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拿得起放不下的战国史(全两册) > 十 天子之都

十 天子之都(1/1)

魏武侯魏击当太子的时候,就生了长子魏罃。魏罃作为太孙,本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众臣拥戴、万民敬仰。

可现实却是魏罃集万千嫌弃于一身,太子击一看见长子魏罃就烦得要死,恨不得没这个儿子。

太子击之所以讨厌长子,是因为他更喜欢小儿子魏缓。魏缓聪明伶俐,长相可爱,太子击越看越喜欢,便萌发了立幼的想法。

老爹魏文侯一死,魏武侯刚继位,干得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小儿子魏缓封为公子,而长子魏罃却啥也没封。

魏武侯干的这事让魏国上下直呼:“看不懂!”

魏武侯作为魏国新任领导人,没有立长子魏罃当太子,反而立小儿子魏缓当公子,这是什么操作?

立小儿子魏缓当公子,魏武侯有说不出的苦衷。

嫡长子继承制是国之根本,魏武侯能继承国君之位,靠的就是嫡长子的身份。

如果废长立幼,就等于魏武侯否定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因此魏武侯再怎么喜欢小儿子魏缓,也不能立他为太子。

怎样才能表达自己对小儿子魏缓的宠爱呢?

那就立小儿子魏缓为公子,立长子魏罃为太子的事就一直拖。

魏罃成为魏国最悲催的人,此时他的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毛孩,不懂王位的嗜血性。他只知道亲爹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自己,自己啥身份都没有,跟无业游民差不多。弟弟魏缓天天跟在父亲身边,接受臣民的朝拜,俨然是一名准太子。

魏罃在魏武侯在位期间,那是度日如年,内心痛苦煎熬。

他生怕哪一天,老爹立弟弟为太子,而作为长子的他,必定成为弟弟的潜在威胁。一个没权没势的长子,能有什么好下场。

如果那时候有亲子鉴定,魏罃应该是需要鉴定的人,他想不通亲爹为何要这样折磨自己,唯一靠谱的解释只能是自己是从路边捡来的。

为了生存,魏罃每天都装作一副孝子的样子,极力侍奉嫌弃自己的老爹。可背地里,魏罃每天都在地上画个圈圈诅咒老爹:“老爹,你早点死吧!最好死前不要立弟弟为太子!”

魏武侯终于在死前没有立小儿子当太子。

可是一个问题来了,魏罃虽然是老大,可是连公子身份都没有,怎么能继承国君之位呢?公子缓虽是弟弟,可是人家好歹是个公子。

就在魏国上下都在观望的时候,一个重量级角色跳了出来。

“魏罃,你无须担心,我来帮你!”

说这句话的人,是管理魏国上党地区的大夫王错。

王错算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知道古往今来有无数国家因为废长立幼引发内乱。不愿看到魏国内乱的王错,带着手下军队奔向安邑,拥戴魏罃为国君。

二十多年的隐忍,让魏罃成为一个善于隐藏自己想法的人,他有着比常人更深的城府,喜怒不形于色。二十多年的煎熬对普通人来说是一场苦难,可是对魏罃来说却是人生的财富。

公元前369年,魏罃正式继位为魏国国君,史称“魏惠王”,魏惠王在位长达五十年,因为待机时间超长,他也成为魏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国君。由于他在位期间将魏国首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又被人称为“梁惠王”。

此时,大家会产生一个疑问,怎么魏罃称王啦?

“称王”是魏罃干的最轰动战国历史的一件大事。

当时天下能称王的只有三位大人物,一位是周天子,他是唯一合法的王;另两位是楚王、越王,他俩是自己封的王,纯属自娱自乐,不被天下诸侯承认。魏罃不在乎什么合法不合法,他觉得自己说合法就合法。晚年的魏罃还拉着齐国一起称王,从那以后天下诸侯跟风,都称起了王。

魏罃不光在称号上要向周天子看齐,连平时的生活也要向周天子看齐。凡是天子吃的用的穿的,自己必须统统一样。更夸张的是,魏罃还按照天子的居住标准,把魏国大梁建成了一个超大型首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大梁城是周天子居住的地方。

称王、建大梁城那都是后话,刚继位的魏罃别说称王了,国家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个问题。

魏罃刚继位,老天爷很不给面子,直接给全魏国人民来了个“日食”直播。

要知道,在古代出现日食,那可是大凶的预兆,寓意着老天对国家一把手不满意。魏国人民都被吓得半死,刚当上国君的魏罃一下子就没了人气。

日食仅仅是开始,公子缓的逃亡,让魏罃感受到了死神的来临。

哥哥当上了国君,弟弟公子缓自知难以在魏国活下去,他跑到了赵国。赵国此时的国君是赵敬侯的儿子赵章,史称赵成侯。

赵成侯看到公子缓前来投奔,开心得要死,因为他手里有了张可以干涉魏国内政的王牌。当年魏武侯就是利用赵国流亡的公子朝来干涉赵国内政,打了一场五国大乱斗。

于是父辈的战争延续到了子辈,赵成侯继承了他老爹的遗志,誓要打垮魏国,主宰中原。

赵成侯向全天下宣布:“魏罃连公子的身份都没有,竟然以太子的身份继位成国君,他得位不正。公子缓在魏武侯生前,深得老爹宠爱,还有合法的公子身份,按照法理,魏国国君之位应由公子缓来坐!”

