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五省学子(1/1)
“你听说了吗?京城发生叛乱,成国公和定国公拥护福王登基。”永康侯之子徐锡胤对荆王子弟朱铱说道。
“这个事咱们之前不是预测过吗?”
“就是这个意思,你是藩王子弟我是勋贵子弟,此次事件你怎么看?”
“不怎么看,我虽是藩王子弟,可我自太爷那一辈就是庶出,现在家里跟个富农也没啥差别,还因为不能出封地也不能为官,倒还不如一般的富农。倒是你可是永康侯嫡系,我记得你家与成国公府来往很密切吧,你还说要取成国公家的小姐呢。”
“别乱说好吧,我家跟成国公府没什么往来的,我父整天将忠君爱国挂在嘴上,怎么可能参与谋反,这些年一直都没有来往的好吧,有时候要想想自己的信息对不对,多往自己什么找原因,永康侯府很难的。”
“非也,此次谋反的性质不一样,参与的忠臣良将多了去了,我记得陛下说过一句话,说能够为大明仗义死节的大臣勋贵很多,但是能够为皇帝仗义死节的大臣勋贵几乎没有。”
“你说说看,你是怎么预测到若干年内一定会有谋反的。”
“说句不好听的,陛下为何成立皇家理工要求藩王与勋贵子弟入京读书,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对?那就是想看看陛下想做到哪一步。”
朱铱看了看周围说到:“陛下从登基那年的大戏就毫无保留的表露了对藩王、勋贵、士绅世家的态度,自那时起每一个团体都盯着陛下所作所为呢。”
“这三年陛下其实并没有做很大的动作啊,怎么还逼的这些人动手呢?”
“因为陛下即将掌握主动权,从安防卫到白杆军,可以说陛下掌握的两支军队经过皇太极入关的检验,可以说已经能独当一面了,若是陛下再扩军呢?那还能有谁能够掣肘陛下的权力?到那时陛下还不开始大展手脚?”
“陛下到底要做什么,为何自登基就引得群臣忌惮。”
“陛下爱民不爱官,不爱勋贵、更不爱藩王,他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因为陛下爱的那些人甚至不知道陛下爱他们。”
“哪些人?就是咱们最近走街串户帮助的那些泥腿子吗?陛下爱谁不好爱他们?”
“看吧,你也是不理解陛下之人,可以说咱们这一届一万人至少有八成都是你的这个态度。我真为陛下担忧,若是你们的态度一直无法改变,那陛下怕是一无所成。”
“不不不,陛下爱就爱这些人呗,关我们勋贵、士绅豪富之家什么事情。”
“你家吃的喝的住的哪里来的?你家有多少土地和佃户?据我查证大明一半的土地都不在普通百姓手里,那你说是普通百姓多还是豪富之家多?”
“可那些没有地的普通百姓给我们家种地,除了佃租外都归他们了啊。”
“除了给你们佃租外,他们还要交税的,只是你们家不用交税,他们可跑不掉,那你家佃户活的怎么样你可知道?”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不过我家管家倒是娶了几房小妾,都是佃户家的女儿。”
朱铱撇撇嘴说到:“怕不是娶的,而是设计搞的你家佃户卖儿卖女,比如借钱给佃户,然后利息很高,佃户无奈只能卖儿卖女抵债。”
“不可能,管家人很好的,平时跟家里的下人都很和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你别瞎说。”
“咱们打个赌如何?若是你家管家胡搞瞎搞作恶多端,以后我的犊鼻兜都由你来洗。”
“你真恶心,但是我赌了。但是我还是没听明白为啥造反啊。”
“你真是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养尊处优惯了没有危机感啊。陛下只爱民,你说陛下会怎么做?”
“你是说陛下会将草民、勋贵、藩王、士绅一体看待?将来可能都要一体纳粮?”
“上次我记得跟你说过这个事情啊,你怎么毫无印象的样子?”
“那时候喝醉了,我也只当你说的是醉话,醒来就忘记了。”
“怎么,你现在慌不慌,将来你可能就没有爵位可袭了。”
徐锡胤沉默良久,朱铱看着他也不说话。他们这一届这种讨论早就不是一件个案了,听了崇祯那么久的课怎么着也明白崇祯的想法。
“不行,我得回家一趟,劝我老爹不要做傻事,问问他有没有参与这次叛乱,之前我还坚信他不会参与,现在老子不敢确定了,这要是参与了,我怕是小命不保了。”
“放心吧,不会没命的,那些被抓的大臣勋贵,家人也就是贬为庶民,三代不得科考,至今那些大臣关在牢里还没有个明确的处罚意见呢。”
“那也不行,万一我家老子糊涂参与了,将来皇家理工可以参加科举,我的路岂不是断了?”
“不知道你们荆王有没有参与。”
“他们哪怕参与了也找不到证据的,藩王只需要看着就行,赢家通吃,谁赢支持谁。”
“我得去请个假回家一趟,这河北离家也不远,一来一回一周即可。”
“去吧去吧,回来记得给我洗犊鼻兜。”
“放屁,我是不信我家管家干这种事情。”
洪承畴得到消息时,京城都已经风平浪静了。洪承畴拿着书信沉默良久,洪承畴一个官场老狐狸自然是比那些学生强多了,学生是受到崇祯耳濡目染才明白,而洪承畴只是从来往信件的蛛丝马迹中就能猜到崇祯的想法。
“陛下何至于此啊,这是与整个天下为敌大明怕是被带入万劫不复之地。”洪承畴对着身边的谋士说到。
“大人,属下以为不是,难道陛下不如此做,这天下就不会万劫不复了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天下就是个火药桶,若是不能有所改变,那就必须死上一大批人才能缓解矛盾,若是王朝更替的乱世,死的除了平民,也会有大批的豪强劣绅死去。”
“此话有理,我洪承畴何尝不知,对比来说,大明崩塌群雄并起与激烈改革,这二者死的人数差距还是巨大的,只是这二者其实也是相通的,一着不慎就是天下崩塌群雄并起。”
“所以大人是站在陛下这一边?”
“我不是站在陛下这一边,我是站在死的人少的那一边,我只是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