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历史的沸点》(35)(1/1)
第三十四讲 麦城的那一场血案
一
刘备在荆州南部站稳脚跟,完成了隆中对的第一步。不过由于他实力有限,暂时还无法对益州有太多奢望。可万万没想到,没过多久,益州之主刘璋居然主动邀请刘备入蜀,这个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这份好事为什么又光临到刘备头上呢。
首先要感谢曹操,为什么这样说呢?曹操从赤壁大败而归,一时无力再扩张,故把精力转入治理内政上。但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注定不会沉默太久,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 年,曹操开始西征,他派司隶校尉钟繇和将军夏侯渊发兵,号称要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马超、韩遂势力。
曹操出兵汉中的消息传开,马超、韩遂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立即行动起来,组成了号称十万兵马的联军严阵以待。不过马超、韩遂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亲率大军,从潼关北渡黄河,大败联军,马超、韩遂西逃,曹操平定了关中,下一个目标直指汉中的张鲁。
这让益州的刘璋非常不安,因为益州和汉中紧密相连,唇亡齿寒,一旦曹操攻陷汉中,那益州估计很难保住。在这种不安情绪的作用下,刘璋觉得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很难抵抗曹军,需要强有力的外援来帮助自己。
为什么会选择刘备呢,这就是刘备要感谢的第二个人,此人是刘璋手下的重臣——张松。史书对张松的评价是“有才无德”,但刘璋却很信任他,让张松做了自己的“别驾”。只是张松并不满足于此,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始终觉得刘璋羸弱,益州迟早会不保,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他需要找一个可靠的下家。
张松的首选并非刘备而是曹操。长期以来,刘璋畏于曹操的实力,一直努力和曹操交好,有次他派张松做使者去许昌见曹操,张松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想趁此机会和曹操共商献蜀大计,他满怀豪情到了许昌,但结果却非常失望,曹操对张松表现得很冷淡,张松觉得自己是热脸蛋贴到了冷屁股上,一气之下,张松打消和曹操合作的想法,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
张松找到寝食难安的刘璋,向他建议应该趁曹操没有拿下汉中前攻取此地,否则益州危矣。但只靠现在刘璋的实力恐怕很难攻占汉中,所以可以请刘备入蜀,借助其攻打张鲁。刘备同样是汉室后裔,比其他人更为放心,用张松原话是:“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璋头脑简单,尽管手下有不少人反对,但他还是决定听从张松的建议,于是张松就派法正去迎接刘备。
法正这个人,在联刘叛蜀的问题上与张松属于同一个战壕,他到荆州见到了刘备,说明了来意。刘备不会放过天赐良机,对法正予以很隆重热情的接待,这与张松在曹操那里得到的待遇形成天壤之别。
法正心里感到很满足,便主动为刘备出主意,他说:“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这番话说得刘备非常心动,更加坚定了夺取益州的决心。
二
公元211 年十二月,刘备开始动身入蜀。他留下了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自己带着庞统等领兵向益州进发。
庞统,即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曾经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能得一者,便可得天下”,事实上,真正向刘备推荐庞统的却是鲁肃,这位鲁子敬对刘备可谓真心好,在鲁肃的举荐下,刘备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确实感到庞统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干,不久刘备将庞统封为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军师中郎将。
为什么刘备要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主力留下,而带一支偏师去益州呢?在这点上,可以看出刘备颇有谋略,虽然他对益州垂涎欲滴,但荆州毕竟是大本营,在是否能取得益州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如果荆州有失,那过去取得的一切将毁于一旦,这点刘备看得非常清楚,同时也反映出刘备对此行能否实现目的并非信心满满。
不过入蜀之路比想象中要顺利得多,因为刘璋已下令沿途都要对刘备兵马予以充足保障。刘备一行先是顺利到达了江州(今重庆市),随后又浩浩荡荡地到达成都以北的涪城(今四川绵阳),刘璋得知刘备到达成都附近,亲自引兵出迎,双方“欢饮百余日”。
