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吃包子(1/1)
话题转回到吃的上,氛围立马又活跃起来。
李星柏不小心吃到了一口辣椒,辣的直吐舌头!
大家又是给他递水,又是让他吃饭,一番手忙脚乱。
吃过晚饭,大家都撑的肚圆。
李如意没骨头似的靠在娘亲周春兰的身上,打着饱嗝儿,浑身舒坦。
周春兰抬手把李如意嘴角的一粒米粒儿摘下来,放到自己嘴里吃掉。
“刚才吃饭吃的太快,吃的又多,直接睡觉的话容易积食。
你们几个一会儿在屋里,多走一会儿再去睡觉,不然晚上肚子难受。”
李如意被娘亲的举动搞得有点不好意思,她很喜欢贴着娘亲。
虽然她这芯子里面的灵魂三十多了,比娘的年纪都大。
可谁心里不是一个想要被人疼爱的小姑娘啊!
娘亲贴贴!
娘亲还吃掉了自己嘴角的米饭粒粒,一点都没嫌弃,呜呜呜,好幸福。
“知道了娘~”
李子言也学着姐姐的样子,靠在周春兰的身上,软软的说道:
“知道了娘~”
赵芳芳有些羡慕:“还是孩子小时候招人疼啊,还能在娘怀里撒撒娇。”
李安然的性子比较像赵芳芳,大大咧咧,不太会粘人。
李谨行和李星柏就更别说了,两个皮猴子,一刻也不消停。
不过这话说出来,孩子们听着就不是那回事儿了。
李谨行和李星柏立马起身,两面包夹之势,直接就往赵芳芳身上扑。
“娘,我们也找娘抱抱!”
“娘!抱抱!儿子也撒撒娇!”
两个小伙子一左一右的拉扯差点把赵芳芳从凳子上摔下去,气的怒吼道:
“都给我停下,你们俩欠收拾了是不是!”
可俩儿子越抱越紧,李星柏直接蹲地上,抱着赵芳芳的腿,跟小孩子一样耍赖。
“娘,我们这是找娘抱抱!我们也是小孩子啊!”
赵芳芳推脱不开,只能呼叫外援。
“李军!管一管你儿子!”
李军不紧不慢的把自己媳妇从儿子手里往外抢,
“轻点,你们俩没轻没重的,磕着你们娘!”
李安然也拽着自家哥哥,“放开娘!”
李谨行和李星柏不撒手,李军作势要抬手教训教训儿子。
两人见状立马往李秀才和周春兰的身后躲。
“小叔小婶儿救命啊!”
这一躲,把靠在周春兰身上的李如意差点推地上去。
李如意也立马加入战斗,“子言,拽着二哥,别让他跑了!”
一家人闹成一团,孩子们在不大的堂屋里你追我赶。
李秀才抿了口茶水,淡定的说道:
“这下不用担心他们积食了。”
第二天一早,本来要早起干活的一家人,早起了,没干活。
因为下雨了。
李军看着屋檐下不断流淌的雨水,“这雨怕是要下一天,在家歇着吧!”
赵芳芳有些担心茶园,茶园里为了施肥挖的都是坑。
现在肥料还没有埋进去,坑都那样暴露着,这场雨估计能把坑里蓄满水。
“雨水多了会不会把茶树淹死啊?”
李秀才开口道:“嫂子别担心,只是一天雨而已,没事儿的。雨停了把水排出去就好了。”
赵芳芳放心了,转身去厨房,开始做早饭。
“既然没事儿,早饭咱们对付一口,等中午吃包子。”
村里人不干活,不吃饭都行。
而且昨晚上吃的多,到现在还不饿呢。
早饭煮的稀饭,李如意就喝了一碗,打算留着肚子吃包子。
好巧,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蒸包子和做米饭相比较,麻烦一些,大家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
周春兰先揉好面团,没有酵母粉,面团得自然发酵。
就算是在温暖的环境中,也得一整天。
想要快速的发酵面团,就得用老面。
老面也叫面肥,是把之前发酵过的面团留下一块儿晒干。
然后下次发酵面粉的时候,用温水将它泡软,揉进面粉里面即可。
家里没有老面,不过卖面粉的店铺会酌情送点儿,也是拉回头客的一种方式。
毕竟这边儿的主食还是米饭,能顿顿吃面食的人家极少。
李安然和李如意在一旁择野菜,是昨天周春兰在茶园附近找到的一大筐新鲜荠菜。
个头大,还很鲜嫩!
堂屋里大伯父李军剁饺子馅儿,邦邦邦的声音,和外面的雨声混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声音!
临近中午,大家期盼已久的荠菜肉馅儿的包子终于出锅了!
每个人都顾不上烫手,抓了包子就往嘴边儿送。
“好吃!”
“呼呼~太好吃了!”
周春兰用手当扇子给李子言的嘴巴扇扇风,
“都慢点儿吃,别烫着!”
李谨行一口咬掉大半个包子:“包子就是要大口吃才香!”
李如意也大口大口,一连吃了三个。
李星柏吃着还不忘夸人:“小婶儿,你这手艺,要是去镇上开包子铺,一定超级多人买!”
说到开铺子,李如意这段时间一直也没想到什么做生意的好点子。
她倒是会做不少现代美食,火锅,烤串儿,麻辣烫,各类奶茶....
可配料不好找。
后面倒是有座山,虽然会长野葱野蒜,野韭菜,可不会平白长香料。
那是山,不是超市还能自选。
火锅要做的好吃,还得要牛油。
这年头,村里每一头牛都有户口。
私下宰牛是犯法的,合法手段能到的牛肉极少。
要是铤而走险搞点非法牛肉,早上买了,晚上就能睡到县衙的小黑屋。
胭脂口红香水之类的,她也会做。
毕竟是理科生出身,化学实验室里的基础小玩意儿而已。
不过打开销路是个问题,寻常百姓只够温饱,而上层阶级她又没有认识的。
这个先留着,等有门路了再说。
思来想去,就这么过去了好几天,眨眼就要到端午。
万华国的端午节的习俗和现代的差不多,包粽子,赛龙舟,系五彩绳...
赛龙舟这事儿,大塘村穷,没有龙舟,想看得去镇里。
村子里的习俗,就是吃顿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