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醒不来的梦(12)(1/1)
2021年1月1日,一群人坐在观众席上,西装革履。我身边坐着两位发型炫酷的年轻男子,一个染着黄头发,另一个是红头发。我感觉自己应该坐在观众席的正中间,前,后,左,右各有几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家突然开始一起鼓掌。我也连忙跟着拍了几下手。
凡是我能看见的脸,每张脸上都带着标准化的微笑,灿烂又友好。
我在思考一些奇怪的东西:‘为什么要写作呢?为什么会想着当一个作家?’
因为我的家庭不算非常有钱,只能说达到了小康水准。与其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累死累活顺着标准化的生活过一辈子,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
说不想靠写作挣大钱,出人头地那是鬼扯。但人总要认清现实啊,即然都20岁了还是这样子,那还能说什么呢?人生短暂,明白一些道理,看过一些事例后,尽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吧。既然永世的幸福不可得,那就 捡拾一些细微的碎片吧。
舞台上聚集着许多灯光,各种先进的东西叫不出来名字,但和我平时在电视上看见的舞台一模一样。
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在不断地讲话维持现场气氛,可惜我根本听不见他们两个人在说些什么。只见他们各拿一只话筒,带着职业性的微笑,一刻不停地讲话。但那话筒就好像没通电一般,一个字都听不见。
周围的人都安静的坐在位置上,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微笑。看的出来他们都是素养极高的人。我想问身边的人能不能听见主持人讲话,但又担心会破坏这样详和的气氛,只好作罢。
大概几分钟后,周围渐渐开始喧嚣,主持人的话简也有了声音:“各位尊敬的嘉宾,在经过前面的奖项后…”
刚才颁奖了吗?啥时候?我感到一头雾水。
“我们今晚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终级大奖——中国文学奖,将会花落谁家呢?”男主持人慷慨激昂的声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中国文学奖是中国赋予作家的最高奖项,更是每一个中国作家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多年来,它激励着…”通过女主持人的介绍我才瞬间恍然大悟,脑子里渐渐有了回忆…
现如今24岁的我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多部作品入围了每5年颁发一次的中国文学奖提名。今天晚上我正是要与在座的各路作家争夺这一奖项。
我调整了一下呼吸,可这并没有什么作用,心跳依然很快,手心脚心布满了汗珠。渐渐的汗珠竟往额头上转移,我不好意思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怕被其他人看出我的紧张。
周围的人也都有些坐立不安,不断地调整着坐姿。我在心里暗自嘲讽他们的虚伪:‘平日里都是洁身自好视钱财名誉如粪土的高风亮节之士,怎么今天一个颁奖会出如此洋相?’
我们继承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唯独丢了他们的节操!
想到此处我渐渐平静了下来,也罢,奖项就听天由命吧!
“好的,今天在场的都是文坛上重量级人物,我就不一一尊称了。接下来出我们的万先生宣布今晚我们中国文学奖的获得者!”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一位鹤发童颜,西装革履的老教授模样的人,挥舞着双手从后台走了出来。全场响起剧烈的掌声,我也慌忙跟着鼓掌。我总觉得自己认识这位老先生,但实在不敢确定,只是个相当模糊的概念。
“大家晚上好啊!”老爷子一口地道的家乡话,又是一阵掌声雷动。“很荣幸今天能来到现场亲自为大家颁奖,我对于…”又是一串长这几分钟的废话,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心情听他讲这些。
“好,接下来我将宣布…”所有人正襟危坐,身体前倾。”获得本次中国文学奖的作家是——陈瑞先生!他以24岁…”
“呜呼!”我从座位上窜了起来,身边的两个男子起身向我祝贺,脸上挂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们的表情把他们的发型衬托的丑陋极了。
“兄弟,我爱你们!”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接着我到处找阶梯通道,希望能尽快站上舞台。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通往舞台的阶梯,我低头寻找,看见的只是一双双价值不菲的皮鞋。同行们的掌声还未消散,每个人都在默默地鼓掌。