从一定意义上说,刘备是刘璋请来的“打手”,所以刘璋毫不并吝惜银子,给予刘备军队不少马匹、车辆、粮食等保障,同时还拨给一些兵马,大方到连刘备都感觉到不好意思。本来张松、法正和庞统此时都劝刘备劫持刘璋,但面对刘璋的盛情,刘备实在下不了手。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度过这段欢愉的日子,刘备要带兵北上了。
毕竟刘璋邀请自己来是去攻打张鲁的,再这样无休止吃喝下去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刘备率兵北进,摆出一付要全力进攻汉中的架势。
但刘备真想帮助刘璋去打张鲁吗?显然不是,刘备来益州心里装着自己的小算盘,打张鲁只是幌子,怎么能得到益州才是他心里真正所想。所以刘备率军北进到达葭荫关(今四川广元)便驻足不前。而这一停就是一年多,因为刘备对于下一步怎么做还未完全考虑好。
随军的军师庞统为刘备献出上、中、下策,选精兵奇袭成都,是为上策。放出风声假称荆州有急,做出回师救援假像,趁其不备吞并刘璋手下杨怀、高沛的部队,再进军成都,这是中策。退回荆州,以后再伺机攻蜀为下策。庞统劝刘备早下决心,否则形势会越发不利。
刘备经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中策。无巧不成书,此时恰好曹操大举进攻孙权,孙权倍感压力,向刘备求救,于是刘备给刘璋写信,说曹军攻吴,吴地危急,现在需要自己回师救援,希望刘璋能再给自己上万兵马和粮草。
要说刘备这样的请求实在有些过分,他率部到了蜀地后大吃大喝后驻足不前,寸功未立便要打道回府,居然还提出这样的要求。刘璋再糊涂也不会同意这样的请求,但因刘备毕竟是自己请来的,也不好撕破脸皮,所以只答应给刘备四千兵马,粮草也减半提供。
此时最着急的莫过于张松,他不知道刘备回师是使诈,他请刘备来本来是为占据益州,但大事未成却要打道回府,看上去竹篮打水将要一场空。情急之下张松写信给刘备劝阻不要回师荆州,但这件事被自己的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害怕张松事情败露后连累自己,便大义灭亲,向刘璋告发了弟弟。
这下刘璋被彻底激怒,没想到张松吃里扒外,一种被蒙在鼓里的羞辱感刺激着他,震怒之他下令处死张松,并通知给各关隘严防刘备军队。这样刘备的戏就无法再演下去了,他索性撕破脸皮,先是动手杀了刘璋手下大将杨怀、高沛,然后留下将军霍峻守卫葭萌关,他自己带着庞统、黄忠、魏延等向成都进发,同时通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蜀增援,意图前后夹击,一举攻克成都。
三
攻击初始相当顺利,刘备率军突破白水关,进占与刘璋曾经“欢饮百日”的涪城,但走到雒城(今四川广汉北)的时候,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让刘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地方被阻击整整一年的时间,而在此期间,手下最得力的谋士庞统中流矢而死,可谓“代价惨重”。
相反,诸葛亮、张飞、赵云一路凯歌,先后拿下了白帝城和江州,本来他们是奉命与刘备会师成都的,但刘备被困在雒城,无法及时赶来,围攻成都的计划只好拖后。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攻克雒城后引兵赶来与诸葛亮、张飞等合兵一处,将成都围成铁桶一般。
而在此时兵败于曹操的马超也引兵前来归降刘备,这个消息传到成都城内,刘璋的军心严重动摇。没过多久,刘璋决定放弃抵抗,开城投降,虽然当时城里尚有不少兵马和粮食,但为了避免血光之灾,不让百姓继续遭受战火洗礼,刘璋不想再打下去了。公元214 年夏,刘备进入成都,这距离他离开荆州进入蜀地已经过了三年。
刘备终于取得了物产富饶的益州,开始论功行赏。关羽被任命为“督荆州事”,荆州军政大权自此交给了关羽。张飞被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重地。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黄盖升为讨虏将军,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
刘璋原来的一些手下,如李严等人,也得到了刘备的重用,特别是法正,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和诸葛亮并驾齐驱,一时间风头胜过其他人。
正当刘备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偏偏有人要来煞风景,孙权此时派人来讨荆州。细想其实不难理解,当年刘备借荆州的理由是自己人多地少,无法安置。借得荆州后,孙权让他去攻取蜀地,又被刘备谢绝,而如今刘备却自己独吞了益州,孙权自然非常生气,他一方面派人将已经嫁给刘备的妹妹接回江东,另一方面派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前来讨要荆州。
刘备当然不会再把荆州还回去,他对诸葛瑾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这话说得实在太气人。孙权听了感到震怒,决定采取行动,他趁刘备大军尚在蜀地,关羽还在江北之即,派大将吕蒙收复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孙权是要动真格的,而自己远非当年那般羸弱,所以也不愿意妥协。他亲率大军从成都赶回荆州,又派关羽进驻益阳,试图夺回被吕蒙所占据的荆南三郡。孙权当然更不会认怂,率领大军进驻陆口,又让鲁肃兵临益阳,与关羽形成对峙。
