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幼学琼林全鉴(典藏诵读版) > 卷四

卷四(1/1)

【题解】

所谓“文事”,即是与文化有关的事情。古人十分重视文化的学习和修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古人对文化人的重视。本篇列举了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的名称,以及与文人读书学习、写诗作文相关的词语和典故。作者目的是让儿童从小就要以文学大家为榜样,养成热爱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原文】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

;博学之会儒,学富五车

。三坟五典

,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

;《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二戴曾删《礼记》

,故曰《戴礼》;二毛曾注《诗经》

,故曰《毛诗》。

【注释】

才储八斗:才学储备比八斗还多。比喻人富有才华。

②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③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后人附会《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之书,《五典》为少昊、颛顼(zhuān xū)、高辛、尧、舜五帝之书。

④八索九丘:古书名,今已亡佚。八泽:我国古代的八大水泽。即大泽、大渚、元泽、浩泽、丹泽、泉泽、海泽、寒泽。九州: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⑤《尚书》:关于上古时代的政事史料的汇编。“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

⑥姬周:因周朝统治者为姬姓,故称周为姬周。《周易》: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伏羲画八卦,再将八卦重叠演变为六十四卦。周文王为六十四卦做卦辞,周公做解释每一爻(yáo)的爻辞。

⑦二戴:指西汉戴德、戴圣叔侄二人。戴德将《礼记》分为八十五篇,戴圣又将《礼记》删减为四十九篇。《礼记》: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

⑧二毛:指汉代的毛亨、毛苌二人,曾为《诗经》作注。《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

【译文】

才华横溢的士人,称为“才储八斗”;学识广博的儒士,称为“学富五车”。

三坟五典,是记载三皇五帝事迹的历史书;八索九丘,是记载八泽九州的地理志。

《书经》是记载上古时期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所以叫《尚书》;《易经》是由周文王、周公所编纂,所以叫《周易》。

戴德、戴圣删减《礼记》,所以《礼记》又叫作《戴礼》;毛亨、毛苌曾经注解《诗经》,故而《诗经》又名《毛诗》。

【原文】

孔子作《春秋》,因获麟而绝笔

,故曰《麟经》。荣于华衮

,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钺

,乃《春秋》一字之贬。缣缃黄卷,总谓经书

;雁帛鸾笺,通称简札

【注释】

《春秋》:编年体史书名,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书修订而成。获麟而绝笔: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鲁人打猎时捕获了麒麟。麒麟是仁兽却被捕获,孔子很感伤,就不再继续编订《春秋》了。

②华衮(gǔn):帝王与权臣的华丽礼服。

③斧钺(yuè):古代酷刑中的一种,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致人死。

④缣缃(jiān xiāng):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也代指书册。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因佛道两家写书用黄纸。经书: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

⑤雁帛:汉昭帝在上林苑中射得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是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时被扣留)等人的消息。后指代书信。鸾笺:一种十分珍贵的信纸。简札: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代指文书、书信。

【译文】

孔子所作《春秋》,至鲁哀公十四年因捕获麒麟而停笔,因此别名《麟经》。

《春秋》上一个字的褒扬,如同华衮的荣耀;《春秋》上一个字的贬斥,如同斧钺的严厉。

“缣缃”和“黄卷”,都是经书的总称;“雁帛”和“鸾笺”,皆为书信的别名。

【原文】

锦心绣口,李太白之文章

;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

。雕虫小技,自谦文学之卑

;倚马可待

,羡人作文之速。称人近来进德,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羡人学业精通,曰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凤楼手

,称文字之精奇;七步奇才

,羡天才之敏捷。誉才高,曰今之班马

;羡诗工,曰压倒元白

【注释】

锦心绣口:比喻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李太白:即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

②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家的点画既刚劲又柔媚。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③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文学:文章与学问。

④倚马可待:东晋袁宏靠着马写诏书,手不停笔,很快就写成七篇。形容才思敏捷,写文章顷刻而成。

⑤进德:增进道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记载,三国时期吴国的鲁肃曾看不起吕蒙。有一次他与吕蒙讨论天下大事,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向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三,约数,指多日。

⑥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五灯会元》记载: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对墙壁静坐修炼九年后才开始有所领悟。

⑦五凤楼手:《类说》记载,唐代和五代后梁都在洛阳城修筑过五凤楼,此楼高大雄伟。后来比喻那些文学造诣极高的人。

⑧七步奇才: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他曾在七步之内完成了一首诗的创作。

⑨班马:指汉代两位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

⑩元白:指唐代两位著名诗人元稹(zhěn)和白居易。

【译文】

“锦心绣口”,是用来形容李白的诗文辞藻华丽,文思优美;“铁画银钩”,是用来比喻王羲之的书法笔力刚健,生动圆润。

“雕虫小技”,是自谦文才卑下;“倚马可待”,是称羡别人写作神速。

赞扬别人进步神速,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称赞别人学业精通,就说“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凤楼手”,是赞他人文字精奇;“七步奇才”,是颂扬他人才思敏捷。

称誉他人才学高尚,便说是“今之班马”;称羡别人善于写诗,可说是“压倒元白”。

【原文】

汉晁错多智,景帝号为智囊

;王仁裕多诗,时人谓之诗窖

。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

。自古诗称李杜,至今字仰钟王

。白雪阳春,是难和难赓之韵

;青钱万选

,乃屡试屡中之文。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

;遏云绕梁

,原是歌音之嘹亮。涉猎不精

,是多学之弊;咿唔佔毕

,皆读书之声。

【注释】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智囊:古人用来形容聪明智慧之士,后来称足智多谋的人。

②王仁裕(880—956年):字德辇,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诗窖:喻指满腹诗才、作诗很多的诗人。

③骚客: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作《离骚》,后代诗人仿效他,所以称诗人为骚人、骚客。誉髦:指有名望的英俊之士。誉,美名。髦,英俊之士。

④李杜:指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钟王:指三国时期魏国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⑤白雪阳春:也称“阳春白雪”,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属于高级的音乐,后用以比喻高深的文艺作品。和:唱和。赓:继续,连续。

⑥青钱万选:青铜钱是铜钱中高级的一种,可以万选万中。后比喻科举中文辞出众,一定能被选中的文章。

⑦惊神泣鬼:可使鬼神震惊并落泪,形容词赋十分感人。雄豪:雄壮,豪壮。

⑧遏云绕梁: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又好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⑨涉猎不精:读书治学或学习其他技能,只作肤浅的阅览或探索,不求深入的研究和掌握。

⑩咿唔(yīwú):象声词,多形容吟诵声。佔()毕:指老师看着经典教人诵读,后泛指诵读。

【译文】

汉代晁错很有智慧,汉景帝称他为“智囊”;王仁裕写诗万篇,时人称他为“诗窖”。

“骚客”就是诗人,“誉髦”是俊士的美名。

自古以来论诗者推崇李白、杜甫,迄今为止书法界最敬仰的是钟繇、王羲之。

“白雪阳春”,是指最难以唱和、难以接续的高雅之曲;“青钱万选”,是形容屡试屡中的好文章。

“惊神泣鬼”,是说人的诗文词赋雄健豪放;“遏云绕梁”,是说人的歌声优美嘹亮。

涉猎广泛不求精深,是学习贪多求全的弊病;“咿唔佔毕”,都是指勤苦诵读的声音。

【原文】

连篇累牍

,总说多文;寸楮尺素

,通称简札。以物求文,谓之润笔

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

之力。文章全美,曰文不加点

;文章奇异,曰机杼一家

。应试无文,谓之曳白

;书成绣梓,谓之杀青

。袜线之才

,自谦才短;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注释】

连篇累牍(dú):形容文字冗长啰唆。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木简。累,重叠,堆积。

②寸楮(chǔ):短的书信。楮,纸的代称。尺素: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

③润笔:毛笔泡水这个动作叫“润笔”,后来指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④稽(jī)古: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

⑤全美:完美。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⑥机杼(zhù)一家: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机杼,比喻文学创作中的构思布局。机,织机。杼,机梭。

⑦曳(yè)白:卷纸空白,只字未写。形容考试交白卷。

⑧绣梓:将写成的书稿刻在木板上。杀青:把竹简放到火上炙烤,除去竹青中的油水成分,起到刻字方便且防虫蛀的作用,这个工序叫杀青。后来指古人校书,先写到竹简上,改定后再写到绢帛上。后泛称写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

⑨袜线之才:五代韩昭对于琴、棋、书、算、射法都有所涉猎,当时有人评价说:“韩尚书学习技艺,就像拆袜子线一样,没有一条是长的。”后形容技艺多但没有一样精通的人。

⑩记问: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的学问。指对学问不能融会贯通,不成体系。肤:肤浅。

【译文】

“连篇累牍”,是形容冗长累赘的文章;“寸楮尺素”,都是信札的通称。

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为“润笔”的费用;因为教书而得到钱财,称为“稽古”的功劳。

文思敏捷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称为“文不加点”;文章新奇,有自己的特色风格,称为“机杼一家”。

参加考试的人做不出文章而交白卷,叫作“曳白”;著作完成之后镌刻在梓木上,叫作“杀青”。

自谦才华不足,称为“袜线之才”;只有书本知识而无见解,称为“记问之学”。

【原文】

裁诗曰推敲

,旷学曰作辍

。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风云

;典籍储藏,皆在兰台石室

。秦始皇无道,焚书坑儒

;唐太宗好文,开科取士

。花样不同

,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

,不求辞语之精。邪说曰异端,又曰左道

;读书曰肄业,又曰藏修

【注释】

裁:设计,选择。推敲:指斟酌字句。唐代诗人贾岛曾经因为琢磨一句诗是用“推”还是“敲”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出行队列,韩愈帮他定下来用“敲”字。

②旷学:荒废学业。作辍:时作时停。

③浮薄:轻薄,不朴实。月露风云:比喻无用、华而不实的文字。

④典籍:指古今图书。兰台:汉代宫廷藏书之地。石室:古代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⑤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除历史、医药、卜筮(shì)等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一律焚毁。公元前213年,下令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

⑥开科取士:指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秀的士人。科,科举考试。

⑦花样不同:本来指纺织物不同的花纹式样,后来泛指事物的不同式样或种类。

⑧潦草:草率,不认真。塞责: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

⑨邪说:荒谬有害的言论。异端:自认为正统的人对不同于自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左道:邪门歪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

⑩肄(yì)业:修习课业。藏修:专心学习。

【译文】

斟酌字句反复考虑叫作“推敲”,荒废学业叫作“作辍”。

文章肤浅,如同“月露风云”;古代典籍图书的储藏,都在“兰台石室”。

秦始皇暴虐无道,焚烧书籍,活埋儒生;唐太宗网罗人才,开科取士。

“花样不同”,是说文章风格各异;“潦草塞责”,是说不求精详。

不合正统的学说叫作“异端”,又叫“左道”;读书叫作“肄业”,又叫“藏修”。

【原文】

作文曰染翰操觚

,从师曰执经问难

。求作文,曰乞挥如椽笔

;羡高文,曰才是大方家

。竞尚佳章,曰洛阳纸贵

;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称人书架曰邺架

,称人嗜学曰书淫

。白居易生七月,便识之无

二字;唐李贺才七岁,作《高轩过》

一篇。

【注释】

染翰:以笔蘸墨。指作诗文、绘画等。翰,笔。操觚(gū):原指执简写字,后指写文章。觚,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②执经问难:手里拿着经书向老师提问。

③乞:求。如椽()笔:即“如椽巨笔”。晋代王殉梦到仙人给了他一支如同椽木一般长的笔,醒来后他告诉别人:“应该会有很多文章需要我来写。”后指重要的文字,也比喻高超的写作才能。

④大方家:即“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⑤尚:崇尚,推崇。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晋朝左思写出《三都赋》后,洛阳城内的纸因为被太多的传抄者购买而纷纷涨价。

⑥明镜不疲:明亮的镜子不因频繁地被人照而感到疲劳,比喻人的智慧不会因为使用而受损害。

⑦邺(yè)架:唐代人李泌(bì)被封为邺侯,家中藏书三万册。后形容藏书之多。

⑧书淫:旧时称嗜书成癖、好学不倦的人。

⑨便识之无:《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从小聪慧过人,生下来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教他认之和无两个字。他虽然不知道怎么念,但已记在心中,乳母每次测试都毫无差错。

⑩《高轩过》:唐代诗人李贺七岁就能作诗,韩愈和皇甫湜(shí)不信,亲自到他家查验真假,李贺提笔写下一首诗,并名之为《高轩过》。

【译文】

写字作文称“染翰操觚”,拜师学习叫“执经问难”。

请人写文章,就说“乞挥如椽笔”;称赞别人文章高妙,要说“大方家”。

文章得到大家推崇广泛流传,称为“洛阳纸贵”;有学问的人不厌烦别人请教,称为“明镜不疲”。

称赞他人书多便说“邺架”,赞美嗜书成癖的人便称“书淫”。

白居易出生才七个月,便认识了“之”“无”这两个字;李贺七岁就有文名,作了《高轩过》这首诗。

【原文】

开卷有益

,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

,汉霍光之为人。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

;赵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诏

。江淹梦笔生花

,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

,词赋愈奇。李守素通姓氏之学,敬宗名为人物志

;虞世南晰古今之理,太宗号为行秘书

。茹古含今

,皆言学博;咀英嚼华,总曰文新

【注释】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会有所得益。常用以勉励人要勤奋学习。

②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不明白大道理,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这是班固在《汉书》中对霍光的评价。

③天禄:即天禄阁,存放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的地方。太乙燃藜(lí):传说西汉刘向校书时,天神太乙手持藜杖来拜访,并吹燃杖端为他照明。后指夜读或者勤奋学习。

④陶谷出诏:北宋太祖赵匡胤担任后周殿前都点检时发动兵变,准备即皇帝位,但是没有后周恭帝的禅位诏书。当时担任翰林学士的陶谷早就看出赵匡胤的野心,就将暗中写好的诏书从衣袖中拿出来宣读,于是赵匡胤顺利即位。

⑤梦笔生花: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少年时梦到有人给他五色神笔,从此他文思大有长进。唐代李白梦见自己的毛笔笔头上开出花来。后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⑥梦吐白凤:《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扬雄写《太玄经》时,梦到自己吐出一只白凤落在《太玄经》这部书上。

