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南下伐金(1/1)
金国是蒙古部落的宗主国,曾经灭辽、北宋,称雄一时。但到成吉思汗称霸时,金国已度过了鼎盛时期,国势日渐衰落,君臣之间互相猜忌,朝臣勾心斗角,朝政昏乱,军队长期不耕不战,士气低落,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金朝自从强大以后一直对蒙古诸部落实施民族压迫政策,常出动大军攻打、劫掠蒙古诸部落,并唆使塔塔儿等部落与蒙古诸部落互相仇杀。金朝对蒙古各部的残酷民族压迫,引起蒙古各部人对金朝的深刻仇恨,成吉思汗的祖先俺巴孩汗、斡勤巴儿合黑等均被金朝用酷刑处死。
金国是蒙古的世敌,成吉思汗想要争霸世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面对金国。13世纪时,金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军备废弛,金国统治者奉行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政策,矛盾不断激化。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逐步谋求摆脱对金朝的臣属关系,转而对金用兵作战。
经过几年的准备,成吉思汗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他已经有了和金国对抗的实力,对待金朝朝廷的态度日益蔑视和傲慢起来。这时,金国的皇帝病逝,新帝继位,金国派遣使者到蒙古草原四处通报,其中一名来到了成吉思汗这里。蒙古是金国的属国,成吉思汗也是金国的附庸,皇位的继承本来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成吉思汗却不以为然。他听完金廷使节宣读的诏书后,他心不在焉地问来使道:“新君是谁人?”
来使回答说:“是卫王。”
成吉思汗大声感叹说:“我原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上的神人才能做的,没想到卫王这般昏庸无能之辈也可以做皇帝。”说罢,成吉思汗向南面金国的方向唾了一口,抛下金国使节,上马扬鞭而去。金国使臣见此,一时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成吉思汗忍耐了很久,现在他终于敢于向金国说不了。从血统世系关系上来说,蒙古人同金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鸿沟。金国皇帝曾侮辱过蒙古人,对蒙古的几位汗施加酷刑,像处决罪犯一样把俺巴孩汗和斡勤巴儿合黑亲王残酷地折磨致死。俺巴孩汗在临死前曾大声说,他的子女甚多,有朝一日必定会来报仇。这既是对金国的警告,也是对蒙古后人的激励。成吉思汗牢记先辈的遗愿,现在,蒙古各部已经统一,给金国以严厉惩罚的时候到了。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称汗的第六年春天,成吉思汗以为祖宗报仇做旗号,率领蒙古铁骑杀向金国。出兵前,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金国,成吉思汗派人到南宋表示友好,愿意与南宋联合攻金。迫于金国的压力,南宋没有同蒙古国建立联盟,但对蒙古国攻金,采取了中立的态度,这对成吉思汗是有利的。
征金是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对外扩张战争中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是他们由弱小走向强大,从蒙古走向世界的决定性的一次战争,成吉思汗的兵法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走向成熟。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正式在蒙古东部的克鲁伦河河畔誓师。他召集各蒙古部落,无论是蒙古本部还是住在遥远的地方的附庸,都纷纷前来,与成吉思汗共同商讨伐金大计。成吉思汗把远征金国的战争当做全国性的对外战争加以准备,他广泛地发动盟友,统治吐鲁番和库车等绿洲、家住在西部的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统治巴尔喀什湖以南谢米列奇耶地区的哈剌鲁王阿儿思兰,都率领军队,不远万里参加对金国的作战。成吉思汗率领各路大军,来到蒙古的圣山不儿罕山,举行庄严盛大的宗教仪式,他祈求长生天保佑他赐予蒙古福气,保佑他们出师胜利。成吉思汗按照萨满教的仪式,脱帽解带于肩,三次叩头于地,然后祷告说:“长生天在上,我决意整顿军马,为被金国残害致死的俺巴孩汗和斡勤巴儿合黑亲王报此血海深仇。长生天赐我神力和福祉,消灭金军,光大蒙古。”宣誓完毕后,成吉思汗正式率领大军,两路齐发,直捣金国。
