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三国说说 > 第一章 前奏:大汉的魔幻怪局

第一章 前奏:大汉的魔幻怪局(1/1)

这部三国,就从一个小孩开始吧。

如果说三国是棵大树,这个小孩,就是这棵大树的种子;如果说三国是个炸药桶,这个小孩,就是炸药桶最早的导火线。

这娃身份特殊,是位皇帝(能成三国导火线的,自然不能是咱寻常百姓家的铁蛋狗剩了),他名叫刘肇,是东汉第四位天子,史称汉和帝。

虽然刘肇在历史上没啥名气,但他小时候,干过一件极了不起的事,跟后来的千古圣君康熙有一拼!

康熙小时候最出名的,莫过于捉鳌拜的故事,地球人都快知道了:

小康熙计划铲除鳌拜,就招了一帮精壮小孩,天天在宫里玩摔跤。鳌拜可是满洲第一“巴图鲁”,最能打的!小康熙看娃们武艺练得不错了,就暗中布置好,把鳌拜诳进宫来。趁鳌拜不备,突然,这群娃一拥而上,你抓胳膊我压腿,捉大鱼一样,把个鳌拜牢牢按在了地上。大权臣就这么搞定了!小天子的智慧和神勇,也一下成了全中国娃们的楷模。

……的确很牛。但是,在康熙之前1500年,刘肇早就干了这么一桩——他捉了大汉朝的“鳌拜”!

比起康熙,刘肇确实惨了点儿,康熙是千古圣君,名声比打雷都响,可刘肇,却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在咱们三国的开篇里,刘肇可是第一个重要角色!

——来说说刘肇的故事。时间聚焦:公元88年。

公元88年,小娃刘肇登基当皇帝了。这年,他9岁。

举行仪式的地点,是洛阳皇宫的崇德殿。两千年前的大汉皇宫,可不像咱们紫禁城,红墙金顶亮堂堂,看着就喜庆。那时的皇宫,颜色以灰、棕、黑为主,很森冷威严的。

小刘肇就在崇德殿里登基了。听着大臣们一起高声朝贺,刘肇极度不安。9岁的娃,面对这等阵仗,能有啥反应?除了害怕,还是害怕!

不但场面吓人,周围的人更吓人。刘肇身后,挂着一道珠帘,帘后坐着一个女人,这是窦太后。垂帘听政!在咱古代,如果皇帝年纪小,由他母后挂道帘子,在后面发号施令,是很正常的事。但不正常的是,这位窦太后不是刘肇的亲娘!那刘肇的亲娘在哪儿?早被窦太后害死了。

再往朝堂下面看,那个坐在最高位、神情极度傲慢的大官,是大将军窦宪——窦太后的亲哥哥。

孤儿刘肇,就这么当了皇帝。每天毕恭毕敬地喊窦太后“母后”,可这女人,是他的杀母仇人!每天战兢兢地瞧着窦宪脸色,万事都请大将军做主,只怕大将军一个不开心,一巴掌就把他拍死了……

这就是悲摧小皇帝刘肇的童年。除了没底线的被虐和一个空空的皇位,啥也没有。不过,这只是本故事上集,下集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且看下集故事。

老天没彻底绝了刘肇的路,没爹没娘没亲人,但是,没让他惨到没朋友。

刘肇有朋友,而且不止一个,是一批。当在宫里抓蛐蛐抓不着,坐草窠里大哭时,立刻就有个“朋友”蹦出来,三下五除二就帮他逮住了,还慢声细语地安慰:“陛下不哭,这不,奴才给您抓来啦!”当在外面受了气,想砸宫里的东西还不敢,独个生闷气的时候,立刻又有个“朋友”来安慰,又是劝又是叹的,还陪着他一块掉眼泪……

这些“朋友”是谁?——宦官!(东汉时还没有“太监”这称呼。)他们是刘肇小时候的玩伴,长大以后的知音。他们最懂刘肇的心,还能替他保密,跟他一头儿。

就是这群宦官“朋友”,让刘肇彻底翻了身,雪了恨。

刘肇恨死了窦家(能不恨嘛),比康熙恨鳌拜更狠,于是,行动起来也比康熙更猛。康熙抓鳌拜时,已经快16岁了,刘肇捉窦宪那年,才13岁。

13岁的小孩能干啥?别说,刘肇真就干了。而且,前前后后策划得极度周密。他早就看准了一个人,当然,这人是宦官。

这个宦官名叫郑众,是中常侍兼钩盾令。中常侍相当于皇帝的顾问,那“钩盾令”又是什么官?——主管皇宫里的园林亭台、花草池塘。刘肇少年慧眼,早看出这管花花草草的“太监”不一般,不但有智谋,有毅力,人品还好到不行!真是最优人选!

刘肇早跟郑众贴了心,秘密把大事商议起来。一切布置停当后,大戏开局。

公元92年,13岁的刘肇给窦宪下了一道诏书,让窦宪立刻带领亲信们进宫,他要亲自给他们逐级封赏。(刘肇这是铁了心,要一网打尽!瞧瞧这娃的谋略和胆气!)

小天子这么干,难道窦宪就没一点疑心?还真没有。人太得意了,就难免会发失心疯,窦宪以为,这小孩儿早就被吓破胆了!说不定已经打算把大汉江山让给窦家呢!窦宪毫无顾虑地哈哈大笑,带着手下们进了城。

可就在他洋洋得意、雄视这座京都时,所有的城门都悄无声息地关闭了。几个身穿黑色深衣、头戴惠文冠的人,小心翼翼、紧锣密鼓地联络各方将领,片刻工夫就把禁军指挥起来,天罗地网地向窦氏发起了抓捕!

为首的那人冠上饰着金珰,冠右斜插貂尾,指挥若定,机敏果决,比身在沙场的将军也毫不逊色!窦宪及其党羽再怎样狂叫威胁,也已经来不及了。窦氏一干逆贼被一网捕获。这时,人们又把目光投向指挥者,再仔细瞧他冠上的“金珰右貂”,这才真相信了,全权策划这场大抓捕、把大将军置于死地的头号功臣,居然是一个在后宫里掌管亭台花草的宦官!

这就是郑众,刘肇最信任的宦官“朋友”。“金珰右貂”,是宦官帽子上的特殊装饰,一看就知道是啥身份、啥级别,意思跟军装上的军衔差不多。

就这样,刘肇除掉了窦宪。谁说只有康熙牛?这一比,刘肇不但成事年龄小了3岁,在时间上还早了1500多年!就是东汉的存在感有点低,托不起刘肇的光环。假如刘肇身后也有个康乾盛世啥的,弄不好历史就改写了。当然,如果那样,我们的热血三国也就不用说了。

后来刘肇长大成人,干了很多好事。又是减赋宽刑,体恤百姓,又是招贤纳士,奖励农耕,让东汉达到了鼎盛。田地最广,人口最多,社会最安定,是一个好皇帝无疑。

刘肇的故事说到这儿,有朋友就该问了:刘肇这娃厉害没错,可这跟三国有啥关系?他怎么就是三国这棵大树的种子了?好吧,因为——刘肇在人生的最后关头,犯了个错。结果这个错被子孙后代继承了去,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有一天大汉朝再也撑不住,“砰”的一下爆掉,咱们的三国才能登场。

那这个错是啥呢?是——

他、挂、了。

刘肇这辈子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该、死。至少不该27岁就死。其实,他父皇章帝已经开始早挂(31岁),刘肇则更加早。

刘肇肯定想不到,他父子俩开的这个早挂先河,后浪皇帝们都学去了,个个习惯性早死。跟后浪们相比,刘肇还算长寿的。

就因为“皇帝惯性早死”,整个中国史上最离奇、最诡异的一段历史也将开始登场……

这里,我们先来解个局。这个局很魔幻,但特别有用。解开这个局,三国前那一百年扑朔迷离的疯狂史,也就一目了然了。

公元92年,小皇帝刘肇干掉了窦宪,让大汉朝过上了太平日子。看着真是不错。可是,历史永远不在你的想象之中!谁又能料到,一个极度诡异的怪局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刘肇只是这个局的开头。

这是个什么局?又是怎么形成的?