⑦人物志:李守素(?—约628年),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世代为山东名族。十八学士之一。《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二》载:守素尤工谱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当时号为“行谱”。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言江左、山东,世南犹相酬对;及言北地诸侯,次第如流,显其世业,皆有援证,世南但抚掌而笑,不复能答,叹曰:“行谱定可畏。”许敬宗因谓世南曰:“李仓曹以善谈人物,乃得此名,虽为美事,然非雅目。公既言成准的,宜当有以改之。”世南曰:“昔任彦升美谈经籍,梁代称为‘五经笥(sì)’;今目仓曹为‘人物志’可矣。”

⑧行秘书:《大唐新语·聪敏》记载,唐初大臣虞世南博学多才。有一次唐太宗出行,有人请示是否要带着书箱随行,太宗说:“不用,虞世南在这里,就相当于会行走的秘书监(皇家图书馆)了。”后比喻博闻强识的人。

⑨茹古含今:比喻博学多闻,通晓古今。茹,吃。

⑩咀英嚼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英、华,指精华。

【译文】

只要翻开书本就有益处,这是宋太宗的话;不知学习没有道术,是班固对霍光的评语。

汉代的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太乙点燃青藜杖为他照明;赵匡胤取代后周做皇帝,陶谷代替后周皇帝拟成禅位诏书从袖里捧出。

南朝梁代的江淹梦见笔上生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文才大有进步;汉代扬雄梦见自己口里吐出白凤来,词赋更加奇丽。

唐代李守素精通姓氏的学问,许敬宗称他为“人物志”;虞世南通晓古今之事,唐太宗称他为“行秘书”。

“茹古含今”,是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的称赞;“咀英嚼华”,是赞许他人文章的新奇。

【原文】

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

;涵养纯粹,程明道

如良玉精金。李白才高,咳唾随风生珠玉

;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

【注释】

文望:善为文的声望。韩退之:即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泰山北斗:泰山和北斗星,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人们所尊重敬仰的人。

②程明道:程颢,号明道,北宋著名理学家。

③咳唾随风生珠玉:形容出口即成佳句的本领。

④孙绰:东晋诗人、书法家。诗赋掷地作金声:形容作品文辞优美、声韵铿锵。

【译文】

韩愈文章声望尊隆,世人景仰他如“泰山北斗”;程颢涵养纯粹,世人比之为“良玉精金”。

李白诗才极高,出口便是珠玉之句;孙绰词章华美,诗赋扔到地上时有金石之声。

【题解】

以科举制度考选官吏后备人员时,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所以称科第。科举制度创立于隋代,此后历经宋元明清,不断完善。较之此前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做官和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的普通读书人或为了改变命运,或为了报效国家,只有通过此途,许多人不惜为此奋斗一生。本篇列举了与科举有关的称渭、成语及典故,目的是让儿童从小努力学习,立志科举,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原文】

士人入学曰游泮

,又曰采芹;士人登科曰释褐,又曰得隽

。宾兴即大比之年

,贤书乃试录之号

。鹿鸣

宴,款文榜之贤;鹰扬

宴,待武科之士。文章入式,有朱衣以点头

;经术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注释】

泮(pàn):指学校。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宫为泮宫。

②释褐:脱去粗布制的衣服,即进士及第授官。得隽:应试及第。

③宾兴:《周礼》中指选择贤能的人。科举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亦指乡试。大比: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

④贤书:登录贤才的书簿、名榜。试录:考试录取。

⑤鹿鸣:《诗经》中宴请宾客的篇名,后指皇帝招待录取者的宴会。

⑥鹰扬:《诗经》曾用来赞颂吕尚的气度,意为如鹰之飞扬,指武科乡试后的宴会。

⑦入式:合乎程式。也指科举考试中式。朱衣以点头:欧阳修作贡举考官,阅卷时,觉得有红衣老人在旁边点头,文章就合格,于是写诗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

⑧经术:经学。取青紫如拾芥:穿上青紫色的官服就像拾取芥草一样容易。

【译文】

读书人进入学宫学习叫作“游泮”,又叫作“采芹”;士人应考登了进士科称为“释褐”,又叫“得隽”。

“宾兴”是指三年一次的乡试;“贤书”是乡试取中者的名单。

“鹿鸣宴”,是款待文举进士的宴会;“鹰扬宴”,是款待武举进士的宴会。

文章符合要求入选,有朱衣老人在暗中示意;经书弄明白了,获取官职就像拾取芥草一样容易。

【原文】

其家初中,谓之破天荒

;士人超拔,谓之出头地

。中状元,曰独占鳌头

;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琼林赐宴

,宋太宗之伊始;临轩问策

,宋神宗之开端。同榜之人,皆是同年

;取中之官,谓之座主

。应试见遗,谓之龙门点额

;进士及第,谓之雁塔题名

【注释】

破天荒:唐代荆州每年解送的举人都不及第,当时人称作是“天荒”。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终于有个叫刘锐的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

②超拔:提升,提拔,高出一般,出众。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北宋嘉祐年间,四川的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朋友的,为了避嫌,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说应该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③独占鳌(áo)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古代进士觐见皇帝,状元正好站在雕刻着巨鳌的地方。

④魁:为首的,居第一位的。虎榜: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

⑤琼林赐宴:从宋太宗开始在琼林苑宴请进士。

⑥临轩问策:皇帝亲自策问考试。

⑦同年:科举考试中同年入考并在同一榜上录取的人。

⑧座主:进士对主考官的称呼。

⑨龙门点额:喻指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传说黄河的鲤鱼到三月则渡龙门,得渡的化为龙,否则点额而还。

⑩雁塔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及第的代称。唐代自中宗神龙年间以后,举子进士及第,朝廷宴罢,皆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雁塔,指唐代长安(今西安)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

【译文】

某家第一次有人考中进士,称作“破天荒”;读书人出类拔萃,称作“出头地”。

考中状元,叫“独占鳌头”;考中解元,称“名魁虎榜”。

皇帝在琼林苑赐宴新考中的进士,这是从宋太宗才开始有的;皇帝亲临殿前提问应试的新进士,这是从宋神宗才开始的。

同榜取中之人互称为“同年”,进士举人称自己的主考官为“座主”。

应试没有取中,称为“龙门点额”;进士及第,称为“雁塔题名”。

【原文】

贺登科,曰荣膺鹗荐

;入贡院,曰鏖战棘闱

。金殿唱名曰传胪

,乡会放榜曰撤棘

。攀仙桂,步青云,皆言荣发

;孙山外,红勒帛

,总是无名。

【注释】

鹗(è)荐:汉代孔融曾向皇帝推荐祢衡,称赞他为鹗鸟。

②贡院:古代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鏖(áo)战:与人激烈的战斗。棘闱:考场。古代考试时,有时用棘木将考场围起,故称棘闱。

③传胪(lú):科举制中,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即唱名。

④放榜:亦作“放牓”。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撤棘:撤除考场四周的围棘,即考试结束。

⑤攀仙桂:指科举登科。仙桂,神话传说月中的桂树。步青云:指科举中试。青云,指高官厚禄。荣发:荣耀发达。

⑥孙山外:苏州滑稽才子孙山和同乡之子一同去参加考试,乡人之子落选。回家后,乡人问孙山其子考得如何,他说:“解名尽处(谓榜末最后一名)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红勒帛:宋代刘几写文章常说过头话,欧阳修十分厌恶,用红笔将其文章打一个大横杠,全部抹掉。后因称用红笔涂抹文章为红勒帛。

【译文】

祝贺别人考中登科,称作“荣膺鹗荐”;进入贡院应试,称作“鏖战棘闱”。

殿试后金銮殿上传唱新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叫作“传胪”;乡试会试到发榜期,叫作“撤棘”。

“攀仙桂”“步青云”,都是说人进士及第而荣耀发达;“孙山外”“红勒帛”,都是说人榜上无名,没有考中。

【原文】

英雄入吾彀

,唐太宗喜得佳士;桃李属春官

,刘禹锡贺得门生。薪,采也,槱,积也,美文王作人之诗,故考士谓之薪槱之典

;汇,类也,征,进也,是连类同进之象,故进贤谓之汇征之途

。赚了英雄,慰人下第

;傍谁门户,怜士无依

。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伫看荣华之日;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

【注释】

英雄入吾彀(gòu):指人才被笼络网罗。入彀,进入弓箭射及范围之内。彀,弓。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唐太宗于贞观初发榜日,曾经登上端门,看到新进士一个个从榜下走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②桃李属春官:唐代刘禹锡曾写“满城桃李属春官”的诗句庆贺得到门生。桃李,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春官,古官名,颛顼氏时的五官之一,春官以大宗伯为长官,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

③薪槱(yǒu)之典:指考试。薪槱,喻贤良的人才或选拔贤良的人才。

④连类:同类。汇征:指进用贤者。

⑤赚了英雄:是安慰士人落第的话。唐代曾有人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下第:落榜。

⑥傍谁门户:指投靠权贵,不能自立。

【译文】

“英雄入吾彀”,这是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时的喜悦之情;“桃李属春官”,这是刘禹锡道贺礼部侍郎选拔了一批新门生。

“薪”,指采木作柴,“槱”,指堆积聚集,这是赞美周文王善于培育人才,因此后世就把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叫作“薪槱之典”;“汇”,指聚集同类,“征”,指进取,这是连类同进的卦象,所以后人把举荐人才称作“汇征之途”。

“赚了英雄”,是对落第之人的安慰;“傍谁门户”,是对读书人无依无靠的怜惜之词。

虽然这样,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终有荣华富贵的日子;火候到了仙丹自然就能炼成,千万不能吝惜修炼的工夫。

【题解】

本篇中所说的“制作”,相当于现在的发明、发现与创造,属于古代科技的范畴。正如文中所说:“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之前民。”本篇详细介绍了当今所用之物的名称与来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典故。古人认为人们认识事物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养成溯本寻源的学习态度。

【原文】

上古结绳记事,苍颉

制字代绳。龙马负图

,伏羲因画八卦;洛龟呈瑞,大禹因列九畴

。历日是神农所为

,甲子

挠乃大桡所作。算数作于隶首,律吕造自伶伦

。甲胄舟车,系轩辕之创始

;权量衡度,亦轩辕之立规

【注释】

苍颉:也作“仓颉”,传说中黄帝的史官,创制了文字。

②龙马负图:传说龙马背着图在黄河中出现,背上有五十五个阴阳点,伏羲氏因此画出八卦。

③洛龟呈瑞:相传大禹治水时,有神龟负文出现在洛河上。九畴: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畴(chóu):类。

④历日:历书,历法。神农:传说中远古帝王名,即炎帝。

⑤甲子:指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计时的方法,传说是黄帝的大臣大挠创制。

⑥算数:计数的方法。隶首、伶伦:传说都是黄帝手下的大臣。律吕:音乐术语。“六律”“六吕”的合称,即十二律。

⑦胄: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轩辕:即黄帝。

⑧权:秤锤。量:计量物体多少的容器。衡:秤杆。度:计量长短的标准。

【译文】

上古的时候,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记载事件,史官苍颉创造出文字后,才取代了结绳。

伏羲时有龙马背负太极图自黄河中浮出来,伏羲依据图上的图案画成八卦;神龟负文出现在洛河上,大禹按照龟背上的文字识别出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

历法节气是神农所创,甲子计时为大挠所发明。

算术由隶首所作,律吕是伶伦所创。

铠甲、头盔、船只、车辆,都是黄帝发明的;计量物品的轻重、多少、长短的各种工具,也是由黄帝首先规定的。

【原文】

伏羲氏造网罟,教佃渔以赡民用

;唐太宗造册籍,编里甲以税田粮

。兴贸易,制耒耜

,皆由炎帝;造琴瑟,教嫁娶,乃是伏羲。冠冕衣裳

,至黄帝而始备;桑麻蚕绩,自元妃而始兴

。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后稷播百谷,粒食攸赖

。燧人氏

钻木取火,烹饪初兴;有巢氏构木为巢,宫室始创。

【注释】

罟(gǔ):网的总称。佃(diàn):狩猎。赡:供养。

②册籍:指户籍和田亩册。里甲:州县的基层组织。

③贸易:交换,买卖活动。耒耜(lěi sì):指农具。

④冠冕(miǎn)衣裳(g):帽子衣服。

⑤绩: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元妃:黄帝的妃子。

⑥后稷(jì):姬姓,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姜嫄(yuán),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攸赖:所依赖。

⑦燧(suì)人氏:三皇之首,风姓,简称燧人,尊称燧皇。

【译文】

伏羲氏造了网,教导民众打猎捕鱼,使得人们食用富足;唐太宗造户籍登记人口和田地,设置里甲等基层组织来征收田粮税。

实行货物交易,制造耒耜等农器,创始的人都是炎帝;造出琴瑟来调五音,教导婚姻礼仪,创始的人都是伏羲。

帽子衣裳,至黄帝时才趋完备;种植桑麻养蚕织布,自黄帝元妃时兴起。

神农尝遍百草,始有医药医方;后稷教民众种五谷,人们吃的粮食才有了保证。

燧人氏钻木取火,烹饪的方法自此才开始;有巢氏构木为巢,人们才开始建造房屋。

【原文】

夏禹欲通神祇,因铸镛钟于郊庙

;汉明尊崇佛教,始立寺观于中朝

。周公作指南车,罗盘是其遗制;钱乐作浑天仪

,历家始有所宗。育王得疾,因造无量宝塔

;秦政防胡

,特筑万里长城。叔孙通制立朝仪

,魏曹丕秩序官品

。周公独制礼乐,萧何造立律条

。尧帝作围棋,以教丹朱

;武王作象棋,以象

战斗。

【注释】

神祇(qí):泛指神。“神”指天神,“祇”指地神。镛(yōng)钟:大钟。郊庙:古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

②汉明:汉明帝刘庄(公元28—75年),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75年在位。中朝:指中原、中国。

③浑天仪:我国古代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为东汉张衡所造,宋元嘉中召太史令钱乐重铸。

④无量宝塔:古印度阿育王,传说他得病后,搜罗佛舍利,分诸鬼神在一天一夜造成八万四千座宝塔。佛家称阿育王所建佛塔为无量塔。

⑤胡:指匈奴。

⑥叔孙通制立朝仪:汉高祖废去秦朝繁苛的仪法,结果群臣饮酒争功,拔剑喧哗,不成体统。叔孙通向高祖自荐,杂用古礼与秦仪制定朝仪,凡朝会不遵守礼仪的都叫他出去,从此再也没有喧哗失礼的人。

