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六年(1/1)
[原文]
〔经〕六年春,郑人来渝平。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②。秋七月③。冬,宋人取长葛。
[原文]
〔传〕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
翼九宗五正②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③,晋人谓之鄂侯。
夏,盟于艾,始平于齐也。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④。往岁,郑伯请成于陈⑤,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⑥,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⑦,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⑧。’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⑨?’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秋,宋人取长葛。
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注释]
更成:更作变更,成犹平也。即变更旧怨为和平友好。②翼:地名,为晋旧都。③鄂,晋地名,在今山西省乡宁县南一里。④大获:俘获大量俘虏、财物。⑤请成:请求讲和修好。⑥亲仁善邻:亲近仁德之人,与邻国和睦友好相处。⑦实难:实是可畏难的。⑧长恶不悛:让恶滋长而不悔改。⑨易犹滋长、蔓延。乡迩:向其靠近、逼近。其作岂用。芟夷崇:铲除杂草,并把其堆积起来作成肥料。善者信:善者指禾苗。亦寓善行、善事、善政。信,伸也。籴:购买谷物。
[译文]
六年春,郑人来提出解怨结好,当时称为“更成”。
晋国翼都的九宗五正顷父的儿子嘉父到随邑恭迎晋侯,把他安排在鄂地,晋国人称为鄂侯。
夏天,在艾地结盟,开始与齐国结好。
五月十一日,郑伯侵犯陈国,获得全胜。往年,郑伯请求和陈国讲和,陈侯不答应。五父进谏说:“亲近仁义而与邻国和好,这是国家最宝贵的方法,您还是同意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忧患。郑国能做什么?”于是就没有同意。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便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立刻就得自取祸害。即使挽救,未必做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就像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家和家的人,看见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去它聚积起来肥田,挖去它的老根,不要让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便可以发展了。”
秋天,宋人侵占长葛。
冬天,京城派人来汇报饥荒,隐公便代为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
郑伯去周都,开始朝觐周天子,周天子不加礼遇。周公对周天子讲:“我们周东室迁,依赖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善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害怕人家不来,更别说不加礼遇呢?郑国不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