先说两件特重要的事。

第一件,刘肇以后东汉所有的皇帝,都早死。

第二件,刘肇以后东汉所有的皇后,都没有亲生儿子。

先说皇帝这边。从刘肇到汉献帝之前,一共10个皇帝,桓帝活得最长,35,殇帝活得最短,1岁多。平均寿命18岁。唯一的特例,居然是亡了国的汉献帝,活到了53岁,比夺走他皇位的曹丕死得还晚。

再看皇后们。也有一个特例,就是灵帝的何皇后。何皇后生过一个儿子刘辩,只做了几个月皇帝,就被董卓弄死了。其余所有皇后,都是整齐划一的绝后。

皇帝早死,皇后绝后,这两个小概率事件一叠加,于是,效果炸裂,怪局形成!

来看看这里面的逻辑:

循环!从刘肇算起,不到一百年,循环了六圈!

前后六位皇太后垂帘听政,六拨儿舅舅横行天下,刘肇的故事一遍遍重演,魔幻得简直不可思议。但,这是大汉朝的真实历史!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三国前的那段历史啥样儿?——魔性循环。就是转圈儿!

这圈儿怎么转起来的?因为皇帝早死。不是一个早死,是全都早死!

这可真是(想起了胡彦斌那句歌词):天要灭你轮回早已注定……

我把刘肇之后六轮垂帘的皇太后们列了个清单:

(小注:小皇帝为什么能对舅舅下狠手?因为,东汉皇后都没有亲儿子,太后不是小皇帝的亲娘,舅舅当然也不是亲舅舅,一个名义而已,被虐这么多年,终于忍到翅膀硬了,当然干掉你没商量!)

好,解开了怪局,历史轮廓也基本呈现。这里,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儿:在这六轮魔圈里,隐藏着三国这场大戏的形成密码!

如果我们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三国为什么会出现?雄视地球儿的大汉朝为什么会分崩离析,粉碎得就像松脆的香酥饼干?——答案就在魔圈中!

那么,在三国开场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观摩一下魔圈里的诡异剧情,看看曾有怎样的疯魔。关于最具特色的三个能量群体:外戚、宦官和党人,我们也会分头做个特写,在领略过他们的各种疯狂和斗争之后,三国大戏也就水到渠成地揭幕了。

下面,就来聚焦第一个能量群体:外戚。也就是魔圈里的“魔”,皇帝的舅舅们。他们是前三国时期的第一支祸祸“生力军”,大汉朝终于被糟蹋到崩,他们可是立了头功的。那么,就瞧瞧这“外戚”究竟是什么品种。

说起前三国皇帝的舅舅们,一句话——惹不起!

老百姓惹不起,官员们惹不起,连皇帝也惹不起。

就以被刘肇干掉的窦宪为例。

自从公元88年刘肇登上皇位,窦家人的野蛮生长就开启了。

父子兄弟,个个位列高官,宅子修得比皇宫都高级。这几个货还一边修一边比:“是你家更豪,还是我家更豪?皇宫算什么?看看咱窦家!”满朝文武大员不听天子的,每天都得领会窦家人的意思,一个不留神,就是朝廷正三品,都被整得非自杀不可。窦家的门客伎人,更是鸡犬升天,横行洛阳城中,欺百姓、抢财货、劫犯人、霸妇女……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干不来。

于是,但凡窦家人出现,满大街的人都会奔走相告:“了不得了,那姓窦的又来了!”小贩们一听,立刻卷席子挑担子,麻溜逃跑;市民们也急忙关窗闭户,特别家有女儿的,可得把闺女藏好了……

窦宪这个舅舅,够“作”!但是,这只是魔圈的第一轮,如果以黄巾起义为三国故事起点的话,那么还有100年。窦宪只是个“开局”,是给后来的舅舅们做“示范”罢了,最“作”的那位,不是他。跟那位相比,窦宪还差着级别呢。

那位真正独占鳌头的舅舅,到了魔圈第四轮才出现,他就是——东汉的头号大外戚,大名鼎鼎的梁冀。这时是公元150年左右,距离黄巾起义还有34年。

话说三国前的这段历史,真是够魔性。那个转圈的怪局就已经魔幻到不行,老天却还时不常地再降点魔障下来,就比如梁冀。

要说这天下的巨奸大恶,其实外表一般都不会很恶。有的甚至还慈眉善目的,比如篡了西汉的王莽。现实中的巨恶,一般不那么挂相。可梁冀,偏偏就是万里挑一的特例,他是真的表里如一!

这人天生一副阴鸷凶邪的外貌,鹰一样的肩,狼一样的眼,眼神又凶又利,还斜视!难道是老天看大汉朝被糟蹋得不够,再降个撒旦下来助助兴?

梁冀自幼好狂饮,喜游荡,飞鹰走狗,跑马斗鸡。一过了青春期,更是邪恶放肆,魔性冲天!

他父亲有个好朋友,实在看不惯他这恶相,就私下跟他爹说:“你这儿子,得好好管管!”哪知这事儿被梁冀得知了,一不做二不休,梁冀立刻派人把这个“父友”给做了。事后还说:“这都是他的仇人干的!我得给他报仇!”于是,梁冀又派人捕杀“父友”的仇人,连宗族带宾客,一网干掉了一百多。这回一把干净,永绝后患了。

天降撒旦有没有?魔鬼的行为法则,真不是咱凡人能领会的。

梁冀混成国舅,靠的是妹妹梁妠。梁妠当了三朝皇太后,三次垂帘。梁冀也早就完成培养,活脱脱成了一个大魔王!

8岁的汉质帝刘缵虽然年幼,但很聪明,在朝堂上忍不住指着梁冀的鼻子大呼:“此跋扈将军也!”大臣们吓得大气不敢出,心想,天子果然是个孩子啊,这么不要命的话都敢说!梁冀没说话,斜眼里透着狠呆呆的阴森。

“跋扈”这个词,就这么留给了我们后人,可小刘缵也马上付出了代价。当晚,他的御膳里就被投下了剧毒。聪明的小天子一命归西,好像他这辈子就是为给后人记下“跋扈”两字来的。

弄死了天子,梁冀的魔威更是如日中天。堂堂大汉朝,被整得不像个国家,倒像黑社会:

从洛阳城里到郊区,梁冀和老婆孙寿比着建大宅和猎苑,就看谁最大,谁最豪。这孙寿美貌妖冶,生性歹毒,梁冀很忌惮。(大魔王居然还怕老婆!)从弘农到荥阳,从鲁阳到黄河,连绵上千里,全成了这夫妻俩的地盘!有人不小心杀了园里的一只兔子,十几个人就被抓来,全都处死,凭啥?给梁家的兔子抵命!

扶风郡有个叫士孙奋的,家里很有钱,梁冀听说后动起了心思,他给士孙奋送去一驾马车当抵押,要跟人家“借”五千万!说是“借”,其实明摆着是抢!哪知这士孙奋竟敢跟梁冀讨价还价,只送来了三千万。结果,士孙奋的老娘立刻被诬为窃贼,一家子被抓进监牢打死,没留一个活口。士孙奋的一亿七千万家财,全进了梁家府库。

孙寿还挟制梁冀,让孙家人冒充梁姓做官,这些人上了位,个个都继承了梁冀的风格,让门客分头探查各郡的有钱人,再编排罪名抓进监狱,命令家属拿钱来赎,交钱少的,不是处死就是流放。

大魔王祸祸天下的本事,真是登峰造极!《封神演义》里的妲己奉了女娲之命去祸祸商朝,不知梁冀这位撒旦,又是奉了哪方神灵的命令来可劲儿祸祸大汉了。

梁家的财产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后来汉桓帝刘志也像刘肇一样,发狠干掉了梁冀,他把梁家财产收集拍卖,竟卖出了30多亿,抵掉了天下老百姓租税的一半!

