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 下 英 雄(1/1)
在蒙古高原之上,
谁曾驭千军万马?
唯有英雄!
谁曾建千秋伟业?
唯有英雄!
成吉思汗是英雄中的豪杰。他的人生,是一部传奇;他的功绩,彪炳史册。试问几百年后,谁能淡忘曾经改写草原和中华大地历史的成吉思汗,谁能忘记曾经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望茫茫草原,那里隐隐地有铁骑急蹄的声音;听草原牧歌,那里传唱着草原英雄的传世民歌。
成吉思汗有英雄之志,也有英雄之能。少年时的成吉思汗善于骑射,是草原上有名的射雕英雄;中年时的成吉思汗雄才伟略,是草原上的一代枭雄。他的英雄魅力不仅表现在个人的英雄神武,而且体现在统率三军的调度自如。
强悍不是成吉思汗成功的关键因素,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一个弱者。无论是蔑儿乞部、泰赤乌部、塔塔儿部、乃蛮部、札木合、王汗,还是后来的西夏、金国、花剌子模,从实力上说,都比成吉思汗强大。如果把斗争看成是简单的角力,就无法触摸到历史运动的真正脉搏。从这位世界征服者身上,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他非凡的领袖魅力。
成吉思汗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熟知人才的品德、才能,依据人的才识分别使用。成吉思汗的知人之明,使他成为一位从草原上白手起家、统一草原进而雄霸大半个亚洲的君主。从他几乎贯穿一生的征战生涯,我们可以窥视他知人善任的品质。
在他手下,那些勇猛果敢的人当上了将军,那些伶俐的人管理了家属、辎重营盘、财产和马群。相反,那些粗鲁无知的人则挨了鞭子,被派去放牧畜群。将每个人的职位依据才能而确定,使成吉思汗的事业逐步壮大,日新月异地兴旺发达起来,终于成就了席卷天下的庞大帝国。
对木华黎的任用是成吉思汗知人善任的一大表现。1196年,木华黎被父亲送给成吉思汗做守门的奴隶,朝夕同成吉思汗相处,渐渐崭露了头角。木华黎多年随同成吉思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深知他也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视他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木华黎屡建战功,成为成吉思汗最重要的将领之一。1206年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左翼万户长兼怯薛长,1216年,又命他率领数万军队征辽西。木华黎每次出征必建功立业。成吉思汗赏罚分明,后来又封他为太师、国王,赐誓券、黄金印,许以“子孙传国,世世不绝”,让他世世代代把爵位传承下去。成吉思汗将札剌亦儿、亦乞列思、汪古等部的蒙古军约2万余人以及契丹、突厥、汉军等8万多人划给木华黎统率,赐给他御驾才用的九斿白旗,让他承制行事,将继续征金的权力交给了他。成吉思汗对木华黎授权之大、信任之深,不但给予了极高的名位,而且给予了实际的领兵、治地的权力,为历代帝王所不能及,真正体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坦诚作风。
对博尔术的任用是成吉思汗知人善用的另一表现。成吉思汗与博尔术是少年时期就开始相识的患难之交,数十年来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吉思汗熟知博尔术的人品与才能,知道他是一个忠勇智慧的将才,在称汗后就任用他为护卫队长,负责自己的安全防卫工作。成吉思汗仇家很多,曾经屡次遭人暗算,为了以防不测,他在被推举为乞颜部落的汗后,便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禁卫军,称之为“怯薛”。“怯薛”全是由蒙古的精锐骑兵组成,由于直接负责大汉的安全,责任重大。成吉思汗信任博尔术,便让他统领负责自己的保卫工作。成吉思汗说:“只有博尔术亲自为他值宿,才能安枕无忧。”这是他对博尔术最大的信任。后来成吉思汗把“怯薛”扩大到1万人,按照蒙古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的进制组织,依然由博尔术来统领。博尔术“志意沉雄,善战知兵”,成吉思汗因此就经常与他讨论政事,采纳了他提出的不少建议。在众多人才中,博尔术辅佐成吉思汗成就大业,功绩最多、最大。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按照功绩封他为右翼万户长兼怯薛长。
许多那可儿、部属多年追随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便从他所熟知的人中选拔人才,委以重任。蒙古开国时期,有88人被封为万户长、千户长,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部下。成吉思汗选用多年忠诚于自己的谋臣兀孙为萨满教首领,掌管蒙古国萨满教事务,又根据多年作战的实际表现和长期观察,选拔了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博尔忽、速不台、哲别、忽必来、失吉忽秃忽、者勒蔑等一大批将领。为了使下属能更好地效力,成吉思汗还选派机智有谋略的贤人给弟弟、儿子和大臣等做谋士,他将阔阔出等人委派给母亲、幼弟帖木格,将忽难等人委派给朮赤,将阔阔搠思等人委派给察合台,将亦鲁格委等人派给窝阔台,将者台等人委派给拖雷,将者卜客委派给合撒儿,使每一个手下,都有智囊参谋。
成吉思汗麾下战将如云。他根据每个手下的实际表现,选拔了大批智慧、勇敢、忠诚之士为战将、大臣,辅佐他成就大业。多次败于成吉思汗的札木合总结教训说:“成吉思汗有众多英豪为友伴,有73名骏马般的俊杰为其效忠尽力,如此他怎么会不所向披靡呢?”