时值1211年初秋,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东路军。他派大将哲别为先锋,首先向乌沙堡进攻,进入金境。哲别作战勇猛,蒙古军锐不可当,很快占领乌月营。金军统帅完颜承裕不敢抵抗,慌忙率军撤退,一直退守到野狐岭附近,才将大军驻下,与蒙古对抗。当时金军数量胜于蒙古许多,号称大军50万,但金国将领指挥不当,金军士气低落。
蒙古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在野狐岭战役中大败金兵,突破了金国用来防御草原游牧民进攻的边墙。在这次战斗中,金国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一半,从此元气大伤。金宣宗被迫求和,向蒙古贡献了大量财物。蒙古军队长期征战疲劳,获得大量财物、俘虏后北返。
金军步步为营,在野狐岭失败后屯兵于浍河堡,严守不出,成吉思汗采取从中央突破敌军、两翼策应的战术,全歼金军主力。此后,蒙军主力攻入居庸关,哲别率领先锋军直达中都。中都是金国的首都,是金国皇帝的所在地,金国倾全国兵力严防死守,哲别与金军几次战斗不能取胜。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来后,见金国实力犹存,为了避免蒙古国大的伤亡,主动撤出了对中都的战斗。成吉思汗命令朮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西路军,以汪古部主力为蒙古军向导,进入阴山地区,蒙古军顺利地攻下净州、云内州、丰州等城池,进而合围金国西京(今山西大同)。为了督促蒙军作战,成吉思汗亲自上阵鼓舞士气,金国守将殊死战斗,用箭将成吉思汗射伤,蒙古军被迫后退,撤出对西京的包围。之后,成吉思汗采用避实就虚的战略,派哲别率蒙古军攻入金国兵力薄弱的东部地区,掠得大量财物,充实了蒙古的军力。蒙古军队东西两路,扰得金国不得安宁,当金国派军队进攻哲别时,成吉思汗趁机率军攻克宣德、德兴等河北诸城,将金国左丞相完颜纲所率领的军队一直追击到居庸关,金军精锐消耗殆尽。
稍事休整以后,成吉思汗将蒙古大军分为三路--中路军、右路军和左路军,南出紫荆关,向金国的山东、河北等地进攻。成吉思汗与其幼子拖雷率领中路军,在华北平原上长驱直入,深入金国腹地;右路军由成吉思汗的另外三个儿子朮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他们率领军队沿太行山一线向南进攻,占领金国的山西地区;左路军由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率领,主要进攻东北方向。蒙古大军三路齐发,互为犄角照应之势,其势不可当。
1214年春,蒙古三路大军会师于中都附近,再次将中都包围。蒙古军声势强大,金军接连失败,金宣宗被迫向成吉思汗求和,献纳公主、童男童女、金银财宝等,成吉思汗在得到金国的大量财物后,考虑到蒙古刚刚建国,西部边界尚不稳定,率领军队撤退。蒙古实力强大,中都在几年之内两次被蒙军包围,金宣宗担心总有一日中都必不保,在成吉思汗撤军后不久,慑于蒙古的军威,脆弱的金统治者,在1214年春仓皇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皇太子守忠留守中都(今北京),由尚书左丞完颜承晖、参政抹燃尽忠辅佐,躲避蒙古军锋芒。
随后,成吉思汗借口金帝没有议和诚意,再次统军攻金,在野狐岭,蒙古军队击溃了30万金国守军,前锋直指居庸关。居庸关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一旦有失中都必不保,金国在居庸关外布铁蒺藜百余里,冶铁固关门,派重兵守御。
成吉思汗避实击虚,留部将与金兵对峙,自己则亲率精锐,兼程从小道奔袭紫荆关。金军猝不及防,被迫退离紫荆关,紫荆关的失手,使金国的都城中都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面前。
为了搜刮更多的财物进行对蒙古的战争,金国更加残酷地剥削境内的其他民族。金朝对契丹人的镇压与防范十分严密,契丹人的反抗与逃亡也不曾稍有停息。另外,女真族与汉人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锐。金人禁止汉人收藏军器,平毁中州城市。在官吏的选举、升迁方面,女真人享有种种优惠特权,汉人则受歧视。女真人还把汉族分划为汉人与南人两种,进行分裂和挑拨,执行严格的里甲制度,这些都使广大汉族人民怨恨刻骨。此时,金朝内部已经如同一座随时都有可能喷发的火山,蒙古军的进攻又大大削弱了金国的统治,这使得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动蜂起云涌,更加有利于蒙古军队的进攻。金国境内各个民族的反抗斗争进一步削弱了金朝的实力,使它完全丧失了抗御蒙古军的能力。