桓帝还把梁家的党羽都免了官,有三四百人,这下倒好,等桓帝上朝一看,整个朝廷空空荡荡,都不剩几个官员了。

这就是前三国的“外戚”——皇帝的舅舅们。他们是“坏人”?不,是“魔鬼”才对头!哪个好端端的国家能经得起这等祸害!

小皇帝们恨得咬牙切齿,我堂堂大汉,岂能容你们这么糟蹋!所以,从刘肇之后外甥和舅舅的关系,不是亲戚,是天敌!别说东汉后期的皇帝都不出名,不成器,刘肇诛窦宪,刘志灭梁冀,都相当了不起,必须点赞的。只是,他们运气真是不太好。如果从刘肇开始,皇帝们都好好学学养生,每天多打几趟五禽戏啥的(《五禽戏》是华佗发明,刘肇时他还没出生,这里是借指),好歹让自己多活二十年,那大汉天下真不至于被毒到这地步。

说到这儿,就有个问题了,这些魔鬼舅舅,最后都被小皇帝干掉了,小皇帝怎么就这么有本事?他们不过是刚长成的小苗,魔鬼舅舅早都权倾天下了,小皇帝又怎么能赢?

关于这个问题,刘肇在第一轮里已经给大家做了示范,小皇帝找到了金手指!这金手指就是——宦官。虽然,宦官是小皇帝没有选择的选择,(除了宦官,还有谁能跟他贴心?)但在对付外戚这事上,宦官真是出人意料的好使!也正因为太好使,小皇帝们都忘了,其实宦官也不是省油的灯。在这件事上,他们是金手指,可在其他事上,就不一定喽。他们要毒起来,那毒性,一点儿也不比魔鬼舅舅逊色!

那么,前三国的另一支祸祸“生力军”——宦官,出场了。下面,我们就去扒一扒,作为历史上最特殊的人类,他们是怎么当金手指,怎么帮皇帝干掉外戚的,又是怎么爆“毒”,毒得比魔鬼舅舅们还猛……

我们来聚焦宦官。

其实,从前面刘肇的事儿里就能看出来:宦官,很牛。管花花草草的,都能指挥禁军,干掉大将军!

但是,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国家权力秩序正常时,宦官不会大规模闹腾。该管吃饭的管吃饭,该管送信的管送信,该管花草的管花草,还是挺温顺。可等国家的权力秩序不那么正常,宦官的机会可就来了。

如果说宦官是历史上一朵最妖的奇葩的话,那这朵奇葩,就“怒放”过三回。第一回,就是东汉的前三国时段;第二回,是中唐,那时的宦官连皇帝都敢杀;第三回,是明朝,东西厂的公公们,在哪部电影里都能纵横天下。这三回“怒放”,到底哪回更爆更牛,说法不一,但不用怀疑的是,东汉这回,是史上第一次宦官能量集体大爆发,没有前例的!

第一位爆了头彩的宦官是谁呢?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郑众。那个帮刘肇一网捕了窦宪的钩盾令,管花花草草的。如果没有郑众,刘肇是不是能拿下窦宪,难说得很。

不能否认,郑众是真“靓”。又沉稳又聪明,为人还正直。诛窦宪立了头功,更得刘肇宠信,不但官位晋升,还被封为鄛乡侯,食邑1500户!(就是把1500户百姓每年的赋税直接赐给郑众。)

注意,郑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侯的宦官!不要说我们后人,就是当时的人,也都会惊掉下巴。宦官居然能封侯?史上哪有这样的先例!

但刘肇不管这些。谁在朕最需要的时候帮了朕,朕就信谁,更何况,朕和郑常侍的关系,好多年了,俺们是发小!你们这些大臣,谁能比他对朕忠心?朕就信他,管它是不是有先例呢!

刘肇不但给郑众封侯,国家大事什么的,也全跟郑众商量。在他眼里,郑众早不再是个“内官”,倒像一位宰相!

所以我们说——宦官干政郑众始。

于是后世就有无数的骂声,指责刘肇和郑众这一对儿。“东汉之所以天下土崩,罪大恶极就是宦官!开启罪恶的,就是这俩人!”总之意思就是:刘肇不是好皇帝,不该信郑众;郑众也不是本分宦官,不该给皇帝出主意,国家大事不是宦官能管的。

其实,这种漠视人性的事后诸葛亮,真没太大意义。谁不是在各种凶险、压力和夹缝中活着?刘肇和郑众,没啥不可理解。

皇帝不是人吗?他也有情有心,和你我一样。如果非要每个皇帝都成圣人,太苛刻不说,也完全不可能;宦官不是人吗?虽然后面的一拨拨宦官大多很败坏,但并不是说,郑众也必是坏的。

干掉外戚,宦官上位,以当时的情形看,根本避免不了。而且,这时的宦官确实挺“靓”,全没后面那么溃烂。

郑众给刘肇当第一参谋,公正稳重,绝无私念。皇帝赏赐的好处,他只要少的不要多的,只要小的不要大的。以致整个东汉皇室都对郑众的“功德”念念不忘,后世的皇帝皇太后,都争着给他的干儿子以及干儿子的儿子承袭爵位……

说完郑众,必须插一笔的是,这时“靓”的宦官,除了郑众,还有一位著名的公公。这位在历史上的光辉,跟美国的爱迪生有一拼,他的名字叫——蔡伦。

蔡伦用树皮、麻绳、破布和渔网创造了纸,位列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可骄傲的科学大事件之一。

发明造纸术已经够伟大了,可蔡伦的本事,绝不仅仅是造纸。

蔡伦家世代冶铁,家境不错,所以他小时候也受了不错的教育。小蔡伦一边在私塾里饱读诗书,一边研究各种自然科学,什么种麻啦,养蚕啦,都是兴趣点。当然钻得最深的,还是他家的祖传秘籍——冶炼。在今天来说,该叫“金属工艺学”。

蔡伦每门学问都钻得深,学得精,其实在入宫之前,他就称得上是位“科学家”了,至少该算个“专家”吧。

蔡伦在宫里的职务是中常侍兼尚方令,主管尚方署,尚方署是干什么的?专门给皇帝打造刀剑弓弩、贵重器物等宝贝。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署打造的。

尚方署是全天下工艺最牛、水准最高的皇家作坊,刘肇让蔡伦当尚方令,真是极大限度地发挥了蔡伦的特长!看看刘肇多会用宦官。

蔡伦主管打造的兵器,无论强度、密度,还是工艺设计,都是“国家最高标准”,全行业的标杆。蔡伦死后几十年,后人还说:“手里要有一张蔡侯打造的弩,一把蔡侯制作的剑,你就能满世界去炫耀,名扬天下了!”

谁说宦官不入流?蔡伦真的很精彩。他在尚方令任上,带着一众小宦官创造了纸,还特意选用树皮、渔网、破布这些特别廉价的原材料,以降低纸的价格,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用上。

蔡伦拿造好的纸写了一道奏章,给刘肇呈上。刘肇接过端详,真是头回见到,好神奇!太惊艳!立刻龙颜大悦,下令把造纸术在全国推广!于是,到了三国,纸就开始流行,到了两晋,更是普遍到不行。所以就出现了,左思写了篇《三都赋》,人们都争相传抄,竟导致洛阳纸贵这种奇观了。

后来蔡伦也像郑众一样,被封了侯,所以人们都叫他“蔡侯”,他发明的纸,就叫“蔡侯纸”。

蔡伦很对得起这爵位。本领惊人不说,性子还忠直,为了国家大事,他敢跟刘肇当面顶撞,非把皇帝的毛病纠正了不可。哪儿还像个宦官,简直是肩负着国家重任的大忠臣!

