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1/1)
公元357年六月的一个深夜,长安城内白日的暑气渐渐消散,人们纷纷进入梦乡。前秦的皇宫看上去一如平常,这夜当朝皇帝苻生又是喝得大醉,被宫女和宦官搀扶着回到寝宫,很快便沉沉睡去,谁曾知,这是他作为皇帝的最后一夜,一场惊天的事变马上就要发生。
发动事变的带头大哥有两位——东海王苻坚和清河王苻法,这两位王爷是皇帝苻生的堂兄弟。他们哥俩儿采取行动并非是主动为之,也不是想谋逆篡位,而是迫于无奈,用现在的法律术语说,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他们不杀苻生,天一亮就会被苻生所杀。
苻生在天黑前说了一句狠话:“阿法兄弟(指苻法和苻坚)不可信任,明天要把他们杀掉”,这话本应属于宫中的机密,但宫中的侍婢偷偷地将此话带给了苻坚兄弟,不知道这位宫女是否是苻坚安插在宫中的眼线,还是她实在痛恨滥杀无辜的符生,总之,她想办法把如此重要的情报告诉了直接利害人。
刀已经架到了脖子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容不得半点犹豫,但苻坚、符法看看身边的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的力量实在有限,只有几百号人,以这样的实力去攻击戒备森严的皇宫,似乎有些以卵击石的感觉,但此刻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死马只能当活马医。
奇迹发生了。当苻坚等几百人冲到皇宫后,居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苻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目光所至之处,宫中的宿卫将士竟主动放下武器,有的还倒戈参加了苻坚的队伍。
正在熟睡的苻生,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便被从床上拽起,五花大绑押到苻坚面前,苻坚当即宣布将苻生废为越王,并软禁起来,没过几日,这位因晚一步动手而肠子悔青的天子的脑袋宣告搬家了。
宫女告密,侍卫缴械,身为天子的苻生为何如此不得人心呢?
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残暴”。
“残暴”从小便伴随着苻生,他天生是个独眼龙,孩提时他的祖父,也是前秦的奠基人苻洪和他开玩笑说:“听说一只眼的人不会流泪,是真的吗?”让苻洪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孙子竟然拔剑刺伤了眼睛,顿时血流如注,苻生指着流下的鲜血对自己爷爷说:“这难道不是眼泪吗?”苻洪大吃一惊,用鞭子抽打苻生。苻生说:“生来不怕刀刺,岂能受不了鞭打。”苻洪说:“你如果这样下去不改,我把你贬作奴隶。”苻生说:“难道如石勒不成?”
苻洪震惊之余对苻健说:“你这儿子很残暴,要尽早除掉他,不然的话,成年以后必成祸患”,苻健决定听从父亲建议,及早除掉这个孽子,但他的弟弟,也是苻坚的父亲苻雄劝阻了他,说何必和一个小孩子一般见识呢,长大后就会变好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苻雄的想法太过单纯,苻生长大后非但没有变好,反而变本加厉。
苻健死时对苻生交代:“六夷酋帅和执政大臣,如果不听你的命令,可把他们杀掉。”苻健主要考虑到前秦政局不稳,怕苻生压不住阵,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临终遗言。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位接班人本来生性残暴,苻健这样一说,“暴虐”竟然变成了继承先皇遗志,这使得苻生在万劫不复的路上一直走到黑。他虽是一个皇帝,但感觉更像是一个“职业杀手”,杀人居然上了瘾,一天不见到血,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关键是,他杀人毫无规律可言,劝谏的杀,献媚的也杀,几乎所有人都在被杀的范围内。
没有标准的结果就是搞得人人自危,有次苻生让大臣说说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臣子知道这位暴君这样问,一定是想听好话,难得有这样拍马屁的好机会,于是一些大臣站出来说苻生是一代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天下一片太平景象,谁料苻生听后大怒,斥责他们是谄君媚主,贻害社稷,下令拉出去砍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提问时,大臣们学乖了,横竖不能拍马屁,只好硬着头皮提些意见,没想到苻生又认为这是诽谤他,同样下令拖出去砍了。
活在苻生时代的前秦臣子们算是倒了大霉,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都堵。
死在他手上的注定是各色人等,上至宗亲大臣,下至百姓奴隶。丞相雷弱儿为人刚直,因在朝堂上批评了苻生的亲信,带来的结果是其本人和九个儿子以及二十七个孙子全部被处决。
丞相说不得,宗亲也说不得,光禄大夫强平是苻生的亲舅舅,对他的所作所为实在看不过去,劝了他几句,谁知苻生根本不顾什么亲情,自己的舅舅还没有说完,就让人把他头骨凿穿杀掉,强太后因兄弟之死,忧郁成疾,绝食而亡。
当然,杀掉劝谏的大臣,对于历代皇帝而言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苻生不少杀人的由头却非常少见。譬如劝不动酒的要杀,这说的是苻生酷爱喝酒,所以经常让大臣和其一起痛饮,有次他让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辛牢担任酒监,结果喝了半天还没有人喝醉,苻生的暴脾气上来,痛斥因为辛牢没有尽责而使大家没有喝好,一怒之下竟然拉弓搭箭将辛牢射死。可怜这位辛牢为朝廷“辛劳”了一辈子,最后居然因为没有劝好酒而死于非命。
太医程延的死法更有些“无厘头”。苻生平时喜欢吃枣,或许因为吃得太多,所以造成了蛀牙。程太医查看之后,安慰苻生说没什么大事,就是因为吃枣太多了,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这下不知为何又把苻生惹急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和程延说吃枣的事情,程延怎么会知道,一怒之下将程太医砍死。
还有一位太医比程延死的更加莫名其妙,他奉诏配置安胎药,苻生认为药中加入的人参太细小,太医说:“小小一点就够用了”,苻生听后突然大怒,命人将这个医生双眼剜掉,然后砍头。这位医生到死也没明白自己为何落到如此下场。最后的结论是,苻生认为太医说这样的话,是在讥笑自己只有一只小眼睛。
苻生对自己的生理缺陷非常在意,忌讳“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等词,只要有人不小心说出有关残缺的词,苻生便以为是讥笑自己,都处以死刑,程太医就是犯了这样的忌讳。
更有些人则是因自己的姓氏而死,譬如太师鱼遵。苻生曾梦到大鱼食蒲,因为苻氏的本姓就是“蒲”,所以觉得这个梦很不吉利,又听说长安城里一首歌谣很红,其中两句是“东海有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苻生认为这条“大鱼”暗示的是鱼遵,谁让他姓名里也有一个“鱼”,苻生下令将鱼遵和他的七子十孙一并杀掉。
苻生连皇后也不放过。他的首位皇后是梁氏,有次几个大臣想劝诫苻生,但又怕脑袋被咔嚓,所以就借着天象说事,他们说如今的天象不吉恐怕要有灾祸,希望苻生能修德以避灾。苻生对上天还是不敢放肆,但他并不愿意如大臣所说那样金盆洗手,他有自己的避灾高招,那便是将梁皇后和几个顾命大臣杀掉,用他们的血来抵御灾祸。
杀人不眨眼的苻生还是个“醋坛子”,一次他和宫中美人登楼远望,这位美人指着楼下一位帅哥问苻生他的姓名官职,苻生定睛一看这位美男子是尚书仆射贾玄石,此时他心中醋意涌动,便让身边卫士下楼砍了贾玄石的脑袋,然后将他的首级放到美人手里,意思是说你不是想看帅哥吗,让你一次看个够。这位美人吓得面如土色,匍匐在地不停谢罪,才逃过一劫。
只是这位贾帅哥,死得实在可怜,被看了一眼便脑袋搬家,估计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见了阎王。
就这样,苻生觉得杀人的效率好像还有些低下,索性在朝堂上摆上各种武器刑具,以便随时可以处决,不知不觉已经杀了好几百人,但苻生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还算很客气,他下诏说:“杀人不过千,能算残酷暴虐吗?”