赵成侯知道,光凭一家的实力并不能打垮魏国,最好是拉上韩国。于是赵成侯向韩国发出邀请,一起组队打魏国。

此时韩国国君是韩懿侯,他收到赵国邀请后,没经过思考就立马拍板同意,并回复“老铁,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韩懿侯之所以如此爽快,是因为赵韩两家有着长达三百年的传统友谊。

韩家的祖先韩厥在春秋的晋国时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贵族,然而赵家的一位贵人把韩家拉入晋国政治核心,从此韩家飞黄腾达,这位贵人叫赵盾。

赵盾作为晋国中军将,国家的二把手,几乎把国君给架空了,在国内是只手遮天。赵盾看到韩厥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兢兢业业,就大力栽培韩厥。韩厥对赵盾心怀感激。

赵盾死后,晋国国君联合众臣对势力熏天的赵家展开反击,赵家惨遭灭门之祸,只留下了赵氏孤儿——赵武。由于赵家对韩厥有恩,韩厥始终没有参加对赵家的屠杀行动。

当赵武长大后,韩厥在晋国朝堂内积极为赵家复立奔走,成为赵家重返晋国政治舞台的重要支持力量。

后来赵武复立赵家成功,从那时起,赵韩两家成了生死之交。

一般来说两家的友谊能维持几代就不错了,然而赵韩两家的友谊竟然维持了三百年,从春秋到战国。这么长久的友谊,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赵韩两国的关系,就像现在的中国与巴基斯坦,是最铁的朋友,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更好地肢解魏国,形成战略优势,赵韩两国交换了各自手里的土地。赵国把曾经侵占的郑国土地给了韩国,韩国把靠近长子(今山西省长治市)的土地给了赵国。交换土地后,方便赵韩两国进军。土地交换完毕后,韩赵两国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魏国,誓要肢解魏国。

一把巨大的绞索套在魏罃脖子上,赵韩两国即将勒紧手中绞索,魏罃的死期即将到了。

魏罃将面临政治生涯的第一场大考,而这次考试成绩直接关乎他与魏国的存亡。

魏国作为一个中原强国,完全具有单挑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实力,不过也只能应付单挑,当遇到群殴时,魏国就得分散精力去应付多个敌人。赵韩两国分别从北方与南方发起进攻,让魏国腹背受敌,很是被动。

正当赵韩两国同时向魏国展开攻击,魏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之时,又有一个噩耗传来,让魏罃感到当头一棒。曾经拥立他为国君的大夫王错,眼看魏国要亡了,叛逃去了韩国。拥立自己的人都跑,这还怎么玩啊。

看一个人是否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就看他是否能在被众人抛弃之下,还能坚持到最后,置之死地而后生!

魏罃是一个不肯认输的人,不愿当亡国之君的他御驾亲征,迎战赵韩联军。

初出茅庐的魏罃被赵韩联军在浊泽击败,被围困了起来。

是杀了魏罃立公子缓为魏君,还是将魏国解体?

面对魏国这块大肥肉,赵成侯与韩懿侯都打起了小算盘。打仗就像做生意一样,决不能干亏本的买卖,毕竟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跑了那么远的路,不弄点回报都对不起自己。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各自的利益,赵韩的友谊即将走到尽头。

由于赵韩两国的国力是赵强韩弱,在处置魏国的问题上,想法也是不一样的。

赵成侯想吃独食,立手中的公子缓为魏国的傀儡国君,然后控制魏国,最后吞并魏国。

韩懿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想一口吞掉魏国,不光自己实力不允许,赵国更不会同意。折中的办法让魏国解体,把魏罃与公子缓都立为国君,将魏国一分两半,这样对韩国来说最有利。既然一口吞不下,那我就分两口来吃。

于是赵成侯与韩懿侯交换了想法,赵成侯立马翻脸。

“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来!”赵成侯怒吼道。

“凭什么按照你的想法来,我韩国也是流了血,出了力的!”韩懿侯反击道。

就这样赵成侯与韩懿侯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而包围圈里的魏罃已经猜到了自己将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他宁愿自杀也不愿亲眼看到魏国亡在自己手上。

就在魏罃每晚思索选择哪种死法时,一天早上醒来一看,包围圈南面的韩军不见了,只剩下北面的赵军!

