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刘巧英传奇 > 第51章 夫妻双双逛古城

第51章 夫妻双双逛古城(1/1)

“时间还早,再找地方玩玩吧。”

“随便胜龙哥安排啦。”

金银秀放开了刘胜龙的手,也停下了“妹妹找哥泪花流、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的吟唱。

刘胜龙过去取回了寄存的永久牌自行车。

“那就去陆公祠吧,陆公祠离长途汽车站也不远,玩好了就送你回家。”

金银秀又坐到了刘胜龙自行车的后座上,让刘胜龙驮着她上了路。

骑到大铜马前,刘胜龙下了车。

大铜马建在瓢城的市中心,金银秀记得以前这个位置竖着的是忠字塔。

“要从这里转到向南的街道了,过去还要拐几条小巷。”

金银秀跟着刘胜龙顺着大铜马绕了过去。

“胜龙哥,其实你到瓢城上大学的第一学期我就来过大铜马这儿,那时好想去你的学校看看你大学生活什么样。”

“哦,我怎么一直没有听说啊。”

“那是朱秀娟拉我过来陪她到人民商场买衣服的。她当时就竭力怂恿我去学校找你,但我没敢听她的话。”

“哦,哦。”

刘胜龙记得自己考上大学后对金银秀有多冷淡,他曾经说过不允许金银秀到学校里去看他。

“说起来确实不好听,大学生还有个农民老婆。我那个时候的确也害怕去了丢你的脸面,想不到胜龙哥现在还能对我这么好。”

“对了,胜龙哥,要是那一次我和朱秀娟当真找进你们学校去,你会轰我们走吗?”

“大概也不至于吧。”

刘胜龙回答得有些含糊其辞。

“那我是幸好没有听朱秀娟激将啦,她说我们就要去学校找你,看你能不能把我们都吃了。她说农村女人到大学找自己的男人也是天经地义,又不是去给野男人卖淫。”

“说得这么难听啊。可见她从来就是一个恶女人。那农村户口男人到城里找自己的城市户口女人也是合情合理啊,何况还带着儿子去,她为什么又要害死自己的儿子和男人呢!?”

金银秀的心里一阵绞痛,自从哥哥金雨林出了事,她早已经不把朱秀娟再当着自己的嫂子了,要不是为着告诉刘胜龙这件事,甚至连朱秀娟那个人的名字她都不愿意再提起的。

“是城市本来就生恶人吧,胜龙哥?”

问出了这一句,金银秀莫名地感觉到了些许的寒意。

“也不是的。”

刘胜龙的回答有点有气无力。

“不要再想这些不愉快的事了,看看瓢城老城区嘛。”

刘胜龙在转移金银秀的注意力了。

“那次坐汽车回家从你们学校大门前经过,我向你们学校里边狠狠地望了一眼。你想象不到我那一路上有多难过,我发誓再也不来瓢城了。要不是你真心诚意让我来,我会说到做到的。”

金银秀还沉浸在遥远的伤痛之中。

“哦,哦。你还真固执嘛。算了,算了,还是多看看眼前嘛,看看这青砖巷道,看看这古老的院落,看看这些唐砖宋瓦。”

“胜龙哥,你不会再有什么反复吧?”

金银秀似乎是拉不回眼前的,又不依不饶地补了一句。

“不会的,不会的。不要想多远嘛,看着眼前你不就知道了嘛。”

刘胜龙也依然沉得住气,拿最好听的话宽慰着金银秀。

“那就好,那就好。我相信胜龙哥,我听胜龙哥的。”

到了这个时候,金银秀就差不多要破涕为笑了。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金银秀的心才跟着她的男人刘胜龙,回到了瓢城古老的街面上。

脚下是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走在这静幽的小巷,就仿佛徜徉在流淌着历史墨香的岁月之河之中。

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同样古色古香。

踩着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不知不觉就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先生的故居。过门而不入,刘胜龙、金银秀小夫妻俩只是驻足往里打量了几眼,但见宋曹先生手执书卷之塑像,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正中。

“读书这么入迷,进去了他也不会抬眼看一下我们的,我们就不打扰他了吧。”

刘胜龙说着就已经推着自行车继续走着了,金银秀不能不跟上去。

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祠堂了。

陆秀夫是陆游的曾孙。

1961年9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钱仲联《关于陆游和陆秀夫的新材料——〈会稽陆氏族谱〉读后记》一文,文章指出:“据族谱,乃知秀夫为放翁第六子子布之孙,子布生三子,第三子元楚迁居瓢城,秀夫乃元楚之幼子。……而且崖山抗敌,陆氏族人随秀夫同殉国难者达十五人之多。”并根据《会稽陆氏族谱》将陆秀夫的上三代排列如下:陆游——子布——元楚——传道、传彦、秀夫。

