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决战野狐岭(1/1)
是否攻金,铁木真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尽管铁木真是在征战中长大的,但并非一介武夫。他非常清楚:打仗不是绣花,不是请客吃饭,打仗是要冒生命危险的,是一场高风险的投资,比今天买风险系数最高的股票还要提心吊胆。弄砸了,有可能血本无归,辛辛苦苦创建的基业功亏一篑,整个草原再次落入部落纷争的无政府状态,他本人将再次落入被人撵着到处流浪,喝浑浊湖水吃野马肉的落魄之中。
但如果玩好了,他会让昔日的主人俯首称臣,有可能从草原的可汗成为整个天下的主人,至少是整个东方的统治者。
这个可能的结果太诱人了!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而征服一个国家,一个强大的宗主国,这个冒险换来的利润可远远无法用百分比来计算了。
一连几天,他愁眉不展,长吁短叹。
一人解开了他的心结,坚定了他的决心。
也遂妃。
这个塔塔儿女人眼光独到而敏锐,她告诉铁木真,虽然金国是个已经有上百年的大国,国力强盛,人口都是蒙古的五十倍。但他已经老了,而且从发展上来看,处于衰落期,而新兴的蒙古帝国则如一个小伙子一样,正值迅速成长期,正如金国当年只用10万军队打败了辽国和北宋一样,蒙古国也会打败了这个老大的帝国。
成吉思汗虽然是世界征服者,但并非武断专行,经常会有女人对他产生一些影响,尤其象也遂妃这样的人,以后也遂还有几次谏言,对铁木真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吉思汗召开了库里台大会。
经过充分的会商,成吉思汗与众将一致通过:攻打金朝。
然后蒙古大军兵锋直指:西夏。
这是为何?
欲砍大树,先剪枝叶。
成吉思汗很了解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从漠北统一草原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蒙古骑兵,擅长在开阔地带野战,南下攻击人口稠密的的农耕地带,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而西夏的河套平原与蒙古草原地形特点非常类似,适合蒙古骑兵的作战,先打他,胜算更大一些,这是其一。
其二,成吉思汗分析了卫绍王的性格,此人只是一个简约守成、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人,如果攻打金国,西夏作为金国的附庸肯定会出兵攻打自己的侧翼,而如果先攻打西夏,以卫绍王的性格,他肯定不出兵,先求自保,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1209年春,蒙古大军越过阴山,穿过戈壁滩,长驱直入到达西夏边境。
果然,成吉思汗估计的完全正确,卫王接到西夏的求援后,以各种理由推脱,坐视不救,作壁上观,导致西夏很快就成了蒙古帝国的附庸。
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族(有的史书也称唐兀惕族)在兴庆(银川)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这个国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既不能说是泱泱大国,但也不是蕞尔小国,其统治地区相当于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山区及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它就如同一个并不出名但却抗击打能力很强的拳击手,虽然被打的鼻青脸肿,但总能跌跌撞撞爬起来,向对手发起一轮再一轮的还击。他先后与辽、宋、金及蒙古时战时和,打打停停,居然顽强的存在了二百多年。
西夏和汪古部一样,只是作为一个附庸为金国镇守边陲,并没有太大的征服野心。
但如果说西夏因此而不堪一击,那就大错特错了。西夏的抵抗异常顽强,而且经过二百年的经营,这里建立了很多防守坚固的要塞。蒙古骑兵缺乏强有力的攻城工具,初步进攻受挫,尤其在西夏的都城兴庆,固若金汤。后来蒙古军想掘黄河水淹了兴庆,但是也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反而让自己的骑兵部队调动很受影响,就这样双方僵持起来。蒙古军无奈之下将夏都围困起来,这样一来西夏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西夏主要是从事商业活动,再加上自己的宗主国金国坐视不救,西夏王李安全决定同意做蒙古帝国的附庸,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察合公主献给了成吉思汗,同时献上了骆驼(白骆驼是西夏的特产)等大量的贡品,由此换得了蒙古军的撤军。
你作为老大,都不来救我,小弟我凭什么为你卖命?
