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小人得志(1/1)
次日一早,李唐就起程返乡,甚至没去向国君、世子辞行。
昨天的庆功宴开到半夜,他们估计都喝得不少,不睡到中午不会起床。
李唐也不想见他们,省得麻烦。
从内心里,他是排斥这些朝堂上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的,对那些表面一套、背里一套的做法也没什么兴趣。
因为昨晚没睡好,今天又起得早,他有些无精打采,靠在车厢上,随着马车的前进摇摇晃晃,眼皮直打架,快睡着了。
但是实际上,他根本睡不着,脑海里一直回想着昨晚老嬷嬷的话。
去游历吧,五大学宫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这一夜,他一直在做一个抉择:是与杜姜一起去仪国,协助仪国作战,还是游历天下,寻找答案?
如果是游历天下,要不要与苟先生一起?
昨天当他说到愿意与苟先生同游时,苟先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让他意识到一个可能:苟先生虽然是世子的客卿,但他并没有长期辅佐世子的准备。
他随时准备离开杜国。
这背后有什么动机,李唐不清楚,但苟先生的反应坚定了他与世子保持距离的想法。
苟先生不看好世子,世子眼前的影响力实际上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
如果再考虑到陆氏无法抑制的权力欲望,世子的处境其实很尴尬。
搞不清状况的时候,千万不能轻易入局,这是李唐一贯的作风。
“夫君,想什么呢?”杜姜按捺不住,捅了捅李唐。
李唐打了个哈欠。“没想什么,昨晚没睡好,有点困。出门十几天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还有没有粮食吃。”
“这个不用你担心,我去找柯子棋买粮。”杜姜强颜欢笑,夸张地拍拍腰间的荷包。“现在我们有钱了,还怕买不到粮?再不行,不是还有鱼塘么,我们捕了鱼,到集市上去卖。士大夫不吃,国人还能不吃?礼不下庶人,没那么多讲究的。”
李唐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我想造条船。”
“造船?”
“是的,我想造条大船,像房子一样大。农闲之际,我们就以船为家,想去哪儿去哪儿。”
“听起来不错哟。”杜姜挤挤眼睛。“夫君,要不你干脆造几条战船,我们去打越人。我听说,越人没有马,都是乘船作战的。你招募的那个游士李渊吃了咱家的饭,也该发挥点作用了。”
李唐不禁哈哈一笑,又想了田千秋。
可惜了,这次离开得匆忙,没等到田龙的回复。
两人互相打气,心情好了很多,到洗耳亭的时候,已经看不出有什么郁闷了,至少表面上如此。
——
这一次,李唐看到了王炎。
王炎爵七大夫,官右司马,本该随国君出征,却被盗贼牵制住了,一直没能回到国都,更别说出征了。见到李唐、杜姜满载着战利品而归,他的羡慕无法掩饰,几乎化为赤裸裸的嫉妒。
不过嫉妒主要是针对李唐的,对杜姜,他只有佩服。
身为中军右司马,他的消息远比一般人灵通得多,知道杜姜的战绩。
“盗贼的情况如何?”杜姜例行公事的问了几句。
王炎简要的回复了一下。这几天一直没看到盗贼的影子,应该是已经离开了,至于去了哪里,他也不清楚。他原本决定再等几天,确认盗贼不再出现再走,现在李唐回来了,他留下也没意义了,将尽快返回国都复命。
“有李君和少君坐镇,想必就算盗贼复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李唐打量着王炎那张又黑又瘦的脸,没说什么。
除了朱家,受真蜜等人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王炎,不仅忙活了大半个月也没结果,还错过了出征的机会。他听杜姜说过,王炎与仇恩品级、官职相当,武艺却更胜一筹,否则也不会在四十岁的年纪就成为七大夫、右司马。如果这次能出征,立功的可能很大。
如今仇恩立了功,爵位升为九大夫,与陆宁等级,官职也会再进一步,据说会负责国都的治安,力压王炎一头。
人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王炎打死也不会想到,国君这次出征能取胜,否则他绝不会接受来洗耳亭剿匪的任务。
——
在洗耳亭休息了片刻后,李唐一行再次起程,中午时分就赶到了家。
到庄园外迎接的除了老管家和杜嬷嬷,还有一个李唐没想到的人:小寡妇柯子棋。
杜姜喜出望外,立刻将李唐扔在一旁,跳下车,拉着柯子棋叽叽呱呱的聊起来。
杜嬷嬷溺爱的看着杜姜,笑而不语。
李唐很无语,下了车,伸了个懒腰,然后指着后面的大车说,一半归内宅,由杜嬷嬷管理,充当家用;一半归外务,由老管家接收,留作购买铁料等物资的资金。
杜嬷嬷有点不高兴,刚要说话,杜姜眼疾手快,拉住了她。
“这些都是夫君的战利品,我的赏赐还没发。”
杜嬷嬷大感惊讶。“怎么回事?少君立了那么大的功,竟然无赏?”
