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平叛李惟岳(1/1)
郑恒得了张孝忠的肯定答复,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然后安排牛二去追子画,他们务必把子画他们带到易州。
据他估计,李惟岳最多一个月就会发动叛乱。为了安全起见,大家还是先来易州。
子画他们行进的速度并不快,牛二又是快马加鞭,三两天的功夫就追上了子画。
等子画随同牛二来到易州,郑恒已经带着灭霸几人搬到了刺史府。
这几天,各方人马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了过来。
整个成德府几乎乱了套,六州全部收到了李惟岳调军的消息。六州将领都在观望,没有一个人主动回复。
李惟岳一气之下直接诛杀了将近20名大将并抄没其家,其中就包括张孝忠的弟弟和三位已经出嫁的女儿。使得跟在李惟岳身边的将领全都离了心。
也彻底断了张孝忠心头的那丝犹豫。
在这期间,李惟岳舅舅谷从政还多次去府上规劝他,可李惟岳这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还命人将他舅舅圈禁在府邸。
就在此时,朝廷照样并没有批准李惟岳请袭父位的奏章。
就连李纳的也被驳回。
两人一商议,与其等着朝廷封赏,不如先叛变再说。到时候木已成舟,以现在朝廷的势弱,到那时绝对会同意他们的请旨。
很快,李惟岳和李纳同时集结人马,开始叛变朝廷。
朝廷在拒绝李惟岳和李纳的同时,给朱滔和张孝忠分别下了圣旨。
张孝忠的圣旨甚至直接册封他为成德节度使,让他积极配合朝廷平叛的大军。
朝廷的大军全部归朱滔统领,让他们共同协力,一起讨伐李惟岳和李纳。
张孝忠看到圣旨差点痛哭流涕,他没想到郑恒先兑现了承诺。
其实郑恒在说服张孝忠的同时,已经上奏了太子,太子直接进宫见了德宗,并向德宗具体分析了让张孝忠还是朱滔担任下一届成德节度使的利弊。
德宗思虑再三,最后决定封张孝忠为成德节度使。
由朱滔担任讨伐元帅,双方共同出力,讨伐李惟岳。
朱滔看到圣旨的时候大为失望,之前李清豪在说服他讨伐李惟岳的时候,许诺了节度使之位,他原本还幻想着将幽州和成德联合在一起,将会成为一个最大的州府。
没想到只是让他率军平叛李惟岳,这做好的一锅饭,让张孝忠都给端了。
他心里举存了气,迟迟不肯出兵。
急的李清豪接连又去府上游说一番。
朱滔喝了口茶,“李大郎说话不算话,你让我怎么能够再相信你?若是我此次出兵损失惨重,到时候朝廷会给我补偿多少?”
李清豪也是有苦说不出,当初他确实向德宗请旨,但德宗并没有同意。
其实德宗也有顾虑,毕竟朱滔的人品在那儿摆着,多次叛主,杀主,之前就有过叛变朝廷的行为,德宗对他早就多有忌惮。
再加上也顾虑朱滔将成德府再握在手中,占据的势力将会越发的大,将来更不好控制了。
李清豪只得陪着笑,“朱大人放心!圣上把朱大人的功绩都看在眼里,只要朱大人出兵,先平了李惟岳的叛乱,到时候加官进爵都是小事。”
李清豪这边苦口婆心劝着朱滔出兵,张孝忠那边已经出兵,并在束鹿县和李惟岳的叛军相遇,阻断了李惟岳率军进京人路。
而且张孝忠的好友孟佑也率兵五千前来相助。
朱滔那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就在这几天,魏博田悦、淮西李希烈、淄青李纳等人也相继出兵,目的就是趁机瓜分成德六州。
朱滔本还有些犹豫,但他身旁的谋士却相继劝他,“大人,就算当不上节度使,借此次机会搜刮一些钱财,再瓜分几州回来,也是一举两得的。”
朱滔一合计,确实不错。当即不再犹豫,率兵也向束鹿县进军。
很快,朝廷的大军在朱滔的率领下,和张孝忠的人马同时集结在束鹿县外。
很快就将李惟岳的人马逼近了恒州。
朱滔想率人就势追杀李惟岳,却被张孝忠拦住了,“穷寇莫追。
目前,恒州城内有许多久经战场的将领,我们如果现在就追击过去,只怕他们负隅顽抗,到时候我们会损失惨重,也达不到目的。
不如围城等着他们自己狗咬狗。”
其实这个主意是郑恒出的。
在此期间郑恒安排人去秘密接触了成德大将王武俊,王武俊的父亲在不久前被李惟岳杀害,他一直守在李惟岳身边忍辱负重,等的就是这一刻。
当天晚上,王武俊趁着李惟岳睡觉的时候,直接领着人杀进了李惟岳的卧房,砍下了李惟岳的脑袋。
同时将李惟岳的一众亲信也全部杀死。
并带着李惟岳的脑袋献给了城外的朱滔和张孝忠。
郑恒收到消息第一时间让子画传给了郑六爷。
然后提醒张孝忠提防朱滔,防止率兵朱滔围困他的军队。
之前他就提醒过张孝忠,张孝忠也一直提防着。张孝忠见郑恒再次提醒,越发的提高了警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战乱,郑恒发现了最受罪最倒霉的,莫过于那些平民百姓。
他原本只想借着张孝忠的手,快速平息李惟岳的叛乱,没想到在这场战争中,每个率军来支援的部队都想大发战争财。
许多百姓为此流离失所。
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为了孤儿。
郑恒知道,接下来如果不治住朱滔,将会发生历史上有名的四镇之乱,到时候就连唐德宗都会被从京师驱赶出去。
等到那时,受到牵连的百姓,将会更多。
此时他根本来不及考虑怎样收拾目前的残局,而是想着赶快找到李清豪,借李清豪的势,压制住朱滔。
郑恒跟张孝忠交代完之后,并没有停歇,立即去找李清豪。
此时的李清豪也在易州附近。郑恒就找到李清豪,将自己的来意全部说明,李清豪却不以为意。
“郑大郎是不是想多了?那朱滔应该不会随即就发起叛乱,怎么也要消化一番,毕竟这场国难财,他发的可不少。”
郑恒气的一拍桌子,“人心不足蛇吞象。
我原以为李大郎很了解朱滔,当初你游说朱滔的时候,我虽然知道却并没有阻拦。
但李大郎应该清楚,朱滔的为人。一个多次杀主,弑兄的歹徒,怎么可能放弃唾手可得的成德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