郑众、蔡伦,他们都很“靓”。如果说刘肇用宦官干政,这事本身是错了,但他用的人,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郑众和蔡伦,他们只是一个开始!在六轮魔圈里,他们在第一轮!大家一定发现过这么一个规律:所有的事物,都经历着一个从“靓”到“黯”的过程,一个新事物刚出现,往往都是靓的,可这个“靓”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用多久,就开始发乌,更有甚者,最后都溃烂了。比如我们日常家用的各种器件,刚装上时,都明光锃亮,等用过几年十几年,取出再看,已经锈迹斑斑,甚至千疮百孔了。

这是普遍规律,适用于方方面面,不管是宦官还是下水管子。郑众和蔡伦,处在宦官的“明光锃亮”期。不过,这个“明光锃亮”期,实在相当短。很快,污了,烂了,腐了。那么,我们就去观摩观摩,“明光锃亮期”之后的宦官们,又有怎样的惊悚和疯狂……

首先,我们这里说的“牛”,不是指宦官的本事有多大。东汉宦官的本事都很大,一拨比一拨厉害,很难判出个高下。“牛”指的是——受封的爵位大,在国家里的地位高。既然这么得势,他当然“牛”上天了!

这位最“牛”的是谁?——单超。汉桓帝刘志的中常侍。

单超因为给刘志当金手指,干掉了梁冀,得封新丰侯,食邑20000户!

数字看着很吓人,不过别惊,我们先来盘一盘,这史无前例的20000户,究竟怎么来的。我们回到魔圈第四轮,去看一看,汉桓帝刘志诛灭梁冀的始末。

时间:公元159年。距黄巾起义还有25年。

159年,这时的刘志已经27岁了。他14岁登基,被梁冀可劲儿虐了13年。太后是梁冀的妹妹不说,连他自己的皇后,也是梁冀的妹妹!宫里到处都是梁冀的眼线,好多宦官也成了梁冀一党,刘志的饮食起居,一举一动,梁冀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看看刘志的处境:上朝时,在大将军面前要装乖乖宝;回了宫,在皇太后面前继续装;甚至晚上睡觉,躺在老婆身边,还得装!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他能神志正常地活到27岁,已属难得了。

刘志实在忍得太久,终于等到了159年。这一年,老婆梁皇后死了,这时,梁家的两个女人都已死(之前梁太后已经去世),后宫可算有了点儿空间,能让刘志稍稍松口气。然后,他的“复仇计划”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刘志暗暗看好了一位帮手,当然,还是宦官。这宦官名叫唐衡,也是中常侍。刘志极度谨慎,只说上厕所,要唐衡来侍候。

进了厕所,刘志试探性地问:“你知道朝里有谁跟皇后家(梁家)不和吗?”

唐衡也特别小心,轻声地说:“臣听说中常侍单超、左悺他俩跟梁家有仇,还有徐璜、具瑗,私底下经常痛恨梁家作恶,可嘴上不敢说。”

刘志点点头:“那就把单超和左悺都叫来。”

这就是公元159年的“厕所密谋”!大家可能要感叹,皇帝被欺负到什么份上了,跑厕所里去定计划,环境得多恶劣!其实也没那么糟,大汉朝皇家的厕所,环境是相当不错的,装潢也华丽,很可能还有独立更衣间什么的。不然,当年汉武帝在姐姐平阳公主家上厕所的工夫就宠幸了卫子夫,没个温馨环境,可怎么行?那还是公主家的厕所,更不用提皇宫的了。

于是,密谋就从一个华丽的厕所开始。

单超和左悺一进来,刘志也豁出去了,立刻义正词严地说了诛梁冀的打算。

单超和左悺一听,眼睛一下就亮了。本来跟梁冀就有仇,恨不得他明天就死,这回皇帝要出手,真是天赐良机!

这俩立刻说:“梁冀实在是国家的大奸贼,早就该杀了!就是我们力量太弱,不敢干呀!”

刘志说:“你们要真有这个心,咱们就一起干,除掉他!”

单超有心机得很,这么大的事,皇帝虽然现在说得好,可万一临时改主意,他们几个的小命可就奉献了,于是说:“除掉梁冀不难,只怕……陛下您心里犹豫不定呀。”

刘志被单超一激,更来气了,斩钉截铁地说:“奸臣胁迫国家,必须让他伏法,有什么可怀疑的!”于是又把具瑗、徐璜也叫进了厕所。

其实,刘志也怕这几个临时反悔,就决定歃血为盟。可没有血怎么办?总不能再去御膳房弄只鸡来。于是,单超伸出了胳膊。

刘志一口咬破单超的胳膊,搞完了结盟仪式。

我们从后面的事来看,单超这点儿血,真是没白流。得封20000户侯,可算史上最贵的血了。

皇帝带着这几个歃血,谋划大事,梁冀那边又有什么反应?

梁冀也有点猜疑!两个妹妹一死,对宫里的控制能力弱了,皇帝又在壮年,正是搞事的年纪。他就派了一个宦官张恽到宫里监视。刘志已经横了心,既然策划好了,那就——起事!刘志立刻让具瑗把张恽抓了,罪名是“图谋不轨”,然后立即行动,绝不给梁冀半点儿准备时间!

刘志亲临前殿,连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命尚书令尹勋守住朝廷中枢,把各处的兵符令牌什么的,都集中看管,以防梁冀党羽的反扑(想干什么都晚了,兵符都没了);

第二,让具瑗带着一千多禁军,和司隶校尉张彪一起包围进攻梁府,捉拿梁冀;

第三,让光禄勋袁盱,没收梁冀的大将军印绶。

一看就是计划周密。这几位官员都属清正类型,不是梁冀一党,所以,必是单超他们事先联络好的。

具瑗带着禁军突进大将军府时,梁冀根本没有防备,只能就擒。

梁冀知道自己肯定不得好死,于是,选择了自决,跟老婆一块自杀了。

《后汉书》说,桓帝诛梁冀这天,举事十分突然,只见刀兵忽起,直袭大将军府,报信的战马来回飞驰不停,整个京城闹腾得人声鼎沸。朝里的官员们,除了几个事先参与的,全被蒙在鼓里,老百姓更是满脸迷惑,所有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几天之后才安静下来,一打听,原来是皇帝把大魔王梁冀干掉了,老百姓没有不欢天喜地、拍手称快的,简直是普天同庆。

大魔王覆灭了。那么,该轮到谁上位了?当然是——“厕所同盟”。

于是,史上最“牛”的宦官出现,单超得封新丰侯,20000户。刘志这“盟主”做得真够义气。当然,另外几个盟友他也没忘,徐璜,封武原侯,15000户;具瑗,封东武阳侯,15000户;左悺,封上蔡侯,13000户;唐衡,封汝阳侯,13000户。比起第一轮刘肇给郑众的封赏,高出了10倍多!

——这就是著名的“五侯”。

唐朝诗人韩翃有一首《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家”,就是指这几个宦官在洛阳的宅邸。

我们来看现在大汉朝的局势,皇帝亲自主政,该封的也都封了,那一切都好了吧?但是,没有。

“五侯”闹腾起来了。这些宦官,可再不是郑众和蔡伦。想想那个“下水管规律”,这已经是魔圈第四轮,早不是郑众他们那个“明光锃亮”的时代。宦官们败坏了,就像陈年的下水管,马上就要千疮百孔。

五侯作恶的时代开始,比外戚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也疯狂地盖宅子,一边盖一边比;他们的狗和马身上,都披着金银首饰;他们还弄来成群的美女当姬妾,宦官要姬妾干啥?不干啥,看着豪就行;他们的兄弟以及亲戚全当了地方官,个个为害一方。说来也真难得,这五侯的兄弟和侄子们,居然没有一个是好的!百姓们被祸害得受不了,都想逃进山里去当贼。

刚被外戚狂魔祸祸过的大汉天下,还没缓过气来,接着又来了一群宦官恶妖。老百姓还给这几个编了歌谣: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雨堕……

什么意思?左悺有回天的本事,具瑗威风独霸,徐璜厉害得像一只老虎,唐衡想干嘛就干嘛,好像天降大雨,谁都没本事阻拦……

也许大家会问,宦官这么作恶,皇帝就纵着不管?