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充分展示了自己大漠英雄的机智和能力。他在战前充分侦察,避害趋利;在战争中善于把握时机,抓住机遇;他善于纳谏,优待降将。诸些种种,为他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开辟了大道,让他的军队直指中都。
成吉思汗每战之前都对敌人进行充分侦察,了解敌情后发动进攻,从不莽撞行事。当敌人虚实难知时,他先以小股队伍冲击敌人以探实力;如果敌弱,则全军并进围而歼之,若敌强我弱,则分化敌人各个歼灭,或者掉头远遁,避其锋锐,以图后计。
如1211年,蒙古第一次进攻金国,军队必须通过居庸关,才能发起攻击。居庸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进攻金国首都中都城的必经之路。成吉思汗详细调查后发现,守关的金国将领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他便定下计策,命攻关的将军哲别攻关口时,佯装败退,引诱敌人出击。金国将领果然中计,误认为蒙古兵真的溃败,率领关口守兵倾巢出动。哲别且战且退,把金国军队引进埋伏地区,把敌人打得大败。这时候大将木华黎率领大军从关口西门进攻敌人,由于西门的兵力大部分被调走,蒙古军得以乘虚而入,号称“天险”的居庸关终于被蒙古军拿下!
在攻打金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对战机的把握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成吉思汗自信,但不自大,在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和把握之前,从不轻易进攻,总是在了解对方情况的过程中耐心地等待机会。等到机会出现了,他便会如闪电般地出击,绝不会让机会溜走。
成吉思汗在大举攻金前,长年通过金的降人、使者及来往于山东、河北各地经商的回鹘商人了解金国的实情。契丹人耶律阿海通诸国语,被金朝选派为使者出使蒙古国,见成吉思汗姿貌异常,遂向他报告“金国不治戎备,俗日侈肆,亡可立待”的情况,劝他攻金。回鹘一田姓大商人,往来于山东、河北经商,向成吉思汗等蒙古贵族报告中原民物繁庶的具体情况,劝他组织军队攻金。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金降者向他报告了金章宗肆行暴虐的具体情况。后陆续又有金降者向他报告金章宗“杀戮宗亲,荒淫日恣”的许多情况。但他始终未敢轻动。直到1211年,他对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实情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尤其是在他探知金新帝卫绍王允济懦弱无能,同时在他已先后征服了西夏、畏兀儿、哈剌鲁等邻国及北方森林狩猎部落,消除了后顾之忧,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之时,他才于此年秋大举进攻金国。
成吉思汗善于听取部下的建议。1215年,蒙古军攻下金都。王楫向成吉思汗进言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掳掠,以慰民望。”当时中都城中出现了断绝粮食,甚至人吃人的局面,于是成吉思汗听从了王楫的建议而允许军士提供粮食,到城里去卖给那些饥饿难耐的民众。于是成吉思汗的军士得到了从民众那里交换来的金帛,而民众则获得了宝贵的粮食,由此原先那种不堪的情形得到了极大的扭转。王楫又言:“田野久荒,而兵后无牛,宜差官卢沟桥索军回所驱牛,十取其一,以给农民。”成吉思汗又采纳了他的进言,王楫得到了数千头牛,分给了邻近的诸县,民众大悦,许多民众又重新恢复了农业的耕种。
在对待金国的降将时,成吉思汗心胸宽广、不计前嫌。成吉思汗攻取金朝时,在蒙古铁骑的不断进攻之下,金朝内外矛盾迅速激化,大量契丹、汉族将领和地主在蒙古强大的军事面前,背叛金国,归附蒙古,其中包括石抹明安、郭宝玉、刘伯林、夹谷长哥、移剌捏儿等名将名臣。而成吉思汗对这些前来臣服的叛将非常重视,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并委以重任。在蒙金两军野狐岭大战前夕,女真族统帅九斤派契丹人石抹明安出使蒙古,让他质问成吉思汗入侵理由。谁知,石抹明安见了成吉思汗后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追问他投降的理由,他回答说:“我早就有归顺你的想法了。”这句话将契丹族和女真族的矛盾暴露无遗。成吉思汗之所以大胆任用降将,也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金国内部深刻的民族矛盾,于是大胆任用契丹降将。
