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思文要开始打广告了(1/1)
有了第一个生意,第二个生意就顺利很多。
陆陆续续的,周大娘和陈氏孙氏也卖出了绒花。
见时辰差不多了,思文则换上长衫,背了书袋子,拿着书本往学堂那边走去,思远说大部分人都喜欢模仿和跟风,如果有学子见别人背了书袋子,肯定会问在哪买的,这样生意就来了。
果然,穿上长衫又手拿书本的思文自带书卷气,走在路上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等他走到学堂门口时,已经有几辆马车停在一旁,准备接家里的学子回家吃午饭的。
思文则翻开书本握着,边走边背起书来,主打的就是在学堂门口晃悠。
“娘,你看那人真好玩,边走路还闭着眼睛背书呢,也不怕摔了。”马车里,一小姑娘正捂着嘴跟她身边的妇人说。
“真是没规矩,你怎么能取笑读书人呢?”说着,那妇人掀开车帘想看个究竟。
望着思文背书的模样,妇人脑海里浮现起了自家儿子读书的情形,不由地面露微笑,叹到:如此下功夫读书,定是不会错的。
看着看着,竟发现思文身上背着的书袋子,不由得心中一动,老爷要祥儿自己拿书箱子,也不让小厮帮忙,要是祥儿也用这个来装书,就省得他每日提个重重的书箱了。
于是便开口道:“这位学子,可否过来说两句话。”
思文见有人喊,便走到了马车前,把书放进书袋子后,行了一礼,说道:“见过夫人。”
那妇人面上又是一笑,果然猜的不错,确实是用来装书的。
“你可是这学堂的学生?”
“回夫人,我不是这个学堂的,今日旬休,陪我娘来县城里头卖些绣品。”思文回答,他还是头一回见这样坐着马车的富贵人家,心中很是紧张。
“难得你有这样的孝心,还是读书人,你身上背着的可是你娘做的?”这妇人最是喜欢读书人,见思文陪娘来县里卖东西又多了一分喜欢。
“回夫人,这书袋子是我娘做的,我平日里读书都是背着的。”
“我瞧着也十分好,你娘在哪个摊子,我也得买几个回去。”
思文听了,眼睛一亮,立刻指了自家摊子的位置。
这时,学堂里下了学,涌出了一批学生,那妇人也把帘子打下了,思文则离开马车,往学生中间打广告去了。
“娘,你看他分明是故意在这里晃悠的。”那姑娘见思文走了,在马车里说道。
“这恰恰说明了,他不仅是个读书人,还是个爱动脑子的读书人。”那妇人笑着,颇有些赞赏。
而摊位这边,也围了几个客人在挑选绣品的,何氏他们热情地介绍着。而常饱常暖两人把他们送到后,则去找零碎活做了,能赚几文是几文。
这时,两辆马车停了下来,前头那辆马车上下来了一个穿着富贵的夫人,身边还跟着一个丫环并一个小厮,正是之前和思文说话的那个。她站在马车边,观察了一会儿,直接往赵氏身边走了过去。
“你就是那个背着书袋子的学子的娘亲吧?”
赵丽妮头一回遇到这样富贵的人,竟还跟自己说话了,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答话。
“这位夫人,您说的是在学堂那边遇见的一个穿长衫的小子吧?正是我们家思文,这是他娘,我是他大娘。”何氏见赵氏愣住了,连忙面带笑容回话。
“不错,正是他。”那妇人笑容温和,她方才观察许久,看出来赵氏和思文长得像,这才过来了。
“夫人,您可是要买书袋子?”赵氏这下也反应过来,连忙笑脸相迎。
“是,给我看看和那学子身上一样的书袋子。”
赵氏听了,麻利地拿了一个灰青色棉料子做的书袋子出来,上头还着绣松柏。
那夫人接过书袋子,摸了摸,“不错,这绣的松柏也很是合读书人的风骨。”
原本引颈期盼的赵氏,听了那夫人的称赞,立刻喜笑颜开,没想到思文那小子还有点子聪明,知道找富贵人家做生意,待会儿得夸他两句才好。
“那夫人要不要带两个回去给家里的公子用?我们这里还有背在肩上的,也十分好用。思思来,背给夫人看看。”
思思立马走过来,背上一个暗蓝色书袋子转了个圈。
“这个也不错,这两个样式的都给我来两个,颜色不要重样的。”
妇人一开口就买了四个,赵氏高兴极了,不忘道谢:“多谢夫人,我这就给您选出来。”
“行,这个姑娘头上的珠花倒是别致,可还有卖的?”那妇人见思思熟练地给客人介绍绒花,还一一试戴了展示,也是也来了兴趣。
“有的有的,夫人您来这里挑。”赵氏立马把她带到了绒花那边,让她挑选。
那妇人挑了几朵,觉得样式是十分好,就是用料有些差了,倒是合适买回去打点下人的,于是开口道:“我方才听是十文三只,给我拿三十只吧。”
赵氏立刻喜不自胜,把各色花样都拿了,装进用竹子编好的小笼子里,没想到思涌平时没事瞎弄的小笼子竟还派上用场了。
思思见状,又给那妇人介绍起绣品来,妇人也不恼,仔细地听了,说道:“这绣功很是不错,就是料子差了些。”
此话一出,思思顿时有些失落,她们的料子确实不是很好。
“这样吧,你们下回可还来?”妇人见思思失落的模样有些不忍。
“回夫人,我们还来的。”思思见事情似乎有转机又露出了开心的笑。
“那这样,我先给你们支付一些定银,到时你们到锦绣布庄买些好料子回去,做一件翠色的披风,我冬日里穿。再用好料子再做四个书袋子,还得绣上花样,一个月后我让小厮来这取,可来得及?”
赵氏何氏一听,对望一眼,都从双方眼里看到了惊喜之色。
“来得及,来得及。”
“那就这样说定了,要是做得好,多花些银子不是问题。”那妇人说道,心里到是期待着究竟那学子的家人能做出什么样的披风来,又吩咐:“取五两银子来,给她们。”
“多谢夫人,用不着这么多。”赵氏连忙道。
“这是书袋子和绒花的钱,多了的算定钱。”那妇人开口,说完便回了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