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应海拓李广请西出 携皇子宋昭再访夷(1/1)
在众人明里暗里的合作之下,陷害太子案结得很快,郅都很爽快地承认了罪行,坦白了自己和王贵妃搭伙,意图扶胶东王刘彻上位的计划,并承认主谋就是自己。虽然刘启很不理解这么干对郅都有什么好处,但是对王贵妃和刘彻也只能是怀疑加疏远,毕竟郅都主动把锅背了,给皇家留了点颜面,因此刘启最后只赐死郅都一人了事。
在退朝后众臣私底下组的局里,卫绾喝得颇为失态,搂着宋昭和董仲舒的肩膀直言我们三个真强,而贾谊则努力保持着冷静,暗戳戳地问晁错道:“这次怎么不见晁兄的功劳?”晁错也皮笑肉不笑地回敬:“那贾兄不妨问问司马谈,为何能注意到郅都家的染坊?”
司马谈毕竟人微言轻,正襟危坐解释说:“司空大人只令在下出城查访,但是郅都家染坊无故欠税的疑点也太明显了,在下也是现在才明白,原来竟是司农大人留下的提示。”卫绾早已经昏昏睡去,清醒的宋昭和董仲舒听闻此言,纷纷给晁错点了个赞。
案子虽然结了,但是刘启的心却一直悬不下来,在一次宋昭进宫教授刘荣《天问》时,刘启将他喊了出来,君臣二人一前一后在建章宫前的广场上来回踱步,刘启什么也不说,宋昭也什么都不敢问,只是紧紧跟着。
不知过了多久,刘启突然停下脚步,开口道:“温侯对彻儿这个孩子有何看法?”
突然问起刘彻?难道陛下还是更中意他吗?宋昭整理了一下思路回答道:“胶东王自小便聪慧异常,体力精力也是远超常人,只可惜不是嫡长子,否则即位后必为一代雄主。”宋昭这话完全是客套话,因为朝中确实经常有人这样表扬刘彻,现在揣摩不透刘启啥意思,只能先说点不咸不淡的观望一下。
果然,刘启听完呵呵一笑,他也明白宋昭鬼精着呢,不可能一上来就说真心话。因此笑完之后马上问宋昭:“难道先帝和朕就是嫡长子?”见宋昭呆住没说话,刘启接着说道:“温侯不必紧张,朕只是觉得荣儿生性和孝惠皇帝过于相似,天子之位他坐不稳。”
宋昭松了一口气,连忙下拜道:“有臣等辅佐,太子将来之功业必不输给先帝和陛下,况且当今皇后也是仁孝俭素,全不似高后那般强势专权,也没有庞大的外戚集团,陛下完全不必忧心于此。”
“温侯今年也五十多了吧?晁错他们更是有六十了,自郅都一案之后朕深觉心力交瘁,再加上近些年时常胸闷气短,咱们这代人恐怕很快要退出舞台咯。”刘启笑着调侃。
“臣保举董仲舒和汲黯两位人接班,董仲舒聪慧博学,汲黯刚正秉直...”宋昭正想继续夸这俩人,刘启摆了摆手说道:“都是文臣,你搞的科举这几年也没选拔出来几个名将嘛,韩安国跑刘武那去了,李广脑子不好使,司马相如会打仗但是无心行伍,朕百年之后匈奴再南下,如何是好?”
宋昭本打算直接报上卫青的名字,但是转念一想刘启可没勾玉,根本不可能相信一个科举都考不了第一名的小伙。思来想去,只能奉上曾经劝说刘恒的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问题又来到了宋昭这边,刘启又不是傻子,听完就让宋昭解释一下何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宋昭硬着头皮背了半句从伍行秋那听来的话,但是自己都觉着拗口,干脆换个自己能理解的说法,“陛下明鉴,所谓生产力,乃是我大汉全体百姓从山川湖泊、林野原泽间满足生活所需,并且使大汉更为强大的能力。”
谁料刘启摸着胡子沉吟道:“朕觉得汝最开始说的还挺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挺简明扼要的。不过后来的解释,倒是蛮符合汝一贯秉承的民贵君轻之说,大汉虽是我刘氏天下,但也更是所有百姓之天下,刘氏一族不足以使大汉强大,举国之力方能成之。那汝不妨说说,朕该如何处置王贵妃与彻儿?”