苻生对王室宗亲,贵族大臣尚且如此,对百姓更为残忍。有天,苻生出游在路上看见有男女二人并行,容貌都很清秀,便让左右拉住二人,当面问:“你二人真是佳偶,已结婚了么?”二人回答说:“小民是兄妹,不是夫妻。”苻生笑着说:“朕赐你们为夫妇,你们即可就在此地交欢,切不要推辞。”二人当然不听他的,苻生拔出佩剑将兄妹二人砍死。
当时潼关以西,长安以东,虎狼从荒野跑出来专以吃人为害。大白天横卧路上行人不能走路,夜里闯入民居吃人。自苻生即位一年,野兽吃了七百余人,百姓不敢下田耕作。不少大臣奏请苻生勤政避灾,苻生却说:“野兽饿了自然要吃人,吃饱了就不再吃,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上天这样惩罚百姓,是因为他们有罪,特降虎狼替朕助威,只要不犯罪,何必怨天尤人!”这席话搞得群臣皆哑口无言。
苻生还有更变态的,他喜欢活生生地剥掉牛、羊、驴、马的皮,甚至包括人的脸皮,看它们剥皮后在宫殿上哀号痛叫,苻生却高兴得手舞足蹈。
苻生以自己精神病般的表现,使得人心尽失,从宫里到宫外,都恨不得他早死,所以就不难理解苻坚为什么那么容易得手。
除掉苻生后,苻坚建议自己的兄长苻法上位,但苻法坚辞不受,面对权力的诱惑,他的头脑还是比较冷静,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苻坚,更重要的是苻坚是嫡出,他是庶出,他同时明白大部分朝臣都拥戴苻坚。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既然如此,苻坚也不再客气,坐上了最高的那把交椅,他并没有称皇帝,而是自称“大秦天王”,一位乱世中的杰出帝王终于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苻坚和这个王朝属于氐族,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带着这个民族真正崛起的是苻坚的祖父蒲洪,这个家族之所以原来姓“蒲”,是因为一般的蒲草可以长到两丈,但他家的却可以长到四五丈,以植物得姓,是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西晋内乱时,蒲洪先是归顺了刘曜,后又降附石虎。石虎死后,后赵乱成一团,蒲洪又归附了东晋,东晋朝廷授蒲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又任命他的儿子苻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蒲洪归顺东晋只是名义上的,随着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有人劝说蒲洪称王,蒲洪因谶文有“草付应称王”的话,而且他的孙子苻坚背上有“草付”字样,于是改姓为“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
苻家有个传统,便是“仁慈”。苻洪俘虏了石虎的部将麻秋,但没有杀他,反而任命为军师将军,对他信任有加,但不曾想,他的性命终结于这位麻军师。麻秋想吞并苻洪所部,利用酒宴的机会让苻洪喝下毒酒,苻健将麻秋杀掉,不过这并没有能挽救苻洪的性命,临死前他对苻健说:“平定中原不是你们兄弟所能办到的事情,我死之后,你要迅速入关!”
