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1/1)
“连翻个身人家都要敲墙,你这床不整一下,以后我可不敢来了。”
星期天起身后,金银秀都不敢正眼看一下刘胜龙,只是揉着腰部埋怨了一句。
“那我就找人整一下呗,下星期你来保证这床不再嘎吱嘎吱的作响了。”
这样回应金银秀时,刘胜龙捏了一下金银秀依然滚烫的脸。
“今天想逛瓢城哪些地方?我全程陪护你。”
见金银秀没有明确的反应,刘胜龙嬉皮涎脸地逢迎道。
“不是说你很忙的了吗?我又不是小孩了,也来过的,你就忙你的吧。”
这回金银秀回答了,而且抬眼看着刘胜龙。
“我不说忙,你能送到城里来啊。”
刘胜龙还是色眯眯的,发现金银秀更加疑惑地看着他,又忙改口说:
“忙,当然是忙啦,但我能紧着做事,处理娘子的事更重要嘛。”
“你就在家准备你的课吧,有空好好睡一下,看你累的,让你当咸吃的,你都当饭狼吞虎咽了!”
金银秀毕竟是善良到家了,发自内心地舍不得再让丈夫刘胜龙受劳累。
“我还是再去逛一下登瀛桥和人民公园,看看有什么新变化,时间多就再玩玩人民商场。下晚我就不过来了,直接去车站搭车回家去。”
刘胜龙连忙把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推出宿舍门:
“就让我做你的导游了,我不能让娘子带着遗憾离开的哦。”
金银秀没有跟着动身,刘胜龙站在门外就又打趣道:
“你也没有闲着嘛,颠鸾倒凤,爬上落下的,没有比我少花多少力气哦。”
“死鬼,小声啊!”
金银秀赶紧带上门,低着头小跑着逃离了附中教师宿舍区。
等到走出了学校大门,金银秀才嘟哝了一句:
“你怎么这样怪怪的了啊,不记得我们结婚那头一个月啦,你连门也摸不进,现在都会打广告了!”
刘胜龙依然是一脸不正经,又冒出几句让金银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来:
“闹着玩的嘛。不过,我要的就是这效果哦,满世界都知道我们恩爱有加才好呢。”
“对了,你不会还在怨我嫌你是农村户口不肯和你生孩子吧?”
“‘不怪哥哥’,‘不怪哥哥’。不要怨我哦,不要怨恨我哦,怨不得我哦。”
金银秀连忙制止刘胜龙继续说下去:
“胜龙你这是想到哪里去了啊,你如今可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了嘛,你都这样卖力了,我怎么还会怨恨你啊。”
“不怨恨我就好,不怨恨我就好。怨不得哥哥也,怨不得我也。‘不怪哥哥’,‘不怪哥哥’嘛。”
刘胜龙似乎是还没有回到现实中来,嘴里依然念念有词。
“胜龙你这一大早怎么像只鹧鸪叫个不停了?你这是睡少了说胡话啊,你还是回宿舍补个囫囵觉吧。”
金银秀跳下了自行车,拉着自行车后坐,不让刘胜龙继续骑行了。
金银秀这里所说的鹧鸪是什么鸟?它被认为是古时的怨鸟,在春夏之际,啼声最为悲切。
鹧鸪也被称作是一只充满诗意的鸟儿,它又为何经常被诗人引用呢?
鹧鸪鸟,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在我国多分布于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为常见候鸟。
活跃在诗词中的鹧鸪鸟是怎样的形象呢?