其实,刘志不是没管,但他不可能管得彻底。宦官跟外戚不一样,外戚是要欺负他,甚至想弄死他的,所以是天敌。可宦官本来就跟他一头儿,是陪着他、哄着他的。皇帝在心理上依靠宦官,这根儿从小时候就种下了,长大也改不过来。就像现在,我们小时候原生家庭留下的阴影,可能一辈子也弥补不了。而且,宦官好使还听话,又不会跟皇帝争天下,宦官再坏再妖,皇帝也恨不起来。更何况,他们还有当年“厕所同盟”的情分呢!

所以,五侯再恶,下场也比梁冀强多了。因为皇帝没想让他们死。顶多就是降他们的爵,惩处一下他们的亲戚。最后,除了左悺畏罪自杀,其余几个都是正常死在家里的。临死,刘志还很念旧地给他们赠了官,赏了墓地。

宦官太得势有没有?不错,在前三国时段,在跟外戚的较量中,宦官总是赢家。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果说外戚是魔,宦官就该是“道”,不,其实应该叫“妖”。宦官哪有什么“道”,“妖气”倒是十足!说起来,东汉的魔幻怪圈,根本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妖魔争霸!而且,每轮都是妖胜!

为什么?因为宦官行使的是——皇权!他们不仅是金手指,还是皇帝胳膊的延长线!

于是,灭掉了“魔”之后,在皇帝的宽容之下,“妖”们的天下就开始了。前三国时代,也终于定型。

宦官干掉外戚,“魔”被灭掉,“妖”的时代开始。这个从魔到妖的转换,复现了六轮!每一轮里,外戚舅舅们都唱上集,宦官公公们都唱下集。

其实,前三国这段历史,与其说是魔圈,倒不如说它像极了一条蛇,一条金环蛇。如果,外戚是一道道金环,那宦官,就是一道道乌环,两者规则交错,接力登场,你祸祸完了我糟蹋。

我们来个直观图解,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条金环,就是从刘肇开始,东汉历史的全景。(所以,为什么说刘肇是三国最早的导火线呢。)经过这六轮搭配,天下剧毒完美造就,这条金环就在大汉朝的上空,疯狂荼毒了一百年,直到这个国家再也撑不住了……

到最后关头,直接点火、搞得民怨沸腾的,是宦官。这也是必然,因为在跟外戚的较量中,他们总能笑到最后,总是赢家。而且,他们的祸祸能力,也比外戚更上档次。我们很有必要,来全局围观一下,宦官们的妖力和能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凡有权有利之处,必有宦官!

东汉的权力机关尚书台,长官是尚书令,那时的权力快赶上宰相了,也就是国家总理。然而,我们却在这个“总理名单”里,看到了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名字——曹节。一个险恶得像赵高一样的宦官!

一个宦官,居然掌着国家总理一样的实权!而且名正言顺!曹节是魔圈第五轮的头号宦官,想想那议政场面:尚书台大小官员,商议国家大政,正中坐着的领导核心,却是个饰着金 右貂、神情狡诈、举止猥琐的阉人……

不过,曹节这个“国家总理”,对已经妖气弥漫的大汉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他只是众多妖中的一只,后面的妖们更令人咋舌。

《后汉书》里有这么一个记载: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卿大会朝堂,皇帝却没来,主持朝会的,居然是中常侍赵忠!赵忠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一,跟曹节一样恶贯满盈,和张让一起是第六轮魔圈的头领。

朝会是个什么场合?那是国家头等庄重的仪式,正常时,必须由皇帝亲自召开、亲自主持。皇帝实在来不了,也得让丞相或者三公来代行,居然,又换成了宦官!

满朝文武大员面面相觑,谁都知道这赵忠凶蛮霸道,所以都不发言,心里又是气又是叹:唉!我大汉的天下呀……

曹节能成总理,赵忠就能代替皇帝。看看妖们还能干啥?

宦官全方位把持了用人!各级别的人事总监,都被霸占!宦官们要么亲自上阵,要么就派给亲戚和党羽。

我们知道,东汉时的选官制度,叫“察举”,就是地方长官随时观察、探访自己管片儿内有什么优秀人才,经过考察后,向上级或者中央推荐。核心就是——“推荐”。

可到了汉末,也就是魔圈第五、第六轮,宦官的亲信已经遍天下,不是担了要职,就是占了肥缺,地方上推荐人,你不拿巨资贿赂宦官,根本不可能出头!连一向讲究中正的史书,都直接说:那时候地方上选人,从来不挑有德有才的,专看谁能敛财能行贿。儿歌里也唱:“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推举秀才当官,其实这人一点学问也没有;推举有德行的孝廉,其实他早把老爹扔别处不管了,哪有什么孝道……

真是崩坏!腐烂和溃败,就这么从核心向周边蔓延。有见识的人已经开始念叨,“天之所废,不可支也”,这大汉是果要完了。

历朝历代,啥时候听说有太监当将军的?有,但绝对凤毛麟角。可东汉,有的是。一开始,宦官领将军衔,是虚的。都是皇帝喜欢的宦官要死了,就赠他个将军称号,比如单超和曹节,临死都赠了车骑将军。

可虚着虚着,就实了。后来,汉灵帝派赵忠当车骑将军,这回可不是临死赠官了,而是手握实权的正二品,真能统兵打仗的!还有一位更出奇,大家知道,曹操出道时,曾经在京都担任典军校尉,是汉灵帝特设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另有一个中军校尉,是袁绍。曹操和袁绍都归谁管呢?蹇硕。一个体格雄壮的宦官。那时,蹇硕不仅仅是西园校尉的头领,根本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听他的!

真是文武齐全!曹节当国家总理,赵忠代理皇帝,蹇硕就当了三军总司令。那这天下还有什么是宦官做不了的?

东汉有座很特别的监狱,叫“黄门北寺”,设在皇宫内部,由宦官全权负责。逮捕对象不限,审讯流程不限,法律依据不限,逼供手段不限,还不接受监督。凡是皇帝下诏,让宦官审理的案子,还有宦官一心想迫害作践的人,上到朝廷大员,下到民间士子,都能弄进黄门北寺。

只要在皇帝那儿能交代,一切都由宦官说了算。这黄门北寺,简直就是一座黑恶势力盘踞的人间炼狱!除了皇帝,可踩踏一切!

宦官公公们无处不在,无所不能。那么,大汉朝已经妖气遮天,有没有?

叹,这运气实在是不济。先是天降恶魔,后又群妖狂舞,而且,完完整整六轮循环!这国家得多钢铁侠,才能不崩!

那么,国家已经败坏成这样子,真就没一点儿正义的声音?咱们的爱国人士都到哪儿去了?难道真要在沉默中灭亡了?

当然不是。爱国人士们不但喊了,喊的声音还特别大,付出的代价还特别高,只是效果……唉,一言难尽。我们就去看看,大汉朝最后的爱国人士们在做什么……

说前三国这段儿,必然要说党人。“党锢”“党人”这俩词,也是整个三国历史的常见。党人是那个败坏到溃烂的世道里,最高、最亮的正义之音。而且,三国好几位大佬都跟“党人”有扯不清的关系,这点关系严重影响了大佬们出道时的气场和光环。所以,党人,我们还得正经地扒一扒。

党人是怎么出现的?