魏罃大喜过望,立马整军备战,魏军打不过两国军队,现在只剩一家,还怕打不过?

早起的赵成侯,刚上完厕所,洗漱好,吃完早饭,原本以为南面的韩军会率先进攻魏军,哪知到军营前一看,差点吐血,南面的韩军竟不辞而别,魏军准备与赵军单挑了。

自知单挑不过魏军的赵成侯下达撤军命令。

原来韩懿侯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赵国,如果把魏国打垮了,赵成候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立公子缓为魏君,进一步吞并魏国。赵国吃掉魏国后,下一个必然会吃韩国,完成三晋的统一。

既然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

韩懿侯带着军队回国了,就此,赵韩两国三百年的同盟正式散伙。

散伙就散伙吧,好歹吃顿散伙饭吧。气呼呼的韩懿侯连招呼都没打,饭也不吃,直接晾了赵成侯。

原本给魏罃出难题的两个敌人,却因为彼此之间的分歧,帮助魏罃顺利通过了考试。

人生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各种坏事都会接踵而至,运气坏到了极点。但越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越要撑住,当你越过人生中的激流险滩,等待你的一定会是柳暗花明。

你打我了一拳,我要加倍还回去!

魏罃继位的第二年,魏国重新振作了起来。国内局势稳定后,魏惠王率领大军找韩赵两国报仇。韩赵两国面对主动上门找麻烦的魏军,毫无招架之力。

魏军先在马陵(今河南省新郑东南)击败了韩军,然后调转枪头向北方的赵国进攻,在怀地(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击败赵军。

赵、韩被魏罃打老实后,魏国的枕边之患暂时清除了,接着魏罃干了一件改变魏国历史的重大决策——迁都。

魏国首都一直在安邑,这是老魏家从春秋开始的老巢。而魏罃要选择的新都则是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大梁作为魏罃的新家,即将被他打造成全天下最雄伟壮丽的城市。

如果说天下十分美,那么九分在大梁。

讲到这里有人不禁会问,魏罃好端端地为什么要搬家啊?

迁都就像现在的搬家一样,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住久了,选择离开熟悉的地方,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大都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这人有钱了,要改善居住条件,换个好地段,换个好房子,家里居住面积更大,采光更好。

第二种,比较惨。如果这个人不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那么他搬家,很有可能是为了躲避灾祸。比如他破产了,为了躲避债主堵门,把房子换到了郊区;或者是有个令他极其讨厌的邻居,为了眼不见心不烦,换房子走人。

后世很多人认为魏罃将魏国首都从安邑迁到大梁,是第二个原因,魏罃是为了躲避灾祸。

躲谁?

那自然是西边凶悍的秦人。

根据史学大牛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魏惠王三十一年,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意思是,魏惠王在位的第三十一年,秦国重任商鞅,国土扩张到黄河边,齐国与赵国又趁火打劫,攻打魏国。由于安邑靠近秦国,随时有被攻下的危险,魏国将都城迁到大梁。

司马迁作为“史圣”,按理说,他说的话一定最权威。可是魏国迁都大梁的时间,司马迁说得未必对。

在司马迁死后三百多年的西晋时期,出土了一本颠覆古代史学界的重量级书籍——《竹书纪年》!它是一本史学奇书,让信奉儒家思想的古人看了直呼辣眼睛。

《竹书纪年》是魏襄王(魏惠王的儿子)墓里的陪葬,是魏国官方修订的史书,记载了从上古黄帝到战国魏襄王时期的历史。由于作者是处在战国时代的魏国史官,对魏国历史的记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毕竟魏国是史官上班拿工资的地方,要是记载错了,别说能否混得下去,搞不好被国君一刀砍了。

魏国的史官记载,“周显王四年,夏四月甲寅,魏徙邦于大梁。”周显王(当时的周天子)四年即公元前365年,相当于魏惠王在位第六年。

魏惠王在位第六年,魏国已经从混乱重创中走了出来,李悝变法给魏国留下了殷实的家底。只要魏国自己不瞎折腾,国家稳定,GDP就能快速增长。

有了钱就可以成为氪金玩家,魏国很快就能恢复成天下第一强国。魏国沃野千里,带甲三十六万。有着这么雄厚的启动资本,魏罃要干一番大事。

怎么去投资呢?魏罃开始了市场调研。

诸侯国就像一个公司,需要不断抢占市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否则就有被别人吃掉的危险。而土地与百姓则是诸侯国抢夺的核心。哪里的土地最富庶,哪里的人口最密集,就是它们向外扩张的方向。

魏惠王首先看了看魏国周边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赵、韩、秦三国把各自的首都全部向东移,目标很明显就是要抢夺中原这块大肥肉。

这三位诸侯不惜斥巨资,拖家带口的也要朝中原方向搬家。在它们眼中,抢到就是赚到,谁不向中原发展,谁就是大傻瓜。

越是资本流向的地方,就越有投资价值,魏惠王也深知此道。于是他决定学秦、赵、韩三国把自己的首都向东移,把位于中原核心区的大梁定位为魏国的新首都!所以魏惠王迁都至大梁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便于创业发展。

作为改善居住条件的新家,房子一定要新、要大、要采光好、要出门方便。大梁城位于中原腹地,后来也是宋代的首都,济水、丹水、鸿沟、睢水在这里交汇,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可是大梁城除了位置好以外,没其他优点,房子太老太旧。这些房子是旧房改造,还是拆了重建?