苻健听从父亲之言,率军攻克潼关,进入关中。永和七年,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过了一年,他自立为帝,建立了前秦政权,遗憾的是,这位前秦的开国皇帝选错了接班人,幸运的是,经过拨乱反正,前秦迎来一个伟大的君主——苻坚。
苻坚的才干从孩提时就显露无遗。在他八岁的时候,他向自己的爷爷苻洪提出一个请求——给他请一个家庭教师。这个请求太出乎苻洪的意料,因为其他子弟只知吃吃喝喝、打打杀杀,而这位孙子居然如此好学,苻洪欣然答应。苻坚提出这样的请求并非为了讨祖父欢心,老师请来后,他非常刻苦,树立了远大志向,也学到了经世济民的本事。
苻坚虽然有才干,但上台后他发现,这个差事并不好干,前秦能够建立,主要是靠了天下大乱关中空虚的机会,领土小且实力弱,苻生的暴虐统治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持续遭遇旱灾和蝗灾等自然灾害,天灾人祸都赶到了一块儿,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前秦又将是一个匆匆而过的王朝。
面对危局,苻坚并不慌,他相信自己,同时他更相信另外一个人,能够帮助他扶大厦于将倾,这个人叫作——王猛。
这是乱世之中的一个奇人,在苻坚看来,简直就是“诸葛再生”。
这位前秦的“诸葛亮”是一个汉人,他生逢乱世,从小颠沛流离,日子过得很苦。为了养家糊口,王猛很小就到处贩卖畚箕,就是用木、竹做成的撮垃圾、粮食等的器具,很像现在的簸箕,这和一百多年前刘备干的基本是一个行当。
苦难有时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成色,有人在苦难中跌倒便再也无法爬起来,有人在苦难中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有人则把苦难当作人生的一所大学,不忘初心并磨砺自己,王猛就属于这样的有志青年。
王猛不愿意一辈子卖畚箕,虽然兵荒马乱,贫困交加,但是并没有摧毁他的志向,他刻苦攻读,尤喜读兵书,日积月累,拥有了经世致用之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猛决定丢掉畚箕,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王猛选择的第一站是后赵的都城邺城,但是当时是羯族人的天下,对于这位初来乍到的汉人,朝中的达官贵人都瞧不上,只有侍中徐统觉得他与众不同,想征召他做自己的功曹,不过王猛看到后赵已经病入膏肓,不想去当殉葬品,所以谢绝了徐统的好意,前往华山隐居,以退为进,静观其变。
再次让王猛心动的时刻,是东晋大将桓温的到来。公元354年,桓温北伐打败了前秦的苻健,驻军霸上,离长安只有咫尺之遥,这是关中百姓时隔许多年后又见到王师,激动之情可想而知,在华山隐居的王猛听到这个消息,也和百姓一样心潮荡漾,他毕竟是汉人,从骨子里还是向着晋王朝,如果能将自己的才学贡献给东晋,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于是,王猛下山来见桓温,桓温对这位不速之客比较客气,邀他谈谈天下时局,王猛在历史上留下的最著名形象出现了,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边捉掐虱子,一边纵论天下大事,真正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虱子没少抓,话也没少说,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的手下不少皱起眉头,但桓温却觉得他是个奇人。
桓温问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大军北伐,为百姓除害,但为什么关中豪杰却没有人来效力呢”,既然桓温敢问,王猛觉得也没有隐晦的必要,直言道:“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不知道您是来真的还是玩虚的,所以不肯前来”。王猛的话彻底扒出了桓温心底藏的“小九九”。
是的,桓温的北伐并非真心要救北方苍生于水火之中,他这样积极,不过是想借此提升自己名望和实力,他眼光始终望着东晋的都城建康,而不是眼前的长安,所以并没有想全力以赴去攻打坚固的长安城,怕折损自己的实力。桓温觉得这位不拘小节的“隐士”非同一般,沉默好一会儿,他对王猛感叹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的见识。”
如王猛所料,桓温很快选择了退兵,他觉得王猛人才难得,所以邀请王猛和他一起南下。王猛的头脑很清楚,他仔细分析了一下形势,觉得南下并非上策,一是东晋门阀士族当道,自己去了估计也很难有作为,另外桓温虽然有才干,但野心也很大,追随他很可能让自己落下一个篡权谋逆的恶名,由此王猛谢绝了桓温的邀请,接着回华山隐居,就当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样。
王猛再次出山,从此决定自己一生的追随。经过前秦尚书吕婆楼的大力推荐,王猛见到了还是东海王的苻坚,两人的见面虽然没有“三顾茅庐”那般曲折,但却和当年刘备和诸葛亮一样,一见如故。两人纵论天下大势,畅谈甚欢,都觉得找对了人,苻坚为王猛的见识和才华所折服,王猛为苻坚的志向和抱负所吸引,最后的结果是,王猛答应结束隐居,出山辅佐苻坚。
苻坚上台后,迫不及待起用王猛,任命他为中书侍郎,不久后改任尚书左丞,君臣精诚合作,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
百废待兴,该从哪里入手呢,苻坚和王猛都在思索这个问题,面对千疮百孔的前秦,似乎每个地方都需要着力,但全面出击,顾此失彼,反而得不偿失,此时最关键的是要抓住症结的“七寸”,牵一发而能动全身。
苻坚和王猛共同认为这个“七寸”就是“吏治”,因为一切政策措施都需要各级官吏去实施,因此吏治的清明和官员的能力就成为关键,而前秦权贵横行、吏治腐败,已经成为内部大患,不解决这个毒瘤,休谈对外发展,连自保都成问题。
怎么解决呢?王猛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小打小闹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治乱世用重典”;二是“拍苍蝇”已经无济于事,必须拿“大老虎”开刀。
氐族豪强樊世成为了“出头鸟”,这位樊豪强当年跟随苻健杀入关中,算是前秦的开国功勋,他看不惯苻坚重用一个汉人,曾当众抱怨说自己与先帝苻健共兴事业,却没得到什么,而王猛寸功未立,却大权在握,在他看来,这简直是自己种田却让王猛收了粮食。所以。樊世放下了一句狠话:“不把王猛的脑袋挂在长安城门口,决不罢休。”