“不是无赏,是我们走得急,还没去领。”杜姜敷衍道。
杜嬷嬷见状,没有多问。柯子棋虽是杜姜闺蜜,毕竟不是自己人,有些事不好当着她的面说。
李唐借口看看地里的情况,拉着老管家出了门。
柯家、朱家还回买走的地后,李家的土地恢复了之前的规模,有四十井左右。每井有八户,多的三四口,少的两三口,也有一千多人。
李唐从阡陌上经过时,正在地上除草的农奴躬身向他施礼,然后默默地继续除草。
前两天下了一场雨,麦苗没怎么长,野草倒是长得特别快。
看着那些反应迟钝、了无生气的农奴,李唐皱了皱眉。“他们是生病了吗?”
“主君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看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瘦得皮包骨头,一阵风都能吹倒。”
“农奴都这样,有几个像那些貉奴,主人瘦,他们倒壮得像头牛似的。”老管家想起了李二等人,来了火气,狠狠骂了几句。
听着老管家堪称恶毒的咒骂,李唐想了想,还是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了老管家。
“李叔,是我让真蜜他们走的。”
“谁?”
李唐愣了片刻,这才意识到老管家还不知道真蜜的存在,只得又解释了一遍。老管家听完,愣了半晌,吧嗒着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一想到邻居朱家是因为李唐出的主意才破了家,他的心情更是复杂。
虽说朱家压价买李家的地不厚道,可是落得这个下场,未免太惨了些。
换作别人,他肯定要痛骂一通,但这是自家家主干的,他无论如何也骂不出口。
“还有,这次能打败宁国,真蜜他们帮了不少忙。”
老管家喃喃说道:“想不到他们种地不行,作战倒是把好手。”他随即又愤怒起来。“当初先君出征,他们如果派一两个人跟着,先君就不会受伤了。这些貉奴……”
李唐摆摆手,打断了老管家的咒骂,心里却也犯起了嘀咕。
当初李二等人如果愿意帮忙,老爹还会受伤吗?
他不知道,没发生的事,谁能说得准呢。
但是有一点,他可以确定,就算李二等人随征,他们最多只能救老爹,却挽救不了杜国的败势。
“给他们增加一点口粮吧。”李唐心烦意乱,不想再走了。看到这些农奴,他心情非常不好。
老管家耐心的说道:“主君仁义,自然是好的,但一亩地就打那么点粮食,让他们吃饱,主君可就剩不下什么了。家里那么多人,尤其是那些铁匠,还指望地里的粮食吃饭呢。将来主君门户大了,还要养客……”
李唐停了脚步,看看老管家。“一亩地能产多少粮?只够他们自己吃?”