⑦秩序官品:即施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

⑧萧何:汉初名相。律条:律例科条,即法令。

⑨丹朱:尧的儿子,因为荒淫无度,尧便制作围棋以陶冶他的性情。

⑩象:象征。

【译文】

夏禹想与天地神灵沟通,因而铸了一口大钟置放于郊庙中;汉明帝尊崇佛教,在中国大兴土木兴建佛寺。

周公发明了指南车,后来的罗盘就是它遗留下来的样式;钱乐重铸浑天仪,后世的历法家观察天象才有了依据。

阿育王得病,因而建造了无量宝塔;秦始皇为防止胡人入侵,特意修筑了万里长城。

叔孙通制定朝廷礼仪,魏文帝曹丕制定九品中正法,确定了选拔才士任官的等次。

周公特别制定了礼乐制度,萧何制立了法律条文。

尧帝发明了围棋,为的是教育儿子丹朱;周文王发明了象棋,用来象征两军对垒时的进退攻守。

【原文】

文章取士

,兴于赵宋;应制以诗

,起于李唐。梨园子弟

,乃唐明皇作始;《资治通鉴》,乃司马光所编。笔乃蒙恬所造,纸乃蔡伦所为。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之前民

【注释】

文章取士:宋神宗从王安石之议,更改科举法,罢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策论试士。

②应制以诗:奉皇帝之命作诗。

③梨园子弟:唐明皇选乐工、宫女数百人,在梨园亲自教他们乐曲,故称梨园子弟。

④前民:开创的前人。

【译文】

用文章策论选拔人才,开始于宋朝;用诗赋选拔人才,开始于唐朝。

梨园子弟,是从唐明皇开始的;《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所编纂的。

毛笔由蒙恬所造,纸由蔡伦所制。

大凡当今人们所用之物,都是古圣先贤发明创造的。

【题解】

在古代社会,奇技淫巧被视为不入流的技能,遭到人们的轻视,但那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技艺则是被社会肯定的。本篇列举的技艺主要包括医术、占卜、游艺等,其中不乏神话传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艺则有济于用。”今天看来,除了封建迷信的占卜之艺,许多技艺对国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原文】

医士业岐轩之术,称曰国手

;地师习青乌之书,号曰堪舆

。卢医扁鹊

,古之名医;郑虔崔白

,古之名画。晋郭璞得《青囊经》

,故善卜筮地理;孙思邈

得龙宫方,能医虎口龙鳞。

【注释】

岐轩之术:中医学。岐轩,岐伯与轩辕的合称。岐伯为传说中的古代名医,相传曾与轩辕讨论医术并写成《内经》,所以后世称医药学和医术为“岐轩之术”。国手:一个国家中艺能出众的人。

②地师:风水先生。青乌之书:相传汉代有青乌子精堪舆之术,著《相冢书》,后人奉以为祖。因此,后来人们称相地术为“青乌术”。堪舆(yú):即“风水”,迷信的一种,指住宅基地或坟地的形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高处,舆为低地。

③卢医扁鹊:泛称良医。卢医,一代名医“扁鹊”的别称。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④郑虔:唐代画家,字弱斋,郑州荥阳人(今属河南),与李白、杜甫为朋友,爱弹琴,善书画。崔白:北宋画家,字子西,濠梁人(今安徽凤阳东),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fú)雁,也画人物、佛道、鬼神、走兽、山林。

⑤郭璞(pú):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今属山西)。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好古文奇字,喜阴阳卜筮之术。《青囊经》:有关天文卜筮的书,原题《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传为郭璞序。

⑥孙思邈(miǎo):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州区)。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孙思邈曾经为虎拔去口中金钗,为龙点鳞医病。

【译文】

中医师善用岐黄之术,称为“国手”;风水先生研习青乌子的书,称为“堪舆”。

卢医、扁鹊,都是古代的名医;郑虔、崔白,都是古时的著名画家。

晋代郭璞得到《青囊经》,所以精于天文卜筮;唐代孙思邈得到龙宫药方,能够医好有病的老虎和龙。

【原文】

善卜者,是君平、詹尹之流

;善相者,即唐举、子卿之亚

。推命之士即星士,绘图之士曰丹青

。大风鉴

,相士之称;大工师

,木匠之誉。若王良,若造父,皆善御之人

;东方朔,淳于髡

,系滑稽之辈。称善卜卦者,曰今之鬼谷

;称善记怪者,曰鬼之董狐

。称诹日之人曰太史,称书算之人曰掌文

【注释】

君平:严君平,名遵(一说“尊”),四川成都人。西汉隐士,以占卜为业。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扬雄所敬仰。詹尹:郑詹尹,战国时为楚国的卜筮官之长(太卜)。

②唐举:也作“唐莒(jǔ)”,战国时梁人,擅长相术。子卿:春秋时赵国相士,姓姑布,字子卿。传为孔子看过相。亚:辈。

③推命:推算命运,算命。星士:给人占卜算命的人。丹青:中国古代的绘画经常用朱红、青色,所以称“丹青”。有时候也泛指绘画艺术。民间则称画工是“丹青师傅”。

④风鉴:原指依照风貌评论人物,后指相面术。

⑤工师:官名,主要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后世则用它称木匠。

⑥王良:战国时人,曾为赵简子驾车。造父:周穆王时人。因善御而被宠幸。御:驾车。

⑦东方朔:汉武帝时文学家,平原厌次人(今山东陵县),一生有很大抱负,但终未为武帝重用。其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言政治得失。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人,滑稽、博学、善辩。

⑧鬼谷:鬼谷子。传为战国时楚人,隐于鬼谷,所以号鬼谷子或鬼谷先生。擅长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著《鬼谷子》一卷。

⑨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

⑩诹(zōu)日:选择黄道吉日。诹,咨询,询问。书算:书写计算。掌文:古代官名,掌管文书记载。

【译文】

善于卜卦的,有君平、詹尹之流;善于相术的,有唐举、子卿之辈。

按照星相推算命运吉凶的人叫作“星士”,绘画的人称为“丹青”。

“大风鉴”是相士的别名,“大工师”是木匠的美称。

王良、造父,都是古代善于驾车的人;东方朔、淳于髡,都是能言善辩的滑稽之辈。

称赞善于卜卦的人,说他是当代的鬼谷子;赞美善记怪异之事者,说他是鬼之董狐。

善于选择吉日的人为“太史”,善于书写计算的人叫作“掌文”。

【原文】

掷骰者,喝雉呼卢

;善射者,穿杨贯虱

。樗蒲之戏,乃云双陆

;橘中之乐

,是说围棋。陈平作傀儡

,解汉高白登之围;孔明

造木牛,辅刘备运粮之计。公输子削木鸢

,飞天至三日而不下;张僧繇

画壁龙,点睛则雷电而飞腾。然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艺则有济

于用。

【注释】

骰(tóu):骨制的赌具,俗称“色(shǎi)子”。喝雉呼卢:也作“呼卢喝雉”。形容旧时赌场上赌徒兴奋的丑态。雉,红点。卢,黑点。古代用五种木头做成骰子,称为枭、卢、雉、犊、塞。

②穿杨:《战国策·西周策》里楚国养由基的事情。在百步之外射穿选定的某一片杨柳的叶子,以此形容射箭技术很高明。贯虱:《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之事。箭能从虱心穿过,形容其射技十分高明。

③樗蒲(chūpú):古代的博戏。起于汉魏,盛于晋。以掷骰决定胜负,看掷得的骰色而定。双陆:又称“双六”。古代的博戏,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子称“马”,黑白各十五枚。两人游戏,骰子掷采行马,白马从右到左,黑马反之,先走完者胜。大概始于西竺,在曹魏时期流行。

④橘中之乐:相传古时巴邛有一户人家的橘园秋后结了两个比斗还大的橘子,剖开后,里面竟然有两位老人在下象棋,谈笑自若。其中一老人还说:“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后遂称象棋游戏为“橘中戏”。

⑤陈平:汉初阳武人(今河南原阳东南)。初投靠魏王咎,为太仆。后跟随项羽入关,任都尉。再后来投靠刘邦,担任护军中尉。汉朝建立,被封为曲逆侯。相传曾为刘邦六出奇计。汉七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伐韩王信于代,至平城白登山,为匈奴冒顿(mò dú)单于( yú)(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围困七天七夜。其中冒顿妻阏(yān)氏兵在一侧,陈平查之阏氏性妒,于是作木偶美人舞于城上。阏氏看见,以为是真人,害怕攻破城后冒顿会纳其为妾,于是退军,白登之围旋即被解。傀儡(kuǐlěi):原指木偶,如傀儡戏。后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⑥孔明: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作木牛流马运粮。《事物纪原》卷八:“木牛即今小车之前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

⑦公输子:古代著名工匠,又称鲁班,姓公输,名般,春秋时鲁国人。传说他曾经用木头制成像鸟的飞行器,即木鸢(yuān),用来窥视宋城,在天上能飞三日而不掉下来。鸢,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也有风筝的意思。

⑧张僧繇(yóu):南朝梁画家,吴郡人(今江苏苏州)。传说他特别擅长画龙,曾在金陵安乐寺墙上画龙,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但却都没有点眼睛。众人怂恿他点上龙眼,他刚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顿时闪电四起,两条龙腾空而去。

⑨济:有益,有利。

【译文】

善于掷骰子赌博的人称作“喝雉呼卢”,善于射箭的人能“穿杨贯虱”。

“樗蒲之戏”,就是后来的双陆;“橘中之乐”,说的是下围棋。

陈平曾经造了一个木偶美人,化解了汉高祖白登之围的危机;诸葛亮造了木牛流马,是一种帮助刘备运送军粮的巧妙计策。

公输般削竹木为鸢,飞上天空三日还没有落下;张僧繇在安乐寺壁上画龙,点了龙眼后雷电交加,龙便飞腾而去。

虽然技艺过于奇巧对世人并没有好处,但日常所需的各种工艺技能还是可供人利用的。

【题解】

所谓“讼狱”,包含两个意思:讼,就是打官司;狱,就是坐牢,引申为刑罚。以儒家为正统的中国社会主张德治,不提倡诉讼和刑罚。《论语·为政》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篇中作者先后列举了与诉讼、刑狱有关的词汇、谚语和历史事件,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呼吁统治者应该慎用刑罚,谨慎断案;二是告诫儿童,刑罚是残酷的,从小就该注意自律,不可做违法之事。

【原文】

世人惟不平则鸣

,圣人以无讼为贵

。上有恤刑之主,桁杨雨润

;下无冤枉之民,肺石风清

。虽囹圄便是福堂

,而画地亦可为狱

。与人构讼,曰鼠牙雀角之争

;罪人诉冤,有抢地吁天

之惨。

【注释】

不平则鸣:指受到委屈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②无讼为贵:意思为人世间没有官司可以打,这才是可贵的。

③恤刑:指古代中国用刑慎重不滥。桁杨雨润:本意为桁杨像细雨润物,后比喻贤明的君主慎用刑,而使罪犯被感化向善,犹如细雨滋润万物。桁(háng)杨,古代的一种刑具,加在犯人的脚上或脖子上。

④肺石风清:肺石很冷清,用来形容没有受冤而告状的人。肺石,传说为古代放在朝廷门外的石头,百姓可以站在石头上面控诉地方官员,因为色赤并且如肺形所以得名肺石。

⑤囹圄(líng yǔ):牢狱。福堂:幸福的地方。

⑥画地亦可为狱:上古的时候民风淳朴,相传在地上画个圈就可以作为牢狱。

⑦构讼:造成诉讼。鼠牙雀角: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鼠、雀,比喻强暴者。

⑧抢地吁天:以头碰地,以口呼天。形容状况极为凄惨。

【译文】

世人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圣明的人认为人世间没有官司可打才是最宝贵的。

上面有慎用刑法的君主,而使罪犯感化向善,犹如细雨滋润万物;下面没有被冤枉的百姓,用来喊冤的肺石则冷冷清清。

只要弃恶从善,牢狱可能就是福堂;上古的民风淳朴,在地上画一个圈也能成为监狱。

和人结怨打官司,可以说是“鼠牙雀角”的争斗;犯人诉讼冤情,则有“抢地吁天”的惨状。

【原文】

狴犴

猛大而能守,故狱门画狴犴之形;棘木外刺而里直,故听讼在棘木之下

。乡亭之系有岸,朝廷之系有狱,谁敢作奸犯科

?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续,上当原情定罪

。囹圄是周狱,羑里

是商牢。桎梏

之设,乃拘罪人之具;缧绁

之中,岂无贤者之冤?两争不放,谓之鹬蚌相持

;无辜牵连,谓之池鱼受害

【注释】

狴犴(bì àn):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善于守门,长得勇猛肥大,因此古代的夏禹牢门上常画有它的图形。

②听讼:听理诉讼,审案。棘木之下:《礼记·王制》载:“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后来都称棘林为法庭。

③乡亭: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古代称乡亭拘押罪犯的地方为岸,称朝廷官府拘押罪犯的地方为监狱。作奸犯科:为非作歹,做坏事,违法乱纪。

④原情定罪:考察犯人的行为,量刑定罪。

⑤羑(yǒu)里: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商纣王曾将周文王囚禁于此。

⑥桎梏(zhì gù):脚镣手铐,古时用来锁住犯人手脚的刑具。

⑦缧绁(léi xiè):也作“累绁”,拘捕犯人时用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⑧鹬(yù)蚌相持:古时寓言,蚌张开壳在海滩上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结果渔翁来了,轻而易举地把它们两个都捉住了。后用“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从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或比喻挑拨别人的矛盾,自己则从中取利。

⑨池鱼受害:源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传说春秋时,宋国城门失火,用护城河水救火,水被汲干了,河中的鱼因此而死了。后来用来比喻无辜受连累。

【译文】

狴犴生得勇猛肥大而且能看门守户,因此古代的牢门上常画有它的图形;棘木外面长着针刺但里面却是直的,所以古代的司法官大多在棘木下审理案件。

乡亭的监牢有“岸”,朝廷的监牢有“狱”,谁还敢为非作歹,违法乱纪?死了的人不可能再活过来,东西断了也不可能再接续,所以执法者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量刑定罪。

“囹圄”是周代的监狱,“羑里”是商代的牢房。

脚镣、手铐之类的东西,是用来拘捕犯人的刑具;在囚禁的犯人之中,怎么可能没有被冤枉的好人?