这还了得,苻坚听后很生气,他召樊世觐见。谁知樊世和王猛又在朝堂上发生冲突,樊世气不打一处来,撸起袖子要揍王猛,被左右阻止后,不停地破口大骂,不仅骂了王猛,顺带着连苻坚和他的先人也捎上了,苻坚实在看不下去,觉得不收拾樊世,无法在百官前树立权威,于是下令将樊世推出去斩了。
樊世的下场并没有完全吓住氐族贵族,还有些人去苻坚处给王猛告黑状,苻坚的态度很坚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坚定地站在王猛一边,对这些告状者,轻者被苻坚斥责,重者被绑在大殿上鞭打,由此才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但有人偏偏不信邪,此人是强太后的弟弟光禄大夫强德,他是长安城出了名的恶霸,恶贯满盈,经常喝高后带着爪牙掳掠百姓的财物、子女,人们都敢怒不敢言,公元359年,王猛兼任了京兆尹,成为了长安城的主官。王猛一上任,第一个收拾的就是强德,而且是先斩后奏,先砍了这个恶霸的头,然后再向苻坚禀报,等苻坚派人来赦免时,已经木已成舟。
强德的死是个信号,胆敢以身试法的,王猛断然不会手软,接着他和御史中丞邓羌合作,数十天,杀掉或逮捕权贵二十多人,一时间,看到这种高压态势,这些趾高气扬的豪强们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不再敢横行乡里,更不敢与朝廷作对,苻坚感到了明显的变化,不由感叹:“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啊。”
树立权威的目的,是为了更顺利地推行改革措施。王猛推行的第一项改革是教育,氐族人虽然彪悍,但文化水平实在堪忧,即使身为高官的氐族人大字也认识不了几个,苻坚和王猛决定大兴教育,创办学校,收氐族子弟入学修业,实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
现任官员也不能只看热闹,苻坚下令俸禄百石以上的官员必须“学通一经,才能一艺”,就是说必须要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否则一律罢官为民,力度不可谓不大。这在少数民族政权里非常罕见,八王之乱以来,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彼此打打杀杀,只顾抢夺地盘,在北方如此提倡教育的,前秦还真是独树一帜。
第二项重要举措是发展经济。苻坚知道农业是立国之本,现在的情况绝对不允许瞎折腾,最好的治国方略就是四个字——休养生息,他下令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征调了贵族豪强奴仆三万人去兴修水利,让关中地区良田得以灌溉。在这方面,苻坚以身作则,他亲自耕作,还让自己的皇后到郊区搞了一个“养蚕工作室”,以上率下,作用突出,百姓们更加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和丝织。
效果如何呢?不想引用史书记载,用老百姓自己的话更能说明问题,当时有首歌谣唱彻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王猛推行的改革之所以很顺利,除了苻坚的强力支持,政策本身比较对路外,他个人品行无瑕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革说到底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自己不干净却让别人把利益让出来,这样的改革很难推行下去,即使靠强权推行了,往往到最后也会新账旧账一起算。在这点上,王猛心里很清楚,所以他克己奉公,生活简朴,工作勤勉,算得上绝对的“廉洁勤政标兵”,在个人品行上让反对他的人找不到任何把柄。
苻坚雄才大略,绝不满足在国内搞搞改革。前秦国内形势好转,经济持续发展后,苻坚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他首先拿西边的前凉小试牛刀,这是北方为数不多的由汉人建立的政权,不过到了苻坚时代,已经过了鼎盛期。公元367年,西部的羌族叛乱,前凉皇帝张天赐想借机侵占一些地盘,他小算盘打得不错,但没想到遇到了苻坚和王猛这样厉害的人物。
说王猛是奇人,真不为过,不仅有才干善谋略,打仗更是一把好手,他当年最喜欢读的就是兵书,如今终于有了用武的舞台,王猛自然不会错过。苻坚命王猛挂帅出兵平叛,兵书不是白读的,王猛将叛乱的羌族和想浑水摸鱼的后梁军杀得大败,张天赐只好向前秦称臣,苻坚第一次对外的军事行动出乎意料地顺利。
正在苻坚心气很高,准备四处出击的时候,内部又乱了,这次出来捣乱的是苻生的四个弟弟——晋公苻柳、赵公苻双、魏公苻瘦和燕公苻武。他们四位镇守要冲,手握重兵,王猛早看出这四位是朝廷的大患,建议苻坚除掉他们,但苻坚这个人生性宽厚,迟迟下不了决心。
优柔寡断必有后患,没等苻坚动手,这四位先开始动手了。就在王猛在西边忙乱时,苻柳在今天的山西永济起兵,苻双、苻瘦、苻武纷纷响应,看上去声势很大,但雷声大雨点小,高调宣布造反后并没有积极进攻,这给了苻坚喘息之机。
转过年的春天,苻坚命王猛等多路兵马平叛,重压之下,苻瘦以割地为筹码,向前燕借兵。这本来对前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对于苻坚来讲,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因为前燕和叛军连起手来,会变得非常不好对付。但当时掌控前燕朝政的慕容评却只满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苻瘦的提议不感兴趣。
没有了外援相助,四位只能自力更生了。在苻坚的军队攻击下,苻柳第一个倒下,接着苻双、苻武先后兵败被杀,坚持到最后是苻瘦,这一年的冬天,王猛等率军攻破苻瘦的老巢陕城,生擒了苻瘦。苻坚亲自审问苻瘦,问他为何要反,苻瘦表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其他兄弟都反了,自己担心被连累,索性就一起反了。历朝历代,起兵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但苻坚只是将苻瘦赐死,还给他留了个全尸,赦免了他的子女。
苻坚的宽厚非一般帝王所能比肩。
四位公爵的叛乱平息后,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全部消除,苻坚和王猛可以放手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前燕”。
