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袁腾飞讲历史(全集) > 第六讲 鹰击长空竞风流(一战空战史)

第六讲 鹰击长空竞风流(一战空战史)(1/1)

你不可以说文明没有前进,在每场战争中都是如此,他们总以新的方法杀人。

——威尔·罗杰士

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自相残杀的本领越来越高。

可以说,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立体战争。此前的战争是平面的,战场基本在陆地和海上,人们想象中的“天兵天将”“海底蛟龙”还未曾出现。一战爆发后,战争开始向天空和海洋发展。海下的战争已经介绍过了,主要是德国的U艇,这里来讲一战中的空战。

提起空战,大家首先想到的武器就是飞机。但是,一战时最早出现在空中战场上的武器还真不是飞机,而是传统航空器——热气球。

18世纪末,法国的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受碎纸屑在炉火中不断升腾的启发,造出了热气球。1783年9月19日,这哥俩在巴黎凡尔赛宫前,为路易十六国王、王后、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热气球升空表演。这是一个圆周为30多米的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飞行了1.5英里。据说,坐这个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鸭子。

光是“鸡犬升天”就不行了,得有人上去才够刺激!同年11月21日,这哥俩又在巴黎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飞行,时长25分钟。热气球飞越半个巴黎之后,安全着陆。

热气球能干啥呢?只能坐在上边看风景当然不行,它的军事价值马上被人发现。据说在拿破仑战争时代,热气球就投入到了作战当中。美国南北战争和普法战争期间,热气球更是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普法战争中,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法国政府只能靠热气球跟法国南部的军队保持联系。

热气球是最早投入战争的航空器。一战初期,热气球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保护脆弱的据点免遭敌方飞机攻击。在战争中,伦敦东北部一排排系在地面上的热气球,在空中拉起一道绳索栅栏,如果德国飞机不长眼,冲了进来,那就会像冲进绞索一样。

热气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侦察敌情。在侦察机出现之前,热气球起着侦察兵的作用。在无线电诞生以前,热气球下面吊着柳条篮子,篮子里面有侦察兵用旗语和地面部队联系,或者把写有信息的纸条绑在铁块上扔下来。

热气球还可以用于帮炮兵校正弹着点,因为炮弹不长眼睛,怎么知道弹着点是否准确?就靠热气球升空后,侦察兵用望远镜观测炮弹的弹着点。

热气球升空后在天上飘着,是不是很容易被干掉啊?还真不那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热气球升空后,位置在己方阵地一侧,不像侦察机需要深入敌方阵地。一战时的高射炮很原始,根本打不着。如果派飞机去打,一个是风险太大,人家地面炮火猛烈,很可能就把飞机给打下来了;再一个,热气球不是金属的,子弹打中后很容易滑开,没有杀伤力。除非飞机靠得很近,但如果飞得太近,气球被打着,由于惯性,飞机来不及避让,一不留神就会冲进气球的钢索,导致机毁人亡。所以,一战时的飞行员都很怵打热气球,这真是一门技术活儿,各国军队都把打中热气球和击落敌机作为同等战功对待,就说明这事儿很有难度。

直到1917年,一战进入第四个年头,这种空中侦察方式仍很流行。甚至二战期间日军还在用热气球侦察。

但是,随着侦察机和航拍技术的出现,热气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热气球之后闪亮登场的是大名鼎鼎的“齐柏林”飞艇,它以设计者的名字命名。20世纪60年代,英国有一支非常有名的重金属乐队也以此命名,这支乐队是硬摇滚的鼻祖。“齐柏林”飞艇则是硬式飞艇的代名词。

这款飞艇的设计者是德国人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此人热爱飞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他在北方联邦军队服役时,就曾乘坐热气球升入空中。1891年,他开始研制飞艇。1900年7月20日,首架“齐柏林”飞艇在康斯坦湖上漂浮的一个飞机棚里制造完成,并进行首飞。这款飞艇通过内部骨架来维持其外形和刚性。飞艇上有一个用金属丝缠着的铝壳,铝壳外面裹着装有16个氢气囊的棉布,两台16马力的发动机使飞艇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2公里。

当时,巨型飞艇的用途涵盖了民用和军事两个领域。一战爆发前,“齐柏林”飞艇在民用方面相当活跃,承担大西洋两岸重要的商业飞行。德国齐柏林公司建造的飞艇,称得上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奇迹之作。飞艇线条优美,尺寸巨大,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推动着一艘艘德国飞艇划破天空。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当时的热气球,只能搭载一两个人,“齐柏林”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货物。

这样好的飞行器,自然又被各国将领们看重,改进后投入战场,担任空中侦察和轰炸任务。

一战爆发时,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航空部队,其规模世界第一。这支空中力量分别执行陆上侦察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务。德国航空部队的重点就放在“齐柏林”飞艇上。他们指望用庞大的飞艇进行战术、战略侦察。

然而,德国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齐柏林”飞艇极易遭受损失,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情报,飞艇必须下降到可能被炮火击中的高度,而且飞艇中储存的是易燃气体,一旦被炮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德国指挥官们不管那么多,一战刚刚爆发,飞艇就君临战场。

1914年8月5日夜,“齐柏林”飞艇轰炸了比利时列日要塞;8月26日,“齐柏林”飞艇对安特卫普实施一周的轰炸;8月30日,空袭巴黎。

1915年1月19日,“齐柏林”飞艇第一次从1500米高空空袭英国本土。德国人企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士气。这种对己方军事手段过于自负的思想,在德军参谋部官僚的脑海中盛行。就像同时代的“无敌大炮”和“不沉战舰”,德国军方天真地以为,“齐柏林”飞艇是一门终极必杀器,飞艇一出,谁与争锋!无坚不摧,诸国降伏!