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整个汉朝成了儒家的黄金盛世。太学也很发达,到桓帝时太学生已经达到了30000。除了太学,东汉的私学更兴盛,“私学”就是现在的“民办学校”,但这个“民办”可不是一般的“民办”,师资力量极雄厚,很多学富五车的大儒,宗师级别的,都亲自开馆讲课,慕名而来的学生,少的几百几千,多的上万。

这么多太学生、民间学子,学成后就得走向社会,要当官、要报国济民啊,可偏偏宦官全方位把持了用人,把所有仕进的路给堵死了!于是,正直的儒士,还有太学生、民间学子,就“联合”了起来,专门跟宦官对着干。凡是宦官反对的,他们都支持;凡是宦官支持的,他们都反对。

他们——就是“党人”。

严格地说,其实这些士人不能算“结党”,也从没真的有组织有策划地干成过什么,所谓“联合”,只是你抬举抬举我,我抬举抬举你,起个好听又惊人的名头,相互标榜,诸如“三君”“八俊”“八顾”之类。“联合”,也就是联合起来一块儿喊“杀宦官”。既然被欺负得只剩一张嘴了,那就用尽生命去嘶吼吧!但汉桓帝后来给定了性,定罪为“结党”,所以史上叫他们“党人”。“党锢”,就是对党人实行“禁锢”,不许他们再出来做官。

那么,怎么评价党人?这八个字挺合适:正义有余,智术不足。

党人代表天下正义,这是没错的,而且他们追求的是“绝对正义”。在“党人”眼里,天下败坏成这样,万恶之源就是宦官。宦官是天下至浊,他们是天下至清。他们就是要“激浊扬清”,要为国家去污。所以,党人的“灭宦官”行动极其果敢,也极有骨气。

李膺,在司隶校尉任上,中常侍张让的弟弟张朔当县令,贪财残忍,竟杀死了孕妇。张朔害怕李膺追查,就跑到哥哥家里,躲进了张让家的空心柱子。哪知李膺啥也不管,直接带人闯进张让府,砸碎柱子,把张朔抓走了。审讯之后,一拿到认罪口供,李膺也不上奏,就把张朔杀了。这时期,宦官们个个战战兢兢,就连放假都不敢出宫门。桓帝奇怪,问:“你们怎么都不回家,守在朕这里干什么?”宦官们痛哭流涕地跪倒在桓帝面前,无比委屈地说:“我们害怕李校尉……”但最后,李膺却因为“党锢”而死。

刘祐,担任大司农,中常侍苏康和管霸仗着在宫中主事,在民间大肆霸占良田美地,山林湖泽,当地官员和老百姓个个眼里看着,敢怒不敢言。刘祐直接发公文到当地,把宦官们霸占的全部没收。哪怕触怒皇帝,让他去服苦役,都在所不惜。后来,刘祐因为“党锢”被罢免,最后死在家里。

岑晊,担任弘农县功曹,有个叫张汎的富商,特会玩雕刻,他下工夫贿赂了宦官,在民间仗势横行。岑晊把张汎抓了起来,可偏赶上桓帝大赦,还得放人。岑晊一不做,二不休,管他是不是大赦,直接把张汎杀了,还杀了他家的宾客两百多人,都杀完了才上报。桓帝大怒,岑晊就此逃亡,也被奉为党人的典型。

……

这就是党人的“正义”。不但跟宦官对着干,也跟皇帝对着干。

但是……宦官的势力遍天下,要干成大事,总得有点组织策略,研究研究大家怎么配合,一步两步三步怎么走,特别在皇帝那边,该怎么进退?面对这些最有用的问题,党人们却好像从没认真想过。或者他们认为,一群阉丑小人哪配让他们动这些心思,简单,一杀了事,也就是——灭了宦官。最好但凡不长胡子的,都一个不剩(当然,最后这个愿望被袁绍实现了)。

后来,党人和外戚窦武联合,打算“消灭”宦官,可到了举事时,又不精于谋划,被宦官嚣张反扑,败得一塌糊涂。

他们可能从没意识到,皇帝本来是可争取的,做成这事,是需要些手段和策略的,读书人的任务,是重振大汉天下,而不是去找一群阉人报仇。

这下,皇帝彻底站到了宦官那边,还特意设了黄门北寺狱,专门审讯和关押党人。甚至黄巾之乱爆发后,有人劝灵帝杀掉十常侍,好顺应天下人心,灵帝还委屈地说:“全杀了?难道十常侍里就没有一两个是好的!”看,皇帝对宦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党人这种你死我活的愣头青式“正义”,本身就不太明智,政治手腕也欠灵光。

于是,最后的结果是:宦官不但干掉了外戚,也干掉了党人,干掉了“正义”。前后两次“党锢”,正义之士被杀的被杀,逃亡的逃亡,剩下的都被轰回了家,不许出来做官。官场,彻底成了阉人的天下。

不过,党人虽然被害惨,但他们依然是时代的高亮!而且,还引领了时尚!

党人等于正义。不但全天下的老百姓信,在朝的官员们也都信。而且,他们要的是“绝对正义”,因为“绝对”,就更有号召力了。民心这东西,向来是感性的。民众的心声,不问过程和结果,要的就是喊出来!先吐一口恶气再说。党人,恰恰跟这个“心声”极合拍,也是不问过程和结果,拼上性命,也要喊出来!

党人收获了天下人心。老百姓恨宦官,也顺带着怨皇帝,党人,正好替他们出了这口气!而且,党人都是读书人,个个学问好,品性高,还风度恢宏,现在这天下,还有什么可推崇?当然只能是他们!

李膺号称“天下楷模”,全世界都向往。学子们挤破头地去拜访,谁要是被李膺接见了,就叫“登龙门”,简直像科考中了进士一样!就连出身颍川荀氏这等金标家族的荀爽(荀彧的叔叔),某天替李膺赶了次车,回来都喜滋滋地跟人说:“今天,我总算能给李君赶车啦!”

还有一位叫景毅的,在朝廷做侍御史,他儿子拜了李膺当老师,党锢时,幸运地没被划进党人名单,躲过了抓捕。要换成平常人,早该谢天谢地,百般庆幸了,哪知景毅却十分不满,“我儿子明明是李膺的学生,凭什么不记他的名字!俺们是李膺的正牌弟子,凭什么抓党人,却把俺们漏了!”于是,景毅立马上书辞官回乡,自己要求禁锢去了。

看看李膺在天下人心中有多神圣!权力富贵不重要,身家性命也不重要,“党人”的灿烂光环,才是吐血的追求,做个党人,才真叫“牛”!就算一时做不成,那“像”个党人也行啊!

还有……党人“明星”范滂,党锢后出狱回家,汝南、南阳两个郡的士大夫恨不得都跑来欢迎,车子挨挨挤挤排得没边儿,总共几千辆!这哪是接待刑满释放人员,根本是热烈庆祝英雄凯旋返乡!

党人“明星”郭泰跟李膺交情特好,于是也名震天下。郭泰从李膺那儿出来,整个京都的士子们都赶去送,排队的车子,也是几千辆!郭泰跟李膺坐一条船走,粉丝们眼巴巴地远远瞧着俩人,疯狂尖叫,“他们哪还是凡人,一定是两个神仙!”——绝对是“明星”。郭泰一不小心就引领了时尚。有一回赶上大雨,郭泰的头巾淋湿了,大概是为了方便,他就把头巾折了个角,想想那形象,其实挺狼狈的。谁曾想这个狼狈的“折角”被粉丝们瞧见了,没几天就风靡了天下,满大街的书生,头巾个个都折起了角来!这折角头巾还成了品牌,因为郭泰字林宗,所以就叫“林宗巾”。就算你是个屌丝书生,只要戴上“林宗巾”,立马就能加入时尚,成潮流中人了。

要说这年轻人追星,也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规律。只不过时代不一样,星的种类也不一样罢了。总之,前三国那些年,那个外戚和宦官金环蛇一样狂虐天下的时代,真正的时尚明星们,是党人。想被人看得起,夸你有才有品,那就去当个党人吧。当不成,那就“装”得像个党人好啦!