鹧鸪鸟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愁绪。
而此类感情寄托,又都源于鹧鸪鸟的一个凄美爱情故事:
在闽南的山水之间,生长着一种叫鹧鸪的大鸟,它们喜欢在山涧岸畔觅食金线莲,树籽、草籽词条和各色昆虫,鹧鸪鸟的声音很特别,闽南人把它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相传,在云水谣古渡口有一户以摆渡为生的人家,船家夫妇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心灵手巧的俊俏女儿名叫月娘。有一天老船夫救下了一个因感染恶疾而昏迷在途中赶考的书生。在善良的般夫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书生的身体很快复原了,而两个暗生情愫的年轻人也在父母的祝福中定下终身。
书生惜别月娘赴京赶考,心灵手巧的月娘亲手绣了一个荷包送给书生,荷包里装着她在深山里采摘的金线莲,书生带着这个情深义重的荷包,披星戴月地赶赴京应试。一年后,金榜题名的书生带着聘礼和月娘相赠的定情荷包,再次来到云水谣,惊闻他梦中的新娘子已经在一个多月前不幸染病故去。
痴情的书生在月娘坟前守了三天三夜,终因伤心过度昏迷过去,这时一只鹧鸪鸟衔着一株金线莲飞到他的身边,声声唤着“行不得也,哥哥”,这书生从此便放弃功名,励志学医,苦研医理,并全心侍奉月娘的双亲,直到月娘双亲过世。在月娘双亲过世之后,云游天下,与鹧鸪鸟同栖,终身未再娶妻。
“人间有爱,草木有情”。小小的鹧鸪鸟,道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鹧鸪鸟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其代表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冷清,属于冷色调。
这种鸟经常出现在离别与相思诗,主要是其叫声独特,很像“行不的哥哥”,而且叫声凄清,极易引起人们的相思与离别的忧愁之情。
而且这种鸟一般雌雄对唱,一唱一和,很像人间的夫妻。所以人们听到这种鸟的叫声就比较容易想到男欢女爱,夫妇相随。
与金银秀这里所说的鹧鸪鸟相对应的是杜鹃鸟,杜鹃鸟的叫声是“不如归去”,其传说是这样的:
古蜀国里,有个国王名叫杜宇,称帝后,号曰“望帝”,建都于郫今四川成都附近的郫县。传说,这个“望帝”杜宇,很重视农业,他教导人们努力耕种,发展生产,深受拥护。有一年,洪水泛溢,造成严重灾害。他的相国开明,发动群众,凿山开河,救灾治害,取得了巨大胜利。杜宇非常推崇开明全心全力为国为民的精神,主动把帝位让给他,自己退居西山,不再露面。有人说杜宇不久就死了,还说他的灵魂已经化作了鸟。春耕季节,有一种鸟,到处飞奔鸣叫,催人快快耕种。这种催耕鸟或布谷鸟,有人说就是杜宇的化身。人们怀念他们的老国王,就叫这种鸟为 “杜鹃”,甚至干脆叫它“杜宇”或“望帝”。到了秦惠王的时候,秦国把蜀国灭亡了。从此杜鹃的鸣叫变成了似泣似诉的悲啼,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一传说,《华阳国志?蜀志》和《蜀王本纪》等有记载。
又,杜鹃亦名“子规”。宋陆佃《埤雅?释鸟》:“杜鹃——名子规。”唐杜甫《子规》诗:“两边出木合,终日子规啼。”宋范仲淹《越上闻子规》诗:“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宋梅尧臣《杜鹃》诗:“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元王实甫《西厢记》笫五本第四折:“不信呵,你去绿杨荫里听杜宇,—声声道‘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或“不如归”,后人常用于旧诗文中,为思念老家或催人归去之辞。
“哦,哦,我这是骑着车子打盹了吗?不用回去睡的。我就推着车子走几步回回神吧。”