金国皇帝卫绍王等于自己亲手把这个藩属推向了敌方阵营。
扫除了这个障碍,成吉思汗正式进攻金国。
1211年春天(金卫绍王大安3年,南宋宁宗嘉定3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老营誓师,他先到不儿罕山,脱帽素衣向这座圣山祈祷,祈求长生天保佑他出师胜利。
祈祷完毕后,成吉思汗在众人面前历数了金国的种种罪恶:残忍杀害蒙古先祖俺巴孩汗和斡勤巴儿合黑;残害蒙古部民,每三年到草原进行减丁;剥削草原人民的牛羊等等。他号召全军向金国发兵,为死去的先可汗和蒙古部民复仇。
蒙古帝国征服金朝大概分为三个阶段:1211年至1217年为成吉思汗攻金时期;1217年至1223年为木华黎经营阶段;1229年至1234年为窝阔台和拖雷灭金阶段。
第一个阶段拉开了帷幕。
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南进发,具体路线现在无法考证,但根据后来决战地来看,成吉思汗亲率的蒙古主力应该进攻的是中线,即从张家口到宣化、怀来、居庸关一线,而稍后一些,朮赤、察合台、窝阔台兄弟则借道汪古部进攻西线,即净州、大同一线。
哲别的先锋很快到了乌沙堡,这是金朝专门为了防御蒙古人而建的。
守将叫独吉思忠,又名独吉千家奴,这个家伙疏于防范,被哲别一举攻破,随后附近的乌月营也被蒙古军攻破。几乎与此同时,朮赤兄弟连破净州(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云内州(内蒙古托克托县)、朔州(山西省朔县西北)等州县,并乘胜进攻金国的西京(山西大同)。
本来西京兵马众多,粮草充足,但守将胡沙虎却临阵脱逃,将十几万兵马丢在那里自己逃走了,结果西京金兵群龙无首,很快被击溃。蒙古军从西线突入金国境内,兵锋所指,望风披靡。
蒙古军的攻势吓坏了在中都的卫王。
刚即位时,成吉思汗对待他派去宣告继位的使者的傲慢让他极其愤怒,他在朝堂之上叫嚷着要发兵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扎兀惕忽里,真是慷慨陈词。但现在蒙古人真的打来了,他一下子又变得六神无主,方寸大乱,几乎拿不出像样的抵抗的方案,只知道跪在祖先的像前祈求祖宗保佑,看着连连而来的军报,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正在卫王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之时,谏议大夫张行信进来禀报“启禀皇上,上京留守徒单镒带领两万兵马拱卫京师来了。”
这个徒单镒是谁?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说耶律大石是辽朝著名的契丹族进士,那么这个徒单镒则是金朝著名的女真族状元(上学成绩好还是有用的)。
徒单镒(音tu shan yi,徒单是姓,镒是名字。)上京路(今属吉林)人,生年不详。此人虽然出身名门高第,但学习刻苦,通览群书,精通契丹文、汉文和女真文,于金世宗在位时考得了科考第一名的成绩,深得世宗的嘉奖。章宗继位后,徒单镒先后担任中都(今北京)留守、陕西安抚使、辽东安抚副使等职。史传徒单镒明敏方正,学识渊博,他曾经主持编修金朝国史,文著颇丰。他虽然是文人出身,却善战知兵,曾经打败南宋军队。在任期间他在辖区内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改革,随时准备为国立功。
乌沙堡失陷的消息传到辽东后,徒单镒感觉到中都危急,赶紧带领二万兵马前来拱卫京师救驾来了。
听说徒单镒来了,卫王永济欣喜若狂,如同一个频临死亡的落水者抓住了一根漂来的树枝。可找到一根救命稻草了,他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利索了,结结巴巴的传令徒单镒进见,失态之举令人捧腹。
徒单镒进来后行跪拜之礼,永济赶紧将徒单镒搀扶起来,求退敌良策。
徒单镒说了两点:
1、现在蒙古军气势正盛,不可与之争锋,只能暂避锋芒,收缩防线,将金兵汇集到几个固守的城池内,蓄积粮草,整顿休整,待敌疲我旺之时再一鼓作气将其击败。
2、蒙古军总人数少于金兵,我大金国几十万兵马却屡屡战败,原因是我军分兵把守,各个阻击,没有明确的目标,结果呈现出我以散拒众,而敌方则以众击散的形势。分兵则弱,合兵则强,所以金兵虽然总数多于蒙古兵,但在某一战局中却要少于蒙古人。因此要把所有的金兵集合起来,形成绝对的优势兵力,与蒙古军决战!
说白了,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找准突破点,消灭敌人。
刚才还霜打了茄子似的卫王听后顿时振奋起来,连连称是。他随即任命徒单镒为尚书右丞相,任命完颜胡沙为都元帅,完颜九斤为副元帅,将全国各地的金兵汇集到张家口怀来一线,与蒙古军决战。
应该说徒单镒的的策略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唯一可行的。我们经常说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将兵力散在各处肯定是处处被动,消极挨打,不如集中兵力打击敌人。
但是正确的策略不等于有好的结果,好的结果=正确的策略+正确的人来执行。
用的人不合适,很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所以优秀的统帅可以不会打仗,可以不会耍刀弄枪,但一定要会识人和用人!
