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齿轮的种子(1/1)
江晓迷迷糊糊不知什么时候才睡去。
第二天一早,江晓直奔老秦那里。办法想了一个,但要让老秦这个冶炼高手看看是否可行。
听完江晓又是连比划带画图的讲述,老秦呆了半晌,起来又要给江晓叩拜了。
“真不知先生如何想出这些神奇之法,这种连接之法老朽当真闻所未闻,简直比之榫卯法更为玄妙!自此,铁物之间又多一紧固之法!老朽当替天下铁匠谢过先生!”
呃……惭愧!
老秦这话夸得直接让江晓自己先鄙视了一下自己。
首先这可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其次,这玩意儿虽然挺巧妙,堪称人类工业进步的一大发明,但单论奇妙程度,还是不能和华夏精巧绝伦的榫卯结构相比的。
说白了,一个螺栓结构而已,构思能有多奇妙呢?
不过话说回来,江晓一直觉得工业文明首先诞生于西方,其实是和东西方文明各自在生产和生活中所最擅长利用的工具材质有很大关系的。
工业文明本质上是钢铁的文明,华夏文明的金属冶炼、加工和使用水平曾一度遥遥领先于世界,一个事实是,整个西方所有的青铜器加起来都没有商后母戊鼎一个鼎重。
但随着冶铁技术的普遍发展,西方开始将生产和生活工具的重点放在了铁器上,而华夏却因为太擅长木构,而忽略了铁器的构建,而铁终究是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
最终,在工业文明时代,华夏落后了。
所以,华夏先人能想出各种令人叹为观止各种榫卯结构,却始终没有诞生奇妙上面一小步工业上面一大步的“螺丝钉”。
也是遗憾。
“可行否?”
“可行!”老秦重重点头,“先锻出一个比内胆稍大些的圆胆,以钢刀在其上刻阳纹,趁管烧红质软之时,旋入管内,以成阴纹,再旋出,钢管淬火便成!”
得到老秦肯定的答复,江晓大喜,这下也干脆不走了,就留在老秦这里和他探讨燧发枪的各种构件的制造和组合。
这些构件虽然都是些小玩意儿,但打造却也不是特别容易,像扳机、阻铁、防风(火)盖等都是些异型构件,其尺寸、组合都还是需要反复试验才好确定的。
两人就各拿一根碳条,在河边的石板上边画边讨论起来。
还真幸好有老秦这个经验丰富且技艺高超的老铁匠在,只要江晓说出意图,他基本就能用最简单和最合适的办法达到江晓的目的。
说到最后,老秦直接上手开始打制。而江晓也终于发现,老铁的“家当”早已鸟枪换炮了。
最明显的就是,老秦这里居然有了用高碳钢制造的各种削、切工具。
华夏很早就知道含碳量对“铁”(钢)的硬度有重大影响,特定含碳量的“铁”经过比较复杂的淬火、回火可以达到很高的硬度,可以用来削、切其它的“铁”。
只是江晓只知道高速钢是非合金钢中最硬的,但如何冶炼就不懂了,所以也就没办法“指点”一二。
但没想到老秦居然自己把这东西鼓捣出来了。
当然,老秦弄出来的是不是高速钢江晓同样不知道,但能用就行了。而有了这些工具,制作这些异型小构件就相当简单了。
甚至,看着这些工具江晓都开始琢磨,老秦这里是不是都可以给枪管拉膛线了?
不过就是能拉也没必要,现在滑膛燧发枪足够用了,将来要是能找到铅矿,造出米涅弹来,再给枪管拉膛线不迟。
这边老秦打造着各种构件,另一边他的“徒子徒孙”们则锻打着枪管,江晓甚至在其中看到了刘大和王三两个小家伙。
两人算是老秦最早的“弟子”了,王三还算是老秦的“义儿”,此时干起活来也完全没有平常调皮捣蛋的样子,一丝不苟。
江晓心中一动。
“过来!”江晓喊道。
两小屁颠屁颠跑来,叫声“小郎君”。
“会打制齿轮吗?”
“秦老教过我等何为齿轮,不过尚未打过。”
“那好,从今日起,你们两个每日专打齿轮,先从小齿轮开始,然后每日也必须琢磨齿轮,一起想一起做,诸般形状,各种配合,越多越好!”
“啊?”两小顿时苦脸。
“啊何啊?某家告诉你等,只要你两个能将齿轮之妙参悟透彻,哪怕是些皮毛,将来成就也必超越秦老!”
“当真?!”
江晓翻白眼,两个小家伙在他面前总是一副怀疑的表情。
“今日你两个就先做几个小齿轮,某家好叫你们知道齿轮之妙!”
江晓说着,就在地上画了几个齿轮,好在两小已有齿轮的概念,江晓画的不准,他们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数清楚齿数,速速给某家做来!”
两个小家伙对望一眼,只能无奈地开始数齿数。
在华夏,其实汉代时已有了比较先进的齿轮,北方多地均有汉代的齿轮出土,有铜铸的,也有铁质的,且大都是传动齿轮,表明两千年前华夏古人已经开始运用齿轮传动。
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记里鼓车和指南车,都是非常复杂的齿轮应用。
江晓希望有一天,这两个小家伙能把记里鼓车和指南车做出来,他更希望有一天,比记里鼓车和指南车更复杂的装置能出现在两个小家伙的手中。
因为,齿轮也是技术的车轮、工业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