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病入膏肓(1/1)
得宝答道:“若有线索,咱家自会想办法查探。王爷不愿搅入其中,咱家也不会勉为其难。
费尽口舌讲这么多,咱家要说的不光是那位贤太妃厉害,那位能保住当今圣上顺利继位的张太后,绝对不是表面上心慈手软只懂得吃斋念佛的和善人。
谁活到最后笑到最后,谁的本事最大。如今看来,张太后应该是比贤太妃技高一筹,或者是运气更好一些。”
李云卿舒展眉头,笑道:“得宝,你不必这样拐弯抹角,本王早就猜到那张太后八成是你仇家,而且你前前后后明里暗里都提示本王,几次三番谋害本王的人与张太后恐怕脱不开关系。本王对你的推断并无质疑。”
得宝看着肃王没心没肺浑不在意的样子,忽然觉得自己真是闲操心太多事,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肃王是什么人?天命不凡神佛保佑,出身皇族生于沙场,威名天下皆知,军中拥戴民间推崇,单只论武功气运哪样都少不了。张太后处心积虑谋划了那么多次暗杀,不都被肃王一一破解逢凶化吉了么?
换成真的有贰心的臣子,明知君上日日想他死,多半早就反了。而肃王老老实实装病窝在王府,心思精力都放在争取提高退伍兵将的待遇上,倒贴家底自谋赚钱的营生解决旁人的温饱,一点也不像打算造反的样子。
是肃王老谋深算一直演戏装的太像,连他都被蒙蔽了吗?还是说肃王当之无愧真英雄的称号,是大大的忠臣,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君让臣死,臣就去死么?
想到这里,得宝忽然心内一动,仿佛一直笼罩在真相之外的那层轻纱终于被风撩而起,半遮半掩露出几分端倪。
若天下间有肃王这样的真忠臣,那么楚天庆会不会也是如此呢?如果当年楚天庆所作所为,包括故意与皇长子走的近都是听从先皇的安排忠君之事呢?
然后,狡兔死走狗烹,先皇过河拆桥,将楚天庆做了弃子,丢车保帅……仔细想想以先皇的心性倒是真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李云卿了解了贤太妃的旧事,对张太后的认识也随之更深一步,不免对此次入宫添了几分忧虑。
不过时不我待,她绝非临阵退缩的人,前路艰险她更要迎难而上。
她依然按照计划,在入宫吊唁之后,单独求见当今圣上,此前铺垫加上这个节骨眼的觐见,李云卿故意渲染出一种终于要摊牌的态势。
李云卿被宣召进了御书房,除了景帝本人,张太后也在。
李云卿心说果不其然,这对母子对她各种设防,看那位张太后一副紧张护犊的样子,难道是怕她吃了景帝不成?
君臣见礼,圣上赐坐,屏退闲杂人等,明面上只留了太监总管戴公公一个伺候。不过暗地里,李云卿能感觉到房前屋后隐藏着数个高手影卫。
可见景帝母子也是有备而来,说不得宫内里里外外早已经排兵布阵防范严密,若她这个肃王胆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就要将她立刻格杀勿论。
李云卿暗道:贤太妃之死,难道真如得宝所料,其中是大有文章么?所以心虚的张太后如临大敌,连带着圣上也加重了防备。可惜她真的是从没有想过逼宫篡位那些大逆不道的事啊。
“肃王,你此番求见朕,有何要事?”景帝毕竟年幼,面上装的老成镇定,声音里却已经透出了些许不安,“贤太妃去世,朕哀思难过心神不宁,若爱卿想理论朝政,今晚朕实在精力不济。”
李云卿知道这不过是圣上的借口,她前几日一直在推动退伍将士增加抚恤和补贴的事,无形中触动了许多朝臣的利益,国库的钱就只有那么多,若想多拿银子不碰别人的钱袋子,就要景帝从内库自掏腰包。
虎口夺食的事情,哪个上位者都不太容易接受,一直避而不谈。这会儿圣上张嘴就先堵上这个口子,也是情有可原的。
李云卿并未进一步逼迫,而是尽量收敛浑身冷肃的气质,语调缓和道:“臣今日单独求见圣上,不谈公事,只谈私事。”
景帝面色略缓,忖度道:“那西戎公主赐婚的事,多方分析弊大于利,朕不是已经不再坚持了么?”
“臣要说的也并非此事。”李云卿将语气调整的更加沉重,酝酿起恰当的情绪加入了已经提前演练过多次的悲伤之色,叹息道,“是臣病情医治无望,恐怕命不长久……这才不愿娶妻,又唯恐死后以前那些同袍将士们被裁军,抚恤微薄又忽然没了营生受了委屈,这才想着趁活着的时候给他们多争些保障。”
景帝与张太后曾经设想过许多种可能,并针对肃王的这些个可能设计了不同的应对方案,却唯独没有料到肃王亲口说出命不长久的情况。
是真,还是假?
景帝下意识看了一眼戴公公。
戴公公微微摇头不置可否。
他当初去肃王府并未察觉到如此凝重的态势,甚至可以说那时候还连一点苗头都没有。若肃王此番所言是真,或许是才确认病情没有转机,也不曾对其他人透露过。否则一切是假,很有可能肃王是以退为进演一出苦肉计,打算先抛出这个由头,降低圣上的防备。
连戴公公都能想到这些,张太后自然也转瞬就做出了分析与衡量。
肃王这个理由乍听之下虽然难以置信,不过张太后因着谋划了多次暗杀肃王的行动无所不用其极,深知肃王曾经中毒不假,接连遇刺到重伤也是真真的事。肃王以此为借口,听起来前后对应有凭有据,若她与圣上今日就信了这个,将成为肃王推脱很多事情的绝妙借口。
肃王不接受赐婚,因为病入膏肓快死了。
肃王不按时上朝,未及时交接兵权,因为病入膏肓快死了。
肃王催着增加退伍老兵的抚恤和补贴费用,插手内库的生意,无非是想多赚钱,贴补同袍将士,因为肃王病入膏肓快死了。
但是,眼前的肃王面色红润声如洪钟行走如风挺立如松,完全看不出一丝一毫重病将死的样子。
这让张太后很是意外,不得不做出最坏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