1984年,绍兴市文化局和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组织了陆游史迹调查,意外地征集到了陆游后代珍藏的《世德堂陆氏家谱》,并且证实了陆游祖籍的故宅遗址。据《世德堂陆氏家谱》记载:“陆宗祠老五房历代书名排列共四十八代,……十四世祖,宋太师左丞礼部尚书宝章阁待制封渭南伯——放翁公,……十五世祖,宋通奉大夫淮南东路提刑——思远(子布字)公,……

十六世祖,宋朝奉大夫知瓢城县事——圣大(元楚字)公,……十七世祖,宋左丞相殉难崖山——君实(秀夫字)公。“”历代分支“一栏记载:”宋渭南伯第六支祖佃父宰子名子布“,后注”字元达,孙即秀夫,宋祥兴二年抱帝昺溺于海,后迁瓢城。“谱中不但记载秀夫为放翁曾孙,还记载其他十五个殉难崖山的族人。”半壁赴崖山,丹心未遂生前愿;捐躯归粤永,青简长留死后名。“谱中的这副宗祠联句指的便是陆秀夫及族人殉难崖山之事。

陆秀夫,南宋末代宰相,享誉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即公元1238年。年少時期的陆秀夫,便刻苦读书,立志效法北宋的名臣,以图国家的再起与兴盛。及至他成年时,学问已經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在州试、乡试、会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后世称为‘三榜连捷’。

陆秀夫祠,始建时间记载不一,有说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但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始建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为飞檐琉璃瓦,三进两厢式古典建筑。其后明、清朝廷续有修缮。但终因风雨剥蚀,战乱频仍,祠宇屡遭损坏,至日寇凭凌,已近于全毁。建国后在原址按原貌重建,钩沉南宋符号,体现明、清特色;动乱期间被占为职工宿舍,再遭严重破坏。

陆公祠虽在闹市区也门可罗雀。有好几个老年市民还坐在石板小巷两边聊着闲话。

刘胜龙停放好他那永久牌自行车,带着金银秀跨进了院门。

占陆公祠为宿舍的职工都已搬家离开,不多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院落,看起来好像是在准备布置重新开放。

陆公祠门前古井依旧,两座石狮仿佛灵性不减。青砖黛瓦,飞檐翘壁,古韵流动。走进门厅,翠竹挺拔,一带清幽,“宋丞相陆公祠”碑赫然而立。

偌大的祠堂内冷冷清清,并无其他游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匆匆来去。

“仰止堂”内,南窗下已经摆上了玻璃柜,柜上堆放着许多资料,还没有来得及陈列。引人注目的是,堂内正中央的巨幅彩色画像也已经重新挂上。

浩然堂前,一座巨大的铜制香炉增加了不少古意,堂内,立着一座陆秀夫的青铜站像,神态自然,不怒而威。靠墙的地方,一长溜装好了解说词的玻璃镜框还没有挂上墙壁。

“宋灭无降帝,陆沉有秀夫。”

“飘摇社稷一线危,生死存亡日月悲。留得乾坤正气在,清波一跃是奇男。”

“崖门一跃惊天地,多谢先生励后贤。莫道只今皇历改,节行抛却只看钱!”

刘胜龙到底是学中文的大学生,又是在陆秀夫的故里瓢城读书,对这里的展品、碑文和陆秀夫生平似乎早已了然于心,给金银秀讲起来总是头头有道。

公元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元世祖忽必烈挥师南下,于1276年攻陷南宋京城临安,掳走宋帝。然而逃离的宋宗室和一批文臣武将仍坚贞不屈地抗元。陆秀夫、张世杰等在福州拥益王赵罡即帝位,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海上行朝”,于1278年初开进海南岛北端磠州驻扎。风雨飘摇,大厦将倾。10岁的宋端宗赵罡因舟中遇台风惊悸病逝,年仅8岁的卫王赵昺继帝位,授陆秀夫为左丞相,主持政务,张世杰为太傅,护驾作战,文天祥为少保,组织勤王。并由丞相陆秀夫亲书《祥兴皇帝登宝位诏》,表示誓死抗元的决心。

