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可我们只有皇帝之命,却没有皇帝之福!(1/1)
与此同时。
大唐王朝。
贞观三年,大明宫。
夏日的阳光炽热,蟋蟀高声鸣叫,鸟鸣此起彼伏,宛如银铃般的清脆声音连绵不断。
然而,大唐帝国正面临着罕见的干旱,大地龟裂,农田干涸,民众饱受旱灾之苦。
朝廷上下为此烦忧不已,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御座上,眉头紧锁,看向诸位大臣,询问道:
“朕连日来,接连收到奏章,皆与大旱有关,诸爱卿可有何良策?”唐太宗的声音响彻朝堂,显得无比威严。
这时,长孙无忌身穿朝服,站了出来,手持笏板,谏言道:
“臣以为,祈求天恩降雨乃重中之重,寻找合适的时机举行仪式。在名山大川之中,隆重的祈雨仪式,就可感动上苍,早日降下甘霖。”
房玄龄毫不犹豫地大声说:“臣附议!”
众人齐声附议,唐太宗点点头,大手一挥,下令道:
“准奏,就由你们二人负责此事,抓紧时间着手办理!”并用手指着站在前排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
他们二人一齐拔高声音回答:“臣遵旨!”
就在这时,他们一同看到袁大人逼宫,没等大臣们作出反应,李世民立马勃然大怒,眼中闪烁着怒火,大声骂道:
“这袁大头,就是胆大包天的贼子,逼宫篡位还这般哭哭啼啼,要杀便杀,要打便打,这算什么?”
首相魏征上前劝慰道:“陛下息怒,袁大人这一招很是奏效,对待妇孺自然不用武力。”
唐太宗冷静下来后,摆摆手,稳稳心神说道:
“罢了,朕倒是有些好奇,何谓共和制?将要如何实行?大总统是怎样的官职?比皇帝的权力还要大?”
一连串的问题,让群臣面面相觑,没有一人能够解答这些问题。
……
与此同时。
大宋王朝。
德祐二年,临安城。
宋恭宗正心情郁结,独自借酒消愁。
就在几日前,元军兵临城下,迫使他不得不退位,向元军投降。
他倒满一杯酒,自嘲道:“从此这世间,再无宋恭宗,只有瀛国公。”
孤寂的大殿内,他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故意改变腔调,自问自答:
“瀛国公!”
“在此!”
自打投降元朝后,他整日抑郁寡欢。明日就要前往开封,接下来的生活充满未知,让他感到彷徨不定。
酒意渐浓时,他看到溥仪面见袁大人的场景。
他揉揉眼睛,有些迷糊,不确定所见是否真实,不禁问向身边的宫人:
“你们可看见了?逼宫啊!没有兵戎相见,就来皇帝面前逼宫!岂不可笑?”
可是大殿内,只有他一人,声音在空荡荡的空间中回荡。
直到此刻,他逐渐回过神来,冷笑道:
“树倒猢狲散,从云端坠落下来,又怎会有人再理睬你!”
“小兄弟,溥仪,来,我敬你一杯!”他突然小声说道,仿佛溥仪近在咫尺。“一敬,我们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说完,他再次将酒壶再度倾斜,一饮而尽。
随即,他艰难地站起来,一边斟酒,一边对着空中比划,摇摇晃晃地举着酒杯。
“二敬,你我即将沦为阶下囚,受人摆布,听人差遣!”
他低声嘀咕,酒意涌上心头,让他的话语有些含混不清。
“三敬,这种身在高位的寂寥,懂得的人寥寥无几,可我们只有皇帝之命,却没有皇帝之福!”
他的声音越发沙哑,情感如潮水般涌动,顺势拿起酒壶,仰头喝起来,眼角划过一颗泪珠。
在寝殿的昏暗烛火下,他与想象的幻影交错,酒意与痛楚交织,仿佛重新经历了失去江山的苦痛。
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助,无人能懂得,却没想到看到了溥仪。
一时间,竟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挣扎与彷徨都有了宣泄之处。
……
与此同时。
大明王朝。
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刚即位不久,正忙着恢复旧制。
他决定废除与太祖意愿相悖的律法,让大明王朝回归到最初的状态。
在朝堂上,朱棣庄严地对大臣们宣布:
“朕要让大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从即日起,大赦天下!减轻田赋!”
此话一出,让群臣欢呼雀跃,心中的担忧一扫而空。
当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的时候,朝臣们各个人心惶惶,唯恐大明王朝在动荡中飘摇。
朝臣们齐齐下跪,高声欢呼:“吾皇万岁!吾皇圣明!”
明成祖想用惠民政策,来堵住悠悠之口,毕竟自己的登基,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然而,就在殿内欢腾的时候,看到袁大人逼宫,朝臣们立马禁声。
大殿之内,落针可闻。
压抑的气氛,让朱棣非常恼火,却又没有发泄的理由。
成阳侯张武见状,表情夸张地站出来,掩嘴轻笑道:
“这袁大人的滑稽表情,简直太逗了,挺粗的汉子,竟对着妇孺痛哭流涕,实在是太好笑了!”说完,便爽朗地大笑起来。
朝臣和朱棣都是一愣,却被这笑声所感染,朱棣的尴尬,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声缓解一些。
成国公朱能,也开口岔开话题:
“陛下,要想国运昌盛,除了惠民政策外,还需要广求贤才。”
张武是个直性子人,快言快语地补充:
“臣赞同,建议武将的门槛,不再局限于世家子弟,哪怕山林隐逸之士,只要骁勇善战,也应该纳入明军的队伍。”
朱棣自然明白,这两人是在为自己解围,意味深长地看他俩一眼,沉声说道:
“朕也有此意,由各地官员寻访举荐,任用人才有功者,重赏!”
听到皇帝的话,文武百官都跃跃欲试,纷纷在心里盘算着怀才报德之人。
散朝过后,朱棣陷入了沉思,反复琢磨着今日朝堂上,朝臣们的眼神,如芒在背一般。
他深刻意识到,虽然如愿当上了皇帝,但自己身为亲叔叔,抢了侄子的位置,终究不是光彩的事情。
朱棣喃喃低语:“或许是我太过急功近利了,需要多找一些儒家,好好编修文献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