双方互相争执而不相让,就是“鹬蚌相持”;无故受到牵连,则是“池鱼受害”。

【原文】

请公入瓮

,周兴自作其孽;下车泣罪

,夏禹深痛其民。好讼曰健讼,挂告曰株连

。为人解讼,谓之释纷;被人栽冤,谓之嫁祸

。徒配曰城旦

,遣戍是问军

。三尺

乃朝廷之法,三木

是罪人之刑。

【注释】

请公入瓮:也作“请君入瓮”。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也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来俊臣和周兴都是武则天时期有名的酷吏,喜欢用各种酷刑逼人招供。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来俊臣请周兴吃酒,假意问他:“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说:“将囚犯丢入正在火上烤的大瓮中,还有什么事办不到?”于是来俊臣说:“有人告你谋反,请君入瓮。”周兴慌忙叩头认罪。

②下车泣罪:也作“神禹泣罪”,比喻广施仁政,自责其失。刘向在《说苑·君道》中说:“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意为夏禹外出时看见犯人,下车询问后哭泣说:“尧舜时,人们都以尧舜的心为心,而现在,百姓都以自己的心为心,这都是我治理不好造成的!叫我怎么能不悲伤呢?”

③健讼:好打官司。挂告:因受牵连而获罪。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④解讼:解除诉讼。释纷:消除纠纷。嫁祸:移祸于人。

⑤徒配:徒流发配。城旦:修筑城墙,秦汉时的一种刑罚。

⑥遣戍:发送犯人去守边境,使其效力赎罪。问军:问罪从军。

⑦三尺:也称“三尺法”。古时候把法律刻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

⑧三木:古时的刑具,枷、镣、杻(chǒu),这三种刑具分别铐在犯人的颈、手、足上。

【译文】

“请公入瓮”,是指唐代的酷吏周兴自作自受;“下车泣罪”,是大禹对百姓犯法的怜悯。

好打官司称为“健讼”,没有罪而受到牵连则称作“株连”。

帮助别人解除诉讼,称为“释纷”;被人栽赃冤枉,称作“嫁祸”。

判徒刑流放去做苦役称“城旦”,充军到边境守护称作“问军”。

“三尺”是指朝廷的法律,“三木”是铐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种刑具。

【原文】

古之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今之律例

,笞、杖、死罪、徒、流。上古时削木为吏

,今日之淳风安在?唐太宗纵囚归狱

,古人之诚信可嘉。花落讼庭闲,草生囹圄静,歌何易

治民之简;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颂卢奂折狱之清

。可见治乱之药石,刑罚为重;兴平之梁肉

,德教为先。

【注释】

五刑:古代中国的五种刑罚。墨:黥面。劓(yì):割鼻。剕(fèi):断足。宫:男子去势,女子幽闭。大辟:死刑。

②律例:刑法的正条及其成例。律就是法律的原文,例就是补充律文不足而设的条例或例案。后来古代五刑不断变化,从隋朝到清朝已经变为笞、杖、死罪、徒、流,即抽打、杖打、斩首或绞死、劳役、流放。

③削木为吏:古时候削木头作为狱吏。相传古时民风淳朴,把木吏放在犯人家中,到了开庭审理时,犯人不需要人来捉拿,自己就抱着木吏到公庭接受审判。

④唐太宗纵囚归狱: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52年)十二月,唐太宗把死刑犯释放回家,规定他们来年秋天再归狱接受死刑。结果第二年秋天犯人们果然都按时归狱。后来太宗赦免了全部犯人。纵囚,释放犯人。

⑤何易:何易于。唐时益昌县令,廉洁爱民,治理有方,百姓的诉讼很少。百姓曾作歌曰:“花落讼庭闲,草生囹圄静。”

⑥卢奂:唐时南海太守清正廉明,百姓赞之曰:“报案吏从冰上立,诉冤人在镜中行。”折狱:断案。

⑦治乱之药石、兴平之粱肉:后汉陈实在他的《政论》中写道:“盖为国之法有似理身,平则养,疾则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理疾也;以刑罪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药石,药剂和砭石,泛指药物。粱肉,指美味的食品。

【译文】

古时候的五种刑罚分别是墨、劓、剕、宫、大辟;现在的刑罚则是笞、杖、死罪、徒、流。

上古的时候削木为吏,犯人能够抱着木吏自己到庭受审,今天这种古朴的淳风在哪里呢?唐太宗释放死囚回家,到了规定时间这些犯人自动回到监狱,古人的诚信实在值得赞许。

“花落讼庭闲,草生囹圄静”,这是百姓对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治民有方的歌颂;“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这是百姓对唐代南海太守卢奂断案清正廉明的赞赏。

由此可见,治理乱世的良药,是要以刑罚为重;振兴太平的美味,则要以道德教化为先。

【题解】

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特征,具有神秘神话色彩,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儒、释、道,在民间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教始终处于被皇权控制和利用的地位。本篇罗列了佛典和道典中比较著名的典故,其作用并非是劝导人们信仰宗教,而是为了配合儒家礼法教育,劝诫儿童懂得敬天礼人,勿入歧途。本篇中有一些迷信的内容,在时应注意辨别。

【原文】

如来释迦

,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

,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宗。鹫岭、祗园,皆属佛国

;交梨、火枣

,尽是仙丹。沙门称释

,始于晋道安;中国有佛,始于汉明帝。

【注释】

如来释迦:即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年)。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尊称他的圣号。

②老聃(dān)李耳:老子,道教的始祖。春秋时的思想家,著有《老子》。

③鹫(jiù)岭:也称鹫山、灵山,即灵鹫山,是佛说法之地,在中印度。据说佛常住在那里。祗(qí)园:即祗树给(jǐ)孤独园,意为只陀王子的树,给孤独长老的院子。是释迦牟尼去舍卫国说法时与僧徒停居之处。佛国:佛的出生地,指天竺,即古印度。

④交梨、火枣:道教认为是神仙吃的两种水果。

⑤沙门:梵语音译“沙门那”的简称,也译作“桑门”,就是僧侣、僧徒。释:中国佛教对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来又泛指佛教。东晋道安受戒,用释作姓,开中国汉族僧尼称释之先河,后来就相袭用。

【译文】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本是佛教的始祖;老聃原名李耳,就是道家主神,后来被尊为道教的始祖。

“鹫岭”和“祗园”,都是佛祖说法的佛国;“交梨”“火枣”,都是道家服用的仙丹。

僧侣开始以“释”为姓,源于东晋僧人道安;中国有佛教,开始于东汉明帝。

【原文】

篯铿

即是彭祖,八百高年;许逊

原宰旌阳,一家超举。波罗犹云彼岸,紫府即是仙宫

。曰上方,曰梵刹

,总是佛场;曰真宇,曰蕊珠

,皆称仙境。伊蒲馔可以斋僧,青精饭亦堪供佛

。香积厨

,僧家所备;仙麟脯

,仙子所餐。佛图澄

显神通,咒莲生钵;葛仙翁

作戏术,吐饭成蜂。

【注释】

篯铿(jiān kēng):即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商代被封于彭城,传说活了八百岁。

②许逊:东晋人,字敬之,汝南人(今属河南)。曾跟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是旌阳县令,后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全家四十二口人在南昌西山同时升天。

③波罗:也作“波罗伽”或“波罗蜜多”,梵语音译,就是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也就是成佛以后的境地。紫府:道家称呼先人的住所。

④上方:指仙和佛所居的天界。梵刹:梵的意思是清净,刹在此是指竿,也就是挂经幡的柱子。僧人居住的地方,应当竖幡以告众人。后来泛指佛寺为梵刹。

⑤真宇:真人居住的庭宇。蕊珠:神仙居住的地方。道家传说天上有蕊珠宫,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⑥伊蒲馔(zhuàn):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吃的饭,是用伊兰、菖蒲做的。青精饭:用南烛叶煎汁浸米、煮饭,颜色为青色。道家认为经常服用可以养颜延寿。

⑦香积厨:佛家指僧寺的食厨。

⑧仙麟脯(pú):指仙家食用的用麒麟制成的干肉。

⑨佛图澄:天竺僧人,相传西晋末年来到中国。《晋书·佛图澄传》中记载佛图澄曾用钵装水,烧香念动咒语,使钵中生出莲花。

⑩葛仙翁:葛玄,三国吴方士,字孝先,号仙翁,晋葛洪之从祖父。相传他能够念动咒语,将从口中喷出的饭变成蜜蜂,再张口,蜜蜂又飞入口中变成饭。

【译文】

传说中的篯铿就是封于彭城的彭祖,寿高达八百岁;东晋许逊本来是旌阳县令,得道之后全家飞升。

梵语“波罗”就是汉语的“到彼岸”,“紫府”就是道家所说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说“上方”,说“梵刹”,都是佛教活动的场所;说“真宇”,说“蕊珠”,都是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的食物可以施舍给僧人;用南烛叶煎汁浸米做成的饭也可以供养神佛。

“香积厨”是僧家必备的斋厨,“仙麟脯”是神仙所吃的食物。

天竺僧人佛图澄大显神通,焚香念咒能使钵中生出莲花;三国道士葛仙翁作法术,张口吐饭能变成蜜蜂。

【原文】

达摩

一苇渡江,栾巴噀酒灭火

。吴猛

画江成路,麻姑

掷米成珠。飞锡挂锡,谓僧人之行止

;导引胎息,谓道士之修持

。和尚拜礼曰和南

,道士拜礼曰稽首

。曰圆寂、曰荼毗

,皆言和尚之死;曰羽化、曰尸解

,悉言道士之亡。

【注释】

达摩: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传为天竺香至王第三子。传说达摩过金陵的时候与梁武帝话不投机,想回江北,但没有船只,于是便用一根芦苇渡过江。

②栾巴:后汉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还有说法为蜀郡(今成都)人,字书元。传说他通晓道术,汉桓帝赐酒给他,栾巴竟然不饮而向西南喷去,有人告他对皇帝不敬。皇帝召其问之,他说:“成都有火灾,故喷酒灭火。”派人查证,成都果然报告发生火灾。噀(xùn):喷。

③吴猛:晋代道士,相传曾用扇子在江上画出一条路,自己走过去,然后路就消失了。

④麻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传说她掷米于地,皆成珍珠。

⑤飞锡挂锡:佛家语。锡是僧人的锡杖,上面有环,是僧侣随身带的物品。僧人远游持锡杖,称“飞锡”;投宿时不以杖着地,必挂起,故称“挂锡”。行止:行动的踪迹。

⑥导引:也作“道引”。古代中国一种强身除病的养生方法。胎息:练气功时一种功力较深的呼吸方法,也是古代中国养生方法之一,就像胎儿在母亲的腹中一样,能够不用嘴和鼻子呼吸。修持:持之以恒地修正行为与心性。

⑦和南:梵语音译,也作“婆南”。为僧人合掌问礼,即“稽首”“敬礼”。

⑧稽首:道士向行人举一手行礼。

⑨圆寂:佛家语,称僧尼之死为“圆寂”。荼毗(tú pí):梵语音译,佛家用语,意思是焚烧的意思。佛教僧尼死后,要将尸体火化。

⑩羽化:道教徒称得道飞升。尸解:道教认为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

【译文】

天竺僧人达摩可以脚踩一根芦苇渡江,后汉人栾巴能用嘴喷酒灭掉远在千里之外的火灾。

晋代道士吴猛可以用羽扇划开江水变成道路,神话中的麻姑能把米扔在地上变成珍珠。

“飞锡”“挂锡”,是说僧人的出游和停留;“导引”“胎息”,是说道士修身养性的方法。

和尚双手合十行礼叫作“和南”,道士举单手向人行礼叫作“稽首”。

说“圆寂”,说“荼毗”,都是指和尚的死;说“羽化”,说“尸解”,都是指道士的死。

【原文】

女道曰巫,男道曰觋,自古攸分

;男僧曰僧,女僧曰尼,从来有别。羽客黄冠

,皆称道士;上人比丘

,并美僧人。檀越、檀那,僧家称施主

;烧丹、炼汞

,道士学神仙。和尚自谦,谓之空桑子

;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

【注释】

巫、觋(xí):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都是装神弄鬼的人。攸分:有区别。

②羽客:道士能飞升成仙,因此用“羽客”“羽人”来称呼道士。还有说法认为源于南唐道士谭峭(qiào)。谭峭被唐王赐号“金门羽客”。黄冠:道士戴的束发之冠。用金属或木头制成,颜色多为黄色,所以称“黄冠”。黄冠也是道士的别称。唐代李淳风的父亲做道士时,号“黄冠子”。

③上人:佛教中指智慧德行很高可为僧众之师的高僧。南朝以后则多作为僧人的尊称。比丘:佛家称在家修行的男僧是和尚。按照佛教典章,少年出家,初受戒,称作沙弥;到二十岁,再受具足戒,才能成为比丘。

④檀(tán)越、檀那:梵语音译,都是施主的意思。施主:佛教对向寺院施舍财物的世俗信徒的尊称。

⑤烧丹、炼汞:道教道术之一。原指将朱砂等药物放于炉火中烧炼,以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后来又有内外丹之分。把人体当作炉鼎,用静功和心法修炼精、气、神的称内丹。

⑥空桑子:《列子》云,有莘氏女采药,在空桑中得到一个婴儿,由庖人养大,取名伊。后来,有莘氏女嫁商汤,伊作陪嫁之臣随往。后来被汤用为相,所以称伊尹。僧人用此表示自谦,取其没有父母之意。

⑦步虚声:道士诵经的声音,仿效空中传来的神仙声音。步,仿效。

【译文】

女道士叫作“巫”,男道士叫作“觋”,自古就是这样划分的;男僧人称作“僧”,女僧人称作“尼”,从来就有这样的区别。

“羽客”“黄冠”,都是道士的誉称;“上人”“比丘”,都是对和尚的美称。

“檀越”“檀那”,是佛家对施主的称呼;外炼金丹,内修精气,都是道士学仙的道术。

和尚谦称,说自己是“空桑子”;道士念经,称为“步虚声”。

【原文】

菩者普也,萨者济也,尊称神祇,故有菩萨

之誉;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负荷佛法,故有龙象

之称。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俱谓俗缘之未脱

;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

,总言奥义之无穷。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

;王乔朝君,舄化双凫下降

【注释】

菩萨:原为释迦牟尼修行还未成佛时候的称号,后来泛指所崇拜的神像为菩萨。

②龙象:佛教用语。龙象是大力之象,用来比做诸罗汉中修行勇猛且有最大力者。后用来指高僧。

③世、劫、尘:《楞严经》记载,三十年为一世,五百年为一劫,千年为一尘。俗缘:世俗的人事关系,不能得道成仙。

④精一:精心一意。三昧(mèi):梵语音译,佛教语,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贞一:专一,守一,是道家所谓的保持本性,自然无为。

⑤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菩提达摩在少林圆寂后,被葬在熊耳山定林寺。相传北魏使者宋云出使西域回来,在葱岭看见达摩提着一只鞋子走过来,说是到西天去。