终于,我忍无可忍,直接‘飞’入舞台正中,可能是我过于激动,并没有意想之中的疼痛袭来。我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在两位主持人以及刚才那个废话连篇的老头惊鄂的注视下,理所当然地站在话筒旁,准备开始发表获奖感言。
我突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头小声询问老头:“那个…先生,没有奖杯或者证书什么的吗?” 老头冷漠的摇了摇头。
我望着台下依旧在不停鼓掌的人群,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我突然哽咽了,泣不成声:“我…不好意思!”我调整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本来这应该是一件相当平静的事,我应该优雅的感谢父母,感谢那些曾经对我有过帮助的人,然后淡定地走下舞台。写作归根结底是一件安静的事情,可是我却把它搞成了最后一场篮球比赛时,时间还剩两秒,我队落后两分。球落到我手里,我站在3分线外,进了,绝杀,获得总冠军;不进,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把一项原本安静的事业搞成这个样子。我等这一刻,真的等了好久。太难了,真的,它真的太难了……”
2021年1月2日,不喜欢读书已经成了当下社会共识,就我本人而言,如果突然中了一千万彩票,我会怎么办?在信阳这个城市,花五百万买两套住房一栋别墅,精装修一下,剩下500万放在银行吃利息,一个月两万五。你说我坐吃山空,不思进取?你看看自己每个月那点可怜的工资,有我的利息高吗?
我会去打游戏,到各种娱乐场所,反正绝对不可能看书、写东西。
我很讨厌那些把书夹在怀里的人,笑的一脸阳光地说:“读书能使我明白很很多道理,获得内心上的平静。”
我真想像只苍蝇一样围在那些人身边辱骂他们、用语言挑逗他们。在他们生气回击时开怀大笑:“不是明白大道理了吗?不是找到内心的宁静了吗?怎么还和我这种无耻小人一般见识呢?你多高贵啊,读书人!不照样破功了吗?”
连最优秀的文学家也不敢百分百肯定读书的重要性。你读书再多又怎样?我老爸给我五十亿,你第二天不是还得乖乖来公司听我的训斥?不服气?文人傲骨?你可以随时滚蛋啊!
有些人,我不知道是哪些人。他们总是站在舞台上讲得台下的观众跟吃了激素一样,他们讲古代的文人,像陶渊明啦,苏轼啦是随口就来,幸亏孙悟空和猪八戒不爱看书。
他们撸起袖子,誓要与这个时代掰一掰手腕。“古代文人读书从来不为名利,为的只是对知识的那份最简朴的追求。我们知道有很多文人一生都穷困潦倒,但他们…” 台下的观众鼓着掌,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他们怎么就不反过来想一想,那些文人可是能流传千古的,可现如今呢?
有人说90后除了莫言竟不认识一个作家,00后只认识韩寒,10后认为中国现在不存在作家这个职业。
作家好歹算是文学界的先锋兵,他们出版作品,与读者接触。那些在背后做文学研究的学者,很多年轻人更是闻所未闻。这些搞文学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就不出名,你指望他们流芳百世?
从大众对文学工作者的了解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读书无用’的社会趋势。不知从何时起,读书变成了‘富人的游戏’,甚至与拼爹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爸给我一个亿,我一天能看23个小时的书。”对于现代人而言,让他们在繁琐的事务中抽空读书,的确有点难为了人。
千万不要逼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去读书。请停止再讲那些“书中有好多大道理”“读好书受益终生”之类的无用话,我真替你们的唾沫感到不值。你还用去告诉一个几十年的老烟枪吸烟有害健康吗?不把肺吸个洞他们是不会停的。
读书,我个人认为是天性选择的东西。有些人天生喜欢读书,从书中受益。‘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世界所公认的。
我是个喜欢写东西的人,就我本人而言,当然希望大众都热爱读书,甚至不管什么质量的书都买回家读一读。这样我写的这些经不起推敲的玩意才会有市场,我也有机会赚点小钱。抛开对文学的喜爱而直白的谈钱是要受到别人的讨厌的,只追求所谓的‘文学精神世界’而放弃对利益的需求是要饿死自己的。我有时也想站在文人的高度上‘教化’众生:“即使我写的东西没人看,我也希望读书能够变成流行趋势!”然而更多时候,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是:‘得了吧,何必去叫醒一群永远不睡觉的人呢?’
