受重耳的稽首大礼。
赵衰忙对秦穆公道:“您将辅助周天子的使命交给重耳担当,重耳怎敢不拜谢您的厚意!”
从上面这个外交案例,可以看出春秋时代外交场合双方对答的模式。话不可以直接地说出来,要远兜远转,而且一定要以吟诗的方式,借诗的意思,或诗里面的某句话,来表达心意。赋诗并不要求非得现场作诗,吟诵前人的诗就可以,重耳和秦穆公所吟诵的诗都是前人之作,后来都被孔子收入《诗经-小雅》之中。吟出来的诗也不必完全切题,只要意思带到一点点,能够牵强地附会上就行了。这就是贵族们都非常欣赏的风雅、修养,所以,要想在贵族社会里混,背诗是必须的。
说到这里,必须涉及到历史上的一个谜题了——姬重耳的年龄!
据《史记》说,重耳外出流亡时已有四十三岁,那么回国当国君时已六十二岁,七十岁去世。而《国语》则说他出逃时只有十七岁,那么回国当国君时是三十六岁,去世时是四十四岁。哪一种说法靠谱?两千多年来,古今学者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也没有争出一个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国语》的十七岁之说似乎不靠谱。因为据《左传》说,重耳离开绛都去镇守蒲城是在晋献公十一年(公元前666年),重耳出逃是在公元前655年,如果出逃时是十七岁,那么去镇守蒲城时只有六岁,而去镇守屈城的夷吾年纪就更小了!让一个六岁小孩去镇守边地,这可能性太小了!况且,如果晋献公十一年重耳只有六岁,那他就是晋献公六年出生的,而晋献公得到骊姬姐妹是献公五年,骊姬的儿子很可能跟重耳一样大,而夷吾则比骊姬的儿子还小,年纪不比自己的儿子大,他们的母亲又不得宠,骊姬用得着担心他们吗?
六岁及六岁以下的孩子,身边可能有保、傅这类老师和生活辅导员,但拥有一帮追随者是不可能的事。
十七岁之说靠不住,那么四十三岁之说呢?
有人提出的质疑是,如果重耳四十三岁流亡,那他出逃时就应该已经娶妻娶妾,儿女不成群也至少应该颇有几个了,但史籍上却根本没有提到过他出逃之前的妻妾子女。而他在翟国娶季隗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分别起名叫伯鯈、叔刘。按这时候的起名字习惯,“伯”和“叔”分别是用在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名字上的,如果出逃之前已有儿子,哪怕儿子已死,此后再生的儿子也不再会用“伯”字了。可见,他出逃时应该是未婚,也就是还未到结婚的年龄。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重耳在逃亡之前似乎已有妻室,而且已有二妻,一个是偪姞,一个是杜祁。其中偪姞是南燕国的公室女子,姓姞(一说是偪国公室女子,也是姓姞),她是重耳的第一个妻子,她为重耳生了儿子姬欢,就是后来的晋襄公。杜祁是杜国公室女,她为重耳生了公子雍。
重耳何时娶此二女虽然不见于史乘,甚至偪姞为晋襄公生母也是后人推测的,但这两妻娶于逃亡之前倒是颇可信,因为重耳开始逃亡后他的行踪和娶的妻妾《左传》等还是记录得蛮清晰的,没有娶偪姞和杜祁的记载,说明她们确有可能娶于逃亡之前。
但就算这样,也无法证明重耳逃亡时已有四十三岁。
狐偃的年龄要比重耳大,事实上他是重耳的舅舅。赵衰的年纪也比重耳大,因为重耳就是接受着狐偃和赵衰的教导长大的。如果重耳出逃时有四十三了,那赵衰更要四十好几甚至五十了,也应该有妻妾子女甚至孙子女了,可是从后来的情况看,分明叔隗还是他的第一个老婆,赵盾是他的第一个儿子!
因此,四十三岁之说,也很可疑。他的真实年龄,只能继续是个谜!不过,他在流亡途中,郑国叔瞻曾说重耳长寿,后来城濮之战时楚成王也对子玉说‘上天赐给重耳长寿’,说明那时他年龄已比较大了,因此可以肯定,重耳逃亡时就算没有四十三,也已不是小年轻了。
公元前636年,周历正月,秦穆公亲自率领秦国大军护送重耳进入晋国境内。到了黄河边上,狐偃拿出一块宝玉献给重耳,说:“我服侍您走遍了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都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离开您,一个人去流亡吧。”
重耳郑重地说:“我岂是不知好歹的人?您那么做还不都是为我好吗,要是我不同舅舅您一条心,我可以指着黄河水发誓!”说着就把那块宝玉扔在了黄河里,这是请河神监督他的誓言。
秦军护着重耳渡过了黄河,一路势如破竹。
即位才几个月的晋怀公慌忙派兵抵御,晋军驻扎在一个叫庐柳的地方,秦穆公派秦国大夫公孙絷去劝说晋军放弃抵抗。
公孙絷到晋军中去略一劝说,晋军马上就后撤到了今山西猗氏西南的郇城。
二月二十一日,狐偃同晋、秦两国的大夫在郇城订立了盟约。第二天,重耳就进入晋军军营,接管了这支军队。
几天后,重耳进入曲沃城,随即就到武公庙去朝拜了晋武公的牌位。也就算是得到了祖宗的认可,当上晋国的国君了,只差一个即位仪式而已,那要等回到国都绛城再办。——他就是,史册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