⑥王乔:汉朝人,曾担任县令,相传可以把两只鞋子变成野鸭子。舄(xì):古代一种有复底的鞋。凫(fú):野鸭。

【译文】

“菩”就是普遍的意思,“萨”则是救助的意思,因此天地神灵有“菩萨”的美誉;在水中行走龙的力量最大,在陆地上行走象的力气最大,因此精通佛法的高僧有“龙象”的称号。

儒家所称的“世”,佛家称之为“劫”,道家称之为“尘”,这都是说还没有摆脱世俗的人事牵连;儒家说的“精一”,佛家说“三昧”,道家说“贞一”,这都是说深奥的道理无穷无尽。

达摩死后,有人看见他手提一只鞋从东方归向西天;后汉王乔朝见皇帝,不用车马,站在由鞋变成的两只野鸭身上从天空中降落。

【原文】

辟谷绝粒,神仙能服气炼形

;不灭不生,释氏惟明心见性

。梁高僧谈经入妙,可使岩石点头,天花坠地

;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

,鸡犬俱升。藏世界于一粟

,佛法何其大;贮乾坤于一壶

,道法何其玄。妄诞之言,载鬼一车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注释】

辟谷绝粒:也称“断谷”“绝谷”,就是不吃五谷,中国古代的一种修养方法。服气:又称“食气”“行气”。指呼吸吐纳锻炼。炼形:气功术语。与炼神相对而言,是指通过气功功法炼养形体。

②不灭不生:也作“不生不灭”。佛家指超脱生死的境界。明心见性:发现自己的真心,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

③岩石点头:形容对人耐心教育,道理讲得透彻,使人不得不心服。相传南朝梁高僧道生法师在苏州讲佛法,在讲到《涅槃经》提到万物都有佛性的时候,石头都点头。天花坠地: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天龙寺讲经,感动了上天,宝花纷纷从天上降下。

④张虚靖:东汉张天师张道陵的七世孙。《列仙传》载,张虚靖遍游名山,学长生不老之术。龙降虎伏,白日升天,连家里的鸡犬吃了剩下的药也得以升天了。龙虎并伏:道家用龙虎比喻心火肾水,抑制嗔怒情欲,使心火下降,肾水滋润。

⑤藏世界于一粟:释普济《五灯会元》:“一粒粟中藏世界。”意为以小见大。

⑥贮(zhù)乾坤于一壶:后汉方士费长房曾经看见一老翁卖药,挂着一个壶,晚上就在壶中休息。费长房觉得很奇怪,于是拜见老翁,第二天与老翁一同入壶,见里面楼台壮丽,惊奇道“此别一乾坤也”。于是随老翁入山学道。

⑦载鬼一车:把无当作有,言语离奇。

⑧高明:富贵、势位高的人。瞰(kàn):窥伺。

【译文】

“辟谷绝粒”,是指神仙不吃五谷,能够用吐纳之法修炼身体;“不灭不生”,是指释迦牟尼能内心悟道,超脱生死的境界。

梁朝高僧道生法师讲经到绝妙处,能够使岩石点头,云光法师说法能够使天上的宝花纷纷降落;张虚靖炼丹成仙后能降龙伏虎,平素养的鸡犬都跟着他升天了。

能把整个世界藏在一粒米中,佛家的法力是何等强大;能够把整个乾坤贮藏在一把壶里,道家的法术又是多么玄妙。

无稽之谈,就好像说装了一车鬼魂;富贵人家,鬼都要偷窥他的屋子。

【原文】

《无鬼论》

作于晋之阮瞻,《搜神记》撰于晋之干宝

。颜子渊、卜子夏,死为地下修文郎

;韩擒虎、寇莱公

,死作阴司阎罗王。至若土谷之神曰社稷,干旱之鬼曰旱魃

。魑魅魍魉,山川之祟

;神荼郁垒,啖鬼之神

。仕途偃蹇,鬼神亦为之揶揄

;心地

光明,吉神自为之呵护。

【注释】

《无鬼论》:晋人阮瞻持无鬼论。

②《搜神记》:志怪集,东晋干宝撰。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

③颜子渊、卜子夏:颜子渊,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卜子夏,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另一说法是卫国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修文郎:阴曹掌著作之官。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的兄弟说:“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

④韩擒虎:字子通,隋代大将,文武双全。寇莱公:北宋政治家寇准,字平仲,被封莱国公,所以称寇莱公。

⑤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旱魃(bá):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

⑥魑魅魍魉(chīmèi wǎng liǎng):指各种各样的鬼怪,现在多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祟(suì):鬼怪祸害人。

⑦神荼(shū)郁垒(lǜ):两个神仙的名字,相传能够制伏恶鬼,于是后人都把它当作门神,画像极丑且凶恶。啖(dàn):吃。

⑧偃蹇(yǎn jiǎn):仕途不顺利。晋代罗友曾对桓温抱怨说,在来的路上连鬼都揶揄,他只是为别人做官送行,没有别人送他去做官。桓温于是推荐罗友做襄阳太守。揶揄(yé yú):戏弄,侮辱。

⑨心地:佛教语。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像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出一切,所以称“心地”。

【译文】

《无鬼论》是晋朝阮瞻所著,《搜神记》是东晋干宝所撰。

孔子的徒弟颜子渊、卜子夏,死了以后在阴间做了修文郎;韩擒虎、寇莱公,死后在地府做阎罗王。

至于土神和谷神,人们称之为“社稷”,导致干旱的鬼叫作“旱魃”。

“魑魅”“魍魉”,都是山川中危害人类的精怪;“神荼”“郁垒”,都是吃鬼的门神。

官路困顿不通,连鬼神都要对其拍手戏弄他;心地光明磊落,吉神自然呵护庇佑他。

【题解】

本篇名为鸟兽,但并没有简单地列举飞禽走兽的名称和习性,而是将重点放在与鸟兽相关的词语、成语典故上,如“狐假虎威”“养虎遗患”等,或是以鸟兽喻人,如“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等,目的是使儿童认识到人不同于鸟兽,自应有比鸟兽更为高级的善恶观、是非观。

【原文】

麟为毛虫之长

,虎乃兽中之王。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犬豕与鸡,谓之三物

。马录马耳、骅骝

,良马之号;太牢、大武

,乃牛之称。羊曰柔毛,又曰长髯主簿

;豕名刚鬣,又曰乌喙将军

。鹅名舒雁,鸭号家凫

【注释】

麟:麒麟,传说中的动物,雄为麒,雌为麟。毛虫:长毛的动物。

②四灵:古人认为有灵性的四种神兽。

③豕(shǐ):猪。三物:古人结盟、立誓时,把动物的血滴入酒中,饮酒盟誓,君王用猪血,大臣用狗血,百姓用鸡血。

④马录马耳骅骝(lùěr huá liú):古代良马的名字,周穆王的八俊之一。马录马耳也作“绿耳”,应当是绿色的马。骅骝也作“枣骝”,应当是赤色的马。

⑤太牢:牛的别称。大武:指牛,祭祀时对牛的称呼。

⑥柔毛:指羊。《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孔颖达疏:“若羊肥则毛细而柔弱,故云柔毛,言肥泽也。”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⑦刚鬣(liè)、乌喙(huì)将军:猪的另一称呼。猪贪食,所以称猪为乌喙将军。鬣,脖子上长而密的毛。喙,鸟兽的嘴。

⑧舒雁:鹅的另一种称呼。因为鹅的形状像雁,但又徐行不飞,所以称舒雁。家凫(fú):鸭子。

【译文】

麒麟是有毛类动物之首领,老虎是万兽之王。

麒麟、凤凰、乌龟和龙,合称为“四灵”;狗、猪和鸡,合称为“三物”。

“马录马耳”“骅骝”,都是古时名马的名称;“太牢”“大武”都是牛的名称。

羊称作“柔毛”,又称作“长髯主簿”;猪称作“刚鬣”,又称作“乌喙将军”。

鹅又称为“舒雁”,鸭又称为“家凫”。

【原文】

鸡有五德,故称之曰德禽

;雁性随阳,因名之曰阳鸟

。家狸、乌圆

,乃猫之誉;韩卢、楚犷

,皆犬之名。麒麟驺虞

,皆好仁之兽;螟螣蟊贼

,皆害苗之虫。无肠公子

,螃蟹之名;绿衣使者

,鹦鹉之号。狐假虎威

,谓借势而为恶;养虎贻患

,谓留祸之在身。

【注释】

德禽:鸡。古时候说鸡有五德,所以称德禽。《韩诗外传》记载,鸡头上戴冠者是文也,步子迈得大者为武,敢斗者则勇,看见食物相互招呼为仁,守夜没有差失是信。

②阳鸟:雁的别名。

③狸:野猫。乌圆:猫的别称。

④韩卢、楚犷:古代良犬的名字。《广雅》:“犬之良者,犹宋国之鹊、韩国之卢、楚国之犷、晋国之獒。”

⑤驺(zōu)虞:义兽名,传说只吃死动物,也不吃生草,所以称它性仁。

⑥螟(míng)螣(tè)蟊(máo)贼:吃庄稼的四种害虫。

⑦无肠公子:螃蟹的别名。

⑧绿衣使者:相传唐玄宗曾将报告杀人凶手的鹦鹉封为绿衣使者。

⑨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老虎捉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说:“上天要我做百兽的王,你不可以吃掉我。如果你不信,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后面,看百兽见了我有没有不逃跑的?”老虎信以为真,就跟着狐狸走,结果百兽看见老虎在狐狸后面,都逃跑了。老虎不知自己中计了,还以为百兽是害怕狐狸而逃跑的。

⑩养虎贻(yí)患:也作“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两方相约以鸿沟为界停战,

停战后,项羽引兵东去,而张良、陈平建议刘邦乘机攻打项羽,说汉朝已拥有天下大半,楚兵正处在饥饿疲惫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如果让他们回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译文】

鸡有五种美德,故称为“德禽”;大雁生性喜欢阳光温暖,所以又称为“阳鸟”。

“家狸”“乌圆”,都是猫的美名;“韩卢”“楚犷”,都是良犬的名称。

“麒麟”“驺虞”,都是喜好仁义的神兽;“螟”“螣”“蟊”“贼”,都是残害庄稼的害虫。

“无肠公子”,是螃蟹的别名;“绿衣使者”,是鹦鹉的外号。

“狐假虎威”,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做坏事;“养虎贻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原文】

犹豫

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胜负未分,不知鹿死谁手

;基业易主,正如燕入他家

。雁到南方

,先至为主,后至为宾;雉名陈宝

,得雄则王,得雌则霸。刻鹄类鹜

,为学初成;画虎类犬

,弄巧反拙。

【注释】

犹豫:迟疑,不果断,对事难以做决定。犹,一种动物,性多疑。《集韵》载:“犹,一曰似麂,居山中,闻人声豫登木,无人乃下,世谓不决曰犹豫。”

②狼狈:相传狼和狈是同类野兽,狼前二足长,狈后二足长,必须互相依靠才能行动,如果狼离开狈,或狈离开狼,那么就进退不便。后来用狼狈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颠连:勾结。

③鹿死谁手:不知道谁取得最后的胜利。《晋书》载:“人岂不自知,卿言亦已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鹿就是猎取的对象,原来比喻政权,后来也比喻争逐的对象。

④燕入他家: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曾经住在乌衣巷,但是诗人写这首诗时,王、谢大族已经没落,而燕子却不管它的故宅换主,仍旧寻巢。

⑤雁到南方:相传中秋节以前先飞到南方的大雁是主人,而中秋节以后到达的小雁则是客人。

⑥雉:野鸡。陈宝:神的名字。干宝《搜神记》记载,秦穆公时,陈仓人捉住一怪兽,有二童子在路边,童子说:“它的名字叫媪,常在地下食死人的脑子。想要杀它,用柏树击打它的头。”怪兽说:“那两个童子叫陈宝,得到雄的可以称王,得到雌的可以称霸诸侯。”陈仓人舍弃媪而逐两童子。两童子马上变成野鸡飞走了。

⑦刻鹄(hú)类鹜(wù):画天鹅不成,有些像鸭子。后来用它比喻模拟相类似的人或事物,不能逼真还可得其近似,因此说初学有成。鹄,天鹅。鹜,野鸭。

⑧画虎类犬:画老虎不成,却像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反贻笑柄。

【译文】

“犹豫多疑”,比喻人遇事迟疑不决;“狼狈相倚”,比喻人相互依靠,失去对方则困顿不堪。

胜负未分之时,就说不知“鹿死谁手”;基业江山换了主人,就好比“燕入他家”。

大雁飞往南方时,先到的是主人,后到的是宾客;雉鸡又名陈宝,抓住雄雉可以称王,抓住雌雉可以称霸。

“刻鹄类鹜”,是说人学习初见成效;“画虎类犬”,比喻弄巧成拙反而留下笑柄。

【原文】

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

;贪图不足,谓之蛇欲吞象

。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鄙众趋利,曰群蚁附膻

;谦己爱儿,曰老牛舐犊

。无中生有,曰画蛇添足

;进退两难,曰羝羊触藩

。杯中蛇影

,自起猜疑;塞翁失马

,难分祸福。

【注释】

狗尾续貂: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本意讽刺滥封官爵,后来用“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②蛇欲吞象:比喻贪得无厌。《山海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③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消除一个祸患又招来另一个祸患。后汉和帝时,外戚窦氏专权,和帝与宦官共谋诛杀窦氏,但是又过分亲信太监,导致宦官专权。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也比喻不冒危险不能成事。

⑤群蚁附膻(shān):比喻追逐名利,竞相驱往。卢坦《与李渤书》:“今之人奔尺寸之禄,趋丝毫之利,如群蚁之附腥膻,众蛾之赴爝(jué)火,取不为丑,贪不避死。”膻,指羊臊气。

⑥老牛舐犊(shì dú):比喻爱子情深。舐,以舌舔物。

⑦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无益,弄巧成拙。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赐酒给手下人喝,因为人多酒少不够分,于是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可以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但是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又添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⑧羝(dī)羊触藩:公羊抵撞篱笆,把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羝,公羊。藩,篱笆。

⑨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晋朝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完后回来就生病了。乐广很疑惑,回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里造成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病很快就好了。

⑩塞翁失马:意思是虽然一时遭受损失,但也可能转变成好事。《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译文】

好坏不匀,称作“狗尾续貂”;贪得无厌,称作“蛇欲吞象”。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刚消除了一个祸患,却又遇上了另一个灾难;“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说为了铲除凶恶就不能不冒险。