年轻人爱追时髦。那么,我们就要插一笔,说一下两个非常可爱、非常聪明、更非常超量级的追时髦年轻人了,他们就是三国的两位大主角——袁绍和曹操。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和曹操是发小,一块儿在洛阳混大的,那是打小一起和尿泥的交情!不过,关于他俩的捣蛋事,进了三国再细说,这里主要扒一扒,这俩纨绔小青年是怎么追时髦、“装”党人的。

其实那时跟袁绍、曹操一起混的,至少还有三位——张邈、何颙、许攸。张邈和何颙,都是真正的党人!张邈是“八厨”之一,何颙呢,跟李膺他们关系特别好,已经接近党人核心了。许攸,也是著名的反宦官热血青年。

这一伙人里,袁绍是头儿,大家都是奔袁大公子来的,论家世论气度,谁比得了。曹操是跟着哄的,没有袁绍,人家谁也不鸟他。时代主题是“反宦官”,你曹操的爷爷就是大宦官,瞧见你躲还躲不及,谁会跟你一头儿!

曹操是不是很尴尬?但尴尬也得混啊。曹操有志气得很!他就是不甘心当个宦官之后,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也得跟上潮流!正好,借着袁绍的光环,也能跟党人一块儿说天下、论英雄了。

曹操得个好评真是太难,因为他脑袋上的锅实在太黑,正义的党人没把他踹进宦官的沟里,一脚踩死,已经算客气了!所以,当党人明星何颙终于给出一个好评时,曹操简直美得手舞足蹈。

何颙一声叹息,说:“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大汉就要灭亡,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曹操吧!

评价够高!要知道,党人明星好评一次,顶级福利可就是名扬天下!难怪曹操高兴得手舞足蹈。那何颙又“叹”什么?给了好评,难道还有遗憾?没错,何颙大赞曹操,确实有点儿遗憾。遗憾就在,曹操出身的巨锅。何颙还有半句话没说出来呢:“可惜了你啊,是个阉党之后……”

曹操铁了心抛弃“阉三代”的得意日子,很“像”个党人似的怼宦官、踩宦官,虽然我们家就是大宦官,但我还是要反宦官!我曹吉利,就是这样的冲浪青年!(吉利是曹操的别名。)

——曹操就是这么出道的。从跟着袁绍“装”党人开始。那袁绍呢,又是啥情况?

相比曹操的尴尬和拧巴,袁绍从容多了。四世三公,出身顶豪,袁大公子天生就带着金标。曹操脑袋上罩着大黑锅,衬得满脸黑线,可袁绍头顶却光芒四射,人看着都帅多了。曹操想出头,只有折腾,蹿上跳下地求好评,袁绍呢?淡淡一笑足矣。大可以放下身段,低调,再低调,他越低调,别人的评价就越高。“折节下士”这成语,夸的就是袁绍。

袁绍是这群“冲浪青年”的头儿,表面上不问世事,朝廷让他做官也不去,却暗中通过何颙给党人提供各种帮忙,哪个党人需要营救,袁绍帮想辙,哪个党人需要避祸,袁绍帮联络……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京都那个小青年袁本初,禀性正直,气度非凡,倍儿有范儿!于是,年轻士人都愿意跟袁帅哥结交。

看看这袁绍,已经是个“小盟主”了有没有?后来,关东群雄讨董卓,为啥大家意见那么一致,“公推袁绍为盟主”,这个“盟主”可不仅仅是一个“四世三公”的招牌就能搞定的!人家袁绍是真做了,而且是在“暗”中!

这个“暗”,很高明。袁绍不会像党人那么冒尖,那么激进,头脑明智又冷静,把局面看得明明白白。党人为什么反宦官?虽然话说“为国家去污,重振大汉天下”,但实质的原因是,宦官挡了他们的仕进之路!但是……宦官可没有挡他袁本初!因为,根本挡不住。朝廷还召唤他去做官呢!只是袁大公子不感冒而已。袁绍不会真像党人一样去跟宦官有你没我,有今没明,他要借党人的劲儿继续养他的“人望”,把这个时髦追足。

所以,袁绍跟党人的关系,那叫“赶了个时髦,就一网捞得天下美名”,“像个党人”,才最恰到好处,才是真牛。

真成了党人,一爆而散,一刺而折,就是死,也没多大价值。“像个党人”,才是成功的真境界!既保全了自己,又博来了名望。袁绍这小伙,绝对是那个时代的超一流……

那么,在“装党人”这事儿上,袁绍和曹操都挺成功,都弄来了自己想要的。一个养足了“人望”,名扬天下;一个基本刷新了“阉三代”的面目,人们都已经知道了,曹操这小子确实不是阉党阵营,人家是潮流青年,真心反宦官!

因为袁绍和曹操的起家,跟党人的关系相当密切,所以,我们先把两人出道的事儿说了。不过,这不是他俩的正式出场。现在,我们得先整完大汉朝的魔幻怪局,把一切都打理停当,然后,三国人物们就可以闪亮登场了。

现在,我们该解决这个问题了:东汉为什么会灭亡?三国为什么会出现?

记得有个随时可以吵架、又永远也吵不完的话题:大汉朝跟同时代的罗马帝国相比,谁更牛?貌似吵架的结果,是“我们”占了上风。至少,有这么美丽的故事:大汉朝的军队击败了匈奴,匈奴狼狈地跑到欧洲,居然在那边完虐一切,最后还把西罗马帝国给整趴了!(故事是有的,可内情太复杂,实在不像说出来的这么美丽。至于汉朝和罗马谁牛,还是留着大家慢慢吵吧……但不管怎样,说大汉朝足以雄视当时的地球,还是没问题的。)

可是……如此“强汉”,它就亡了!亡得这么透,这么彻底。岂止“国已不国”,那叫天下土崩!

一个空前规模的大乱世,就从这里开场。其实,三国只是这个乱世的第一幕,一个开头而已。魏晋南北朝,从184年张角黄巾起义,到589年杨坚统一中国,将近400年,中国大地分崩离析,五胡乱华风云变幻,乱得好透,好久,好喧腾。

那么,原因在哪儿?大汉为什么会亡?

正经点儿的说法是:天将降灾异于斯国也。

不太装的说法是:唉!你咋就那么倒霉呢?

最直接的说法:真是——撞了狗屎运了!

外戚和宦官咋蹦出来的?金环蛇咋炼出来的?兜兜转转,其实核心原因就一个:皇帝死得太早,全体遗传式早挂!不过,咱不用怀疑老刘家的基因,难道刘彻、刘秀都染色体异常?而且皇族后裔们,长寿的也大有人在,偏偏谁当皇帝谁早死!洛阳汉宫那个皇座的顶上,气运环肯定是黑爆了,比曹吉利脑袋上的阉党巨锅还黑。

以上狗屎运第一条,皇帝集体早挂。

下面,狗屎运第二条:太阳也疯了?

没错,天将降灾异于斯国也。连太阳都跑出来帮忙!真是天劫难逃。有专家研究指出,前三国这100年,正好是太阳黑子在1600年里活动最衰弱的极小期!

极小期意味着啥?地球上的气候会极度不正常。于是,东汉非常不幸地成了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频发的时段。山崩、地震、大旱、洪水、暴风、鼠害、蝗虫,凡是能赶上的,哪个也没躲过去,还常常是数灾并发。而且每次大灾之后,必定紧跟着大瘟疫。

自然灾害摧毁了老百姓的日子,但这还不算最可怕的,真正恐怖的是,频发的天灾,摧毁了大汉人民的信仰!

摧毁了生活还有救,就像割韭菜,只要你人还在,心没乱,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可摧毁了信仰,就等于连根拔!让你连怎么活下去都不知道了。

大汉人民的神圣信仰是啥呢?当然是——儒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把天下彻底征服了,从皇帝到官员,从士子到老百姓,爱儒家都爱成了迷信。

比如那句名言:“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给儿子留满筐的金子,还不如给他留一部儒家的经。

又比如,当时有人靠读经就被免了赋税,这是何等福利啊,读书免税!全天下能不都爱学习嘛!有人因为特懂《易经》,就当上了朝廷两千石的大官!在汉朝,两千石可是高级官员的门槛;还有一位叫公孙弘的,因为对《春秋》有研究,居然没几年就从一个白衣当上了汉武帝的三公,顶级高官!

