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元太祖成吉思汗全传 > 第三节 权皇帝

第三节 权皇帝(1/1)

在蒙古国的开国功臣中,木华黎被成吉思汗称为“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一样关系密切的股肱之臣,他与博尔术、赤老温、博尔忽一起号称“四杰”,是蒙古国的杰出统帅和谋臣,是能够对成吉思汗形成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人物之一。在蒙古国走出草原,发展到中原地区建立元王朝的历史进程中,木华黎经略中原是重要的一步。

蒙古大军一路南下,攻克金朝首都中都之后,成吉思汗意识到金朝已不再是心腹大患了,便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西方,全力对付花剌子模。成吉思汗踏上征西路之前,必须要寻找一个主持金国战争的全局统帅,继续维护蒙古对金国作战中的优势,维护在中原的统治地位,木华黎的胆识才华和征战经历使他成为无可争议的人选。于是,成吉思汗在出发前,将中原的广大战场交给了他忠诚的大将--大名鼎鼎的木华黎主持。1217年八月,成吉思汗正式册封木华黎为国王、太师、都行省承制行事,赐黄金印、誓券。成吉思汗对木华黎信任有加,将金印刻上“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八个大字,以示要将木华黎的封爵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临行前,成吉思汗庄重地对木华黎说:“太行之北,朕自经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将对金作战的全部大权,委托于木华黎一人。

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股肱战将之一,早在成吉思汗打败主儿勤的时候,成吉思汗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主儿勤是合不勒汗的七个儿子中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的后代,因为是长子,所以合不勒汗从自己的属民中挑选出“手能挽弓的、胸有胆识的、器宇轩昂的、气贯长虹的”百姓给了他。如今,主儿勤的有胆有勇的百姓都归属了成吉思汗,成为他的“梯己百姓”。在这些人当中,就有后来威名远扬的木华黎。

木华黎所属的札剌亦儿氏族,早在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时代就被征服,成为蒙古部的世袭部落奴隶。长期以来,他们为主人服役,有的人逐渐家资富饶,成了“伯颜”(富翁)。木华黎的祖父帖列格秃就是这样一个人,主儿勤被消灭后,他带着三个儿子古温兀阿、赤剌温孩亦赤、者卜客,古温兀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木华黎、不合,赤剌温孩亦赤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统格、合失,来到成吉思汗这里。古温兀阿对成吉思汗说:“我让这两个儿子,给你固守黄金的大门,如果离开了你的黄金大门,便断送他们的性命;给你谨守宽广的大门,如果离开了你的宽广大门,便挖出他们的心!”

从那以后,木华黎就跟随成吉思汗征战疆场。他跟随成吉思汗浴血奋战,从蒙古草原直到中原战场,或是辅佐大汗,运筹帷幄,或独率一军,独当一面,都能够谋则有功,战则必胜。他的位置与作用,已成为成吉思汗的副帅和助手,犹如左膀右臂一般,不可缺失。等到成吉思汗委以重任的时候,木华黎的威名也在蒙古草原上如雷贯耳了。

自古以来,蒙古政权只封同姓兄弟子侄为王,异姓功臣只封为千户或万户,绝对不能被封为宗王爵位。木华黎被破格封为国王,不仅表明成吉思汗对他的信任,而且表明他所担负使命的重要性。成吉思汗用人智谋超群,他任命木华黎为中原之王,就是要利用木华黎具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任。

蒙古所谓的“国王”封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一国之主,只是爵位,并没有国土。成吉思汗刚刚起步的时候,曾派木华黎到全国边境地区,并没有名号。当时,女真诸部为了表示对木华黎的尊敬,称他为“国王”。成吉思汗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他不但没有像中原帝王一样怀疑木华黎有反叛之心,而是认为这个称号是个幸福征兆。成吉思汗顺水推舟,封木华黎为“国王”,又在前面加“太师”称号,把对金国战争的大权全部授予木华黎,凡攻金战争中的一切事宜,不需请示报告,皆可自行由太师决策处理。为了体现出木华黎有充分的指挥、生杀大权,加重他的权威,成吉思汗还特地制九尾白旄纛大旗赐给他,并告诉诸将:“凭此面大旗,如朕亲临,军中所有将士,一律听令,如有违拗,可以先斩后奏。”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对木华黎的倚重,如同中原帝王授予大臣尚方宝剑一样,赐下了生杀予夺的大权。正因为如此,金朝人把木华黎称之为“权皇帝”,“权”是“代理”的意思,成吉思汗不在,木华黎就成了代理皇帝。

