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口福居,新的老朋友(1/1)
(求收藏推荐免费花花,求催更评论评分)
“你要贷款干什么?”
“如果能贷下来款,我就把你们地下商场整个承包下来,到时候请姐你帮我管理,行吧?或者你也出点,咱俩合伙成立个公司。”
“说正经的。”
“就是这么想的,如果贷的少那我就多租点柜台,租一百个经营。我手里有不到十万,肯定是不够,这不才找你想办法嘛,正好又是你的工作。”
“你有十万?”
“啊,我妈给的创业资金。我这不是上班了嘛,我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出来练一练,给了十万。不到十万。”张铁军拿出银行卡给张英看了看。
“你啥家庭啊?”
“就普通工人家庭呗,前几年我妈在一洞桥搞大批发的,现在不干了。”
“你觉得我们商场能行吗?”
“我感觉能行,实在不行姐你现在也租点柜台放在那,到时候挣不着钱你找我,我给你托底。”
张英看着张铁军眨着大眼睛想了想:“我怎么感觉够呛呢?环球现在多火呀,北边是联营南边是轻坊,正好夹在中间还是地下。
租金定这么低,都快俩月了才租出去不到一百个摊儿。”
“方便。”张铁军说:“联营和轻纺太老了,年轻人谁去?环球现在是火,但是东西贵租金高,还得爬五六层楼,咱们这方便哪。
火车站过来下几步楼梯就到了,还四通八达的,往哪边走都方便,将来人流量小不了。”
有句话张铁军没说,一进十月份几家大商场里全靠人多挤着取暖,环球那么高档的地方业主靠跳绳来升温(真事)。
地下这边可是装了中央空调的,人不往这边挤才怪。
这应该是地下火的那么快最合理的理由,然后就形成了效应,越聚人越多。关键确实是方便,对外地过来的朋友们来说太友好了。
“我估摸着,一年有个三四百万应该能承包下来,签十年,稳赚不赔的事儿。贷款的话就照两年租金整,往上越多越好。我一个人担着。
姐你要是想干呢,就咱俩合伙,我出大头。要是你不想出钱呢,就帮我管理,我一个月给你一千五,年底看情况发奖金。”
“说的像真事儿似的。”张英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琢磨了一下:“先去帮你办执照吧,完了我去找个人问问。估计够呛,太多了。”
两个人绕过电报大楼往后面街上走,张铁军问张英:“姐你帮别人弄过贷款哪?”
“没,听说过,人家都是十几万二三十万,哪有你这家伙上来就三四百万的,还得往翻倍了弄。你是真不怕呀,就不担心还不上?”
“怎么可能,这点信心还是有的。钱多了才能钱生钱嘛。姐你家里是哪个单位的?能问吧?”
刚才说到工作,张英直接说给他办出多少钱,在那个场合下这就不是随口能说出来的话,而且那几个人表情也能看得出来都不意外,说明张英家里肯定靠谱,起码办个工作这事儿应该是不难。
那就只能说明张英这丫头家里面,要么是市里重要行局的重要人物,要么就是钢铁公司那边的高层,这两边在市里都能横着走。
不过话说回来,他也没感觉这事儿就能成,什么办工作呀合伙公司承包商场啊,其实都是为了拉近关系套近乎,主要目的还是办贷款。
只要能贷出来,几百万不嫌多,几十万也不嫌少。
原来他也是准备租了柜台办了营业执照以后去找银行信贷员的,大不了给人家许点好处,遇上张英属于赶巧了,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
上辈子他就有过这个经历,不过是帮别人。就是去找信贷员,然后许诺了两万的好处,几十万贷款轻轻松松就拿下来了,都不用自己跑什么。
能完成任务还能有好处,这会儿的信贷员都巴不得的呢。他们现在的状态是有钱贷不出去,任务压的冒火。而且方方面面的也不规范。
九零年这会儿银行的各种业务其实刚刚开始,都是在尝试,老百姓也是刚刚开始存钱和银行打交道,还没有形成基本上的信任,老百姓也不敢借钱。
这个年代的人宁可勒紧裤带也不想欠债。事实上这会儿敢借贷的,后来都发了。
“问那么多干什么?”张英斜了张铁军一眼没理这个茬,两个人拐过电报大楼往前走了一小段来到工商所。
张英这里有熟人,直接去了里面办公室打了声招呼,张铁军填了两张表交了照片和钱,一杯茶还没凉,营业执照就到手了,还有一本消协会员证。