刘胜龙顺势假托睡意未消,并没有回应金银秀刚说的他像只鹧鸪鸟的说法,不是因为读过大学中文系的他明了禽类中的雄性鹧鸪声名狼藉,而是因为他像金银秀一样,不知道他们从小听惯了的家乡三角圩所在的里下河地区叫声像“不怪哥哥”的鸟儿根本就不是鹧鸪鸟。
实际上,叫着“不怪哥哥”的另有其鸟。
鹁鸪鸪——”
“鹁鸪鸪——”
鹁鸪鸪,又叫水鸪鸪,羽毛黑褐色,将雨将晴的时候,总会在乡野村边的树枝树梢上“咕咕”地叫。也许,就因了它的这一声声鸣叫,才有了它的这一个学名。
这种叫做鹁鸪鸪的鸟儿,才是真正的能叫出“不怪哥哥”声的鸟儿,关于它,也有一则古老的悲苦故事。
相传,鹁鸪鸪,原先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从小父母都死了,她便跟着哥嫂一起生活。哥哥对她挺疼爱,而嫂嫂对她颇厌嫌,在一次哥哥离家的时候,那个恶毒的嫂嫂,竟在饭里下了药,把这可爱的妹妹给毒死了。
于是,这个小女孩,便变成了一只鹁鸪鸪,每天天还没亮,就在屋后的那一株苦楝树上,对着哥嫂,一声声地鸣叫:
“鹁鸪鸪——”
“鹁鸪鸪——”
后来,人们把这鸟儿的叫声,也就演绎成了“不怪哥哥——”“不怪哥哥——”了。
也许,就因为这,里下河地区包括刘胜龙、金银秀所在的三角圩乡的所有农村人都对这可爱而又可怜的鸟儿,寄予了更多的关爱和同情,在种种痴男怨女的凄迷爱情故事中,他们也都能像读过大学中文系的刘胜龙一样把“”不怪哥哥”的鸟叫声灵活运用得恰到好处,只是大家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都把他当成了鹧鸪鸟。
金银秀只好松开了手,跟着刘胜龙走在建军路的人行道上。
他们默默地走过了瓢城汽车站。
他们默默地走过了瓢城人民商场。
他们默默地走过了瓢城著名的地标性塑像——大铜马。
“好了,娘子,我完全清醒了,上来吧。”
在瓢城邮电大楼前,刘胜龙又跨上了自行车,让金银秀坐到了他的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上。
“你怎么不出声了,一路上我都说了什么啦,你可不要当真啊。”
“哪里会嘛。就是让你这样累还要陪我,我于心不忍着呢。”
小夫妻到得登瀛桥旁时,登瀛桥鱼市场正人声鼎沸。
刘胜龙寄存了自行车,领着金银秀走进就近的一家小吃店,点了鱼汤面和小笼包子,才吃上了早饭。
金银秀还在心疼着刘胜龙,都是直接夹起小笼包子送进刘胜龙的嘴里。
终于故地重游了,金银秀在大学生丈夫刘胜龙的陪同下,登上了登瀛桥。
“这桥我们来多了,给你说说要不要?”
“你知道吗,听城区同学说,这桥以前是木头的,是杉木架构的,很简陋,人走在上面,甚至还有点儿摇晃。桥下的串场河里是要行船的,桥面较高,走在上边还有一点点空中楼阁的感觉。木头桥面上有无数的数指宽的缝隙,人在桥上走,可以看到桥下的行船流水。这北边的轮船码头,航运公司、糖烟酒仓库、百货仓库一带,曾经是小瀛洲。那桥西,就是以前的瀛洲了。登瀛桥就是连通大小瀛洲的。那南边是水关门,对应北边的老水街。这鱼市口也没有当年有味了,就剩人多了。”
“现在这桥啊,是六十年代改建的,远没有木桥高了,也没有诗意了。”
“要玩这登瀛桥啊,最好是夜晚来,你看这些枝形灯,多像长江大桥上的,只有在华灯大放之下看这串场河下的流水,看那灯柱下依偎相拥的情人卿卿我我,看东边那市区的繁华与那西边乡下的黑魆魆如阴阳相隔的对比,才能让人多些想入非非呢。”
刘胜龙的滔滔不绝,金银秀并没有听进去多少,她在看桥西一眼望不到头的依然低矮破旧的民房,一条古老的串场河,怎么就能把城乡分割得这么干净彻底?一座登瀛桥连接的城乡,怎么就判若两个世界了呢?这串场河又是一条什么样的古怪的鸿沟啊,架起了登瀛桥也不能拉平两边的世界。
“瓢城是一户大户人家,你过了登瀛桥算是登堂入室了。这桥东的高楼大厦繁华一片多像你啊,这桥西的低矮茅棚满目荒凉就是我了。”
“我理解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距离了,是我在拖累你了。”
金银秀喃喃自语着。
这回轮到刘胜龙吃惊了:
“你在说什么嘛?我可没有这个意思啊!”
