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如何区分刁民和良民(1/1)
李天痛苦归痛苦,还是要每天上班。好在他得到了一个电子书,电子书对李天来说成了避难所。理论上来说,读书一时爽,一直读书一直爽。李天可以躲在避难所里不出来。但是不工作就没有饭吃,李天只能有限的时间去看一会儿电子书。
李天发现有的数据,看起来这个人很清贫。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一定。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对于黄册数据,民间作弊的几种手法。
洒派 :富户勾结书手 ,把田地 分成很多份 ,然后记到别人头上。被洒者 蒙在鼓里 ,年年给别人交税。
埋没:篡改土地等级,好田改成盐碱地 减税
挪移: 把自己的孩子记到别人的名下 ,户口从上户变成中户 ,服徭役的时候 可以少出人。
影射:把自己的田地 弄到 已经服役 或者 有免除徭役特权的人家名下 ,自己家地少 借此免除徭役。
除了我们列举的一些手段,还有团局造册的舞弊操作,也就是组团忽悠,窝案。由于四柱之法的存在,他们还想破坏原始档案。驳查的时候,发现错误,黄册发下去 ,再收回来 。作弊者声东击西,先制造 一个小错误,驳查的黄册发下来后,大肆修改其它地方的数据。当然这个bug很快被修复。从弘治十二年(1499)年,(距离洪武元年131年),有疑点的黄册不再驳回重造。只是把问题项单独开列成总册下发。地方只需将问题项进行改正,单造一页送至后湖。驳查人员审核无误后,将改正后的单页补进原先的黄册中,并附页说明改正缘由,用印标记。
作弊者又想了其他方法来毁灭原始数据。
黄册的封皮册壳的黄纸是由 黄檗汁液浸染而成。黄檗(bo,4声),是一种落叶乔木,其汁液含有生物碱,具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很多人舍不得用这么贵的染料,偷偷改用石黄。石黄属于矿物染料,价格低廉,但防虫效果和和黄檗汁天差地别。朝廷同时规定,要用细棉线穿扎纸张来装订黄册,如果用浆糊,就必须掺入明矾、花椒末等物来驱虫。作弊的地方官员,会在黄石粉末和浆糊里掺入蔗汁、蜂蜜等物。吸引虫子来吃。这样攒造的黄册,不出数年,便被蠹(du,4声)虫处理为一堆粉末。原始记录荡然无存,这时地方上再施展些手段,便不用怕驳查来打脸了。嘉靖28年 (1549) 距离洪武181年 黄册官员 诉苦 :洪武 /永乐 年间的老册子 至今 160年 ,尚算完整 ,反倒是近年新造的黄册 腐蚀速度极快 。
总之,就是防不胜防。为了区分自己看到的数据是否真实,就必须要查老数据,但是老数据都成为粉末了,查无可查。自己看到的一个老人耕种着少量的盐碱地,是一个受苦的人。但是实际情况有可能是这个老者已经死亡,富户将自己的好地写到了他的名下,而且写成了盐碱地。李天自己又没有办法去核查。去查老数据,原始数据已经消失了。李天看到的数据,已经是失真的数据。而纠错的成本变得无限大。唯一的做法就是妥协。
李天发现,当系统开始堕落的时候,修补的成本变得很大。就像一艘轮船,刚开始有一个洞,你可以及时堵住。到后面的时候,你无力去堵窟窿了,因为堵住一个窟窿成本直线上升,知道自己无法承受。所以只能成为裱糊匠。大抵可以称之为系统堕落定律吧。李天想。
李天想给大明更新一套,IT设备系统。户籍情况,可以实时更新。但是又得求救于宙斯拉克,宙斯克拉也不会答应自己的要求。想到这里,李天郁闷不已。
到了万历年间,曾经一度辉煌的黄册制度已是病入膏肓。地方上豪强官吏肆虐,根本收不上来册籍;就是收上来,也来不及解送;就算解送到了,内容也不合格;就算内容合格,也会因为驳查想敛财而被强行退回;就算不退回,顺利入库,其内容也是充斥着 埋没、飞走、诡寄、映射、挪移等奸弊,早已无法反应基层的真实情况。天下不再透明,而是变得 模糊起来。
地方早就不把黄册当回事儿了,他们自己搞了一套户籍,叫做实征文册,也叫白册,相对真实的记录了当地的人口、土地的情况。朝廷反复索要过多次,甚至想以白替黄,然而地方阳奉阴违,抵死不从。遂不了了之。
基层百姓被摊派,无处可逃。明朝的流动性差,想做点小买卖都不太容易,被钉死在土地上,于是就产生了很多流民。
李天看到了问题所在,朝廷岂能不知,但是改革也有风险,有的时候,不改革等死,改革死的更快。大明朝终于还是等来了改革。
万历九年(1581年,距离洪武元年213年)一条鞭法,成为了全国通行的制度。将徭役的分摊方式,从按户改成了按丁数和按田亩数。把“力役”改成了“雇役”,民众可以折成现银上缴。由官府出面,官收官解。不必经里长、粮长去催促。杜绝了这个环节的舞弊行为。张居正等人建立了“条鞭赋役册”,又叫“赋役全书”。这是一套以田亩为基础的赋役分配制度,用来配合一条鞭法的推行,重新整地清田。后湖黄册库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理论上朝廷已经不需要它了,但是碍于祖宗成法和背后利益,还必须每十年攒造一次。
一条鞭法的改革,为明朝续了几十年的命。但是李天知道,一条鞭法救了明朝,也杀死了明朝。因为它规定,朝廷的税收一律为白银。李天知道,几十年后一场白银危机,将会彻底让明朝断电。
于是李天决定,向当局者讲述未来的危机,商讨对策。但是你向别人指出过去的错误,需要勇气和智慧,对方可能就接受了。但是向别人讲述未来却及其困难。
李天知道,自己要找到合适的人。一个能听懂自己说的,又有分量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