老管家苦笑。少君从小不问事,连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都不知道,还想着让农奴多吃点。
他大致解释了一下,以消除李唐那突如其来的怜悯。
有怜悯之心是好的,但不能让自己饿死了。
李唐听完,大致了解了实际情况。
产量这么少,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一井地并没有九百亩,实际上只有三百亩左右,换算下来,每户也是四十亩。一个是产量低,每亩只有一石到一石半,生产的粮食最多六十石,只能供三个成年男子。
一户农奴通常只有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成年女子,另外再加一两孩子,算下来,正好相当于两到三个成年男子。
换言之,他们的四十亩只能自给自足,剩余的那四十亩,才是提供给主人家的剩余价值,一井地供养一家三口的基本口粮。
这还是最好的情况下,实际上往往达不到。
李家状况最好的时候,四十井地,倒也足以供一家老小吃喝,甚至供得起李唐的老爹置办武器出征。
但李唐的老爹受伤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了,没几年就耗光了所有的积蓄,最后不得不贱价卖地。
“种麦子不行,种稻子好一点。”老管家叹息道:“可是这几年为了行大夏礼仪,不准像越人一样种稻,所有的田都改成了麦地,连会种稻的人都找不到了。”
“以前是种稻的?”
“这里适合种稻,水多。”老管家指指四周。“稻的产量也高,一亩地能产两石多稻米呢。”
李唐一怔。虽然他不知道一石是多重,但显然不会多。
这年头的产量这么低?怪不得国相张远瘦得那样,天天为吃饭的事情操心,哪能胖得起来。
可是仪国国君为什么那么胖?
不知不觉,李唐再次坚定了去仪国的决心。
游历的事以后再说吧,现在先解决生存的问题。别看自己这次出征赚了不少钱,可是不解决粮食问题,一旦出现饥荒,再多的钱也不能吃。
手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
“李叔,我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李唐把去仪国的打算说了一遍,又问老管家是想跟着自己去仪国,还是留在这里。
如果他想留在这儿的话,还有北边的五十井地需要他照料,可能要两头跑。
老管家想了一会儿。“主君,老奴年纪大了,又不识字,跟着去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留在这里吧。主君要是心疼老奴,就将老奴的丫头带过去,伺候主君起居。将来……”
老管家咂了咂嘴,没有说下去。
李唐却明白老管家的心思,点头答应。
虽然老管家的女儿长得很一般,做饭也贼难吃,却是老管家唯一的挂念,他有责任安顿好她,让老管家安心。
——
回到家中,杜姜还在和柯子棋聊天,见他进来,两人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夫君,跟你商量件事。”
李唐瞥了一眼旁边的柯子棋,意识到这件事十有八九和柯子棋有关。
“什么事?”
“我刚听子棋说,她家有船。”
“哦?”李唐倒是有些惊讶。他知道柯家有钱,却不知道柯家还有船。这船应该不是打渔的船,而是运货的,通过水路运货是成本最低的,柯家的财富可能就是通过经商积累而来的。
“我家庄园东有条龙耳河,南通大江,北通中原,是有名的商路。”柯子棋主动解释说:“主君新得的封地就离龙耳河不远,将来收获之后,可以用我家的船运粮,能省不少开支。”
“那我就先谢过了。”李唐说道。
见李唐语气淡淡,兴趣不浓,柯子棋眨了眨眼睛,看向杜姜。
杜姜又道:“她家的船不仅能北上,还能沿着大江西进,一直到南楚的都城江陵,自然也会经过仪国。我们将来去仪国,可以坐她们家的船去。”
“是么?”听到江陵和仪国,李唐终于有了兴趣,示意柯子棋详细说说。
柯子棋取过一张纸,上面有墨迹未干的地图,正是她刚才向杜姜解说时所画,现在又挑重点向李唐介绍一遍。
李唐看着地图,心跳有些加速。
之前杜姜向他解说天下形势的时候,他就觉得和自己记忆中的华夏大体相似,只是不知道杜国的具体位置在哪儿,现在看了柯子棋画的局部图,他知道了。
不出意外的话,身边的这条大河就是长江,杜国的位置就是后来的长江三角洲北岸。至于是长三角的哪个城市,就无法确定了,要等看了柯子棋说的那条龙耳河才知道。
如果这个判断是成立的,考虑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那他们的确处于文明世界的边缘。
“早就听说你们柯氏有钱,却没想到这么有钱。”李唐揉了揉手腕。“真是令人手痒啊。”
柯子棋面色微变。
杜姜推了李唐一下,嗔道:“她胆儿小,你别吓着她。”
李唐哈哈一笑。“别紧张,我可没别的意思。你开个价吧,帮这么大忙,总不能全看面子,是不是?”