成吉思汗用人的原则是“贤”。他所认为的“贤”,不是世人单单所想的聪明,更包含有品德的因素。成吉思汗认为人首先必须忠诚可靠,其次才是有才能。如果一个人有天大才能,但不忠诚可靠,这种人也绝不能留用。他依据这两条标准,选用了大批忠诚可靠、有各种才能的贤才。
不里孛阔是主儿勤部的大力士,在蒙古高原享有“国之力士”的盛誉,他力大无比,在历次摔跤比武中无人能敌。成吉思汗剿灭主儿勤部后,俘获了不里孛阔。不里孛阔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力量为成吉思汗服务,但成吉思汗认为他长期追随主儿勤氏贵族,仗势欺凌成吉思汗家族,又多次随其主叛乱,“虽孔武有力却少忠心”,因此毫不怜惜地处死了这位大力士。蔑儿乞部首领脱脱的幼子蔑儿干是世所罕见的神箭手,成吉思汗也听说过他的盛名。朮赤击败蔑儿乞部后,将蔑儿干擒获,命其射箭试验其才,果然箭无虚发,名不虚传。英雄惜英雄,朮赤是神箭手,因此怜惜蔑儿干的才干,派遣使者请成吉思汗留他活命。成吉思汗认为蔑儿乞人是死敌,坚决地答复朮赤说:“没有比蔑儿乞部更坏的部落,我们同他们交战多次,怎能留部主之子活着,让他重新进行叛乱!你们已经取得了他们的领土,消灭了他们的军队,留这个人还有什么用啊?”于是,朮赤处死了蔑儿干。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用人原则是用人唯贤,德才兼备,而非用人唯才。
成吉思汗的目光是远大的,他不仅善于从蒙古部落中选拔人才,还善于从蒙古以外的各民族中选拔英才。他不分出身高低与部落、不分归附先后与亲疏,无论是自己培养的还是降俘的,不分阶层、民族、部落,只要有才能,一律加以任用。
塔塔统阿是畏兀儿人,他为乃蛮部太阳汗掌管金印钱粮,精通畏兀儿文字。成吉思汗击溃太阳汗乃蛮部后,塔塔统阿怀印逃走,被蒙古军擒获。成吉思汗问他:“你带着金印要逃到哪里去?”他答道:“保护金印是臣的职责,臣想找到故主把印交给他。”成吉思汗赞许他的忠心,问他此印有何用,他答道:“出纳钱粮,委任人才,一切事均须用印为信验。”成吉思汗遂命他随侍左右掌印,此后凡有制旨都开始使用印章。成吉思汗还命塔塔统阿创制了畏兀儿字蒙古文,让他教授皇族子弟读书写字。
名臣耶律楚材是契丹人。他出身世家,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世居燕京,父亲耶律履曾任金尚书右丞。耶律楚材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蒙古军队攻占燕京后,成吉思汗敬慕他的博学,就对他说:“辽金是世仇,朕攻打金国,为你报仇了。”耶律楚材却不以为然地回答说:“我的父祖都是金朝的大臣,既为金臣,岂能背君,更不敢以君为仇!”成吉思汗敬重他的忠心,命令他随侍做书记官。西征期间,成吉思汗忙于征伐,未能重用耶律楚材,但是却没有将他遗忘,他十分欣赏耶律楚材所说的“治弓尚须用弓匠,治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他指着耶律楚材对继承人窝阔台说:“此人乃天赐我家,吾四出征伐不曾重用,尔日后当政,军国庶政当悉委之。”后来,耶律楚材果然受到窝阔台的器重,成为有作为的一代名臣。
巴儿忽惕部是成吉思汗的仇敌,但是该部的唵木海通晓火药,懂得用炮石攻城。成吉思汗向他询问攻打坚实的城墙使用哪种武器最好,唵木海回答说:“攻城以炮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敌,攻城则城破,攻人则人亡。”成吉思汗很高兴,并没有因他出身敌部而弃之不用,而是让他担任炮手,攻城略地,没过多久又提升他为达鲁花赤,命他随木华黎攻打金国。唵木海不负重托,选500余人训练组成炮手部队,专门负责使用大炮,在攻打各国城池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他人尚且如此信任,对于自己的家人成吉思汗更是特别重用。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别勒古台,儿子朮赤、窝阔台、察合台、拖雷,养父蒙力克家族,养弟失吉忽秃忽、察罕等都担任重要官制,那些追随他多年的那可儿、近侍,也担任一定的官职。这样看来,似乎只要能和成吉思汗搭上关系,就能捞个一官半职做,其实不然。成吉思汗的亲人和随从与他长期相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忠诚可靠的人,成吉思汗熟知他们的品性才能,因此他能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实际表现选用他们。