魏惠王:“拆了给我重建,反正不差钱!”

拆好拆,可是怎么重新规划建设呢?

规划建设一块新地,需要召集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又要画设计图,又要做个沙盘,麻烦的不得了。

就在负责营造新都的官员们争吵、修改规划方案时,魏惠王来了,他说:“大家都别吵了。我给你们一张规划图,你们照着建就行了!”

当所有人看到国君给出的图纸,倒吸了一口凉气,大家心里都蹦出了一句话:

“国君你这是要逆天啊!”

摆在众人面前的规划图是“天子之都”。说直白点,魏罃把周天子居住的洛邑规划图直接拿了过来。

“你们按照这张图纸,并将里面的尺寸放大,建造魏国的新都城。我的新都一定要比周天子的洛邑更大更豪华,我要打造一座宏伟的天子之都!”

虽说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天下礼崩乐坏,很多诸侯国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可是在等级制度上,大家还是尊重周天子的,见到周天子就跪拜,想当诸侯也得跑趟洛邑找周天子盖个章。西周早期,辅国功臣周公旦,制定了“周礼”,这像是天子对全天下的一套管理制度,目的是告诉每个人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周礼”对天子的都城大小尺寸有着详细的描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天子十二门。”意思是,天子的都城是个正方形,每个边长九里,相当于4.5公里,面积是22.5平方公里,每条边有三个门,总计十二个门。

据现在的考古发现,魏罃造的大梁城边长6.4公里,总面积为37平方公里。魏罃的确建了一座超过天子规格的都城。

造完都城后,还要修建宫殿与台阁,不然去哪上班与游玩?魏罃命人造了丹宫、公宫、范台、京台、晖台、灵台等。

路过大梁的人,无不被大梁的壮丽所折服。

公元前365年,经过数年的营造,魏罃带着一家老小正式入住新建好的天子之都。

魏惠王住在恢宏的大梁城里,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最伟大的君王,更是无冕的天子,全天下都要臣服在自己的脚下。

看似魏惠王迁都无限风光的背后,却埋下了一颗惊天巨雷。

从战国时期,魏国首都安邑靠近秦国,魏国为了自身的战略安全,一直把家门口的秦国踩在脚下。而现在,魏国把首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魏国把自己的脚从秦国身上挪开,向东去踩中原诸侯去了。

踩在自己身上几十年的脚被挪走后,秦国猛地站了起来。就在魏惠王搬家期间,秦献公向魏国发动了一场石门之战,六万魏军为秦军歼灭。

秦国不仅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扫数十年的阴霾,周天子也派人向秦献公表示祝贺。

周天子给秦献公点赞,等于肯定了秦献公替天行道、打了一场正义战争的做法,认为魏国活该被打。周天子对魏国极其不满,大梁紧挨着洛邑,你魏罃把都城造得比我家还大,你是什么意思!

魏惠王被周天子的点赞行为气得半死,却又无可奈何。虽然自己可以在魏国让所有臣民把自己尊奉成天子,但这仅仅是对周天子拙劣的模仿。

大梁城的建成,让魏罃与周天子结下了梁子,更让秦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崛起机会。

魏惠王并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机,毕竟家大业大,死了六万人,魏国并未伤筋动骨,马上还能征召更多的士兵,魏国仍是全天下的NO.1。

盛世之下隐藏的危机,始终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直到灾难爆发的那一刻起,才悔之晚矣。

一个人的离去,让魏惠王好不容易建立的盛世再次崩塌。

我们先来谈谈离去的人,他就是中学历史书上,被反复划重点,考了无数次的商鞅!

此时他还不叫商鞅,而叫公孙鞅。商鞅是他在秦国飞黄腾达后,有了自己的封地“商”后,才叫商鞅的。现在的公孙鞅,还在魏国忍受职场的瓶颈期,死活升不上去,心灰意冷的他准备挪窝了。

长征演义(上)我的邻居是种田文女主跑得了?装清冷主神要抓我强制爱别人戏谑他听劝,三年练成断崖剑假如奥特曼不一定战胜黑暗喂!我只是个跑龙套的开局闪光宝贝龙,家兄嬴政直心疼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