“有婚姻的桥梁也没有用啊,我们之间城乡差别的鸿沟又能拿什么来填平呢?”
刘胜龙扶着金银秀的肩膀摇了摇:
“怎么就胡思乱想起来了啊,醒醒嘛。”
“胜龙哥,你会做当代陈世美吗?你也会什么时候抛弃我吗?”
金银秀依偎在刘胜龙的怀里,抬起头来,眼泪汪汪地问了一句。
刘胜龙打了个冷噤,连忙掩饰说:
“不会的,不会的,你尽管放宽心,那都是我过去的糊涂。”
刘胜龙拉着金银秀的手走下了登瀛桥,金银秀感觉到,刘胜龙的手现在和她的手,一样冰冰凉。
刘胜龙继续安抚着金银秀:
“这登瀛桥实在没有什么玩头,真的不该来。”
“算了,算了,我们走吧。”
“过来的时候,你注意了吗?路北凹进去一点点就是胜利影剧院,我带你去看部电影放松一下吧。”
“好吧,我们也真该休息休息了。”
金银秀身心俱疲,失去了继续游玩的兴致,只好听任刘胜龙安排了。
当天胜利影剧院是《小花》、《锦上添花》、《乔老爷上轿》三部影片轮流放映,刘胜龙想看《乔老爷上轿》,金银秀希望观赏《小花》:
“广播里每天都在唱《妹妹找哥泪花流》和《绒花》,都说《小花》最好看。”
附中师生已经包场看过《小花》了,但刘胜龙没有说,因为他不想给金银秀留下什么遗憾。
刘胜龙到窗口花八毛钱买了两张电影票:
“满足娘子愿望,我们就看《小花》。”
“ 下一场《小花》开映还有好长时间,我们去吃了早中饭再来正好。”
金银秀没有拒绝,即使她自己想饿着肚子省点钱,也不忍心让刘胜龙也空腹陪她在影剧院里坐上两个小时。
金银秀也知道,刘胜龙到附中实习,瓢城师范专科学校是按月以国家统一标准把师范生的三十二斤粮票和生活费等都发放给了他的,他这个准城里人有条件像真正的城里人一样花销。
在影剧院旁边的小餐馆吃过午饭出来,刘胜龙还给金银秀买了一袋她最喜爱吃的薄荷糖。
刘胜龙拉着金银秀的手过了检票口走进影剧院,找到了14排1、3两个座位,双双坐下。
《小花》的确很红火,影剧院里挤满了兴奋地找着自己座位的人,喧闹声比鱼市口都要大。
刘胜龙利用电影开映前的时间给金银秀从《小花》海报开始介绍影片故事和演员,告诉金银秀《小花》是取材于《桐柏英雄》,三个主角分别由陈冲、刘晓庆、唐国强扮演,他们同获1979年青年优秀创作奖,影片还获得了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确实很好看。他已经通过1980年《大众电影》最近几期上的选票为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投了票,确信《小花》能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陈冲能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 告诉你吧,许多人不会知道,这部影片的主角和片名其实与普希金的一首诗有关。”
“ 普希金是俄罗斯的大文豪,他的那首小诗就是《小花》,我背诵给你听听:
‘ 我在书里发现一朵小花,
它早已干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里就充满了,
许许多多奇异的遐想:
是哪一个春天,在哪一处,
它盛开的?开了多长时间?
谁摘下的?是外人还是熟人?
为什么放在这书页中间?
可是为了纪念温柔的相会?
还是留作永别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于孤独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阴?
是他还是她?还在世吗?
哪一个角落是他们的家?