对于没有多少本领的近人,成吉思汗绝不会因为血亲关系而轻易授职。如诸弟中合撒儿、别勒古台成能突出,成吉思汗就委以重任,而合赤温平庸无能,帖木格贪吃嗜睡,很长时间里只负责掌管后备战马的责任。成吉思汗建立“怯薛”时,合赤温、帖木格仅被委任为一般卫士,而博尔术、者勒蔑两人则被委任为队长。可见,成吉思汗虽重用亲人却非任人唯亲,而仍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成吉思汗的大军总是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这与他对人才的提拔制度密切相关。成吉思汗提拔手下不是依据个人关系亲疏远近,而是始终根据部属的实际能力和功绩。他警告部下说:“十夫长不能统率其十人队,将连同其妻子儿女一并定罪,然后从队中另择一人担任,对待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们也这样!”这段话充分表现了成吉思汗用人唯贤的原则。
官职的提拔是依据功绩和才能而定的。神箭手哲别刚降顺成吉思汗时,因为他忠于君主、诚实可靠,又有善射的才能,被任用为十户长;又因他勇敢善战,不久便晋升为百户长;后来他率领部队屡建战功,于是又被提升为千户长,并担任先锋。根据他历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成吉思汗熟知他智勇双全,有能力独自指挥较大部队作战,便提升他为万户长,先命他率军征服西辽,后又命他率万骑追击花剌子模国王,让他独当一面。
成吉思汗提拔重用的那可儿、部属,只是追随他的那可儿、部众中的一小部分人,并非所有部下都能被提拔,担任万户长、千户长或其他重要官员的人,毕竟是少数。其中,万户长仅有数人,千户长有一二百人,百户长有一二千人。和成吉思汗本人接触多,多年追随在他身边,只不过是能有较多的表现机会,在他身边,能更多地接受成吉思汗智慧的熏陶,增加受提拔重用的机会。
成吉思汗的文臣武将中,有各部落、各民族的人。左翼万户长木华黎为札剌亦儿部人,右翼万户长博尔术为阿鲁剌惕部人,中军万户长纳牙阿为八邻部人,大断事官失吉忽秃忽为塔塔儿部人,察罕等为西夏党项人,粘合重山等为女真人,塔塔统阿等为畏兀儿人,札八儿火者等为西域回回人,刘伯林等为汉人,耶律楚材等为契丹人。成吉思汗的不少将官出身卑微,万户长木华黎奴隶出身,万户长博尔术、速不台等牧民出身,万户长哲别战俘出身。各部落、各民族、各种出身的人都齐心协力为成吉思汗服务,共谋大业,蒙古帝国才有了蓬勃发展的活力。
成吉思汗善于结交各种人才,从来不因种族、出身而看低他人,在他的交友对象中,既有勇敢的蒙古将领,也有降将中的英雄,还有金国、西夏、中原的有识之士。
成吉思汗有一段同中原名士交往的佳话,那就是他同全真教丘处机道长的往来。
丘处机(1184-1227),字通密,号长春真人,登州栖霞县(今山东)人。他在少年时期向全真教祖师王喆学道,悟性颇高,“尸居而柴立,雷动而风行”,成了著名的道教弟子。
丘处机不但“博物洽闻,于书无所不读”,学识修养过人,而且他潜心修行,练就了一副仙风道骨的形象,成为全真教的实际掌教者。全真教兴起于12世纪中叶,是道教的一个支派,以识心见性为宗,要人们祛除情欲、忍耻含垢、安贫守贱。这是一种消极避世和忍辱偷生的意识,在宋朝领土大面积被金国占领的历史背景下,全真教发展十分迅速。金朝统治者企图利用全真教来麻醉人民,蒙古伐金后,中原战乱增多,更多的人开始皈依全真教寻求寄托。丘处机掌教时,“全真教徒满天下”,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1219年,丘处机在山东莱州讲道,金朝和宋朝的使者先后请他出山,都被他婉言谢绝。不久,成吉思汗也派侍臣刘仲禄前来邀请他。刘仲禄带着成吉思汗的诏书和金牌来到莱州,将铸有“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八个大字金牌交给丘处机,转达成吉思汗的亲口话说:“哪怕逾越千山万水,不论多久岁月,一定要请你前去教导。”这时,成吉思汗的威名已经远播天下,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蒙古人之手,丘处机认为成吉思汗“天赐勇智,今古绝伦”,于是答应了成吉思汗的要求,同刘仲禄一同去见成吉思汗。
