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我就是孤独的呐喊者!(1/1)
与此同时。
大宋王朝。
建隆三年四月,宋太祖赵匡胤下诏:
“任命张美为横海节度使,镇守沧州,抵抗契丹!”
不过,张美上任不久,就有人跑到京城告状。
声称张美掠夺百姓的财产,还强娶民女做妾室,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人尽皆知,吵得沸沸扬扬。
赵匡胤得知后,决定亲自了解情况,命人把告状之人带进皇宫里。
当农民老汉跪在殿前,颤抖着告发张美时,赵匡胤温和地问道:
“老人家,在他到沧州之前,你们的生活如何呢?”
老汉脱口而出:“契丹人时常侵扰,百姓苦不堪言啊!”
赵匡胤轻点一下头,接着问道:“那他到任后,生活又如何呢?”
老汉是个老实人,思索片刻后,如实禀告:“百姓再没有受到骚扰。”
赵匡胤闻言,嘴角不由自主地上翘。
就在俩人一问一答之际,看到鲁讯接到暗S任务的一幕,赵匡胤向老汉感慨:
“当朝廷的官员,本就不易啊,你刚才也看到了,还有组织要暗S他们,张美是豁出自己的性命,来保卫沧州的百姓,使你们过上安宁的日子,明显是有大功啊!”
见老人没反应过来,赵匡胤又劝慰道:
“倘若没有张美,你女儿会嫁给普通农户吧,而张美则是朕的栋梁之材,待张美论功行赏之时,朕还会赏他荣华富贵,你的女儿跟着他,只会一起享福,你说对不?”
这一番话,让老汉恍然大悟,欢天喜地地告辞离开。
待老汉走后,赵匡胤长舒一口,又回想起鲁讯在日记中写的那句话:
甘愿为改革牺牲,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这样心怀百姓之人,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如何才能笼络人心呢?
一个贫民老汉尚好应对,可一个贤才能人,要怎样才能为朝廷效力,成为国家的肱股之臣?
赵匡胤的愁思,瞬间涌上心头,下意识地用手揉按眉心。
随即,他差人给张美的老家,送去一万两白银,并转告张美的母亲:
“请在家书里提醒张美,倘若缺钱少银,大可向朝廷提出申请,不要把手伸向老百姓!驻守边疆,保得一方安宁,更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
与此同时。
大清王朝。
十月初六,康熙皇帝准备在离宫,举行蒙古王公和台吉的觐见大礼。
皇帝大驾出城,对京城的百姓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盛事。
早在两天前,顺天府就已经向民众发出通告。
于是,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天不亮就聚集起来,香案上冒着袅袅青烟,鞭炮声不断。
从正阳门关帝庙开始,延伸到东直门,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这段时间,最为忙碌的人,莫过于八阿哥胤禩。
他既要忙着刑部的事务,又要管着典礼的筹备工作,连续几日都睡不上整觉,激动的心情带着忐忑。
大阿哥也加入筹备的行列,与礼部和理藩院的几位大臣,一同出谋划策,可谓是面面俱到。
直到典礼当天的凌晨,景阳钟一敲响,所有准备工作总算告一段落。
抵达承德后,康熙刚走下轿辇,就对两位皇子说道:
“沿途的百姓十分热情,却秩序井然,离不开你们的通力合作,等典礼结束,想要什么赏赐啊?”
八阿哥和大阿哥,异口同声回答:
“能为父皇分忧,乃儿臣本分,实在不敢居功!”
康熙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待回宫后再议!”
恰逢此时,他们看到鲁讯加入组织的一幕,康熙顿时瞪圆双目,勃然大怒:
“这是什么邪教组织,竟然在岛国成立?快给朕细查下去,绝不姑息!一切苗头都要扼杀!”
大阿哥立马答应:“诺!”
八阿哥紧锁着眉心,微张着下巴,半天才说出话来:
“父皇,还是先增加御林军的人手吧,第一次会见各蒙古王公,唯恐人员混杂,防止有刺客混入其中!”
他昼夜不停地忙碌,可不想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然而,大臣们却是惶恐不已。他们生怕自己的脑袋不保,担心人群中冲出激进人士。
原本欢快的仪式,瞬间感染紧张的气氛。
……
这一刻,在视频画面中。
鲁讯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零的雪花。寒意透骨,与他心头的苦闷,相映成趣。
他在论文里写的内容,主张国家不仅需要科学,还需要文化思想,却在这个时代,遭到了冷漠与排斥。
在当时,极端崇洋媚外的潮流,如狂潮般席卷而来。
这些人眼中的西方文化,似乎就是一切,而鲁讯的主张,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
鲁讯的思想,太超前了,以至于很多人不能够理解。
无情的打击,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将他那满腔热血,不停地浇灭。
鲁讯只有在深夜里,独自燃上香烟后,才能把心中的郁结,落于笔端:
一个人的观点,如果得到赞同,会激励他继续前进;如果遭到反对,会激励他继续奋斗!
但是,当一个人独自大声呼喊时,却没有人回应,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就像置身于无边无际的荒原里,无法得到任何帮助,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因此,我感到寂寞。
而这种寂寞,一天比一天强烈,如同一条巨大的毒蛇,缠绕在我的灵魂上,使我不断地反省。
我就是孤独的呐喊者,寂寞的折磨,让我更加认清自己,我不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就这样,鲁讯陷入无尽的痛苦,便想到西方国家去深造学习,认为自己需要在思想的源头,去进行熏陶和洗礼。
然而,现实的问题,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因为他的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而他的弟弟,正准备与岛国的女子结婚。
母亲和弟弟,都期望他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
就在这时,一个机会出现了。
他的铁哥们许守尚,正准备回国,即将担任师范学堂的教务长。
鲁讯怅然若失地对他说:
“你回国倒是个好主意,我也不得不考虑回国了。弟弟要结婚,开销自然会增加的,我不能再置身事外了,需要谋求一份工作,来解决母亲的烦忧。”
许守尚感同身受,立马拍着胸脯保证:
“等我回国安定下来,就把你也推荐到学校任职,以你的才华和能力,定能寻得教务工作!”
许守尚没有食言,很快就向校长推荐鲁讯,并顺利落实下来。
于是,鲁讯结束了留学生涯,准备回国工作。
这一年,他已经28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