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大事宣告(1/1)
深更半夜,叶芝节竟是正在湖心亭烧纸。
“娘,某个听说这大水之后,不少人都北上去汴梁城郊外做了乡绅。”
“恰好叶骄那蠢货接过了叶家的烂摊子,某个过几日就动身北上。”
叶芝节的声音不大,却是足矣让叶骄听了个清清楚楚。
“娘,您泉下有知,记得要保佑孩儿……”
“孩儿,孩儿要去种曼陀罗花……”
听到叶芝节的声音,叶骄的瞳孔微微睁大!
好啊,这叶芝节竟然打着这样的盘算!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先发制人,直接北上。
叶老爷子只要还有一口气,这叶芝节就定然不敢和自己的母亲动手。
自己若是跑了,叶家这烂摊子叶芝节不接也得接!
叶芝节若是跑了,恐怕单单是这盐城内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等到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到时候再夺回叶家也不迟。
如此这般想着,叶骄趁着叶芝节不注意,赶紧跑回了自己的厢房。
他叫了几个靠得住的家丁和小厮,让奶娘偷偷准备了车马。
接着,叶骄卷走了叶府上几乎所有的财产。
次日不到鸡鸣之时,叶骄便前去找母亲辞行,趁着夜色北上……
从那一日开始,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
“某个一开始作了乡绅,心里还美得很,殊不知却是落入了叶芝节的圈套。”
“某个种了曼陀罗花之后,便故意派人前去和欧阳刚示好,欧阳刚告诉某个,等到曼陀罗花成熟了的时候,每隔几日便会有人前来收曼陀罗花。”
叶骄日日夜夜地压迫农民们,从而不断扩大曼陀罗花田的规模。
他满心期待着收购曼陀罗花的人到来,却发现收购的人竟然是就是叶芝节!
那一日,当叶芝节笑眯眯出现在叶骄面前,并且喊叶骄“弟弟”的时候,叶骄几乎是用尽了所有力气,才克制住让自己别直接弄死叶芝节。
叶芝节在湖心亭的自言自语,根本就是他故意演给叶骄看的!
叶芝节走后,叶骄让家丁快马加鞭,回到盐城探听消息。
然而家丁却传回来一个让叶骄彻底崩溃的消息——
当年前来找叶骄要账的人,根本就是叶芝节雇来的演员!
叶芝节似乎早就预判到了叶老爷子的中风,他早就已经偷偷把大部分的财产转移了!
当夜,叶骄独自一个人,把自己喝成了一摊烂泥。
他千算万算,终究是败给了叶芝节。
但好在亲兄弟明算账,叶芝节竟然在收购曼陀罗花的时候给了叶骄市面上最高的价格。
“那之后,某个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反正这叶家,某个也是回不去了!倒不如在这通济庄里,安安稳稳,没心没肺,好好做老子的大地主!”
听到这儿,陈楚量也忍不住重重的感叹一声。
恐怕这欧阳刚,也是上了叶芝节的套,才来这通济庄做了大乡绅。
叶芝节作为收购一方,可以随时随地探听通济庄中的情况。
他也可以不花一分力气,直接坐享欧阳刚和叶骄等等乡绅压榨农民的成果。
倘若有官府查下来,只要手里没有曼陀罗花,叶芝节就完全可以直接装傻。
承担全部风险的,只有这群乡绅们。
陈楚量和范仲淹能够抓获叶芝节,也是有运气的成分在。
“恁个听完了,是不是也要笑话某个傻?”
叶骄说罢,痴痴地笑了一声。
他这一生都在和叶芝节争斗,原以为就算是斗不过叶芝节,也能给自己挣个好前途。
没想到末了却是如此狼狈,落到了这样的境地。
“恁个放心吧,今日之后,会有官府的人来看着恁个。”
“恁个会安安稳稳的看着自己和叶芝节伏法。”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虽然叶骄极力把他自己美化成了一个误入歧途的落魄少年,但陈楚量心里却是清楚得很。
叶骄落到现在这悲惨的境地,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太贪心。
陈楚量最后怜悯的看了叶芝节一眼,旋即转身,大步流星的离开。
陈楚量回到欧阳府上的厢房中,倒头就睡。
没想到次日天不亮,他就被范仲淹叫醒了。
“楚量,楚量……”
陈楚量睡眼惺忪,盯着范仲淹的大脸看。
“怎么了,范大人?”
“现在是什么时辰?难不成村民们都已经来了?”
陈楚量一个鲤鱼打挺,坐在了榻上。
范仲淹赶紧摇摇头,示意让陈楚量再次躺下睡觉。
陈楚量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这才放下心来。
但此时此刻,陈楚量已经没有了睡意。
“范大人,何事困扰,让恁个醒这么早?”
“楚量,某个思量良久,还是想问问恁个……恁个待会儿村民大会上,是要说什么?”
陈楚量思索良久,还是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范仲淹。
“范大人,某个盘算着,往后这通济庄的人们还是得种花!”
“这些村民们已经种花种习惯了,种花水平也相当高。按照通济庄的地理位置,扩大种植太平花的面积,是在好不过的。”
看见范仲淹不太明白,陈楚量细心解释道。
“这鲜花无论是种植还是再加工,都需要大量的水分。通济庄地地势高,并且临近长河,背靠森林,水分充足,可谓是旱而不涝。”
“临近长河,四通八达,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能保证把太平花迅速送往附近有太平花需求的繁华区域。”
范仲淹恍然大悟,长长地“哦”了一声。
“在这之余,还有一件大事,说起来也算是某个一意孤行……”
陈楚量狡黠的一笑。
看见范仲淹的眼中写满了好奇,陈楚量吊足了范仲淹的胃口,这才说道。
“某个打算推出‘太平法’,以通济庄为试点,推出一项便民政策。”
根据史书,范仲淹推出的是“青苗法”。
而范仲淹失败的原因,一是因为操之过急,导致地方官僚对此法的落实不到位。
其二,便是因为这青苗法在农民借贷方面的规定出现了问题。
陈楚量借鉴前史,这才推出了“太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