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小聚会(1/1)
“好啦,我道歉啦。”穆兰拉着翟点彤往里走,“我带了好吃的糕点,还带了一只烤鸭,我们今天大家一起吃啊,喏,这花可是单独给你买的。”
翟点彤一下就不气了,开始从穆兰带的大包里翻出了一盆被包裹的很严密的花,边拆着包装边问穆兰,“这是什么花啊?”
穆兰笑着说,“绿萝,主要是好养活,我给你准备的这个花盆下面是双层的,可以储水和自动向上吸水,你看着加水就行,要是忘了浇水,一两周都没问题。而且绿萝长的快,还净化空气,适合你。”
翟点彤将绿萝放在了餐厅旁的小窗台上,看了看觉得和白色的窗台和原木色的餐桌挺配。
两人聊了没几句,马存玲和刘菲菲也到了,刘菲菲见到穆兰也是一下就扑上来,抱了半天不松手。
刘菲菲和翟点彤都没有问为什么穆兰没有和马存玲一起来,马存玲也没有提。报到第二天两人在食堂见了一面,马存玲学的是考古学,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专业,不过穆兰觉得这或许和她的家族有关。
两人在食堂聊了一会儿,穆兰说了自己大学会非常忙,估计比高中还忙,毕竟自己同时学了几个专业,还在学法语。如果说能有时间相处,估计就是早上晨练了,马存玲就和穆兰在同一时段去晨练了。
今早没有一起晨练,是因为昨天早上马存玲说她周五晚上要去自己堂姐那里一下,估计会住那边,明天到翟点彤家再见了。
穆兰当然无所谓,晨练时,本来大家都不好总是说话的,马存玲主动说自己要去堂姐家,避开了和穆兰一起来从学校来翟点彤这里。穆兰觉得,马存玲是在避免在学校和自己亲近,也不对,两人见面她还是表现的很亲近的,马存玲是在避免别人注意到自己和她亲近。
两人来自一个高中,不可能不认识,在食堂吃饭偶尔遇到一起聊两句没什么,晨练时本来相互就不怎么会说话,但,如果一起从学校出发到外面去聚会,这关系就不一样了。
有点儿意思,暑假过完,马存玲的变化不小。
刘菲菲觉得自己有很长时间没见到穆兰了,从初中开始两人就在一起学习,一起玩,期间最长分开的时间也不过两周时间,这次从7月底到现在,已经一个半月,足足六周了。以后,随着她们不断成长,分开的时间还会越来越长。
穆兰回到学校的时候,已到晚饭时间了,走的时候,马存玲是和她一起出的门,不过到车站时,马存玲就离开了,说是要去堂姐家。
穆兰一进宿舍,就看到宿舍里的三个人正准备去食堂了,赵茜主动问穆兰要不要一起去,穆兰觉得自己今天在翟点彤家吃了太多零食,晚饭就算了,而且一会儿还要去锻炼一下消消食才行。
第二天是教师节,穆兰想着要去看看刘爷爷,一早穆兰带着自己这一段时间积累的问题和刘爷爷喜欢吃的食物就往研究所去了,不用想,事情没办完,刘爷爷周末什么的肯定不会回小院去住的。
果然不仅刘老爷爷其它几位老先生也在,刘爷爷看到穆兰能来,开心极了。其它几位老先生就酸了几句刘爷爷还每人都拿了一些穆兰给刘爷爷带的吃食,基本什么就都刘爷爷留。
周末连续两天穆兰都没有在学校,周一上午穆兰赶着上完金融专业的课程正向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室走,遇到了刘一衍,刘一衍跟着穆兰一起走,边走边和穆兰说,中午一起吃饭,有事要说。
中午刘一衍和穆兰在食堂吃饭,刘一衍和穆兰说了两件事。
一个是每年暑期的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参加这个对穆兰未来参加外交部遴选有帮助,因为这个比赛的决赛通常都会有外交部人员来现场观察,以寻找适合的在校生作为遴选时的储备。
明年暑假决赛,9月学校就已经开始校园选拔赛了,穆兰可以大二的时候再参加,不忙参加这次选拔赛,主要是,穆兰现在对英语演讲还没有经验,可以先学习,多练习。
一个是外语考级的事,英语四级和西班牙语专四都是只能在校内考的,大一最好都能过了,英语四级12月就有一次考试,西语专四大约是明年上半年,很可能是在3、4月考试。
报名都需要学校统一报,最好提前和自己的辅导员说好,自己要报名,西语专四是只有西语专业在校生才能报的,一般是大二生才会报的,这个一定要提前说好。
考级就必须要有好的分数等级,不然只是考过,对穆兰未来的益处不大,这一点,刘一衍没有特别说出来,因为他清楚,只要穆兰参加考试,她就会奔着最好的成绩去努力的。
穆兰和刘一衍商量了一下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期间,穆兰向刘一衍提出,高中三年都没有监督刘一衍晨练,不知道刘一衍现在身体素质怎么样了,现在两人在一个大学了,早上要不要一起晨练。
刘一衍看着穆兰,笑着说“好!就从明早开始!”穆兰看着眉眼一下都温柔了好多的刘一衍,不由皱眉,看着刘一衍说,“朱朱,你笑的怎么像个狐狸了,这可不行,狐狸是你的天敌!”
刘一衍“……”
这段时间两人又开始在一个学校里学习,虽然见面并不算很频繁,过去的十天也有三次了,穆兰又开始叫刘一衍“朱朱”了,不过为了照顾刘一衍的面子,只是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才这样称呼。
穆兰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这种压力或许会使一些人崩溃。而对穆兰而言,这是一种让穆兰时刻觉得自己生机勃勃的充实。能够毫无障碍地去学习一切自己想学习的,这是一种如何的快乐?
穆兰曾经的生活中,周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是不识字的,而且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为识字也并没什么用,因为所有官员都出自氏族大家,哪怕是低级官员,也要牵扯上旁系旁支,不然就只有靠军功搏出身,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不是一句空话,能活到最后,活成“将”的又有几个。
或许是时代造就了人们对知识的偏见,同样,也是知识造就了现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