双方剑拔弩张,最坐不住的便是鲁肃,当年正是在鲁肃的大力劝说下,孙权才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如今双方要为这个而大打出手,鲁肃感觉自己下不了台,同时他更担心双方兵戎相见,让曹操渔翁得利。
鲁肃提出要面见关羽商谈,尽最大努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议。
会谈时两军相距百步,只有鲁肃和关羽佩戴单刀见面,这就是历史上的单刀赴会。但是面对现实利益,双方都很难做出让步,会谈注定不会有任何后果,看上去一切都要在战场解决了。
四
关键时刻,不甘寂寞的曹操又出来搅局,他突然大举进攻汉中,张鲁不敌只好逃亡巴中,曹操强有力的攻势,使得成都顿时陷入恐慌,为了全力对付曹操,保卫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刘备只好主动与孙权讲和,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划给孙权,双方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孙权对此也算满意,罢兵而归。
刘备引兵回到蜀地,此时张鲁已经投降曹操。失去汉中使得益州没有了北方屏障,曹军随时可以南下攻取益州,对此刘备深感焦虑。
但曹操此时并无意急于攻伐益州,因为他担心孙权在合肥增兵,袭击其后方,也担心关羽从荆州起兵。
而这时候曹操的一位手下出来建议主张坚决攻蜀,他就是三国中后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司马懿,当时他担任丞相主薄,他力劝曹操应趁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而攻取之,他说:“今不取,必为后忧。”
曹操或许是因为赤壁惨败,远没有当年的豪气。面对司马懿的建议,他说出一句名言:“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他已经没有了继续攻取益州的决心。没过多久,曹操引兵北还,但并没有放弃汉中,而将夏侯渊、张郃、徐晃等大将留在此地。不久张郃率军南进,结果被张飞大败,这场战役很重要,自此曹军打消了南进的决心,开始采取守势,而刘备则看到了攻占汉中的希望。
这一战使得汉中平稳了两年。两年后,即公元218 年,刘备开始主动出击,他率领法正、黄忠、魏延等进攻汉中。初战并不利,大军被阻挡在汉中门户阳平关外而久攻不下。见此状况,刘备决定另辟蹊径,他率大军转而攻击汉中的西南门户——定军山,这是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战例,老将黄忠率军击溃曹军,曹军大将夏侯渊也死在乱军之中,刘备乘胜追击,很快占领了汉中大部。
曹操听说夏侯渊战死和汉中将失的消息,感到大惊,急忙率大军由长安出斜谷,赶来解救危局,但为时已晚。刘备据险而守,拒不出战。
曹操无可奈何,随着时间推移,曹军的后勤补给渐感困难,所以曹操决定撤离汉中。当时他下达的口令是“鸡肋”,只有手下大臣杨修深得其意,认为汉中对曹操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下达这样的口令看来是想准备撤退了,果不其然,很快曹操就决定撤离汉中。
杨修太过聪明,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也因此而丢掉性命。
曹操之所以认为汉中是“鸡肋”,很大原因在于他当年打败张鲁后,已经将汉中数万居民迁移至洛阳等地,在兵荒马乱之际,人口的价值要远大于土地,所以曹操觉得放弃汉中也并非十分可惜。
但无论如何,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继攻占益州后,再下一城,而且战胜的是曾经无数次打败自己的曹操。此后不久刘备自封为汉中王,达到了人生最辉煌也是最鼎盛的时期。
刘备称王,说起来和曹操也有关系,因为在此之前,也就是曹操征伐张鲁后,曹操被封为了魏王,政治待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可以像萧何、霍光一样“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在礼仪上和皇帝也没有什么两样。
但曹操并没有满足于此,公元213 年,有人向献帝提出应该封曹操为魏公,加九赐,这离皇位也就一步之遥了。曹操起初表示谦让,但荀攸、程昱、董昭等联名劝进,曹操最后只好“违心”同意。
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表现那么积极,反对派也有不少,为首的是曹操非常信任的荀彧。荀彧在曹操阵营中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一直以来为曹操出谋划策,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年曹操想去洛阳迎奉献帝时,手下有不少人说三道四,荀彧很坚定站在曹操一边,为他制定了政治上三大纲领,使得本来并不强大的曹操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不少,所有曹操一直以来很器重荀彧。