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国王时,共拨给他军队约10万余人,把燕京、西京(今山西大同)及其以北的地方交给他统治。但是,蒙古军的主力却被成吉思汗带走了,木华黎分得的蒙古精锐骑兵仅有15000人,军队的大部分是由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组成,作战能力远远低于蒙古骑兵。因此,木华黎的政治地位虽然如此崇高,成吉思汗留给他统率的南征军,却不是他原来统率的左路军,也不是蒙古军队的精锐,而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偏师。

经过精心安排,木华黎根据战事需要,从蒙古骑兵中抽出一部分人马,加上弘吉剌、札剌儿等其他蒙古部落的军队,组建了探马赤军,充当征金的前锋。“探马”的意思,在汉语中是指挥军队中的侦察特务人员,而在蒙古语中,“赤”的意思是指“人”,“探马赤军”指的是打先锋的军队,它是以汪古、弘吉剌、札剌儿等五部蒙古军队为核心,由笑匿歹、阔阔不花、孛罗、怯烈台等几名将领指挥的一支杂牌人马。当时,金国虽然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仍有大军几十万人。从数量上看,蒙军仍处于绝对劣势,木华黎要打败金军需要付出极大努力;从质量来看,金军供应充足,久经沙场,而蒙军却似“乌合之众”。成吉思汗给木华黎戴上了高帽子,是有良苦用心的,他就是要木华黎用这一支偏师,去消灭劲敌。

木华黎要依靠这样一支军队,去完成成吉思汗交给他的任务:召集豪杰,勘定未下城邑。成吉思汗不仅将征服地的百姓托付给他,让他保护他们,而且嘱托他尽可能地将尚未归服的人民征服。为了迅速征服中原,稳定中原,木华黎于是逐步放弃改变屠杀抄掠和占而复撤的做法,力图长期占领和统治中原地区。为此,他大力收附汉族地主武装势力,并注意招民耕种,恢复农业生产,收服人心。

蒙古在刚开始伐金的时候,铁骑所到之处,杀掠十分严重,撤军时,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统统席卷一空,“屋庐焚毁,城郭丘墟”。败逃的金兵也大肆抢掠,残害百姓。兵荒马乱之际,盗贼蜂起,不断骚扰地方。在初期对蒙古作战失利以后,金国为了避开蒙古军队的锋芒,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此后,黄河以北的原金国统治区,金国不能有效控制,地方政权瘫痪,而蒙古军队也未牢固占据这些地方。这样,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处于“荡然无统”的局面之下。在混乱之际,留守的金朝将领或地方民众纷纷组织武装自保,地方豪强成为各占一方的武装割据势力。木华黎原来在长城以北就从事收降安抚工作,收附了一批契丹、女真、汉人的地方武装首领。现在他再次挥师南下,就更加注意各地的地主武装势力。由于战场广阔,战线过长,而手中军队又有限,木华黎深知他手中的10万军队只能驻在战略要地和用于大的战役行动,不能分散到几千里的广袤战线上去。为了建立长久的统治,收揽大量的治理人才,木华黎采取了成吉思汗“招集豪杰,勘定未下城邑”的建议,凡是归降的汉族地主武装首领,一概让他们依旧管辖原有的地盘;金朝官将则维持原职,或者授以更高职位;对于平民百姓,则按照势力大小授以新职。在蒙强金弱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汉人地主武装首领归向木华黎。