鄙视世俗之人趋向权力追逐利益,就如同“群蚁附膻”;谦称自己喜爱儿女,就如同“老牛舐犊”。

无中生有,称作“画蛇添足”;进退两难,称为“羝羊触藩”。

“杯中蛇影”,比喻人心中疑虑恐惧胡乱猜疑;“塞翁失马”,说明祸福很难分辨。

【原文】

龙驹凤雏

,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

,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号曰人彘

;胡人腌契丹王尸骸,谓之帝羓

。人之狠恶,同于梼杌

;人之凶暴,类于穷奇

【注释】

龙驹(jū)凤雏(chú):龙子凤子,多比喻聪颖英俊的儿童。晋朝陆云,字士龙,与兄陆机齐名,时人称他们为“二陆”。陆云年幼时,吴尚书广陵闽鸿称赞他说:“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②伏龙凤雏:司马徽称诸葛亮为伏龙,称庞统为凤雏。

③人彘(zhì):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想废掉惠帝,立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没有成功。待汉高祖死后,吕后挟恨,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灼耳朵,吃哑药,置于厕所中,称为“人彘”。

④帝羓(bā):契丹王耶律德光南侵途中病死,契丹人剖开他的肚子,挖出内脏,用盐腌起来运回,称为“帝羓”。羓,干肉。

⑤梼杌(táo wù):《神异经·西荒经》上记载的西方的凶兽名字,形状如老虎,人面虎足,猪牙,扰乱山中。

⑥穷奇:传说中的恶兽名。《山海经·西山经》上记载的野兽,形状像牛,音如獒狗,吃人。

【译文】

“龙驹”“凤雏”,这是晋代闵鸿夸赞吴郡陆云不同凡响;“伏龙”“凤雏”,这是司马徽称赞诸葛亮和庞统才华高超。

吕后斩断戚夫人手足,称她为“人彘”;胡人将契丹王尸骸腌起来,称为“帝羓”。

狠毒凶狠的人,就和那传说中的凶兽“梼杌”一样;凶恶残暴的人,就和那传说中的凶兽“穷奇”一样。

【原文】

王猛见桓温,扪虱而谈当世之务

;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相之荣

。楚王轼怒蛙

,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喘,恐阴阳之失时

。以十人而制千虎

,比言事之难胜;驰韩卢而搏蹇兔

,喻言敌之易摧。兄弟如鹡鸰

之相亲,夫妇如鸾凤

之配偶。

【注释】

王猛:十六国时前秦的大臣,后为苻坚的丞相。桓温:东晋大将军,明帝婿。《晋书·王猛传》:“(猛)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后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扪(mén)虱:捉虱子,形容放任毫无拘束。

②宁戚: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姓始祖,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85年)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管仲路上见到了放牛娃宁戚,见他很有才华,就向齐桓公推荐他。宁戚骑着牛唱歌,齐桓公见有人骂他,就把宁戚抓了起来,见他有学问,就任他为大夫。扣角:敲打牛角。

③楚王轼(shì)怒蛙:楚王讨伐吴国时,出门看见鼓起发怒的青蛙,为鼓励士卒不怕死,他手扶车前横木向发怒的青蛙致敬。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④丙吉问牛喘:汉代宰相丙吉出巡时,遇到有人斗殴而死,但不过问,后来遇到牛在喘息,便走上前去询问。手下人不解,说他该问的不问,丙吉说:“现在天气还没有大热,牛却喘息,怕是阴阳失调,这就是我职务内的事,应当过问;打死人这件事情自然有京兆尹来过问,是不需要宰相来管的。”失时:失调。

⑤十人而制千虎:比喻有些事情因为力量不够而很难取胜。宋代常安民给中书侍郎吕公著的信中写道:“猛虎负隅,莫之敢撄(yīng),而卒为人所胜者,人众虎寡也。故以十人而制一虎,则人胜;以一人制十虎,则虎胜。奈何以十人而制千虎乎?”

⑥驰韩卢而搏蹇(jiǎn)兔:《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说秦昭王:“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比喻战胜敌人轻而易举。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所以叫卢。蹇兔,跛足的兔子。

⑦鹡鸰(jí líng):鸟类的一属。也作“脊令”。《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比喻兄弟相亲。

⑧鸾凤:鸾鸟和凤凰。比喻夫妇。

【译文】

王猛拜见桓温,边捉虱子边谈天下大事;宁戚遇见齐桓公,便敲着牛角唱歌,最终被得到拜为上卿的殊荣。

楚王手扶车前横木向发怒的青蛙致敬,是因为它不畏惧死亡;丙吉见到牛喘息而询问,唯恐阴阳失序。

用十个人去制伏一千头老虎,比喻事情难以成功;用勇猛的狗去追捕跛了脚的兔子,比喻摧毁敌人极其容易。

兄弟应像鹡鸰鸟一样相亲,夫妻应像鸾鸟和凤凰一样般配。

【原文】

有势莫能为,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制小不用大,曰割鸡之小,焉用牛刀

。鸟食母者曰枭

,兽食父者曰獍

。苛政猛于虎

,壮士气如虹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谓仙人而兼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是险语之逼人闻。黔驴之技

,技止此耳;鼯鼠之技

,技亦穷乎。

【注释】

鞭之长,不及马腹:比喻力不能及。

②割鸡之小,焉用牛刀:比喻做小事不必用大力气。《论语·阳贷》中记载,子游出任武城的行政长官,用礼乐教化百姓。孔子到武城听到一片弦歌之声,于是便开玩笑地说:“杀鸡焉用宰牛刀?”

③枭(xiāo):俗名猫头鹰,一种凶猛的鸟,旧传枭寄巢生子,大则食其母。后来用此比喻恶人。

④獍(jìng):恶兽名。也叫“破镜”,传说一种像虎豹的兽,生下来就吃父。因此用来比喻不孝和忘恩负义的人。

⑤苛政猛于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侧,见一妇人在哭泣,就让子路问之,妇人回答说,他的公公、丈夫、儿子先后被老虎所害。孔子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妇人说:“无苛政。”孔子于是对他的徒弟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⑥壮士气如虹:壮士的豪气犹如天上的长虹,可以穿日而过。

⑦骑鹤上扬州:《殷芸》中写到,有几个人一起谈志向,一个说想做扬州刺史,一个说想要腰缠万贯,一个说要骑鹤升仙。最后一人说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把前面三人的愿望都包括了。后来用“骑鹤上扬州”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的妄想。

⑧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或面临极危险的情况而不自知。晋朝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一起比赛说“危语”。殷仲堪的一位参军插语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听了说:“这话逼人太甚。”因为殷仲堪的一只眼睛瞎了。

⑨黔(qián)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已用完。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人带去一头放在山下,老虎看见这个庞然大物,不知是什么神怪。驴子叫了一声,老虎吓得发慌。后来渐渐听惯了驴的叫声,走近去碰它,驴子大怒,用蹄子乱踢,但是没有多大的伤害力。老虎大喜,心里想,原来驴子技艺不过如此,于是扑上去就把它吃了。

⑩鼯(wú)鼠之技:比喻技艺不精,虽然多却没有益处。传说鼯鼠有五种技艺,但都不精通,能飞却不能上屋,能爬却爬不上树梢,能游却不能渡过山涧,能打洞可是藏不住身子,能跑但也不超过人。

【译文】

有力量却用不上,就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处理小事情不必花大力气,就说“割鸡之小,焉用牛刀”。

会吃掉自己的母亲的鸟称作“枭”,会吃掉自己的父亲的兽称作“獍”。

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壮士的豪气犹如天上穿日而过的长虹。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是说又要成仙又想拥有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是令人听见毛骨悚然的险语。

黔驴的本领看起来很大,其实只有用蹄子踢的技能而已;鼯鼠的能力虽多,其实最易穷尽。

【原文】

强兼并者曰鲸吞

,为小贼者曰狗盗

。养恶人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噬;养恶人如养鹰,饥之则附,饱之则飏

。隋珠弹雀

,谓得少而失多;投鼠忌器

,恐因甲而害乙。事多曰猬集

,利小曰蝇头

。心惑似狐疑

,人喜如雀跃

【注释】

鲸吞:像鲸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以强兼弱,吞并土地。

②狗盗:小偷。因为像狗一样钻到人家里所以叫狗盗。

③养恶人如养虎、养恶人如养鹰:《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吕布因陈登向曹操求为徐州牧,不得。吕怒,拔剑曰:“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要杀陈登。登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吾待温侯譬如养鹰,饥则为附,饱则飏去。”布乃掷剑曰:“曹公知我也!”飏(yáng):同“扬”。飞扬。

④隋珠弹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轻重,因此得不偿失。隋珠,隋侯救了一条大蛇,蛇就送来珍珠相报答。

⑤投鼠忌器:比喻欲除祸害,但有所顾忌。《汉书·贾谊传》记载:“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⑥猬集:比喻事情繁多,像刺猬身上的硬刺那样聚集在一起。

⑦蝇头:比喻细小的事情,多用来指小数目的财力。

⑧狐疑:犹豫不决。

⑨雀跃:像雀一样蹦跃,形容特别高兴。

【译文】

恃强兼吞弱的行为称为“鲸吞”,偷偷摸摸地去窃取他人的财物叫作“狗盗”。

重用恶人就像豢养老虎,应当让他把肉吃饱,没吃饱他就会乱咬人;重用坏人就像驯养雄鹰,饿了才会依附于你,喂饱了就会飞走。

“隋珠弹雀”,譬喻得到的少失去的多;“投鼠忌器”,比喻担心为了甲而伤害了乙。

事情很多叫作“猬集”,财利微薄叫作“蝇头”。

遇到事情心里产生犹豫怀疑称作“狐疑”,人非常高兴叫作“雀跃”。

【原文】

爱屋及乌

,谓因此而惜彼;轻鸡爱鹜

,谓舍此而图他。唆恶为非,曰教猱升木

;受恩不报,曰得鱼忘筌

。倚势害人,真是城狐社鼠

;空存无用,何殊陶犬瓦鸡

?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

;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小难制大,如越鸡难伏鹄卵

;贱反轻贵,似鸴鸠反笑大鹏

【注释】

爱屋及乌:爱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这个人,连与这个人有关的东西都爱。

②轻鸡爱鹜(wù):轻视鸡而爱野鸭子。比喻贵远贱近,舍此求彼。

③教猱(náo)升木:教猴子爬树。多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猱,猴子,身体轻捷,善于攀援。

④得鱼忘筌(quán):鱼捕到了,却忘掉了渔具。比喻获得了成功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手段和条件。筌,也作“荃”,捕鱼用的竹器。

⑤城狐社鼠:城墙下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仗他人势力而为非作歹的坏人。东晋大臣王敦想除掉晋元帝的亲信刘隗,而征求谢鲲的意见。谢鲲认为不可以,理由是刘隗虽然是危害,但却是城狐社鼠,要消灭狐鼠,则势必毁及城墙和社土,即危及王室。

⑥陶犬瓦鸡:陶土做的狗,泥土做的鸡。后来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⑦螳臂当辕:螳臂就是螳螂的前腿,比喻不自量力必定会失败。辕,车前架牲畜的直木或曲木,后来代称车。

⑧蜉蝣(fú yóu)在世:比喻人生十分短暂。蜉蝣,一种小飞虫,生存期极短,早上出生,晚上就死了。

⑨越鸡难伏鹄卵:《庄子》中说,越鸡很难孵化天鹅卵,鲁鸡却能,这是因为才能大小不同,小才不能担大任。后来也用来比喻小的不能控制大的。

⑩鸴鸠(xué jiū)反笑大鹏:比喻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别人的远大志向的。《庄子》里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名曰鹏,可以飞上九万里。蝉和鸴鸠却笑话它说:“我们在树间飞行就够了,何必飞那么高。”鸴鸠,雀类小鸟,俗名斑鸠。

【译文】

“爱屋及乌”,比喻爱其人而推及和他有关的一切;“轻鸡爱鹜”,比喻舍此求彼,舍弃这里而图谋那里。

教唆他人去做坏事,好比“教猱升木”;受了人家的恩惠而不知报答,好比“得鱼忘筌”。

靠着别人的势力为非作歹的人,好像“城狐社鼠”;空有其表而没有任何用处,和“陶犬瓦鸡”没有任何区别。

势单力薄,难以抵御敌人,如同“螳臂当辕”;人的生命短暂而脆弱,如同“蜉蝣在世”。

才能小的人难以办成大事,就像越鸡难以孵化天鹅蛋一样;低贱的反而看不起那高贵的,好比鸴鸠嘲笑大鹏一样。

【原文】

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焉知鸿鹄志

;君子不受小人之侮,曰虎豹岂受犬羊欺。跖犬吠尧

,吠非其主;鸠居鹊巢

,安享其成。缘木求鱼

,极言难得;按图索骥

,甚言失真。恶人借势,曰如虎负嵎

;穷人无归,曰如鱼失水

。九尾狐,讥陈彭年素性谄而又奸

;独眼龙,夸李克用一目眇而有勇

【注释】

燕雀焉知鸿鹄志:比喻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别人的远大志向。《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与人一起耕田,怅恨已久,说:“苟富贵,勿相忘。”与他一起耕田的人笑道:“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跖(zhí)犬吠尧: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战国时期,齐国大臣田单不计较骂他的貂勃,备酒宴向貂勃请教错在哪里,貂勃回答说:“跖犬吠尧并不是尧不圣明,而是各为其主。”

③鸠(jiū)居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或位置。《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鸠不自己做巢,却占据鹊所筑的巢。

④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捕鱼。比喻方向或方法完全不对,白费气力去做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对梁惠王说,不行仁义而想“莅中国而抚四夷”,就好比是“缘木而求鱼”。

⑤按图索骥(jì):比喻食古不化,不知变通,拘泥成法办事。现在多比喻按照一定的线索去寻找某事物。传说伯乐有《相马经》,伯乐的儿子按照《相马经》去寻找马,结果找到一只蟾蜍( chú)。

⑥如虎负嵎(yú):本意为依靠有利地形。多比喻坏人倚仗权势而作恶。负,凭借。嵎,也写作“隅”,山势险阻弯曲的地方。

⑦如鱼失水:鱼失去了水就不能存活,多用来比喻失去了依靠。

⑧九尾狐:《山海经》记载,异兽,形状如狐狸,有九条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古人认为是祥瑞,后人则把九尾狐当作妖媚的象征,比喻阴险奸佞的人。陈彭年(公元961—1017年):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当时人说他奸诈谄媚,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九尾狐”。其实,陈彭年勤于职守,鞠躬尽瘁,克己清廉,不贪不虐,史称“贵至通显,奉养无异贫约”。