前燕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也是前秦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前燕的实力原本在前秦之上,毕竟它拥有的条件和基础更好,但到苻坚时代,双方的实力发生了逆转,这一方面是因苻坚和王猛治国有方,更关键的是统治前燕的慕容家自己不争气。
慕容家最大的问题是——内讧。
慕容家前几代是英才辈出,特别是第二代的慕容皝,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名主,但他也难以逃脱兄弟相残的悲剧,他历史上最大的污点就是杀掉了同样出色的兄长慕容翰。
慕容皝临终前曾嘱托接班人慕容儁,让其处理好兄弟关系,要重用他的四弟慕容恪。慕容皝留下这样的遗言,想必也看出了慕容家最大的隐忧。
慕容儁继承王位后,听从父亲嘱托,让慕容恪总揽朝政。慕容皝的眼光确实独到,慕容恪的能力水平绝对对得起他的信任,特别是在打仗上,慕容恪可以称得上“一代战神”,他历经百战,战必胜,攻必克,从白山黑水打到中原大地,灭冉魏、平吕护、杀段龛,为前燕打下了万里河山。
更难能可贵的是,慕容恪不是传统意义上嗜血如命的猛将,而是一位“仁将”。他打仗不愿意多牺牲士卒,如果伤亡可能比较大,他宁愿围而不攻,对俘获的敌方将领,也不轻易杀害。有句古话叫“慈不掌兵”,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慕容恪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战绩,但千万不要忘了还有另外一句古语“士为知己者死”。
慕容儁对这位弟弟很信任,放手让他领军征战。后来慕容儁病重,他觉得自己大限将到,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接班人慕容暐年龄太小,也或许是慕容恪这位弟弟太过优秀,躺在病床上慕容儁心里变得非常不踏实,他决定学习当年白帝城的刘备,上演一出精彩的托孤大戏。
慕容儁对于来探视自己的慕容恪表示,太子年幼,自己死后要把皇位交给慕容恪。慕容恪当即表示这万万不可。既然演戏,慕容儁一定要将戏份做足了,假装生气地说:“兄弟之间何必虚饰!”就是说想当皇帝要直说,兄弟之间没必要藏着掖着。话说到这个份上,慕容恪只好表明自己的心迹,他说:“陛下如果觉得我有能力掌管天下,难道我就不能好好辅助少主吗?”听到这话,慕容儁悬着的心总算可以落地了。
这场宛若沙家浜中“智斗”的大戏落下了帷幕,结果是“双赢”的结局,慕容恪经受住了考验,慕容儁也可以安心地闭上双眼。
慕容恪把自己定位为“周公”,他一直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他主政期间,前燕统治还算平稳,但在公元366年,慕容恪去世。以他的死为标志,前燕的局势从此急转直下。
问题还是出在人事上。慕容恪早已选定继任自己的人,那便是时任吴王的五弟慕容垂,慕容恪非常看好自己的五弟,觉得他的能力水平一点不亚于自己。
慕容恪为了实现自己心愿,开始苦口婆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先找到皇帝慕容暐说:“吴王将才在我十倍以上,我死之后,请让吴王继续辅政。”接着找到慕容暐的兄长慕容臧,语重心长叮嘱他说:“我死之后,按照亲疏排位,应该轮到你和慕容冲主持朝政,你们兄弟虽然才能出众,但年纪还轻,吴王是人中豪杰,若能推举他为大司马,必能统一天下,你们千万不要贪恋职位,要以社稷为重”,这话他又向可能担任要职的慕容评说了。
慕容恪的最后一次努力,是在病重将死时,皇帝慕容暐去探望他,他再一次推荐慕容垂,几乎用尽最后气力和当朝天子说:“吴王兼具文武之才,才能仅次于管、萧,陛下如果把政务交给他,国家就能获得片刻安定。不然,我怕二寇肯定会有窥窬之计。”就是说慕容垂是管仲、萧何一样的人物,如果不用他,前秦和东晋定会兴兵来犯。
按说慕容恪的思想工作算是做到家了,该打招呼的全部打过了招呼。但可惜的是,这些人当面频频点头,等慕容恪死了,一切都变成了耳旁风。慕容暐让兄弟慕容冲出任大司马,实际的朝政掌控者变成了慕容评,他们将慕容恪极力推荐的慕容垂晾到了一边,前燕就这样走上了下坡路。
是金子总要闪光,即使慕容暐不愿意让慕容垂掌握权力,但关键时刻,自己没有本事,还是需要有本领的人,这样的时刻很快就到来了。
公元369年,东晋的“北伐达人”桓温又跑到了前燕的地盘,慕容暐根本就没打过仗,面对来势汹汹的东晋军队,一方面以割虎牢关以西土地为条件,请求前秦出兵,另一方面让一直在旁边凉快的慕容垂统兵抵抗,此时只有这位吴王才能堪此大任。
两国精英的合作,当然非常成功。燕秦联军大败晋军,桓温非常狼狈地跑回南方。但胜利对慕容垂并非好事,本来慕容评等人就非常猜忌他,最看不得慕容垂功成名就,派他去抗击桓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外敌消失后,战功卓著的慕容垂就成为他们眼中最大的“敌人”,慕容评联合当朝皇太后可足浑氏想密谋杀掉慕容垂,慕容垂听到风声,被逼无奈只能带着自己儿子去投奔了前秦。
“自作孽,不可活”,最有才干的人跑到敌方阵营,慕容评接着还要“毁约”。本来他当初答应前秦击败桓温后,要割让一部分土地给前秦。但目的实现后,慕容评想赖账不给。苻坚和王猛正愁着找不到正当理由收拾前燕,这正好给了一个口实,王猛引军包围洛阳,兵不血刃,写了一封恐吓信,洛阳的前燕守军就献城投降。
前燕离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慕容评无才无德,治国不行,但却是一个敛财高手,手中掌控的权力变成了印钞机,钱财足够几代子孙享用,还觉得自己像个“穷人”一样。慕容暐和太后可足浑氏也是奢靡不堪,面对励精图治的苻坚,他们的这种表现只能与“亡国”挂起钩来。
公元370年六月,苻坚任命王猛为统帅,向前燕展开了全面进攻。前秦军队进展顺利,攻克壶关,又克晋阳。慕容暐令慕容评领兵三十万抵抗前秦的进攻,慕容评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料,看到王猛的军队势头很猛,虽然自己率领的军队数量五倍于王猛,但是他还是有些被吓破了胆子,走到半路便裹足不前。
更为可笑的是,这位敛财高手,在前线都不忘大捞一笔。这次的生财之道是——“障固山泉、卖樵鬻水”,就是将驻地附近的山林、泉水统统划为私人禁区,打柴、汲水的军民都要向他缴税,这下发了横财,史书称“积钱绢如丘陵”。
慕容暐听说慕容评的所作所为,对这种“死了都要贪”的做法感到异常震怒,他派人去军营质问慕容评:“你是高祖的儿子,应该为宗庙社稷分忧,怎么不安抚战士反而去贩卖柴水,只是执迷于钱财呢!国家府库中收藏的珍贵财物,朕什么时候对你有所吝惜呢,你还担心穷困潦倒吗!如果国家都灭亡了,你聚敛那么多钱财又想放在哪里呢!”