这次决战金国失败了,因为用错了人。
以前就曾经说过,卫王永济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完全是个糊涂蛋。
此前他派胡沙虎担任西京留守就是一个严重失误,结果胡沙虎临阵脱逃,白白将西京拱手送给了蒙古人。现在他又任命完颜胡沙为都元帅,实践证明这又是一个大的失误。
这个完颜胡沙又叫完颜承裕,出身皇室,他并非有的史书上说的胸无点墨之人。他从小喜欢读孙吴兵法,应该说在排兵布阵上还是有些头脑,在与南宋作战时立过不少战功。上次乌沙堡之战独吉思忠战败后被解职,接替独吉思忠的职务的就是完颜胡沙。完颜胡沙接替独吉思忠的职务后,迅速集中剩余金军,加强防守。接到圣谕后,他踌躇满志,决定大干一场。
被任命为都元帅后,完颜胡沙主动放弃了抚州、桓州等镇,一直退却到张北、怀来一带进行布置。经过重新整合,短时间内汇集到居庸关以北,野狐岭一线的金军已达30万,另外还有从各地抽调的15万人作为预备队,而蒙古军当时是10万人左右,金军从数量上占据着优势,如果调配合理,指挥得当,是可以抵挡住蒙古人的。
完颜胡沙主动放弃抚州等镇,将各地分散的兵力集中到野狐岭进行防御,看似有一定道理。还是那句话,兵贵在集中而不在散,主动撤退到这个险要的关口,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严防死守,使蒙古军的骑兵优势无法得到发挥,等到蒙军疲劳之时,再用金军步兵的优势歼灭之。
但实际上,这种防御方案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首先,完颜胡沙放弃了桓州等镇,而这些军镇屯有大量的军马粮草,这样等于将大部分的粮草和物资留给了蒙古军,大大增强了蒙军的军力和士气,而金军的后勤几近枯竭,难以长期坚持,这个完颜胡沙连个坚壁清野也没有,可见走的很匆忙。再者,利用山势的地形虽然能加强防御能力,但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的机动性,困囿住自己的视野——数十万人分布于数十公里的野狐岭战线上,在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传达军令和各部互相救援的速度都大打折扣,难以形成全军的合力,只要蒙军在一个防御点突破了防线,其他的布防等于全部闲置起来。
所以这个险要的地形可以用来防御,但不能将几十万军队同时部署在这一个地方,如果将其中的一部分兵力据险坚守,其他部队迂回到蒙军的后方掩杀袭扰,对敌方形成夹击之势,胜负尚未可知。
这就好比在一个不大的工地上一下子聚集了上千名工人,结果瓦工、电工、木工和油漆工都干不成活,在施工过程中管这种现象叫“窝工”。
当金军行至今天的张家口张北县和万全县交界处一个叫野狐岭的地方的时候,完颜胡沙命令就地扎营,安排作战方案。
这个野狐岭注定要永载史册。
野狐岭位于蒙古草原与汉地中原的交界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各民族之间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交流的要道和隘口,直到现在,从北京到张北草原依然会经过这里(喜欢自驾游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但要注意安全)。这条山岭威高险峻,南面和北面分处两个气候带,北边就是典型的寒带高原性气候,南边则是温湿宜人的大陆气候。春天和夏天的时候,这里水草丰美,风景绮丽,气候宜人,很适合人马畜群的生长,一望无际的草甸宛如宽广的绿毯,还有那遍野的油菜花争奇斗艳,引起无数歌颂大自然的诗人们倾心赞叹。但一到了秋天和冬天,这里突然变的阴森恐怖,朔风寒烈,暴风雪肆无忌惮的吹打着天空,寒风几乎能把人从马上掀下来,而且野兽成群,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野狼谷、黑风口。
由于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设重兵驻守。前文说到耶律大石的时候,曾经提到辽天祚帝逃离北京到了云中,就是从这里路过的。
现在这里,再一次成了古战场,成了蒙金两国生死对决的角斗场。
双方首领:成吉思汗PK完颜永济。
双方将领:哲别、速不台、木华黎、拖雷等PK完颜胡沙、完颜九斤、朮虎高琪等。
双方兵力:10万PK45万。
1211年8月,著名的野狐岭之战打响。
战役前夕,一个级别不高的契丹族军官向完颜胡沙献上一计:根据可靠情报,蒙古军攻下抚州等一些城镇后正在进行抢掠,战马也都在城外放养着,疏于防范,我军宜趁此机会派轻骑绕道突入蒙军大营,可以造成敌军混乱,至少能一定程度上打击蒙军的士气。
这一合理建议被完颜胡沙粗暴的拒绝了,他的理由:我堂堂大金国元帅不干这鼠窃狗偷之事,要堂堂正正的与铁木真作战。