⑨李克用:唐末沙陀族人,其父朱邪赤心帮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赐名李国昌。他随父亲冲锋陷阵,被称为“飞虎子”。因为一只眼睛失明,所以绰号“独眼龙”。眇(miǎo):瞎。

【译文】

小人不明白君子的所想,就说“燕雀焉知鸿鹄志”;君子不受小人的欺侮,就说“虎豹岂受犬羊欺”。

“跖犬吠尧”,并不是尧不仁,而是犬只认其主;“鸠居鹊巢”,形容侵占他人努力的成果而安享其成。

“缘木求鱼”,是比喻很难达到目的;“按图索骥”,是竭力强调与事物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

凶恶的人又有势力可以依靠,就说“如虎负嵎”;穷苦的人没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就说“如鱼失水”。

陈彭年谄媚奸险,世人讥诮其为“九尾狐”;李克用骁勇善战,因为瞎了一只眼,世人称他为“独眼龙”。

【原文】

指鹿为马

,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

,黄初平之得仙。卞庄

勇能擒两虎,高骈

一矢贯双雕。司马懿畏蜀如虎

,诸葛亮辅汉如龙

。鹪鹩巢林

,不过一枝;鼹鼠

饮河,不过满腹。

【注释】

指鹿为马:比喻颠倒黑白,有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想要篡夺皇位,于是故意把鹿说成马献给二世,来试验群臣是不是顺从自己。对于说是鹿的人,则暗中加以惩治。

②叱(chì)石成羊:魏晋时的传说。相传黄初平十五岁时牧羊山中,被一道士引到金华山的石室,后来哥哥初起找到初平,但不见羊。哥哥很是疑惑,初平却笑着叫了一声:“叱!叱!羊起!”白色的石头都变成了羊。

③卞庄:春秋时鲁国汴邑大夫,因为勇力而闻名。《史记》载,卞庄去杀虎,有人向他献计,二只虎争食一头牛,必一死一伤。卞庄按照这个计划果然抓到了两只老虎。

④高骈:唐末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字千里。年轻时看见两雕并飞,曰:“我且贵,当中之。”发一矢中二雕。后来做秦州刺史、淮南节度使,果然富贵。

⑤司马懿畏蜀如虎:三国时,诸葛亮进攻魏国,司马懿不肯出战,坚守阵地。诸葛亮派人送给他妇人用的头巾,司马懿仍然待在老巢不肯出战,贾栩等问道:“公畏蜀如虎,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⑥诸葛亮辅汉如龙:《纲鉴总论》中写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亮之所以如龙也。”

⑦鹪鹩(jiāo liáo):一种小鸟,巢筑得极为精致。巢:筑巢。

⑧鼹(yǎn)鼠:一种田鼠。善于钻洞。

【译文】

“指鹿为马”,是说秦朝的赵高欺凌君主;“叱石成羊”,是说黄初平学到了仙术。

卞庄勇猛有力,能手擒两只老虎;高骈善射,曾一箭射中两只大雕。

司马懿惧怕蜀国就像惧怕猛虎一样,诸葛亮辅佐汉室如同巨龙在天。

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就足够了;鼹鼠去河边饮水,只要喝饱肚子就足够了。

【原文】

人弃甚易,曰孤雏腐鼠

;文名共仰,曰起凤腾蛟

。为公乎,为私乎?惠帝问虾蟆

;欲左左,欲右右,汤德及禽兽

。鱼游于釜中

,虽生不久;燕巢于幕上

,栖身不安。妄自称奇,谓之辽东豕

;其见甚小,譬如井底蛙

。父恶子贤,谓是犁牛

之子;父谦子拙,谓是豚犬之儿

【注释】

孤雏腐鼠:比喻微贱且不足道的人或物。孤雏,孤独的幼鸟。

②起凤腾蛟:比喻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文采又非常华丽,就像凤凰起舞,蛟龙腾空。

③惠帝问虾蟆(hāmá):《晋书·惠帝纪》记载,晋惠帝曾经在林园中听到虾蟆在叫,就问左右的人说:“这是为官呢,还是为私?”左右的人戏弄他说:“在官地则为官,在私地则为私。”虾蟆,同“蛤蟆”。

④汤德及禽兽:形容仁德之君行政很是宽大。《史记·殷本纪》记载,有一天,成汤外出,看见野外有人在四面张网,并祈祷说:“从天上地下和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吧。”汤说:“哎,一网打尽了啊!”于是叫张网的人撤去三面的网,并让他祈祷:“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不听从命令的就进入我的罗网。”诸侯听到这件事情,都说:“汤的恩德已经达到了顶点了,竟然都推广到禽兽身上了。”

⑤鱼游于釜(fǔ)中:比喻身在绝境,命已经危在旦夕了。《后汉书·张纲传》记载,东汉张缨在徐淮之间作乱十多年,朝廷不能征讨。安帝时张纲为广陵太守,单车去见张缨,以恩信谕之。缨闻之哭着说:“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今闻明府之言,乃缨等更生之辰也。”第二天便率领他的部下及妻儿归降。

⑥燕巢于幕上:比喻处境很危险。幕,帐幕。

⑦辽东豕:比喻少见多怪,自命不凡。东汉朱浮和彭笼结怨。彭笼举兵攻朱浮。朱浮写信给彭笼,说:“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⑧井底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⑨犁牛:杂色的耕牛。古祭祀用牛须毛色纯正,不能用耕牛。此喻指人之微贱。

⑩豚犬之儿:比喻平庸无能。

【译文】

微不足道易被抛弃的人,如同“孤雏腐鼠”;一个人在文学上的造诣为世人所景仰,就好比“起凤腾蛟”。

惠帝只知道询问蛤蟆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想往左就向左,想往右就向右,汤的恩德已经推广到了禽兽身上。

鱼在锅里游水,虽然还活着,但是也活不长久了;燕子的巢筑在军营中的帐幕上,虽然能够栖身,但是却难以安稳。

少见多怪妄自称奇,譬如“辽东豕”一样;一个人的见识短浅、眼界狭小,如同“井底蛙”一样。

父亲品德低下,儿子却很贤明,称作“犁牛之子”;父亲谦称儿子笨拙,就说“豚犬之儿”。

【原文】

出人群而独异,如鹤立鸡群

;非配偶以相从,如雉求牡匹

。天上石麟,夸小儿之迈众

;人中骐骥

,比君子之超凡。怡堂燕雀

,不知后灾;翁里醯鸡

,安有广见?马牛襟裾

,骂人不识礼义;沐猴而冠

,笑人见不恢宏。羊质虎皮

,讥其有文无实;守株待兔

,言其守拙无能。

【注释】

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特别出众。

②雉(zhì)求牡匹:比喻淫乱无礼。飞禽的公母叫雌雄,走兽的公母叫牡牝。雉鸡应该求其雄,这里说求其牡,表明其淫乱。

③天上石麟:对儿童前程远大的赞语。南唐徐陵年少时,僧人宝志摸着他的头说:“这是天上的石麟啊。”迈众:超越众人。

④人中骐骥(qí jì):比喻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才。南朝徐勉有奇才,同宗人称之为“人中骐骥”。

⑤怡堂燕雀:讽刺那些居安却不思危,祸到却不知道躲避的糊涂人。战国时孔斌曾向魏王进谏说:“燕雀在大堂上以为很安全,却不知道房子就快烧起来了。”

⑥瓮里醯(xī)鸡:比喻见识不广。醯鸡,指醋瓮中的小霉虫。《庄子》载,孔子向老子请教说:“我的思想就像你瓮里的醯鸡,你不打开,我就不知道天下有多大。”

⑦马牛襟裾(jīn jū):马牛虽然穿着人衣,但依旧是牲畜的行为,比喻不识礼仪的人。韩愈曾作诗勉励儿子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身行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襟裾,指衣服。

⑧沐猴而冠:猕猴戴着人的帽子很有人的模样,却办不成人事。讽刺某些人有名无实,成不了大事。沐猴,猕猴。《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秦末,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曾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刘邦先攻进咸阳,项羽很不高兴,于是进城杀百姓和已经投降的国王子婴,并放火烧了阿房宫,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准备回江东。于是有人在背后讥讽楚国人就是戴着帽子的猴子,虚有其表。

⑨羊质虎皮:笨拙无能的羊披上虎皮,但是它怯懦的本质却并没有改变。后来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但并无实际能力的人。

⑩守株待兔:讽喻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或者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韩非子·五蠹(dù)》记载,宋国有一个农夫碰巧捡到一只撞到树桩而死的兔子,从此以后他便放下农活守在树桩边,等待撞到树桩而死的兔子。

【译文】

才华或仪表高出别人一个头,一眼望去特别显眼,好比“鹤立鸡群”;不是同一类的夫妻却相依相从,好比“雉求牡匹”。

“天上石麟”,是夸赞他人之子品格出众;“人中骐骥”,是比喻君子才能超凡。

“怡堂燕雀”,不知道灾难即将来临;“瓮里醯鸡”,哪能有多大的见识呢?

“马牛襟裾”,是骂人不懂得礼义;“沐猴而冠”,是讥笑他人眼光短浅没有器量。

“羊质虎皮”,是外表装作强硬而内心却十分虚怯;“守株待兔”,是形容人笨拙无能。

【原文】

恶人如虎生翼

,势必择人而食;志士如鹰在笼,自是凌霄有志。鲋鱼困涸辙

,难待西江水,比人之甚窘;蛟龙得云雨

,终非池中物,比人大有为。执牛耳

,谓人主盟;附骥尾

,望人引带。鸿雁哀鸣

,比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

,诮贪人之巧营。风马牛

势不相及,常山蛇

首尾相应。

【注释】

恶人如虎生翼:如果帮助坏人作恶就是助长了坏人的气势,坏人就像长了翅膀的老虎更加张狂。

②鲋(fù)鱼困涸辙:小鱼被困在干车沟里,用来比喻处境十分困难的人。鲋鱼,鲫鱼。指小鱼。《庄周·外物》记载,庄周在路上看见干车沟里有一条小鱼,小鱼请求庄周给它水来救活它。庄周答应,并说他将要南游,到时引西江之水来迎小鱼,小鱼很是生气地说,我只是要半升水就可以活,你这样说,不如让我早早干死。

③蛟龙得云雨:比喻有才华的人终究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十年》记载,刘备拜访孙权,求督荆州。周瑜上疏孙权说,刘备有枭雄的姿态,并且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不可能长久地屈从于别人手下,现在割土地给他,就是资助他,三个人都在疆场上,“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④执牛耳:古代诸侯国之间盟誓时,要割牛耳取血,割下的牛耳朵放在珠盘,由主盟的人捧着,所以称主盟者为执牛耳。

⑤附骥(jì)尾:苍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行千里。后来比喻依附贤者或先人来成名。一般作为谦词。

⑥鸿雁哀鸣: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⑦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或方法很多,后来用来比喻从多方面谋求安身立命以避灾祸。多用于贬义。《战国策·齐策四》记载,战国时,冯谖曾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为孟尝君办了三件大事,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

⑧风马牛: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联系。风,将某物放置于风中。将牛和马放置于风中,牛顺风跑,马逆风跑,不会跑到一起。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春秋时,齐国出兵进攻楚国,楚国派使者对齐军说:“你们居住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相距很远,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形容齐楚两地相距甚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走失至对方的境内。

⑨常山蛇:古代传说中能互相救应的蛇。比喻一种首尾呼应,各部分紧密配合的作战方法。

【译文】

帮助坏人作恶,坏人就像长了翅膀的老虎,势必要吃人;有远大志向的人就像笼中的鹰,他们的志向是振翅飞上云霄。

“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比喻人的处境窘迫急待援助;“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比喻有才华的人只要得到机会,就能大显身手。

“执牛耳”,是说人居于领导地位;“附骥尾”,是谦称盼望他人提携荐引。

“鸿雁哀鸣”,是悲伤灾民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狡兔三窟”,是讥讽贪心的人巧于钻营。

“风马牛”,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常山蛇”,形容攻战时首尾能够互相回应。

【原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以其扶之者众;千岁之龟,死而留甲

,因其卜之则灵。大丈夫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士君子岂甘雌伏,定要雄飞

。毋局促如辕下驹

,毋委靡如牛马走

。猩猩能言

,不离走兽;鹦鹉

能言,不离飞鸟。人惟有礼,庶可免相鼠之刺

;若徒能言,夫何异禽兽之心?