概括起来一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慕容暐责令他拿出不法收入,犒劳士兵后全力出击,慕容评还为自己狡辩,表示王猛孤军深入,兵少将寡,粮草不足,自己的战略是打持久战。话音未落,传来了一个特大噩耗,王猛派了五千骑兵绕到慕容评大营背后,一把火把前燕军的粮草辎重全烧了,这下子,慕容评自己变得粮草不足了。
持久战是打不下去了,慕容评只好硬着头皮出击,虽然数量占优,但军心涣散,没有几个兵士真正愿意为这个“财主”卖命,结果可想而知,前秦军大胜,先俘虏斩杀五万多人,后乘胜追击,又消灭十万多人,慕容评单骑逃回邺城。
王猛不会给前燕喘息之机,仅仅三天后,他就率大军包围了邺城,效率实在是高。比他效率更高的是苻坚,苻坚听到包围邺城的消息,通知王猛等他赶到后再攻城,他率领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星夜兼程,十几天后便出现在邺城城下。
除了逃跑好像没有什么好办法,慕容暐、慕容评弃城出逃,慕容暐没跑多远,被秦兵追上被俘。慕容评跑的够远,居然跑出了国境,跑到了高句丽,但高句丽不愿意得罪前秦,将其绑了送给了前秦,这样前燕消失在中国历史的序列表中。
苻坚又一次表现了他的宽厚,他没有杀掉亡国之君慕容暐,而是封他为新兴侯,这为前秦后来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对于慕容评,早早归顺的慕容垂对苻坚说正是此人导致前燕灭亡,应该杀掉,这虽然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但对于这样一个千夫所指的败类,不杀确实不足以平民愤,但苻坚依然选择了赦免,下放慕容评为范阳太守,他最后终老于任上。
前燕覆灭,北方唯一的政权就剩下“前凉”了,公元376年,苻坚派遣十三万大军发起攻击,前凉末主张天锡出降,前凉灭亡。
只是王猛无法看到这一切了,在一年前,王猛病倒了。苻坚对于这位前秦的“孔明”礼遇有加,言听计从,两人携手开创了一个属于前秦的崭新时代。所以听说王猛病重,苻坚表现得比谁都焦急,他亲自为王猛祈祷,还派人到名山大川祈福,遇到王猛病势好转,苻坚欣喜若狂,居然下令特赦死囚。
不过,这一切的努力都未能挽回王猛的生命,王猛弥留之际,苻坚问询后事该如何,王猛告诉苻坚:“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等归降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王猛死后,苻坚悲痛欲绝,三次临棺祭奠,哭得死去活来,对于苻坚来说这不是装样子,确实是发自内心,他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么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王猛)啊”。
苻坚按照西汉安葬霍光的规格安葬了王猛,这是作为人臣能够享受到的最高标准。他给王猛的谥号为“武侯”,这也是当年蜀国给诸葛亮的谥号,这说明王猛在苻坚的心目中就如诸葛一般。在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前,王猛便陨落,无论对苻坚还是王猛,都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叹。
王猛的死是个分界点,划分了苻坚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苻坚从此开始走下坡路,除了自己有些志得意满外,主要是没有听从王猛的临终遗言,作为一辈子对王猛建议言听计从的苻坚,最关键的最后一席话却没有听,最终酿成了国破人亡的悲剧。
王猛的嘱托实际上包含两大内容,对内是清除归降的鲜卑族等贵族,以绝后患。但苻坚做的完全与之相反。他对这些归降的君主或贵族不是一般的好,好到什么程度,简单地说是好到不能再好,除了不让当皇帝外,其他的待遇全部保留。
羌族首领姚苌被前秦击败后投降,苻坚不仅让他继续带兵,竟然将“龙骧将军”的称号送给了这位降将,“龙骧将军”可不是一般的名号,因为苻坚在没当皇帝前,就是这个名号的拥有者,坐上第一把交椅后,这个名号一直没舍得送给别人,这次他居然破天荒地将此名号送出,既没有给宗亲,也没有给功臣,而是给了一个异族降将,这个安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可悲可叹的是苻坚这位前龙骧将军最后居然死在这位后龙骧将军之手。
对前燕的慕容家,苻坚更是恩宠有加,亡国之君慕容暐除了削去帝号,似乎其他方面没有太大变化,日子依然过得相当滋润。而因内部倾轧而被迫投降的慕容垂,王猛早看出他并非等闲之辈,说他是“蛟龙猛兽”,很难驯服,因此建议苻坚应早些除掉他,否则定是后患。但苻坚并没有听从,他认为慕容垂初来乍到,而且是受猜忌而来,本来就挺可怜,自己实在下不了手,他不仅没有听王猛的除掉慕容垂,还封他为冠军将军,宾都侯,视为股肱之臣。
更让人感到哭笑不得是,王猛还在和前凉打仗时,苻坚已经为前凉皇帝张天赐建好了府邸,只待张天赐投降入住。果然张天赐投降后,苻坚想都没想任命他为尚书,封归义侯。
如果历朝历代皇帝有个“仁义”排行榜,苻坚应该位居三甲之列,特别是在腥风血雨的乱世之中,显得更加突出,但革命终究不是请客吃饭,政治斗争注定与残酷连在一起,苻坚想必也深知此点,但他执意用“仁义”作为当家招牌,也有自己的考虑。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苻坚希望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感化这些异族的皇亲贵族,使他们感恩戴德,从而死心塌地拥戴自己,但是苻坚无疑选错了对象,这些异族的皇亲贵族,都是不得已才投降苻坚,保命之余,只是暂时找了一个栖身之地,其实他们的复国之梦一直没有停息,时机不成熟时,安享苻坚给予的超豪华待遇,但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心里便蠢蠢欲动,另有他图。
“仁义”这两个字,在苻坚心目中的分量很重,因为这两个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苻坚,他推翻了苻生残暴的统治,挥动着仁义的大旗,聚拢了人心,也使得前秦逐步强盛,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所以苻坚不滥杀无辜并不需要指责,但不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就是他的不对了。更为奇怪的是,对王猛几乎言听计从的苻坚,在这个问题上,却表现出令人困惑的固执,王猛生前劝,死前劝,但苻坚却是油盐不进。
苻坚这样的表现,除了他一心想当仁义之君,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心理作祟外,可能还和他的私生活有关。苻坚灭掉前燕后,见到亡国之君慕容暐的妹妹清河公主姿容美丽,便纳入后宫,宠爱有加。男欢女爱,倒也正常,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苻坚居然看上了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当作男宠也纳入后宫,这样的场景不可细思,确实有些儿童不宜,当时在长安城一首名谣变得非常流行:“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苻坚对包括慕容家在内的亡君降将疏于防范,应该与慕容姐弟的枕边风不无关系。