丘处机一行历经无数周折风险,才到达成吉思汗的西征大营。他于1220年八月出发,经过燕京(今北京)抵达宣德(今河北宣化),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进。这时成吉思汗正向西征伐,丘处机就在后面追赶蒙古大军,从宣德出发,经野狐岭、呼伦湖,沿怯绿连河穿过蒙古高原,沿阿尔泰山-天山山脉一直往西,最后渡过了阿姆河,到达成吉思汗行营。这时已是1222年四月,从山东启程算起,行程历时一年零六个月。长春真人年事已高,一路上受了不少风霜之苦,他形容这次西行“千山及万水,不知是何处”。
成吉思汗对长春真人的到来十分高兴,他当即接见了丘处机,并对他不顾年龄已大、跋山涉水的精神表示欣赏。长春真人谦虚地说:“天意如此,我怎么能不奉诏而来呢。”成吉思汗仰慕丘处机的仙风道骨,他喟叹自己年龄尚不如丘处机,却看上去十分衰老,就向丘处机请教长生不老之药。丘处机为人坦率,他委婉地批评成吉思汗说:“大汗征战四方,难道还相信有长生不老之事吗?岂不闻世间只有长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成吉思汗听了,很赞许丘处机的诚笃,称他为神仙,并让他住在汗帐西面的帐幕里。为了表示尊敬,成吉思汗赐真人见驾时不用跪拜,只需折身叉手就可。在行营,成吉思汗在忙于军务的同时,多次向丘处机请教有关人生、治理国家、任用人才的道理,丘处机也专门为成吉思汗讲道三次,向他讲述长生之道,清心寡欲,一统天下,不嗜杀人,为治之方,敬天爱民。成吉思汗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他命令太师耶律阿海当译员,书记官将神仙所有的讲话进行记录。成吉思汗对左右说:“神仙三说养生之道,很合我的心思。”
丘处机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多的时间,他处处劝解成吉思汗,修身养性、戒绝杀戮。离别前夕,成吉思汗出猎时从马上跌了下来,伤到了肋骨,丘处机于是借机劝告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年事已高,宜少出猎。这次出猎坠马,正是上天的戒示,不可不察啊。”成吉思汗说:“神仙说得很对。但我们蒙古人自幼就习惯骑射行猎,一下子改不了。”为了报答丘处机的恩情,成吉思汗允准全真教人可以免除赋税,可以招致流离失所的百姓。成吉思汗还任命丘处机总管天下道教,他企图利用丘处机在广大道徒中的威望,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223年二月,丘处机辞别成吉思汗,东返回国。成吉思汗派遣得力将领护送他,一路上基本按照原路返回,仅用了半年就回到了宣德。丘处机多次辞掉金朝和宋朝皇帝的邀请,却以年逾七十的高龄远去中亚谒见成吉思汗,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在他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其中深意:
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他看到成吉思汗势力正盛,蒙古军队所向无不披靡,蒙古必将会兴起,而蒙古军队嗜杀成性,连年征战和杀戮使广大地区生灵涂炭。他想用全真教教义去劝说成吉思汗不要杀人,“以无为之教,化有为之士”,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使人们能过太平和安生的日子。丘处机虽然身处空门,对人民的苦难却寄予深刻的同情。作为中原汉族知识分子的精英,正是中国一脉相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不远万里去拜见成吉思汗,对他进行道德说教的。丘处机虽然赢得了成吉思汗对他个人的尊重,但他的说教对成吉思汗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对一个强大的民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丘处机自中亚回来之后就长期定居在燕京,这时燕京已成为蒙古统治中原地区的核心。丘处机以“帝者之尊师”,“上以祝皇王之圣寿,下以荐生灵之福田”,派人安抚黎民百姓,成了接受蒙古国保护的宗教领袖。成吉思汗非常重视与丘处机保持密切的关系,时刻派人向他询问有关的事情。世间之事多有巧合,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竟然都在1227年七月同月去世,前后相差不过几天。或许,这也是这两位经历迥异的好友的某种缘分吧!