“此乃陛下家事,臣岂敢擅言?”宋昭还是不敢说。
“忘了汝父当年如何回应绛侯吗?王者无私!”刘启有点不高兴,当年父皇进京时渭水桥边所发生的事,他也听舅舅薄昭说过无数遍了。
“这...臣既有开流节源之策,胶东王又有统御一方之才,愿请改封胶东王为夷王,再次下南洋时由臣携其就国!”宋昭仿佛舍弃了什么重大利益似的,主动要求将刘彻带去夷洲。这也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就算自己再揠苗助长,刘荣各方面能力似乎天生不如刘彻,留他在长安做守成之君、带刘彻出去开疆拓土是最好的结果,而且也能避免一场夺嫡之争。
又一次的朝会上,刘启当众宣布由朝廷出面组织,大力执行开流节源之策,第一步计划便是开拓向东瀛和夷洲的两条殖民航线。在这个计划中,中原地区谋生有困难的百姓以及世家大族的旁系分支,均可向当地郡国申请一笔出海资金,搭乘渡船前往东瀛或夷洲拓荒,官府也会对去殖民地的商船减免税金——当然,刘启眼里东瀛殖民地是宋昌开拓、马弘马弨管辖的,他可不知道吕王后一家的事。
这个政策得到了全体官员的支持,百利无一害的事情谁不愿意干?尤其是周亚夫这种家大业大,一堆亲戚凑到绛国好吃懒做的典型,直接响应中央政策,打发自家老三周坚带着一部分族人去了东瀛。
李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的老家陇西可是一穷二白,虽说开流节源的政策已经颁布许久,但是愿意去陇西做生意的人仍然寥寥无几。商路不安全是一方面,最大的问题是陇西根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能倒卖到中原来,畜牧业商品人家并州幽州做得特别红火,矿业也因为人口稀缺一直发展不起来。因此在出海的诏令讨论完之后,李广直接自告奋勇,不打草稿地提出要辞去车舆署一职,愿以将军之位打通西域商路,一来开疆拓土二来振兴陇西。
见李广有如此志向,知道此人天生将才,并不甘于终老朝廷的周亚夫,也出面提供担保和支持。而宋昭、贾谊等人也纷纷表示西域物产丰富,许多东西在中原都是稀缺之物,贾谊甚至无视了晁错关于他去酒肆找胡姬的调侃,坚决恳请刘启拨军给李广,派他赶紧西征。
“你怎么回事,这么着急赶李广走?”四人组私底下的酒会上,卫绾好奇地问贾谊。
“这小子说话老得罪人,我是在保护他。”贾谊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早些年擅自接梁王将印一事,就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这么久一直没机会建功立业,现在担任了车舆署还不踏踏实实享福,又跑去阴阳怪气冯唐,说老爷子年纪大了,没当成三公六卿是怕他死在任上。”
噗嗤...宋昭和晁错嘴里的酒当场喷了出来,贾谊无视了二人的失态,继续解释道:“你们肯定也看出来了,这小子确实不适合高居朝堂之上,趁年富力强多立点战功还有机会封侯,不然真的就是碌碌无为终老于长安了。”
转眼间宋昭又一次来到了胶西船厂,这次他身旁除了妻子马竹还多了胶东王刘彻一家。没错,在出行前刘启特地为刘彻办了婚礼,毕竟从夷洲回中原就没那么方便,干脆趁这时间把终身大事定了。王妃也是宋昭推荐,正是那次在平阳侯府撞见的卫少儿之妹卫子夫,卫苗为这事还专门请宋昭吃了顿好的,毕竟自己一介泥腿子能攀上皇亲国戚,简直是天上掉肉夹馍。
有了上次的出航经验,这回船队就顺利得多,等候在鄮县港口的郑当时为船队补给了足够的燃料食物淡水之后,便目送船队出港南下而去。三日之后,宋昭一行便再次登陆夷洲,不过这次航线出现了些许偏差,他们通过仰角仪测量了一个晚上,才确认登陆地点在上次那个河流入海口的西南侧。
原本宋昭是打算在这里做短暂休整之后,再次启航返回上次的登陆点,然而一同赶来的汲黯却意外发现,这次的登陆点出奇得好,不远处大片大片的平原简直是天赐建城之处。再跟上次探得山谷内平原的士卒核对后,大家更是确定这片平原更大,更适合作为刘彻的王城。
为了纪念自己得到大展拳脚的舞台,兴奋的刘彻当即绕场一周,宣布将此处未来的王城命名为拓汉城,随后亲自动手和士卒们一起,开始在登陆点建立名为胶南港的简易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