但有些人读再多书也吸取不到一丁点养分。人生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而读书是帮你寻找这一份平静和快乐的,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强行去读。
转回到我中了一千万,我当然知道这是痴人说梦,但偶尔做做梦也挺好的。我当然会疯狂的玩几天,但平静下来后,我还是会读书,感受那种:‘为什么我写不出来这种’的落差感,仅管备受虐待,但我很享受。 伟大的作家某某某曾说过:“人都能从被虐中感受快乐,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找到那个点。”
我的点,大概就是读一些花样百出的,尽管知道这是‘浪费时间’是‘逆时代’的事情。
我相信,即使有一天,中国没有一个人喜欢读书,我们的民族也不会怎样。书的价值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搞不好它还会让你产生幻觉,你会觉得读书真的是无用的,中国真的会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喜欢读书…
2021年1月3日,如果非要找到不快乐的根源,无非是一条:‘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呢?说的有意思一点:‘因为一个亿不会砸到我的头上。’说简单一点:‘穷!’
我真的穷吗?请停止拿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和我比较,或用山区的贫困户教育我,听腻了。如果静下心来认真对这个问题加以思考的话,我的条件算不上绝对的穷。但这种情况是我强行把父母的财富与我融为一体得出来的,离开了父母我就没精力思考穷不穷,我爸爸是谁的问题了。我应该思考的是能活几天的问题。
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讲,穷人在思考如何活下去。中产阶级在忙着玩抑郁,一边感叹老子家里为什么没有几栋楼一边扮演着忧郁王子。有钱人忙着感叹世界不过如此,看透之后一切都没啥意思。时刻还要提心吊胆的提防着黑衣人,担心被绑架,自己的命最要紧。
家里的条件只能支持我活下去,至于其它的我没有资格要求更多,更是不可能任由我去自由玩耍与挥霍。一切都是父母辛苦打拼得来的,我无权获取。
我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有了思想,自然会产生欲望。但现实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一无是处的个体,谁也改变不了这一点。所以导致我不快乐的原因就是美好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差异。
但每个人都知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快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钱并不代表着快乐,快乐能带给人的东西是无价的。人们一边知道着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另一边却正在做着与之相反的事情,这种情形很难令人理解。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快乐,拥有健康的人往往并不快乐,当人们拥有健康时,没有几个人可以意识到健康是多么的宝贵。虚荣、嫉妒、贪婪都可能摧毁一个健康的人。财富是快乐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况且能够拥有财富的永远只是少数人。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能改变。如果一个人一无所有却依然快乐时,他才是上帝的儿子!
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存在于人类身上的本性永不改变。’有时我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同30年前,5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年轻人相比,到底有没有根本的变化。
表浅的变化无需多提,信息大爆炸,年轻人懂的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潮流。可反过来讲,让年轻人越来越‘聪明’真的是好事吗?拿一个15岁的少年举例,他就算懂的再多,能把世界上的所有道理讲的天花乱坠,可惜他所处的环境注定了他无法驾驭他懂得的东西,这是非常痛苦的。有人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给一个人他完全驾驭不了的财富,但我却觉得知道太多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同样痛苦。财富是外在,至少能赢得虚伪的繁华;而内在的东西却无法轻易示人,往往是笑着笑着忽然莫名其妙倒下去了。
现在年轻人的主流只有一个——钱。其实认真地说,哪个时代的主流不他妈的是钱?这样好吗?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不好,但谁又能拿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东西让年轻人去追逐呢?现代的年轻人和过去的年轻人还是有差别的,过去的年轻人经常是傻乎乎的,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莽。不服就干,反正老子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一条命,怕什么?所以老一辈人做什么事是真的玩命,天不怕地不怕因为本来就一无所有、退无可退了。
而现在的年轻人呢?只是口头上的莽夫罢了,有时也可能做出点冲动的事,但更多的时候却更‘理智’了。我们有了退路,有了各种各样的羁绊。
所以有段话我觉得说的挺好:“现在的年轻人是死又不敢死,活又活不出个滋味,婆婆妈妈的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白天装出一副拼命到底的决心,晚上回归怀古伤秋的文艺青年。不由让人感叹世界何故变成如此模样?”