行朝开进崖山,当时朝臣、兵士、后宫人员有20万人之众,船舰近一千五百余艘,陆秀夫与张世杰千方百计,谋划战斗方略,为防御元军进攻,宋军统帅张世杰命令部下用铁索把大小千余艘战船连成一片,形成一座庞大的水上堡垒,誓与元军抗击到底。

1279年2月,南宋叛将、元军主帅张弘范帅舰已追击至新会南海,副将李恒又率队从广州等陆路进逼新会。于是一场宋元生死决战在广东南海崖山拉开战幕。此时元军水陆两路人马共达7万人之众,战船五百余艘。他们首先抢占崖门水道的滩涂高地,阻止各地的物资运往崖门,并从外围切断宋军船阵与崖山之间的粮草和淡水补给线。1279年3月19日,决定性的一刻终于到来,这天中午张弘范又施一计,命令元军用布帐围住战船并大奏鼓乐。宋军以为元军开始鸣乐吃饭,便也准备做饭,一时疏于防范。张弘范率元军乘海水涨潮之机,全速进攻直捣宋中军大帐,而元军李恒率领的战船又乘潮水落潮开始从北向南猛攻宋军水师兵寨。杀声四起,炮火连天,战船起火,兵士惨叫,崖山上空乌云滚滚,海涛惊天,电闪雷鸣,地动山摇。由于帝舟较大,又与别的船舰连在一起,眼看元军渐渐迫近,陆秀夫清醒地意识到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陆秀夫走进船舱中,庄重地对幼帝奏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于是他拔出佩剑,令妻儿子女先行投海,自己长叹一声,背起年仅8岁的主君和传国玉玺,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一步一步踏上了从临安到厓山的最后里程。乌云翻滚、南海呜咽。噩耗瞬间传遍崖门,宋朝的百官和将士们悲痛至极,誓死不屈,或凿船自沉,或投海自尽。杨太后亦投海殉国。据史书记载,“后宮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

宋元崖山决战,双方共投入20多万军队,1600艘战船,1000多艘民船,历时23天。陆秀夫负帝蹈海、南宋王朝覆没而告终。这场海战参战人数之众,出动舰只之多,战斗时间之长,对外震动之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四大著名海战之一。历时320年的宋王朝,从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到陆秀夫负帝蹈海殉国为止,在历史上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崖山多忠魂,英烈昭千古”,以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忠臣义士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将永远被历史和人民铭记。

到此时,被后人讥笑为软弱的南宋已经独立抗争蒙古铁骑长达半个世纪。

自古北兵突破长江防线则江南奉表投降,而已经失去所有陆地领土流亡大海的宋王朝竟然还能集结二十万大军为其死战三年之久,而对手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早在六年前襄阳城破之日,天下大势已成定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男人抗争的信念?

因为厓山大战不仅仅是两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战争,而是赌上两个民族前途命运的决战,是华夏文明最后的玉碎抗争。或许连宋亡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也没有想到,厓山不是亡国,而是亡天下。

如果说五胡十六国时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还能“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从而开创隋唐盛世,厓山之败则是彻底的野蛮对文明的征服和破坏。自此,华夏政权在中国第一次彻底灭亡。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大幅倒退数百年。宋朝时期的商业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在那里不但聚集了全世界最大的财富和资本,而且聚集了最多的商人和学者;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消灭殆尽,使得最有可能第一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从此衰落;而西方遭到蒙古人的打击似乎是恰倒好处,既没有伤及筋骨,又传播了东方先进的火药、大炮、指南针、造纸术等科学技术,在蒙古大军停止入侵西欧不久后,西欧正式启动了文艺复兴,开始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

中国直接死于蒙古屠杀的有6700万。连同中亚西亚和东欧共死亡约2亿人。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成吉思汗在西征归来的途中教育后代时,说了一段著名的格言:“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著他们亲属痛哭流泪,骑他们的马,强奸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此等远大胸襟抱负,就连满清、倭奴、纳粹也无法望其项背!