柯子棋再次看了看杜姜,得到杜姜的鼓励后,她曲身而拜。“柯氏没有男丁,爵位也被国君收回了,如今空有一些资产,已经沦为别人眼中的肥肉。如果李君不嫌弃,愿意接收柯氏为附庸,为柯氏提供保护,子棋将感激不尽。”
“附庸?我只是一个公士,没资格收附庸的。”
“李君夫妻这次立了大功,肯定会晋爵。按照惯例,至少晋一级,为下士。下士是有资格收附庸的。”柯子棋咬了咬嘴唇,又道:“退一步说,柯氏没有男丁,不算一个完整的家庭,如果李君愿意收录,我……”
杜姜连忙打断。“夫君,如果他们连个下士都不肯给,我绝不答应。”
柯子棋红着脸,幽怨地看了一眼杜姜,低头不语。
李唐看在眼里,想笑又不敢笑。
他瞅了杜姜一眼,伸手握着杜姜的手,轻轻捏了捏。“夫人,你看着办吧,我无所谓。”
杜姜白了他一眼,抽回手。“那就这么办了。”说完起身,领着柯子棋到后院去了。“走,看看我家的新屋。今天你就住在这儿,陪我说说话。”
他们出征的这半个月,杜嬷嬷已经着手造屋,只是时间短,刚造了第一进。
现在有了钱,扩建计划可能需要修改了。
李唐起身,跟着杜姜、柯子棋来到后院,欣赏刚造的新屋。
虽然前世看惯了高楼大厦,这几间土坯房实在算不上什么。可是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不存在七十年产权的问题,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当然,因为造屋的钱不是他出的,纵有感觉也有限。
“嬷嬷,这些屋花了多少钱?”
杜嬷嬷闻声走了出来,站在李唐身边。“如果全部造好,五进三开的宅子,成本十万钱。修饰好一些的话,再加五万。再添些家具,可能还要两三万。”
“能住多少人?”
杜嬷嬷不解地看了李唐一眼,想了想,又道:“如果主君想招揽门客,十人以内总不成问题的。”
“如果是给那些农奴住,能住几户?”
杜嬷嬷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起来,紧紧地闭着嘴唇,一言不发。
老管家也吃了一惊,连忙问道:“主君,这是杜嬷嬷为主君和夫人准备的,怎么能住农奴?”
“我和夫人要住更好的。”李唐转身,打量着杜嬷嬷,微微一笑。“这么简陋的宅子,还是留给农奴住吧。”他又对老管家说道:“李叔,你没看到那些农奴的身体吗?他们在地上的草屋既不遮风,又不挡雨,怎么能不生病?生了病,哪来的力气种地?让他们住得好一点,吃得好一点,才有力气干活嘛。”
说完,李唐摆摆手,转身走了。
杜嬷嬷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半晌才嘀咕道:“真是小人得志,刚刚发了点财,就得意忘形了。”
杜姜和柯子棋从新屋里走出来,正好听到杜嬷嬷这句话,立刻沉下了脸。
“嬷嬷在说夫君的不是吗?”
杜嬷嬷吓得一激灵,连忙撩衣下跪。
杜姜没有像往常一样阻止她,看着她跪在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不要让我再听到类似的话,否则你就回国都去,请阿母再派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