成吉思汗为蒙古的统一大业而生,为统一蒙古而死,他死在战场,临死之前仍对战事身心牵挂。他是蒙古的战神,是大漠的苍鹰。
蒙古军大举西征时,哈剌鲁人、畏兀儿人是蒙古统一战线的盟友。在攻下中亚地区后,蒙古人安置的地方长官基本上都是这两部落人。后来成吉思汗南下中原,本来要联合西夏灭金,但没成功。到了临终之时,成吉思汗又想到了与南宋结盟,与南宋军队联合采取南北夹攻之术,金国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覆亡的厄运,成吉思汗的战术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时,成吉思汗得知西夏献宗皇帝企图与金联合抗蒙。成吉思汗决定先发制人,以西夏拒绝派军随从西征及不送质子为借口,于公元1226年亲率大军进攻西夏。蒙古兵分两路,成吉思汗自己亲率一路10万大军由漠北南下,越过黑水、贺兰山,直攻武威,歼灭西夏军主力;另一路从西域出发,经哈密地区东进,攻取敦煌、酒泉、张掖;最后两路合围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战争期间,兴庆府发生了强烈地震,瘟疫流行,房屋倒塌,中兴府粮尽援绝,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西夏末主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向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公元1227年七月,在强大的蒙古铁骑攻击下,西夏政权灭亡。
正当西夏即将灭亡之际,成吉思汗在军营病重去世。临终之前,成吉思汗立下遗嘱:死后秘不发丧,等西夏国王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所有的成年人全部杀掉。成吉思汗指定他第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并总结攻金作战的经验,成吉思汗说:“金国的精兵在潼关,潼关连山据河,难以攻破。如果向金国的世仇宋国借路,宋国一定会同意的。我军可以趁此南下进攻唐、邓,转道进攻金国首都汴京,金国必定征集潼关的兵马回防首都。从潼关千里赴援,人马一定会疲惫,我军必定能够击破他们!”后来的史实证明,成吉思汗的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窝阔台也是按照他的遗诏取得了对金作战的最后胜利。
窝阔台继承大汗位后,遵照父亲的远交近攻遗嘱,派遣使者来到宋朝,约定共同伐金,许诺灭金成功后,把河南归还给宋朝。宋朝答应了蒙古的结盟要求。
1230年,窝阔台与拖雷分两路伐金。窝阔台自山西南下,拖雷假道于宋,老将速不台围困南京,金国果然急调潼关守军赴援汴京,被埋伏的蒙古军截击,金军全军覆灭。金哀宗见大势已去,率领2000余骑逃到归德,后又投奔到了蔡州。宋蒙联盟按照签订的盟约,共同派军队围攻蔡州城。在两国的夹击下,不久蔡州城即被攻破,金哀宗自缢身亡。金国灭亡之后,江南一隅的南宋也没有逃出被蒙古灭亡的命运。
成吉思汗在重病之中对后事的安排,为一代英雄的最后战功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对西夏和金国的战略安排,他的三个遗嘱,为子孙和部下指明了方向。他的孙子忽必烈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