蒙古军队向来嗜杀成性,木华黎挥师南下了,虽然难免还有杀掠,但渐渐也有了许多变化。投降蒙古的汉族大将史天倪进言:“中原一带地方大致攻下,但我军仍奉行抄掠劫杀政策,这不符合‘王者吊民伐罪’的古训。国王要平定中原,恐这种政策难为天下人接受,不利于我军从事。”木华黎认为史天倪说得有道理,于是听从了他的意见,下令禁止掳掠,“敢有剽虏者,以军法从事”,并将掳获的老人幼童等都遣返乡里,以示蒙古军队爱民。1218年,蒙古军队攻下太原,木华黎派遣大将镇守,并令这些将领修葺城市,“不嗜戕杀,恣民耕稼”,让市肆照常进行。从此,他的麾下建立了禁止剽掠的新纪律,“军中肃然,吏民大悦”,蒙古迅速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

变掳掠战争为入主战争,表现出了木华黎杰出的政治才能,也展示出了成吉思汗在用人上的慧眼独具。木华黎的智慧在于他从实际出发,根据战事发展的具体需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政治方略,而不是一味地遵守传统的策略。这一政治意图的变化,成吉思汗本人也未能料到。他最初率军侵入中原,只是为了进行经济掠夺,不准备进行长期统治。但木华黎将统治中原作为奋斗目标,说明他具有高出常人的政治胆识和首创精神,也显示了他罕见的气魄与胸怀。收买人心胜于战胜百万雄师,金朝为此深感恐慌。

木华黎的稳扎稳打,步步紧逼,使金国无力以对,只得节节退让,龟缩退守到黄河南岸。金国皇帝依靠山河之险,北沿黄河两千余里,集中兵力于潼关附近,将主力分为四部分。四路守军遥相呼应,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能进能守,于是形成了蒙金隔黄河对峙的局面。

木华黎一面同金军对峙,一面寻求新的出路。1220年秋,木华黎一面留下大军严防潼关金军,一面亲率少量精锐军队进入山东。蒙军奉行招降政策,刚一进入,金国的山东守将严实就背叛金朝投降于蒙古军,把他所统领的彰德、恩博等州全部献给了木华黎。严实的投降,使蒙古不战而取得大片领土,攻略金国的力量由此大大加强,此外,严实的投降还瓦解了金国的军心,木华黎为了进一步瓦解敌军,拜严实为光禄大夫,行尚书事,吸引金国将领投降蒙古。此后不久,木华黎在黄陵岗歼灭金军10万余人,声威大震,不少金将和地主武装见蒙古强大,又善待投降之人,纷纷投靠蒙古。

为了同木华黎抗衡,金国也加强了对地主武装的招纳政策,这加速了北方地主阶级的分化,造成了中原地区数十年的纷争。由于蒙军大力支援各地降蒙武装,在关键时候,木华黎又亲率大军支援,使得降蒙武装能守能攻,进退无忧,很自然地就把蒙军作为强大靠山。而且,木华黎十分尊重地主武装,采用汉人的传统政策,任用一些汉族知识分子从事恢复经济和社会工作,从而稳定了被占地区,使这些地域内的政治、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相反,降附的金国地主武装既没有金军主力的支援,又缺乏金廷的调度和节制,基本上是孤军奋战,无法实现彼此间的通力合作,且内部矛盾重重,摩擦不断,金国逐渐在这场斗争中处于了下风。

在木华黎的进攻下,金的州县地方政权普遍瓦解。1218年,平阳失守后,金在黄河以北不再设置统一的军政机构。金廷听说木华黎以太原为中心,“为久驻之基”,便采取向地方将领和豪强地主授予高衔的措施,支持他们各保一方、“统众守土”、恢复失地。为了扭转战局,金国行动迅速,在一个月之间封九个地方地主为“公”,且都兼任地方宣抚使。为了使这些豪强地主能够忠于朝廷,金国赐给他们“宣力忠臣”的称号,并明确表示除已划定所管州县外,如果能收复邻近州县,也归他们管属,鼓励他们进攻蒙军。但是,金国册封的这些“公”实力有限,彼此又互相不统摄,在同蒙古方面周旋一阵以后,不是被蒙军执杀,就是向蒙军投降。在这些人中,金国最为器重的是实力最强的武仙,并让他镇守重镇真定。蒙军集中力量争夺真定,双方经过反复争夺,武仙依据蒙金双方的实力变化而骑墙不定,他先投降蒙古,又投降金国,最后在蒙古军队讨伐下,不得不逃奔汴京,放弃守地。