属于这些异族王亲贵族的机会很快就来到了,因为苻坚决定要进攻东晋,这是王猛的临终遗言中首先劝谏不能干的事情,苻坚又一次将王猛的话当作了耳旁风。公元378年,苻坚下令兵分几路,开始试探性地进攻,其中襄阳保卫战打得相当激烈,进攻的是苻坚的儿子苻丕,防守的是晋将朱序,双方打了十个月,最后在内应的帮助下,前秦军队才攻破城池,俘获朱序。
苻坚的仁义之心又一次涌动,他下令杀了降秦的内应,但对拼死抵抗的朱序却高看一眼,封他为度支尚书,也就是现在的财政部长。苻坚的这个决定为后来淝水之战的大败埋下了伏笔。
公元382年,苻坚的伐晋大业进入了最后的准备期,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关于是否伐晋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朝中皇亲大臣基本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苻坚的弟弟阳平公苻融为首,包括太子苻宏、宠妃张夫人、小儿子苻铣等在内的反对派;一个是以慕容垂、姚苌等异族头领为首的主战派。
苻坚私底下征询苻融的意见,本来想让苻融投自己一票,但没想到苻融一开口就说千万不能伐晋,因为有“三难”:一是天道不顺,东晋毕竟是正朔;二是东晋内部团结,无隙可乘;三是前秦征战多年,兵马疲惫,老百姓普遍厌战。
苻坚认为弟弟的理由都站不住脚,他觉得自己有百万雄兵,物资储备充足,国家治理的也很不错,趁着连战连胜的阵势,攻打一个偏安南方的东晋,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在苻融眼里,自从王猛死后,感到哥哥变得越来越陌生,看到苻坚如此固执,苻融不禁流下泪来,他说出了自己最大担忧,那便是鲜卑、西羌等归降的异族,这些都是曾经的仇敌,不会轻易降服,很可能会趁前秦大军伐晋而在背后生事。为了增加说服力,他又把王猛搬出来,说不听自己的也就罢了,王猛的临终遗言总得听吧。
苻坚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来,以前秦的实力收拾东晋,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为何如此多的人反对呢。正在苻坚迷惑时,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他吃了定心丸,此人便是慕容垂,他说强大吞并弱小,理所应当,当年西晋灭吴,反对的也大有人在,如果听从那些反对者的意见,哪里能有西晋一统天下的局面。所以别人反对并不重要,只要自己看准了,就要一鼓作气做下去。
终于遇到了一个知音。在一片反对声中,唯有慕容垂的话进入了苻坚的内心,苻坚龙心大悦,拍着这个与自己长相迥异的异族人的肩膀,说:“与我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公元383年七月,下定决心的苻坚下诏大举攻晋,没出发前,他又开始提前为东晋君臣的归降做好准备工作,先是下诏提前封赏东晋君臣,然后非常贴心地为他们在长安城里建造府邸,看得出苻坚对此战信心满满,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东晋不似前凉那么羸弱,历史不可能都按照他的想法发展。
苻融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他让自己的哥哥仔细想想,支持他出兵的都是一些什么人,鲜卑、羌族的贵族,他们本就想趁乱复国,所以极力主张伐晋。还有那些良家子弟,都出自高门富族,根本就不懂打仗,赞成出兵只是为了迎合圣上,听这两种人的话而贸然出兵,非但很难成功,风险很大,到时可能追悔莫及。
苻融也算仁至义尽,但“撼山易,撼苻坚决心难”,一场决定东晋和前秦命运的大决战马上要上演了。
苻坚的信心是有基础的,这次他动员了九十七万人的大军,这个规模放眼中国古代史也实属少见,在苻坚看来,这样的大军把马鞭扔到江里,就能将长江断流,所谓“投鞭断流”,一个人一口吐沫,估计也能把建康城给淹了。
苻坚下令从三个方向进攻,主攻方向在淮南,由苻融为前锋,率领二十五万人,苻坚率大军跟进。一如苻坚预料,刚开始前秦军队进展顺利,犹如无人之境,顺利渡过淮河,攻占重镇寿阳,秦军兵抵寿阳时,还有不少军队还在长安没有动身出发,可见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东晋丞相谢安奉诏作为总指挥,他令自己的侄子谢玄、弟弟谢石,儿子谢琰等率军到前线抵抗,谢玄抓住前秦军兵力分散的弱点,初战告捷,双方对峙淝水两岸。有一天,苻坚登上寿阳城楼,看到城外的晋军“部陈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感到“草木皆类人形”,这也是“草木皆兵”的由来,一路上感觉甚好的苻坚,心里开始泛起一丝隐忧。
但是人数在那里摆着,战场的优势还在苻坚这里,但他此时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企图说服谢玄、谢石等投降,这种考虑倒也正常,毕竟实力悬殊,利用东晋军队的恐慌,不费血刃就解决问题,应是上策,这也符合一直以来苻坚的“仁义”作风。
但是他派的使者实在是欠考虑,此人便是几年前兵败被俘的晋将朱序,朱序当年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而被前秦生擒,虽然苻坚对他不错,但他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想到关键时刻,苻坚给了自己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朱序见到娘家人,把劝降之事抛在一边,先把前秦军队的兵力部署以及优缺点,统统告诉了谢玄、谢石,他认为前秦军队虽然看上去声势浩大,但真正死忠于苻坚的氐族军队人数并不多,况且现在可战的只是前锋,大部分军队还没有到达前线,只要抓住战机,定能一击制胜。朱序建议速战速决是上策,否则等秦军后续大军到达,恐怕就没有取胜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谢玄按照朱序建议,主动向前秦下战书,大意说你们来了这么多人,却临水对峙,根本就不想打仗嘛,不如你们稍微后撤,让我们渡过河,然后决一死战,一见高下。
前秦有些将领认为不能听从谢玄所言,但苻坚认为晋军这样做,简直就是送死,可以等他们渡河时或渡河后没摆好阵势,用铁骑突然杀过去,焉有不胜之理。在这点上,苻融赞成哥哥的意见。
只能说安全意识太过薄弱,稍微动动脑子,应该知道如此多的人后撤,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事实上,结果比踩踏事件严重得多,第二天晋军开始渡河,前秦军队按约后撤,二十多万的大军,后面的不知道前面的为何后撤,还以为是吃了败仗,况且军队鱼龙混杂,本身就不是一条心,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朱序乘机大喊:“秦兵败了,大家快跑”,这一下军心大乱,挤成一团,苻坚、符融根本无力制止,谢玄抓住战机,率领精锐轻骑,过河冲杀,前秦大军一败涂地,苻融在乱军被杀,苻坚身中流矢,仓皇逃走。