九零年这会儿工商还没有普及打印机,执照正副本都是人工手写填写,不过样式和以后打印出来的是一样的。
有了执照,拿着去税务所就可以直接领取税务登记,然后就是合法经营了,回去就能开业。个体户不需要代码证。
如果是食品相关,包括小卖部,还需要办理卫生许可,如果是台球社游艺厅什么的还需要去派所办理特殊许可。卖服装鞋帽就简单多了。
张英不知道去找了谁,也没让张铁军跟着,很快就拿着个体工商户纳税申报手册回来递给了张铁军:“走吧,你不是要请我吃饭吗?我要吃好的啊。”
张铁军打开申报手册看了一眼,定额三百一。牛逼。
东北这边的各种税费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比如广东,差不多能达到广东的四到六倍,而且没有免税单位,做什么生意都要交,开个小卖部一个月要交一千多。
而在广州开一家一百多平的早餐店都是免税的。
广东之所以崛起,造就出来那么多的富豪,和小二十年不用上缴税收有着绝对性的关系。
从八零年到九四年,广东一共上缴财政一百来个亿,而同一时段辽东省交了小三千亿,两千六百多亿,还不算各种物资的调拔。
从税务所出来,张铁军和张英两个也算是熟悉了一些。
两个人打了一辆大头鞋去了水塔,张铁军按照记忆带着张英去找地方吃饭。
“跑这么远过来,这边好啊?你看要是不好吃的,要是不好吃咱俩以后谁也别认识谁我跟你说。真能折腾。”
“放心吧,他家的菜还是不错的。”张铁军带着张英往土坡上走。
这地方出租车已经进不来了。这会儿市内除了中心地带以外的路况基本上都还不太好,有些地方还是土路。市府广场还是一片土坝子呢。
口福居。远远的看到招牌,张铁军也算是放下了心,就怕过来一趟这饭店不存在,那可就有意思了。
这个口福居的老板在几年以后会成为张铁军的忘年交,不过这会儿还不认识呢。这是小事儿不用在意。
进到店里。店里面不算很大,六张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屋子里的装修摆设都很有点味道,一看老板就是个讲究人。
“来啦。”服装员迎过来。
“郑哥在家不?”
“还得等一会儿,还没回来呢,一会儿能到。先进来坐呗,哥,姐。我给你们倒茶。”
“你认识啊?”张英问了张铁军一声,对这个饭店还算满意。
两个人走到里面找了张桌子坐下来,张铁军让服务员拿了菜单过来让张英点菜,自己点了根烟打量着饭店里面的人和物。对他来说,这里是四十多年前的记忆。
张英点了两个本店的特色菜,张铁军又加了两个,让服务员下单去厨房做。
“他家的口蘑做的不错。”
“行,我等下尝尝。到是挺干净的地方,瞅着还行。”
“你平时都去哪吃饭?太子港?万家灯火?天天渔港?”
“还平时,平时都在家吃,我到是想天天太子港,我去得起吗我?”
“和我合作,这事儿成了你天天住在那都没有问题,别说咱们这,你去沈阳天天九歌城都行。”
“吹牛逼。”
“我……”张铁军看了看张英,差一点就来了个我吹你:“跟你说,你相信我没错的,挣钱真的是小事儿。我就是本钱不够,要不然还用求你?”
一阵说话声,进来几个人,张铁军摆了摆手:“郑哥。来你这吃口饭。”
打头的中年帅哥看过来,明显是愣了一下,不过还是马上笑着走过来伸出手:“什么时候来的?”他看了看张英:“就你们俩呀?那别点了,一起吧。”
“这是人防办的张英,在商场管理处,今天我到她那办点事儿。姐,这是质监局郑局,你叫声郑哥。”
一脸懵逼的张英和一头雾水的郑局两个人握了握手,这也算是认识了,还是一认识就是朋友那种。张铁军简直都要憋不住笑出来了。
这位郑局是个老好人,人很好,性格也是相当儒雅那种,但是记忆力有点差劲儿。
上辈子张铁军开了一家食品厂,郑局他们去查验质量,这么认识的,后来成了忘年交好朋友。
他这个人很大方,也好说话,很喜欢交朋友,而且不太看重什么出身家世,投缘就行。
另外就是他这个人很倔,容易较真儿,几年以后他会给电业局开出一张千万元的罚单,闹的市长亲自过来给双方协调。
原因就是,电业局在收取电费的时候,所有的用户,每个月都会多收一度电。事实上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还有水费和气费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