完颜胡沙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仁君”宋襄公:宋、楚两军隔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阵势。楚军一部分渡过河,司马子鱼说趁他们没有全部渡河,挥师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说不行,我们是仁义之师,不能进攻没有准备好的敌人。等楚军全部渡过河,还未列队完毕的时候,司马子鱼又说现在趁他们阵脚未稳,发起攻击,宋襄公还说不行,仁义之师不能趁人位列队完整时攻打人家。等楚军摆好阵势杀过来,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伤。
宋襄公的理由就是自己是仁义之师,不能攻打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这种所谓的“仁义”在实战中是不可取的,除了给世人留下笑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接着,完颜胡沙又做出一个举动:派使者前去与铁木真谈判,质问他身为大金国的臣子,为什么以下犯上,现在主动撤退,念在你曾经帮助过金国的份上,饶你不死等等。
派使者谈判,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无可厚非。可关键是派出的这位使者很特别,他就是上次通报继位诏书的石抹明安。
实践证明:这又是一步臭棋。
明安已经看到金军的布置必定失败,而且将领们提出的建议又被完颜胡沙拒绝了,心灰意冷,加上石抹明安是契丹族人,与女真人的金国本来就不是一条心。于是这个家伙被派到蒙古大营后,很快就投靠了成吉思汗,把金军的部署情况详细告知了成吉思汗。
掌握了金军的部署后,木华黎提出一点;现在金军势大,以逸待劳,我军必须集中一点进行突破,一旦打开缺口就可以掌握全局了。
木华黎并表示自己愿意带领八鲁营做主攻部队。
铁木真同意了。
次日,战斗打响。完颜胡沙站在野狐岭的制高点上,看着黑压压的蒙军骑兵向自己的方位重心扑来,他命令兵士们居高临下疯狂向敌人射箭压制进攻势头,但这些蒙军似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一直在金军弓箭射程之外徘徊,所以金军的弓箭射出去不少,但并没有给蒙军带来太大伤害。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野狐岭的侧翼一个叫獾儿嘴的地方传来凄厉的厮杀声。
原来负责正面攻击的是佯攻,目的是吸引金军的注意力,木华黎亲率八鲁营主攻岭东一个叫獾儿嘴的山谷通道。
在攻击之前,木华黎向所有的八鲁营战士发毒誓“不破金军,誓不生返”,士气大涨。以前说过八鲁营士兵都是敢死队,临战毫无畏惧,全将生死置之度外。等正面佯攻打响后,木华黎带着八鲁营悄悄的向獾儿嘴开近,离金军几百米的距离后突然发起冲击。
这确实是一场惨烈的战役,双方展开了肉搏。由于都是山地,八鲁营士兵都下马步战,一个个勇猛直前。经过半个时辰的厮杀,终于,蒙军凭借高昂的士气全歼了这个通道的金兵,在野狐岭防线撕开了一个缺口。
而金军由于兵力分散,战线所处的山地又很险要,所以无法对这里进行有效增援。这个缺口一打开,防线很快崩溃,金军人心涣散,开始逃跑,由于山高路窄,掉到山崖下摔死的金兵不计其数。蒙军的战果迅速扩大,就象堤坝的口子被洪水冲垮一样蔓延开来,几个时辰之内,蒙古军在野狐岭其他几个方向也大获全胜,前锋直插完颜胡沙的中军。
完颜胡沙在战前已经想好了逃跑的路,他一看防线溃败,急忙率亲兵往南撤。相比之下,完颜九斤像条汉子,他没有忘记自己是女真勇士,他带着亲兵与蒙军血战,无奈战场的情势无法逆转,完颜九斤战死在疆场之上。
完颜胡沙在逃跑的路上又收集了一些溃散的士兵,当他们到离此不远的浍河堡的时候,竟然又奇迹般的汇集了3万兵士。可当时这些金军的建制都被打乱,士兵和指挥官无法有效传达信息,于是完颜胡沙打算集中这些溃军再重新编排。但正当这些残军气喘吁吁惊魂未定的集结之时,成吉思汗就挥军追来,并亲率3000名怯薛军进行突击,金军再次战败,除一小部分逃跑外,其余的人全部战死或者被俘。
至于都元帅完颜胡沙,他后来逃回了中都,但完颜永济却并没有杀他,只是免了他的参知政事一职,半年后他又被启用,最后老死在任上。
战斗以蒙古军的全面胜利和金军的彻底失败告终。
野狐岭之战是战争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也是蒙金战争中的转折性战役。总结起来,指挥官临场的指挥水平,士兵的士气及统治者的决心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经过这次战役,金朝几乎丧失了所有的精锐,从此以后处处被动,一直到1234年灭亡。而成吉思汗通过此战基本上确立对中原政权的压倒性优势,现在他可以将整个华北大平原尽收眼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