啊,也许他们早已枯萎了,
一如这朵不知名的小花。’”
就在金银秀感觉似信非信、似懂非懂的时候,影剧院灯光突然暗了下去,金银秀广播里听惯了的熟悉的旋律响了起来:《小花》正式放映了。
片头就把金银秀完全吸引住了:图文并列,简直像一本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而且黑白与彩色并用——活的镜头是黑白的,字幕之底色是彩色的,还不时变动着图与文的构图位置,显得特别生动活泼。这是金银秀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影片的黑白与彩色并用也让金银秀感觉很新奇,现实的故事用彩色表现,剧中人物的回忆往事以黑白展示,亦梦亦幻,简直让金银秀目不暇接。
最让金银秀情不自禁的还是她几乎能跟唱的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如同一首叙事诗,含蓄深沉、意境高远。影片开始后不久,部队在行军,透过泪水,一个健美的浓眉大眼的女孩子热泪涟涟地走在行军的队伍当中,惆怅地寻找哥哥,可她没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伤是用那一句句长长的吟唱来表述的,那种发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缓、优美,声音本身如同百灵般清脆、悦耳。这个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让她不得不一再寻找失散多年的当兵的哥哥赵永生。这饱含深情的歌声亲切、深沉、舒缓、优美,像是主人公在倾诉自己内心,又仿佛句句都唱到了金银秀的心坎上:
“ 妹妹找哥泪花流,
不见哥哥心忧愁 心忧愁。
望穿双眼盼亲人,
花开花落几春秋。
啊 ,花开花落几春秋。
当年抓丁哥出走,
背井离乡争自由 ,争自由。
如今山沟得解放,
盼哥回村报冤仇。
啊 ,盼哥回村报冤仇。
万语千言挂心头,
妹愿随哥脚印走, 脚印走。
赢得天下春常在,
迎来家乡山河秀。
啊 ,迎来家乡山河秀。
啊……嗯……啦……”
金银秀泪流满面,依偎到了刘胜龙的怀里。
真正的小花何翠姑抬着负伤昏迷躺在担架的赵永生,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保持平衡,她咬牙一步一步跪着上山,她的膝盖磨破了,鲜血染红了山道的石阶。
金银秀又看得惊坐了起来。
《绒花》的歌声又响起来了: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漓漓鲜血染红它。
啊……绒花, 绒花,
啊……一路芬芳满山崖。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
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
顶天立地映彩霞。
啊……绒花 ,绒花,
啊……一路芬芳满山崖。”
这歌声给金银秀的感觉是坚持不懈﹑顽强。它不仅揭示了何翠姑崇高善良的精神,也唱出了此时主人公的品质。
高洁、靓丽、清新、质朴、荡气回肠,歌声似乎永远萦绕在那高山深处,久久不会飘散,那闪烁耀眼的彩虹和光环从云层中播散开来,高天流云、青山叠翠、优美的歌声在云海和松林间流动……
影片的结尾,何翠姑为了救赵小花而身负重伤在抢救,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断断续续地呼喊着哥哥。赵永生和她,两人相认。这时,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再次响起,深沉而优美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现兄妹之间浓厚的感情。
金银秀深受感动,不由自主地伸过双手去,紧紧握上了刘胜龙的手。
其实,这片尾表现真小花翠姑在病帐内与哥哥团聚的欣慰,对哥哥与假小花未来幸福的憧憬时,不时插入的一片纯蓝色的波光粼粼的水面镜头,实际上是在告诉观众翠姑已处于弥留之际。不知道刘胜龙有没有看懂,反正金银秀是没有看明白的,毕竟,她也没有勇气正视翠姑最终伤重死亡的现实。
“ 你看,留着可爱的学生头,明眸善齿,一笑起来是那么的纯,那么的清澈。这何翠姑不就是活脱脱的金银秀嘛。”
金银秀的确生得很像刘晓庆,也是学生头,白白净净的,但她并不认可自己就是何翠姑:
“我是这个故事里的赵小花啊,小花才能和赵永生过一辈子,何翠姑可是赵永生的亲妹妹,是不能嫁给赵永生的嘛。”
的确,影片中的赵小花和何翠姑长相都是那么的清秀,性格都是那么的可爱,声音都是那么的甜美,笑声都是那么的清脆,都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但金银秀尽管没有梳着一根又长又粗的瓣子,也不调皮,却也是既羞涩如花,又疾恶如仇,与赵小花倒是更神似。
“ 妹妹找哥泪花流,泪花流,
不见哥哥心忧愁 心忧愁。”
金银秀反反复复地哼唱这两句歌词,拉着刘胜龙的手走出了瓢城胜利影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