2021年1月5日,我有时真想找个‘权威’问一问:“我看的那些书能不能起点作用呀?”
倒不是说我看了很多书,更不是要变成什么正人君子,像我这种已经被腐蚀了心灵的人,即使当了君子也注定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我只希望我看的书能不能多少起点作用?昨天看的书,今天早上连主人公叫啥都忘了,更别说改变什么内心世界之类的东西。
更令我不解的是,我并不是硬逼着自己在看一些不喜欢的东西,读的都是一些我认为很不错,或者至少是感到有意思的书。何至于出现睡一觉忘记主人公名字的情况?
而且我读书从不囫囵吞枣,莫说比大多数人还要慢上许多,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我不甚明了。感觉读书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我感到渺小与自卑:‘啊,完了,这本书几十年前写的,我注定超越不了,改行吧,当作家没希望了!’有时想着想着连自己都感到好笑。
有时我会感到茫然,自己真的要用‘青春回忆录’去投稿吗?我的特点应该是在文章的构思上,冷不丁来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而不是记录。因为我在环境描写,细节处理上是存在极大欠缺的,所以我的做法有点‘扬短避长’。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因为我过于年轻,沉淀的东西远远不够。写作有可能是一个不需要老师的行业,但同样也不是一个容易年少有为的行业,要想做到顶尖,注定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凝望着窗外的景色,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青春记录下来?’除了完成15岁那年路灯下的夙愿之外,我想不到更好的回答。我的青春实在过于平淡无奇,做为故事,它缺少一些可读性,做为作品,它难登大雅之堂。有时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年轻人,我会觉得可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的青春比我的故事更精彩。也许我应该写一个虚构者的青春,这样就可以写好多虚构的故事。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就像进行一场严肃的内心对话,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一点虚构,否则便会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现在的年轻人仿佛变成了两个阵营——超级有钱的富二代和普普通通的‘小康人’。我所理解的‘小康人’就是饿不死,也有地方住,但永远无法满足内心对财富的极度渴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反倒最容易在茫然无措中滋生自卑感,所以或许我写自己青春的原因大概就是想让别人知道:还有年轻人正在过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卑的生活。
2021年1月6月,我很喜欢‘阿瑞’这个称呼,然而好像除了几位室友,几乎没有其他人这样称呼我。我喜欢它是因为我一直幻想着某一天,我心爱的女孩子能够这样亲昵的称呼我,持续一辈子。
有时我会想,另一个世界的阿瑞正在做些什么呢?他看过了《泰坦尼克号》,被里面的台词打动:‘我喜欢每天清晨在未知的地方醒来,遇见未知的人。’‘只要我有画笔和纸,我就能在任何地方作画。’ ‘让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
那个世界的阿瑞不会瞻前顾后,不会惧怕死亡。死只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如果死亡提前而至,那么它注定是要提前而至的。
他远离家乡,一个人去了很远的地方。他什么都不会且身无分文,他去的是一座从未听说过的城市,这座城市不发达、不宜居,却格外符合阿瑞的胃口。
他在那里居住,每天傍晚都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思考。看着缓缓下沉的太阳,感叹一些已知的,未知的事物。
也许他是个没有缺陷的正常人,不自卑、不自傲。平平淡淡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结婚生子,当个小医生。
如果有机会,我想去看看那个世界的阿端,什么也不做,也不说话,只是看看就好。我始终相信,真的会有那样一个‘阿瑞’。我爱幻想中的阿瑞,胜过爱现实生活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