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后膛炮(1/1)
在栓动步枪大量装备前的几百年,最多只能算是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
火枪虽然越来越重要的,但没有到可以彻底靠一件武器决定胜负的程度。
然而有了栓动步枪,战争的规则将彻底改变。
冷兵器的兵卒再强悍,在强大的栓动步枪火力密度下,也只能跪倒。
打完了几发子弹以后,因此司马枫对闫朗只提了一个改进要求。
不是在枪栓下增加弹仓,而是在步枪的前面,加装可拆卸的多用途刺刀。
司马枫决定用刺刀,全面取代火枪兵手里的大刀。
而剩下来的力气,可以多背些子弹。
以往太宁军的火枪兵,除了携带火枪和弹药,还要背上一把大刀,以便在近战肉搏时候使用。
对于鬼头刀这个太宁军制式武器,司马枫一直有很多的非议。
在纯粹的冷兵器对抗时代,长枪一直都被认为比大刀更便于杀伤对手。
从力学角度考虑,同样的力度之下,刺的杀伤力,要高于砍的杀伤力。
因此,江湖上才会出现“砍伤捅亡”的说法。
冷兵器,自古就有一寸长一寸强的说法。
因此,结构简单实用的长枪,在古代被誉为百兵之王。
到了近现代的战争中,将刺刀与手动步枪结合,事实上扮演了古代长枪的角色。
关于长枪,还有一个现代人很难想到的知识点,那就是长枪上红缨的主要作用。
长枪上的红缨除了迷惑敌人和装饰,这两个附加属性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挡血”。
在长枪刺入敌人身体后,血液就有可能顺着枪杆流下,使枪杆变得湿滑,不利于握住。
而红缨可以吸收血液,从而防止血液流下,起到“血挡”的作用。
闫朗这货是一个宝藏,这段时间不仅折腾出了栓动步枪,还把后膛炮的初步构型也给倒腾了出来。
江王罗有旺期盼已久的后膛炮,可以大幅提高射速,特别是在空间狭小的舰船上,更为明显。
想想看,在不停摇晃,狭窄的拥挤的舰船上,打完一发炮弹;
要把大炮拉回船舱内,再清理炮膛装填是何等的麻烦。
而后膛炮则是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后膛炮可以从后面塞入弹丸,就可以让弹丸与炮膛做过盈配合。
在炮弹弹丸上面加上铅质或铜质的弹带,同时在炮膛里面拉出膛线;
这样炮弹也可以和枪弹一样旋转起来。
这样就可以利用弹丸旋转产生的陀螺效应,大大提高射击的精度。
后膛炮这么多好处,为什么火炮流行了几百年都没人想到?
其实不是想不到,而是材料和技术不行,搞不来。
弗朗机炮就是最早的后装火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
在后部炮管和炮身一起铸有个开孔的凹槽;这个凹槽可以容纳和固定子炮。
弗朗机炮在开炮时,先要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
然后再把装填好的子炮装入炮腹中,用木楔卡死子炮尾部的与凹槽之间的缝隙,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
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佛郎机大炮的缺点是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
因此造成就火药气体的泄漏,可火药气体的泄漏必然影响射程。
同时由于子炮是铸铁的,在里面装填火药和弹丸后,还要需要人力搬抬;
因此也就不可能做的很大,装药量有限。
这两个因素就导致,佛郎机火炮在东西方,都只在15-16世纪流行了一段时间。
到了17世纪以后,就被装药更多,射程更远的红夷大炮所取代。
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
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钢铁技术和加工工艺的提升;
后膛炮再次成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且成为了彻彻底底的主流。
后膛炮的原理一点都不复杂,然后难度就在于要射击制作可靠的炮闩。
炮闩关起来能密闭发射瞬间火药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
而发射完成后,要能方便快捷的打开,便于快速装填。
要求很简单,然而越是简单的道理和事情,真正干起来往往是越难。
典型的炮闩,后来应用成熟的实际上就两种,一种楔式炮闩,另一种螺纹炮闩。
螺式炮闩,顾名思义就是用螺纹来闭合火炮炮尾的炮闩。
简单理解就是炮闩是个大螺栓,而炮膛的尾部就是个大螺母。
这样的设计原理简单,密封当然也没有问题。
但麻烦的是螺纹炮闩螺纹很长,每次进行开闭的时候,都需要炮手将整个螺纹闩体转出来,因此效率很低。
所以到后来的螺式炮闩大多改成了间断式螺纹炮闩。
这种炮闩就是将闩体上的螺纹间断切开,同时在火炮炮尾内部也有相对应的螺纹。
只需要将火炮闩体转动一定的角度,通常是90°或者180°;
就能够实现螺纹的闭合,操作效率也非常高。
螺式炮闩能够承受住威力很大的压力,因此主要应用在大口径火炮上。
早期的舰炮、重炮和要塞炮基本上都是使用的螺式炮闩。
螺纹炮闩气密性好,改为间断式后开合效率也很高。
不过最大的问题除了对钢材要求高以外,对加工工艺要求也很高。
在炮膛里面刻螺纹,还要能断开,更要密封好;显然现在的兵工厂做不到。
因此闫朗选择的是另一个方案,楔式炮闩。
楔式炮闩需要在炮管的尾部,设立一个连接炮管的闩室。
然后通过楔式炮闩在闩室上下移动,来完成开闭的动作。
相比于螺纹炮闩,楔式炮闩需要在额外设计配合楔式炮闩闩体的炮尾;
从而来保证火炮燃气不会外泄。
这就导致了,炮尾结构的结构要复杂不少,火炮的重量也要增加。
但好处就在于对于材料和加工技术的要求低一些,所以更适合当下的情况。
在仔细查看了楔式炮闩的木制模型后;
司马枫建议闫朗把闩体呈上下移动改为了左右移动,这样开闭要省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