溯宋季末世,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其功名利禄之徒,蝇营狗苟之辈,或纷作鸟兽散,或嗾使帝、后向狼虎之元献出半壁河山以偷生;唯陆秀夫与文天祥等,拥二主,撑危局,力扶大厦之已倾,虽帝后传旨,义不降元,以一身之生殁系国家之存亡,终以忠烈之躯奋献于国。其鞠躬尽瘁,忠肝义胆,不愧吾民族之脊梁也。故惟秀夫之精神品格,其事迹得以传矣,纸墨生光而为宝矣,其祠亦屡毁屡建屡修葺也。其事迹、文集与祠堂,特待秀夫之精神品格而存世者也。七百年间,缘祠堂之重建与修葺,为其书题刻石者,众矣。皆欲依公之祠堂而垂不朽尔。然祠之一毁一建一修,春秋异世,书题者亦易。先前之达官贵人及名士者流,今知几耶?而今之题书之人,百余年后,人几知耶?故曰:不朽,非可求也。其真不朽者,非位非势,非书非石,非庙非祠,是伟大崇高之精神品格也。

厓山战后,张弘范派人于厓山北石壁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期名垂千秋矣。然未及百年,元亡,后人更铲其刻,镌“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苏轼有言:“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秀夫万古忠烈,虽不欲勒之金石,播之声诗,而其名终不朽。张氏刻石欲留其名,恰为历史与人民永钉于耻辱之柱矣。

陆秀夫负帝蹈海,固然是一种“食君禄,报君恩”的忠君殉节行为,但更是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在民族矛盾占首要地位的特定时期,陆秀夫的忠君事宋,是与爱国为民相一致的。当赵显降元时,他没有愚忠随降,而是重组抗元政府,直至与社稷同亡。他的死,是为国尽忠,表现了与国与民荣辱与共,生死同命,为国忘家,万死不辞的炽烈感情;表现了决不向入侵者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表现了对自己赖以休养生息的家园、土地拳拳的挚爱之情和由此激发出来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并已成为激励人民抗敌御侮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因为如此,陆秀夫才受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深切怀念和衷心敬仰。

陆秀夫死后,与张世杰、文天祥齐名,称为“宋末三杰”。陆秀夫投海后尸体漂近海边,被人捞起,葬于二城;清朝遭官员毁墓后,陆秀夫的后裔子孙在台山三合镇联安与开平东山镇交界的马山重修衣冠冢陆秀夫墓。今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有纪念陆秀夫负幼帝跳海悲剧的陆秀夫纪念馆,而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小南山上宋少帝陵前有陆秀夫肴少帝殉海塑像。

在端宗撤离福州后,朝廷驻跸的福州濂浦村民将皇宫改为供奉南宋功臣的庙宇。为躲避元朝追查,将正殿称作“泰山宫”,内供赵匡胤、赵昰、赵昺塑像;侧殿称作“大王殿”,供奉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塑像。每年正月举行“出宫行乡”,将他们抬出宫外,家家设宴祭拜,延续至今。台湾新北市双溪区亦有全台唯一供奉宋末三杰的“三忠庙”。兴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是双溪区民的信仰中心。

元朝枢密副使兼湖州总管丁聚十分敬重负帝蹈海的陆秀夫,乃上奏朝廷,在广东南澳县青澳湾为陆秀夫修建了墓园。此事距陆秀夫殉国仅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追谥陆秀夫为“忠烈公”。清咸丰八年(1858),全国各地孔庙奉旨配祀陆秀夫。广东新会崖山祠内建有大忠祠,供奉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三人塑像;潮州澄海、潮阳、深圳蛇口、福建莆田嵩山和江西吉安都建有陆秀夫的衣冠冢、塑像或纪念亭。

“西去崖门敢从烟海扶危宋,东归径口长向云天抒壮怀。”

“忠悃长存—片灵旗棲海岛,贞心不泯千年恨水在崖山。”

“君为宋室孤忠扛鼎垂绅襄助幼主蹈海捐躯守大节,实是楚州奇杰沉帙断简谪迁海阳帷幄探骊流芳名。”

“大节孤臣百代流芳光汗简,骑箕托尾后人拜手仰高风。”

“败走崖山宋祚终,负王蹈海尽孤忠。于今七百余年后,犹仰英灵振颓风。”

一代丞相陆秀夫,用紧握的双拳捍卫着自己民族的气节,也在华夏大地上重重地写下一个血红的“忠”字。那纵海一跳,给世人唱响了一曲大义、大气节之歌。铮铮铁骨,浩浩忠魂。成仁取义,浩气长存。

走出陆公祠,高中毕业的金银秀也能吟诵陆秀夫的《题鹤鸣寺》诗了:

“岁月未可尽,朝昏屡不眠。山前多古木,床上半残编。放犊饮溪水,助僧耕稻田。寺门久断扫,分食愧农贤。”

左眼枯叶,右手狐狸九龙戒活了18年,才知道周围全是怪物快穿之皎皎如明月网游:我们会长有亿点点强罪妻难逃:爹地,这个才是我妈咪!浮生韩娱开局末世:我靠亿万物资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