【注释】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用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团或家族,虽然衰败了,但是影响依然存在。现在多用于贬义。百足,马炫的别名,大的名马陆。长约一寸,躯干共二十节,切断后头尾可自行离开。另一说法是蜈蚣。

②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古时候,人们都认为龟是有灵性的动物,而且寿命很长,因此龟死后人们留下它的龟甲,好用来占卜。

③宁为鸡口,毋为牛后:鸡嘴虽然小,但可以自己啄食;牛屁股虽然大,但是只能任人鞭打。用来比喻宁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也不愿意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④岂甘雌伏,定要雄飞:汉代赵温担任京兆郡丞,叹息说:“大丈夫应当雄飞,怎么能雌伏。”于是弃官而去,后来被拜为司徒。雌伏,屈居人下。雄飞,奋发图强。

⑤辕下驹:在车辕下的小马,以此比喻人因为有所顾忌而显得拘束不安。驹,两岁的马。

⑥牛马走: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即仆人。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⑦猩猩能言:猩猩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传说它可以说人语。

⑧鹦鹉:鸟名,羽毛色泽鲜艳美丽,嘴大且短,经过训练可以仿效人说话。

⑨人惟有礼一句:《诗经·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快速)死?”就是说老鼠都有皮、有齿、有体,人只有讲礼仪,才能避免不如老鼠。

【译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因为扶持它的力量众多的缘故;“千岁之龟,死而留甲”,是因为用它来占卜非常灵验。

大丈夫宁为鸡嘴,也不做牛屁股;士人君子怎么甘心像巢中的雌鸟一样屈居人下,一定要像雄鸟一样振翅高飞。

不要局促畏缩,如同车辕下的小马驹,不要萎靡不振,如同牛马一样被人驱使。

猩猩能说话,还是走兽之类;鹦鹉能说话,仍然只是飞禽。

人唯有懂得礼仪,才不被讥刺为不如老鼠;如果仅是会讲话,那他的心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题解】

本篇与《鸟兽》一样,都是讲述与大自然相关的事物。花木即花卉苗木,花木的生长过程与习性常常会使人感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人们常常用它们来喻事拟人。本篇介绍了各种花木的名称及相关典故,其目的一是劝谕儿童向上向善,一是告诫儿童不要误入歧途。总之,是希望儿童能从花木本身汲取好的品行,增强自身的修养。

【原文】

植物非一,故有万卉

之名;谷种甚多,故有百谷之号。如茨如梁,谓禾稼之蕃

;惟夭惟乔,谓草木之茂

。莲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内神仙。国色天香

,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

【注释】

卉:草的总称。

②如茨(cí)如梁:即庄稼长得像屋顶桥梁一样高。形容长势茂盛。茨,盖屋的茅草。梁,桥梁。蕃:茂盛。

③夭:茂盛。乔:高。

④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出色的佳人。

⑤冰肌玉骨:用于赞美女子的皮肤光洁如玉,形体高洁脱俗。梅萼(è):梅花。萼,本义是花朵盛开。特指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译文】

植物并非只有一种,所以有“万卉”的称呼;谷类也有很多种,所以有“百谷”的称号。

“如茨如梁”,是形容庄稼长势茂盛;“惟夭惟乔”,是形容草木生长茂盛。

莲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海棠花被称为“花中神仙”。

“国色天香”,是说牡丹富贵艳丽;“冰肌玉骨”,是形容梅花清秀俊奇。

【原文】

兰为王者之香,菊同隐逸之士。竹称君子,松号大夫。萱草可忘忧,屈轶

能指佞。筼筜

,竹之别号;木樨,桂之别名。明日黄花

,过时之物;岁寒松柏,有节之称。樗栎

乃无用之散材,楩楠

胜大用之良木。

【注释】

屈轶(yì):黄帝时有一种屈轶草,奸佞的人来,草就指向他。

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③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④樗栎(chūlì):两种质地不好的树,喻无用之才,亦作自谦之词。

⑤楩(pián)楠:古书上说的两种珍贵的木材。

【译文】

兰花有“王者之香”,菊花如“隐逸之士”。

竹子有“君子”之称,松树有“丈夫”之号。

萱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屈轶能够指出奸佞之人。

“筼筜”是竹子的代称,“木樨”是桂花的别号。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岁寒松柏”,是赞美有气节的人。

樗树和栎树是无用的树木,楩木和楠木是能做栋梁的优质木材。

【原文】

玉版

,笋之异号;蹲鸱

,芋之别名。瓜田李下

,事避嫌疑;秋菊春桃

,时来尚早。南枝先,北枝后,庾岭之梅

;朔而生,望而落,尧阶蓂荚

。苾艹刍

艹刍背阴向阳,比僧人之有德;木槿朝开暮落

,比荣华之不长。芒刺在背

,言恐惧不安;薰莸异气,犹贤否有别

【注释】

玉版:干笋。

②蹲鸱(chī):即芋头,形状就像鸱鸟蹲坐。

③瓜田李下: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④秋菊春桃:表明时间早晚不同。古诗有“桃花二月放,菊花九月开。一般根在土,各自等时来”之句。

⑤庾(yǔ)岭之梅:大庾岭的梅花,南边花已经落下,北边的花才开。

⑥尧阶蓂(míng)荚:传说尧帝的阶下生的一种草,叫蓂荚,夏历每月初一生一荚,十五后日落一荚,月终而尽,很有规律。

⑦苾艹刍(bì chú):佛经中说的一种草,据说有五义,生不背日,冬夏常青,体形柔软,香气远溢,引蔓旁布,是佛的徒弟,所以用来赞扬僧人。

⑧木槿朝开暮落:传说木槿花早晨开,晚上落。

⑨芒刺在背: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芒,草尖。刺,荆棘。

⑩薰莸(yóu):薰是香草,莸是臭草,两者气味不同。贤否(pǐ):好坏。

【译文】

“玉版”是干笋的别名,“蹲鸱”是芋头的别名。

“瓜田李下”,是说做事要避免嫌疑;“秋菊春桃”,是说时机还没有到。

南边枝条先开,北边枝条后开,说的是大庾岭的梅花;夏历初一开始生荚,十五后开始落荚,说的是生长于尧帝庭阶上的蓂荚。

苾艹刍这种植物背阴向阳,好比僧人一心向佛有德行;木槿的花早晨开放晚上凋谢,就像荣华富贵不会长久。

“芒刺在背”,是说心里极度恐惧不安;“薰莸异气”,如同贤人、恶人自有差别。

【原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道旁苦李

,为人所弃。老人娶少妇,曰枯杨生稊

;国家进多贤,曰拔茅连茹

。蒲柳之姿,未秋先槁

;姜桂之性

,愈老愈辛。王者之兵,势如破竹

;七雄之国,地若瓜分

。苻坚望阵,疑草木皆是晋兵

;索靖知亡,叹铜驼会在荆棘

【注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谓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②道旁苦李: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晋代王戎七岁的时候,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看到路边李树上果实很多。小孩们抢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他说:“路旁结李子那么多,必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③枯杨生稊(tí):旧喻老人娶少妻或比喻老年得子。稊,杨柳生出的嫩芽。

④拔茅连茹:本义指拔起一根茅草,会带累许多根。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茹,植物的地下部分。

⑤蒲柳之姿:比喻未老先衰,或体质衰弱。亦用来指韶华易逝、容颜易老。蒲柳,水杨树,不到秋天就枯了。槁(gǎo):枯萎。

⑥姜桂之性:姜一般是老的辣,桂树越久,散发的味道也非常香,现用来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姜桂,生姜和肉桂,两种调味品,其味越老越辣。

⑦势如破竹:形容作战或工作极其顺利。

⑧七雄:战国七雄,秦、楚、燕、韩、赵、魏、齐。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或分配。

⑨草木皆是晋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前秦苻坚率兵进攻东晋,结果大败而逃,溃退中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以为都是敌人;听到“风声鹤唳(lì)”,都以为追兵来了。

⑩铜驼会在荆棘:西晋末年,索靖有先识的远量,其知天下将要大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骆驼叹息说:“将会看到你淹没在荆棘之中!”后以“铜驼荆棘”形容亡国后山河破碎的凄凉景象。

【译文】

桃李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人们喜爱它们的花与果实,来往不绝,树下自然踩出小路;生在路旁的苦李子,则常常为人所抛弃。

年老的男人娶年轻的女子,叫作“枯杨生稊”;国家招进的贤才多,就像“拔茅连茹”。

蒲柳的资质很差,未到秋天便已枯槁;生姜和肉桂的特性,是越老味道越辛辣。

行王道之师,摧敌势如破竹;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天下的土地都被瓜分。

苻坚观察晋军的部队,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索靖预测晋朝将亡,所以感叹洛阳宫殿前的铜骆驼日后恐怕要在荆棘丛中见到了。

【原文】

王祜

知子必贵,手植三槐;窦钧

五子齐荣,人称五桂。钅且麑触槐,不忍贼民之主

;越王尝蓼

,必欲复吴之仇。修母画荻以教子

,谁不称贤;廉颇负荆以请罪,善能悔过。弥子瑕

常恃宠,将余桃以啖君;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

【注释】

王祜:宋代人,知道子孙一定会显贵,就亲手在院中种植了代表三公的三棵槐树,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当了宰相。

②窦钧:五代人,五个儿子都及第做官。

③钅且麑(í)触槐:《左传》记载,晋灵公无道,派大力士钅且麑去杀掉劝谏的赵宣子,钅且麑说:“杀了为民做主的人不忠,违背君王的命令不信,不如去死。”于是在槐树上撞死了。贼:杀害。

④蓼(liǎo):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味辛辣。

⑤画荻(dí)以教子:用荻在地上书画来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宋代欧阳修的母亲教儿子读书,家贫无纸笔,就用芦苇在地上写字。荻,芦苇。

⑥弥子瑕:卫灵公的宠臣,曾将自己吃过的甜桃给卫灵公吃,卫灵公说:“真是忠心啊,忘记了自己曾经吃过。”后失宠,卫灵公说:“曾经将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没有比这更不敬的了。”

⑦徙木以立信:战国时,商鞅在秦国变法,在新法公布以前,恐民不信,于是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规定能把它搬置到北门去者赏予十金。大家都感到奇怪,谁也不上前去。商鞅又下令道:“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去照着做了,果然拿到五十金的赏金。商鞅在取信于民以后,才将新法公布。

【译文】

王祜知道子孙将来一定显贵,预先在庭院中种下三棵槐树;窦钧有五个儿子皆显贵,世人称为“五桂”。

钅且麑撞槐树而死,是因为不忍心杀害为民的好官;越王卧薪尝苦蓼,决心要向吴国报仇。

欧阳修的母亲以荻杆当笔教儿子读书写字,天下人都称赞她是个贤德的母亲;廉颇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他的优点是知错并善于改正。

弥子瑕依仗卫灵公的宠爱,把咬过的桃子给卫灵公吃;秦国的商鞅为推行变法,让人搬木头而给赏金,以此树立威信。

【原文】

王戎卖李

钻核,不胜鄙吝;成王剪桐封弟

,因无戏言。齐景公以二桃杀三士

,杨再思谓莲花似六郎

。倒啖蔗,渐入佳境;蒸哀梨,大失本真

。煮豆燃萁

,比兄残弟;砍竹遮笋

,弃旧怜新。元素致江陵之柑

,吴刚伐月中之桂

【注释】

王戎卖李:西晋司徒王戎家有好李子,出卖时唯恐别人将种子留着栽种,因此先用钻子钻穿李核。

②剪桐封弟:周成王与弟叔虞一起玩,将桐树叶削成玉玺的形状,戏言说:“我封你为诸侯。”周公说:“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就封叔虞为唐侯。

③二桃杀三士: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以勇力侍奉齐景公,因恃宠而骄,宰相晏婴建议景公除去三人,于是设宴请景公赐二桃于三人,论功食桃。公孙接和田开疆各自讲述了自己的功劳,把桃子拿走。实际上古冶子的功劳更大,两人终于自愧弗如,让出桃子而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活是不仁、不义、无勇,也自杀而死。

④莲花似六郎:唐朝张宗昌小名六郎,很受武则天宠爱。杨再思担任内史,极力巴结张宗昌,有人赞美张宗昌说:“六郎似莲花。”杨说:“非也,是莲花似六郎。”

⑤蒸哀梨,大失本真:南京有哀姓人家的梨非常大,味道很美,入口即消;若蒸而食之,则失真味。

⑥煮豆燃萁(qí):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萁,豆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的回忆,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

⑦砍竹遮笋:砍掉竹子去遮盖竹笋。多指在爱情上或者对事物喜爱不专一。

⑧江陵之柑:董元素,唐朝人,会法术。一日夜间,唐宣宗曾要他弄来江南的柑橘。董元素放了一个盒子在御榻前,一会儿,有微风吹入,董元素打开盒子,里面装满了柑橘。皇帝尝了,觉得味道不错。

⑨月中之桂:相传月亮上的吴刚因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以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译文】

王戎卖李子之前先在李核上钻洞,这种做法实在鄙吝到了极点;周成王履行剪桐叶分封弟弟叔虞的诺言,只因天子不可有戏言。

齐景公用两个桃子就使三位壮士自杀身亡,杨再思奉承说莲花就像张宗昌。

倒吃甘蔗,越吃越甜,因此说“渐入佳境”;把哀梨拿来一蒸,便失去本来的美味。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自相残杀;“砍竹遮笋”,比喻抛弃旧爱去结交新欢。

董元素有仙术,能把江陵的柑橘搬至长安的宫殿中;吴刚被天帝惩罚砍伐月中的桂树,却怎么也砍不倒。

【原文】

捐资济贫,当效尧夫之助麦

;以物申敬,聊效野人之献芹

。冒雨剪韭

,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

,孟浩然自娱兴雅。商太戊能修德,祥桑自死

;寇莱公有深仁,枯竹复生

。王母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子,故人借以祝寿诞;上古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故人托以比严君

。去稂莠,正以植嘉禾

;沃枝叶,不如培根本。世路之蓁芜当剔

,人心之茅塞

须开。

【注释】

尧夫之助麦:宋范仲淹之子尧夫去东吴取租,路遇石曼卿三件丧事未办,就把麦子给了石曼卿,回来后和范仲淹提起此事,与范仲淹的想法不谋而合。尧夫,范纯仁(公元1027—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石曼卿,石延年(公元994—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

②申敬:表示敬意。野人之献芹:相传古代有个人自觉老水芹美味,便在乡里的富豪面前称道。富豪听言尝了以后,既觉难吃又腹疼不已。大家都讥笑这个人,他自己也感到很惭愧。

③冒雨剪韭:汉代郭林宗自己种菜,友人范达夜间来了,郭冒雨割韭菜做饼招待朋友。

④踏雪寻梅: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冒雪骑驴寻梅,说:“我的诗思正在风雪中的驴背上。”

⑤祥桑自死:商朝第十代王太戊即位后,有祥桑树生长,七天后就合抱不过来。传说祥桑树是对施政者的警告。太戊于是实行德政,三天后祥桑树就死了。

⑥枯竹复生:宋寇准封莱国公,后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逾年而卒。归葬西京时,经过荆南公安,县人设祭哭于路,折竹插地挂纸钱,枯竹竟生出笋来。

⑦严君:指父亲。

⑧稂莠(láng yǒu):都是害苗之草。比喻坏人。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

⑨世路:人世间的道路。指人们一生处世行事的历程。蓁芜(zhēn wú):指荆棘。

⑩茅塞(sè):被茅草塞住了。

【译文】

捐献资财救济贫困,应当学范尧夫把一船的麦子送给石曼卿;以物品表达敬意,就应当仿效山野之民奉献芹菜。

亲自冒雨去菜园割韭菜,郭林宗款待友人的心情十分殷切;踏雪寻梅,孟浩然自我娱乐雅兴不凡。

商代太戊修行德政,祥桑便自己枯死;寇准仁德深厚,插下的枯竹又长出嫩芽。

西王母的蟠桃,每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故而人们借用桃子来祝寿;上古的大椿树,八千年才算一春,八千年才算一秋,所以人们借它来比喻自己的父亲。

除掉稂莠等害草,以使禾苗更茂盛;给植物的枝叶洒水,不如浇灌培育它的根。

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就像蓁芜一样,应当一一剔除;世人愚昧无知,如同茅草塞住心灵,必须使它通畅才行。

叼炸天的一生春秋五霸武道一键修改,我直接满级!天命妖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永乐皇帝朱棣传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经济篇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