原本以为能投鞭断流,如今秦兵的尸体早已将淝水阻断,短短几个时辰,无数秦兵魂归西天,侥幸活下来的玩了命地往回跑,苻坚的溃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风声鹤唳”,这是这场大战奉献给后世的第三个成语。
苻坚带着千余残兵,跑到了慕容垂的营帐避难,慕容垂的三万兵马是此战唯一保留完整的军队,但是苻坚没有意识到,此时对慕容家族来讲,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复兴机会,所以不少前燕旧臣贵族劝慕容垂把握时机,诛杀苻坚而复国。
慕容垂并没有落井下石,他将指挥权交给苻坚,一路护驾让他顺利返回长安。慕容垂这样做,表明他不是一个卑鄙小人,而有帝王的气度,他感恩于苻坚对自己的恩德,当初苻坚不仅没有听王猛等人所言而杀掉自己,反而委以重任,所以此恩不可忘。一定意义上说,苻坚的仁义救了他自己一条命,但也仅仅是这一次,因为像慕容垂这样感恩戴德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慕容垂护送苻坚到了长安边的渑池,他不想再回长安城,于是请求苻坚允许自己到华北去安抚“轻相煽动”的百姓,华北是前燕旧地,慕容垂的意图非常明显,苻坚又一次爽快答应了。手下谋士权翼力劝苻坚,说这是放虎归山万万不可,苻坚虽然觉得有理,但觉得已经答应慕容垂便不好食言。
权翼无奈,只好自己动手,在黄河渡口边设下埋伏,谁知慕容垂早有提防,在其他渡口安全渡过黄河。
蛟龙回到大海,慕容垂到了故地,开始招揽鲜卑旧部,势力发展很快。公元384年,慕容垂在荥阳称燕王,成功复国,两年后,他自立为帝,为了与前燕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王朝称作“后燕”,此时慕容垂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一生历经磨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造又一个励志故事。
慕容家的另一支前燕末帝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和慕容冲,也趁前秦败退扯起了反旗,苻坚对此非常生气,把慕容暐叫来痛斥一顿,慕容暐磕头谢罪,直到头破血流,苻坚才原谅了他。但慕容暐只是在演戏,扭头他就派人出城找到慕容泓,让他好好干,将复国大业进行到底。
慕容家内讧的传统还在继续,在慕容冲的背后策划下,慕容泓被杀,慕容冲随后也建立了一个“燕”国,由于位置偏西,史称“西燕”。
听说慕容冲自立为帝,苻坚又把慕容暐叫到眼前大骂一顿,他非常激动地说:“你们家族兄弟子侄布列上将,当时虽称是灭国,其实我待你们像归家一样。现在慕容垂、慕容冲、慕容泓各个称兵,你们家族真是人面兽心,枉亏我以国士待你们。”慕容暐依然是泪流满面,靠在苻坚面前装孙子又一次蒙混过关。
没多久,慕容冲带着西燕军队直抵长安城下,苻坚在城墙上看到慕容冲,不由想起当年的同性之爱,试图以过去的情谊感化慕容冲,他派人将俩人盖过的一件锦袍送给慕容冲,希望慕容冲看在过往床笫之情就此退兵,但在慕容冲看来,这段经历耻辱的感觉远大于美好,慕容冲给苻坚回话:“孤家以天下为任,怎能看这一袍小惠。如果你束手来降,我们慕容家对待你也不会比你从前待我们家差。”
此时该苻坚吐血了,断臂之谊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受此侮辱,一种从未有过的悔意荡漾在心间,他说:“后悔不用王景略和阳平公之言,使白虏敢猖狂如此!”就是说后悔没听王猛和苻融的建议,才使鲜卑人如此猖狂。因为鲜卑族人皮肤白皙,所以苻坚呼之为白虏。
遗憾的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觉得自己好傻好天真的苻坚,已经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而且此时城里的慕容暐也准备动手了,他以儿子成婚为名邀请苻坚参加婚宴,想在婚宴上动手,里应外合,推翻前秦统治,苻坚到此时还有些执迷不悟,竟然毫无疑心欣然答应。只因婚礼当夜,天降大雨,苻坚没有去成,才躲过一劫。后来苻坚察觉阴谋,将慕容暐和城里所有的鲜卑人,无论老少男女,全部杀光。
但这已经无关大局,被西燕军队围困的长安城,粮草几近断绝。苻坚倾最后家底设宴款待群臣,大臣将军虽然分不到几片肉吃,但都塞进嘴里不敢咽下,回到家“吐肉以饴妻子”。当年无比强大的大秦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
双方在长安周边激战,互有胜负。但在关键时刻,苻坚居然听信谶言“帝出五将久长得”的鬼话,认为“天意”让他离开长安,所以自己带着几百名骑兵从长安出奔,只留太子苻宏守城。苻宏哪里能守得住长安,也弃城出逃,最后投降了东晋。慕容冲纵兵在长安烧杀抢掠,死者不可胜计。
苻坚按照谶言所示带人跑到了五将山,被同样受到优待但后自立为帝的姚苌派来的人捉住,面对自己的旧主,姚苌表现得比慕容垂差劲得多,他派人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被苻坚拒绝,不但不给,苻坚痛斥这个眼中的小人,他曾经将无上荣光的“龙骧将军”授予姚苌,没想到姚苌会如此对自己。
过完了嘴瘾,这位帝王知道自己离死神已近在咫尺,他为了避免两个女儿受辱,先杀了她们。接着他被姚苌缢杀于新平佛寺内,结束了他四十八年的传奇人生。
苻坚是一个什么样的帝王呢?许多年来对此充满争议,历史学家陈登原认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历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柏杨先生更是将“苻坚大帝”的称号送给他,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
但更多的批评他的妇人之仁和好大喜功,王安石说:“苻坚好功,而不能忍,智大而不见机。猛知其不能除垂,故劝以勿伐晋耳。不然,以坚之强,而欲取晋,夫又何难之有。”王安石的老对手司马光认为:“对有功的人不奖赏,对有罪的人不诛杀,即便尧舜在位,国家也不能治理,何况其他君王?苻坚每次生擒叛徒都加以赦免,鼓励他的臣属乐意的去试一试叛变,勇于冒险,以求侥幸成功。即使被生擒活捉,仍然不必担心会死,则大乱怎么能够平息!”
“悲情”,是送给这位帝王的总结陈词,他开明大度,谦恭仁慈,善于纳谏,雄才大略,在统治的前期,休养生息,爱护百姓、推行教化,发展教育,在他和王猛的治理下,前秦政治清明,法制严明,人才济济,经济繁荣。在很短时间内,使得一个小小的前秦谜一般地崛起成为北方的一个超级大国,只可惜疏于防范狼子野心的异族王亲贵族,再加上错误判断形势,在淝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最终国灭人亡,令人唏嘘不已。
宽容是美德,但是没有原则的宽容,便是一种纵恶。所以,如果说苻坚大帝能给普通人什么样的启迪。
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