远在西征前线的成吉思汗时时关注着中原战局的发展,并派信使和木华黎随时保持着联系。成吉思汗对木华黎所取得的巨大战绩,深表赞赏和认同,木华黎派遣使者向成吉思汗报捷,木华黎唯恐自己的势力增大,成吉思汗会有疑心,特别嘱咐使者询问:“木华黎请求停止进军,是不是等大汗回国再歼灭敌军?”成吉思汗斩钉截铁地降旨,让木华黎没有攻下其他城堡时就别下马。使者回去后,木华黎向使者问道:“当你到大汗处报告我的话时,他做什么?”使者说:“他命令将军继续进军,并掰了掰手指。”木华黎问道:“他还说了些什么?”使者说:“他掰手指时,在数他的大将,他把您和博尔忽、博尔术、忽必来、哈剌察儿、赤老温、哲别、者台、巴歹还有乞失里黑等10人比做他的手指,成吉思汗说‘他们是朕的助手,是朕的能干的、尽心竭力的奴仆,是朕的快马,朕的神箭手,朕的拴到马鞍上的猎狗’。”木华黎听后知道成吉思汗对自己十分信任,深感大汗的知遇之恩,立刻大声地说:“我会誓死忠于他!”

在木华黎的接连打击下,金国难以立足,被迫求和。金国害怕木华黎,于是派使者怀揣国书到西征前线,绕过木华黎直接去向成吉思汗求和。成吉思汗问金使:“我的太师可知道了这件事?”金国使臣不敢欺骗,如实回答,成吉思汗大怒道:“我率军西征,中原事宜完全由太师处理,你们快去问太师去吧。”木华黎知道成吉思汗的愿望是灭亡金国,现在对金作战已取得巨大军事成果,于是拒绝了金朝的求和要求。过了一年,金朝皇帝又派使者远赴西域求和,成吉思汗说:“念汝远来,须割地与我太师,令汝王为河南王,归于太师节制,如何?”这一条件十分苛刻,完全是侮辱金国,抬高木华黎,金国最终拒绝。

1222年冬季,趁着天寒地冻,黄河水面结冰,木华黎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入陕西,接连攻克同州、蒲城,然后直抵京兆府城下。京兆府就是今天的西安,古称长安,宋称京兆,位于渭河平原中部,为历史悠久的古城。金朝守将完颜合答坚壁清野,在城周围50里之内不留一人一畜,并在主干道上遍设障碍物,阻扰蒙古骑兵行动。京兆府历经数百年历史,城墙高大坚固,城上防守严密,完颜合答紧闭城门,死守不出,蒙古军队几次强攻不能得手。此时正当严寒酷冻,蒙古大军驻扎在荒原野地上,马少草料,人缺食品。木华黎攻城不下,心急如焚,便领着众将,到周围山坡上侦察地形,不想赶上风暴,大雪堵塞道路,马匹冻伤,历经数天才赶回军营。

此后木华黎竟发起烧来。起初木华黎自恃身体强健,不以为意,没想到接连数周病情竟不断加重。主将生病,军心必定动摇,木华黎命令将士严格封锁消息,悄悄撤军。第二年初春,木华黎率军渡过黄河东返,至山西闻喜县,病重而亡。

木华黎打下了灭亡金国的基础,为蒙古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自他开始执行的拉拢汉族地主、恢复发展生产的政策,为后继者所承袭,开创了蒙古统治者进入中原后采用“汉法”的先例。成吉思汗知人善任,任用木华黎这样的杰出将领,以权皇帝之名,行皇帝之实,历史上极为罕见,彰显一代天骄的博大胸怀。

木华黎临死前,派人向成吉思汗禀报消息,请他赶快安排人选,征服中原大业不可一日无主将。他还向成吉思汗请罪说:“我追随大汗征战四十年,没有什么遗恨,只恨汴京至今还没有攻下!”木华黎死后,成吉思汗极为伤心,他命令木华黎的儿子孛鲁袭为国王,继承他的未竟事业,继续攻金。

清高宗乾隆全传开局1958,我能干啥系统!连接现代,农耕社会做买卖将军夫人带崽在流放路上一路收收离婚后,前妻全家后悔了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机灵少女冲呀夏林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