既然如此,为何荀彧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反对曹操呢?这要从荀彧的自身抱负说起,荀彧的人生理想是要辅佐一位英雄,来平定天下最终匡扶汉室。他选择曹操,正是因为他觉得曹操是这样一位英雄,但后来的曹操实力越来越强,他看出曹操渐渐有了篡夺皇权的野心,这与他当年的初心背道而驰,所以荀彧走到了曹操的对立面。荀彧为他所坚持的理想最终付出了代价,死亡很快降临他头上,对荀彧的死,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是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荀彧明白了曹操的意图,于是就自尽而亡了。
五
刘备从汉中赶走了曹操,自封汉中王。此时刘备有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希望快马加鞭实现隆中对的蓝图,可现实情况是,荆州还没有完全占有,孙权控制着江夏郡,曹操占有南阳郡,南郡虽然在自己控制范围,但还是从孙权处借的,孙权对此耿耿于怀,为此,如果想只争朝夕,必须要在荆州有所动作,夺取南阳郡,打开北进道路,同时通过行动告诉孙权,不要再对归还南郡抱有幻想。
于是荆州的关羽开始主动出击,攻击目标是汉水北岸的樊城,樊城和襄阳隔水而望,襄阳曾经是荆州的中心,也是刘表当年驻扎的地方,曹操赤壁败退后,并没有放弃襄阳,派乐进率军镇守襄阳,此地是通往北方的战略要地,因此不容有失。当时镇守樊城的曹军主将是曹仁,关羽做出攻击态势后,曹军大将于禁和庞德率军前来增援,被命令驻扎在城外。
从兵力上讲,关羽并不占什么优势,但老天却十分眷顾,当时已经到了荆州的雨季,在此多年的关羽早有准备,但从北方来的于禁和庞德不明情况,因而吃了大亏,他们把自己的七支人马驻扎在江边的低洼之处,没过多久,大雨如注,江水暴涨,这七支人马被淹在水里,多数丧失了战斗力,成为了关羽的俘虏,只有少数人逃到高处,这些残兵败将对关羽来说,简直就是盘中美餐,于禁走投无路只好投降,而庞德被俘后,表现得很有气节,宁死不降,被关羽所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水淹七军”,此战后关羽威震华夏,附近一些郡县纷纷归降。
可惜的是,关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自己的后路不稳,决定展开全面进攻,亲率主力进攻樊城,以一部分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将曹仁看到关羽气盛正胜,准备弃城而去。但被汝南太守满宠劝阻,满宠认为万万不能弃城,否则正中了关羽的计谋,曹仁在满宠的劝说下奋力抵抗,导致关羽一时无法得手。
一旦久攻不下,关羽最大破绽就暴露出来,那便是后路随时可能被断。但关羽对此并不太在意,因为当时只有孙权有可能断其后路,而孙权和刘备尚属盟友。孰不知,此时鲁肃已死,孙权对刘备的态度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接替鲁肃的是吕蒙,他对孙刘联盟的态度与鲁肃截然相反,一直想通过武力夺回荆州,孙权也逐渐接受吕蒙的意见。
孙权首先做的是和曹操讲和,然后开始准备偷袭江陵,对此刘备和关羽都一无所知。吕蒙知道关羽的厉害,所以他并没有硬干,而是采用了巧妙的策略。他假装病情严重离开了陆口返回建康,关羽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孙权东线的主将不在,后路不再有忧,于是更加放心大胆地围困樊城,吕蒙到建康后向孙权推荐青年将领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
陆逊是东吴青年将领中的杰出代表,他到任后先是稳住关羽,对关羽大献殷勤,关羽由此更加放松警惕,把留守江陵的军队大都调往樊城前线,后方变得更加空虚。
在关羽的猛烈攻击下,樊城的曹仁渐感不支,曹操想发兵救援但又怕来不及,司马懿此时献计,建议曹操写信给孙权,以割让荆州一些地区为条件,让孙权尽早发兵攻击关羽,孙权接到曹操的来信,表示愿意联曹攻刘,关羽的厄运很快就来临了。
很快,吕蒙策划上演历史上著名的“白衣渡江”,他让东吴士兵都穿上白衣,化妆成商人的样子,让百姓划船日夜兼程,载着这些白衣士兵直奔公安城而来,江边的关羽守军猝不及防,全部做了俘虏。驻守公安和江陵的关羽手下傅士仁和糜芳先后投降,而关羽对此却一无所知。
为了能实现战役目的,孙权希望曹操在正式攻击关羽前要保守秘密,但曹操老谋深算,故意将此消息用箭射入樊城城中和关羽军营中。
被关羽军队和洪水围困的樊城守军得到消息后士气大振,而关羽却深感不安,不知道这消息是真是假,眼见樊城指日可下,实在不忍放弃,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攻城。直到听到江陵失守的消息,关羽才急忙从樊城撤兵往回赶。孙权早已派陆逊抢占了夷陵和秭归(今湖北秭归),断绝了刘备和关羽之间的联系。吕蒙占领江陵后,对城内百姓,特别是关羽将士家属非常厚待,这也在一定程度瓦解了关羽的军心。
关羽撤到江陵北边的麦城,感觉大势已去,无奈之下想利用诈降找机会突围而出,但孙权早有准备,派人在半路截杀,关羽和自己的儿子关平被生擒,一年后被孙权所杀,三国之中,除吕布之外武力最强的关羽就这样命丧江东。
后世对于关羽非常崇敬,把他当做武圣来对待,“关老爷”成为神仙一样的人物,许多人利用其来保佑自己,这都是后话,关羽之死,原因很复杂,除了孙权的背后插刀,从主观上看主要是因关羽自身性格上的缺点,还有刘备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自此,孙权占据了荆州大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刘备占据了包括汉中和益州全部,曹操则掌控几乎整个北方,三国领土范围在这个时候基本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