再比如,那时候法官审案子,可以不完全依据法律,那依据什么呢?还是那个字——经!拿出儒家的经书就能判罪。这就叫“春秋决狱”,是我们司法史上极有特色的一笔……

那时儒家,不仅仅是一门学说,简直成了国教,所有人都全身心地信、全身心地爱啊。

可是,如此“神圣”它就……崩了,跟东汉的国运一起走向了末路。要问罪魁祸首,很明确,就是天灾。或者说,是太阳一不小心打了个盹儿,弄了个黑子极小期,于是,大汉人民的信仰,呼啦啦似大厦倾……

天灾又是怎么毁了儒学、毁了全体人民的信仰的呢?这就必须得说,董仲舒老先生那个伟大的“天人感应”理论。

汉武帝用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正是董仲舒这一整套的核心。

“天人感应”是这么教我们的: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因为他是“天”选定的,是“天”让他来统治人民的。老百姓不要不服,因为这是“天命”。

有人就要问,皇帝是老大,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谁也管不了?不是。董仲舒说,“天”既然选了这个皇帝,那“天”就会负责,就会管。

如果,皇帝是好的,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天”就会降下吉瑞,对皇帝进行表扬。我们常在史书里看到,哪座山上又发现了祥瑞神鸟,哪块地里又刨出了五彩神石,皇帝一听说,都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正是“天”在表扬他的政绩,夸他干得好呀。

如果皇帝干了不好的事,“天”又会怎么办?那就降下灾异。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天”对皇帝的警告和惩罚。就是太空里掉下块陨石,昆仑山发生了雪崩,东海刮几天台风,也都是因为皇帝犯了错,是“天”对他的惩戒。所以,一逢灾异,皇帝立马诚惶诚恐,赶紧救灾不说,还得立刻写检讨,发诏书,这叫“自谴”“罪己”。这种检讨,光武帝刘秀就写过四回。

后来皇帝们不愿再“罪己”了,灾太多,检讨不过来,那总得有人来“顶灾”吧,于是就“策免三公”。啥叫策免?就是把太尉、司徒、司空这等顶级大官先教训一通,再免职回家。国家出了问题,当然得有人受罚,得有人丢官,这样才能对“天”、对老百姓有交代呀。

可无奈的是,东汉的自然灾害太恐怖了!据《中国灾害通史》统计,东汉一百多年间共发生:水灾,75次;旱灾,77次;地震,101次;蝗灾,54次;风灾,21次;雹灾,28次;冻灾,18次;瘟疫,37次……

皇帝得发多少“罪己”诏,难不成周周写检讨?那就策免三公吧,可是……三公的人头太少,哪够用。西汉时“策免三公”,是真“策免”,免了官就回家,再不录用了。可到了东汉,“策免三公”早变成了走形式,做样子,成降级任用了。你今天被“策免”,从“公”变成“卿”,但过不多久又发生自然灾害,那个顶职上去的,就又被“策免”了,于是,你又被提拔,当回了“公”。所以东汉不少“三公”,这辈子都被“策免”过好几回。

神圣的儒学,人人都信奉的“天人感应”,现在简直跟玩过家家一样,甚至连皇帝自己都开始不踏实了。我赈灾了,罪己了,策免了,可“天”怎么还看我不顺眼呢?山洪还是暴发,陇西还是地震,瘟疫还是流行……难道……难道是儒家的说法有问题了?难道“天人感应”本身就不对头?

从皇帝到小民,人人都开始怀疑,可人人也都不敢说出口。直到有一天,汉桓帝忽然拜起老子来了!皇帝拜老子,这标志着啥?儒学的黄金盛世,是真的已成往事,国教一样的神圣信仰,是真的崩了……

国家溃败,信仰崩塌,真是一场天劫。任你钢筋铁骨,计谋百变,也禁不住三坨狗屎运。早死的皇帝们和熄火的太阳黑子,终于把大汉朝送上了不归路……

那么最后,我们就来画一幅图,一幅大汉的“千里江山”,去看看那些末世中的人物们都在干啥。

场景一:洛阳汉宫。

洛阳宫里,荒唐又爱财的汉灵帝,在后宫大摆市场,让宫女太监们扮成小商贩,摆摊叫卖,他在一边高兴得欢蹦乱跳。其实,灵帝早嫌玩过家家不过瘾,早就做起真买卖来了。那他一个皇帝能卖啥?卖官。都标好价:两千石的官卖两千万,四百石的官卖四百万,几千万卖一个公,几百万卖一个卿。钱赚来了,皇帝满意了,拉起大宦官张让和赵忠的手,快乐地说:“张常侍就像我亲爸,赵常侍就像我亲妈呀……”

场景二:京都大官们的府宅。

在这些深宅大院里,新时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他们在思考,在探路,给自己探路,也给天下探路,他们一块儿策划,一块儿折腾,一块儿逞能,准备在马上就要到来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比如袁绍和曹操。

场景三:边荒之地凉州。

一个雄壮威猛的侠士,杀掉了自己家的牛,请一群羌人头领喝酒。这侠士有本事,力大无穷,能左右手射箭,为人还特讲义气,所以羌人们不服别人,就服他。于是,这个侠士在凉州渐渐成了气候……这个人,名叫董卓。

场景四:遥远的江南。

江南吴郡,富春县,一个帅帅的男孩长大了。这小伙打小就不同一般,性格豁达,行事威猛,走到哪儿都抢眼。跟老爸出去办事,正遇上盗贼抢商人,别人都吓得抱头就跑,小伙却淡定地跟老爸说:“这伙强盗我能搞定。”说罢提刀上前。他一边走一边用刀比画,做出指挥手下左右包抄的样子,强盗一看,这小子带了多少人呀!一定是官兵来了!吓得立刻丢下财物麻溜跑了。小伙跟着冲过去,一人追杀一窝强盗,还斩首了一名……周围的人又惊又服,急着问:这是谁家孩子呀?也太厉害了吧!这个人……名叫孙坚。

场景五:洛阳缑氏山中。

大学问家卢植的学馆里,书声琅琅,一群年轻人正跟着卢老师读经。学生里有两人最引人注目,一个身材挺拔,模样俊俊的,说话也好听,特别善于辩论;一个闷头不开口,看不出喜怒哀乐,特深沉,但他性子随和,待下人很好。这俩学生是好朋友,不过,书都念得不咋样。特别是那个不爱说话的,为人义气,好交朋友,可就是不喜欢念书,所以这俩也算不上卢老师的得意门生。谁又能猜到,这俩差生后来的叱咤风云……又俊又能说的那个,名叫公孙瓒,貌似深沉的那个,名叫刘备。

场景六:风雨飘摇的中原大地。

一个道人,披着头发,拄着九节杖,手里还捧着一碗水,碗上贴着符。他面前,跪满了穷人百姓,人们朝他不断磕头,排队等喝他手里救命的“符水”。道人身后,随从和信徒更是成百上千。道人自创了一个教派,名叫“太平道”。他一出来布道,动静比当地太守都大。穷人老百姓现在不是没人管了吗?好,我来管。这道人自称“大贤良师”,一边教育百姓们一心向善,一边救济他们,给他们治病。治病的办法是;喝符水。符水治百病!老百姓们没得可信,都拼命地去抓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太平道”的信徒简直呈几何级数增长,很快达到了几十万、上百万!遍布整个中原!老百姓就看这道人亲,比皇帝有爱多了,为了他连性命都能豁上……这个道人,名叫张角。

这就是乱世。英雄枭雄,神魔鬼怪,高士清流,地痞瘪三,人人眼里放光,都攒足了劲儿,等着要出场!看看眼前的世道,规矩坏了,信仰塌了,空间大了,自由度高了,谁都能一展身手,各种能量都可以无压力地爆发!

那么,开始吧。

华丽丽的三国乱世正式开场……

三国之名将风云副队十级社恐!抠地破案两不误如懿传:我成了进卫的头号CP粉她,夜场野玫瑰,疯批大佬撩红眼红楼之瑚琏之器我,下山之后假如三国有朋友圈世界帝国史话 德意志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