在伐金的过程中,先后还有石抹也先,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泽父子及石天应、张柔、严实、董俊等金国臣将前来降服,而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这些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吉思汗对这些降将的重用,不仅对金朝的各级统治者造成极大的恐慌,大大削弱了金朝统治力量。同时重用降将也激化了金朝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使统治阶层内部相互倾轧攻击,制约了金朝的军事与政治力量。统治者中的高级将领大规模地投降蒙古国,也使得金国百姓感知到了金王朝的腐朽和蒙古的兴盛,于是也开始大规模地叛离,辽东爆发了以耶律留哥为首的契丹人民起义;汉族人民也不愿再忍受女真族的黑暗统治,纷纷起义反抗,其中最著名就是杨安儿、李全领导的红袄起义军。这些起义从内部大大打击了金朝的统治力量,牵制了金军的部队,从而减轻了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压力。
成吉思汗是一个非常理智的统帅,他对战事部署缜密,善使攻心术。在每次进攻敌人之前,成吉思汗总是先采用招降战略,如果敌人投降了就不杀;如果不降则全部杀死。蒙古将军拙赤进攻花剌子模国的莎嘎那忽城,攻城之前先派使者向守城军民宣传投降归顺政策,但城内守军将派去的使者残酷地杀死。蒙古军队当即以武力回击,不久城堡被攻破,全部反抗者被杀死。在攻打斡失堪大城时,守军接受劝告,自动归降,成吉思汗信守自己的诺言,全城军民安然无恙。
草原的血族复仇的习俗也在他的进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吉思汗的大军所到之处,人口、牲畜和财物都被洗劫一空,更有甚者,一道屠城的命令就使一座座城池成为空城。迟到的复仇快感并不能消弭人心中的怒火,并在高昂的战意催动下势成燎原,战争的车轮一旦滚动起来,除非将面前的一切碾成碎片,否则是不会稍事停歇的。成吉思汗驾驭着战车,也为战车所牵引,以风驰电掣之势碾碎一切。
1213年,成吉思汗大军攻陷保州,将所有的居民驱赶出来,并将成年人全部杀死。过了两天,发现有些百姓还有反抗之意,就下令将老人儿童也全部杀害。1214年,成吉思汗用了三天攻破卫州,因为愤怒也将全城百姓尽数杀害。成吉思汗的手高高举起,又猛地向下一挥,如同斩断了羁绊着泄洪闸门的绳索。金铁的洪流在这挥手之间喷薄而出,将胜过料峭春寒的死亡冰雨劈落在其俘虏的头顶。
后来,成吉思汗统率的蒙古军从原始杀掠战争方式逐渐转向对被征服地区的长期占领、统治,对居民的掠夺、杀戮就逐渐减少。1214年夏,蒙古军由古北口进占景、蓟、坛、顺诸州,诸将意欲屠杀被俘军民,经石抹明安劝谏,成吉思汗同意不加屠杀。畏兀儿人塔本告诫成吉思汗说:“国家的根本是老百姓,杀完了他们,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以这种方式却更加使得敌人的反抗之心愈加强烈。”成吉思汗觉得有理,这才约束手下,逐渐减少杀戮。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终于攻下了中都。在战争中,成吉思汗还俘获了赫赫有名、后来为元朝建立了巨大功劳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不仅对蒙古的对外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帮助成吉思汗树立了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方针,一直影响到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此后,成吉思汗率军回漠北,蒙古征金暂告一段落。后来,成吉思汗又委托木华黎全面负责征金事务。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汗继续对金的进攻,直到1234年,蒙古才将金国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