当然,以一战爆发时还幼稚得可怜的飞机,确实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几乎没有,而一般的飞机就算发现了飞艇,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它粗厚的外皮上戳两个小洞。当时唯一能够阻止这些庞然大物去英国串门的,只有北海上空变幻无常的天气。

德军飞艇通常在傍晚从本土的库克斯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基地出动,华灯初上的时候到达英国上空。英国城市的路灯和房屋里透出的光亮是它们最好的路标。飞艇扔下炸弹之后,掉头东飞,于黎明前返回德国。

1915年5月31日,德军LZ-38号飞艇在林纳茨上尉的指挥下首次空袭伦敦,炸死7人,炸伤31人。6月7日凌晨,LZ-37号飞艇在法国加莱附近被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用6公斤的小型炸弹击落。10月20日,德国陆海军又有11艘飞艇去轰炸伦敦,其中3艘毁于风暴。

虽然“齐柏林”飞艇只能搭载微型炸弹,但给英国带来了沉重打击,使英国在人员、财产和装备上损失惨重。更关键的是,对英国人心理、士气的打击。英国过去的敌人,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都没有在伦敦上空出现过。“齐柏林”飞艇空袭伦敦,使英国人意识到英吉利海峡不再是隔开外界的天堑,英国不再是世外桃源,无敌的皇家海军也有对付不了的东西。

德国“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

所以,德国人在战斗机已经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仍然大力发展使英国恐惧的“齐柏林”飞艇。

1916年1月31日,德国海军9艘“齐柏林”飞艇,受司令斯特拉泽之命去袭击英国。

可惜的是,斯特拉泽地理学得不好,他下的命令是袭击英国中部和南部,而且指明目标是利物浦,可利物浦在西北边。这哥们儿不知道怎么当的司令,打仗之前也不看一眼地图。德国人天性服从,什么都没问,飞艇群就带着自相矛盾的命令开始了倒霉的航行。

飞艇出发之后就遇到了浓雾,他们穿过的英国海岸根本不是要去的地方。但是,9艘飞艇还是有8艘安全返回了,这帮艇员宣称:袭击了很多英国大城市。其实,他们把炸弹全扔到农村、牧场里去了,没炸到一个指定的城市。但不管怎样,就算没炸到英国人,好歹赔本赚吆喝,让英国人也听够了响儿。

但是,一艘倒霉的L-19号飞艇完全不知去向。L-19号的指挥官叫勒维,他的飞艇沿着英国海岸线航行,由于航行时高度过低,以至于大部分时间都能被地面的人看到。勒维给基地发电报说,我正在轰炸英国的重要城市利物浦,然后是谢菲尔德。实际上,勒维早已经晕了,已经走丢了,到后来燃料用尽,不得不寻求迫降。

此前,勒维给基地发的电报是,我现在位于德国水域内一个岛屿的上空。实际上,这位艇长跟他们的司令官一样是个地理盲,他实际上不是在德国水域内,而是在荷兰水域内。荷兰是中立国,一看领空出现了一艘飞艇,立即向飞艇开火,飞艇被打得跟筛子似的,很快就坠毁了。德国派了一艘驱逐舰去寻找L-19号,但等德国驱逐舰来到飞艇指出的地方一看,海面上只漂着L-19号的燃料箱,没看到载人舱和气囊。

L-19号最后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当时,一艘在荷兰海域非法捕鱼的英国拖网渔船,看到失事的L-19号飞艇在远处漂着,也看到这些艇上的人员在飞艇顶端避难。飞艇不是一打就炸,而是漏气,然后掉下来的。

当时,艇长勒维还活着,他请求拖网渔船的船长带他到岸上去,但遭到了船长的拒绝。船长不傻,我就一个人带着几个伙计,你们15个人,还带着枪,我去救你们,到时候你们会把我俘虏了,带到德国去,你当我傻啊?但是渔船船长告诉勒维,如果我发现英国的巡逻船,会告诉英国船,让它通知德国人来救你。但是船长没能见到英国船,所以倒霉的L-19号最终走向了毁灭。

在这之后,德国飞艇袭击伦敦就越来越得不偿失了。到1916年4月,德国又派出12艘“齐柏林”飞艇空袭伦敦,结果只有一艘到达伦敦郊区,仅击伤了一个人。随着英国防御力量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地面炮火和战斗机的配合,使“齐柏林”飞艇变成了飞行棺材。9月2日,英国飞行员罗宾森中尉击落了第一艘“齐柏林”飞艇,他因此获得英国最高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在英国人的打击下,德军飞艇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德军飞艇司令官斯特拉泽拒绝相信飞艇的悲惨命运,仍然顽固地派飞艇去袭击英国。于是,更多的飞艇被英军战斗机打成了一团燃烧的火把。当“齐柏林”飞艇在英国上空化为灰烬的时候,英国人在地面上欢呼跳跃,民众斗志昂扬,就像他们亲眼目睹英国打败了德国一样。

到了1916年,“齐柏林”飞艇在军事上终于大势已去,逐渐退出了空中战场。一战的空战舞台,归根到底还是属于新生的航空力量——飞机。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自行车技工莱特兄弟完成了世界上的首次飞行,之后很快人们就把这个新玩意儿运用到了战争中。

1911年,墨西哥内战时,两架飞机在空中相遇,其中一名飞行员发现对方是敌人,随即拔出手枪,向敌机连开几枪,对方也举枪还击。这两个飞行员可能未曾想到,他们在空中的手枪对射,居然被人们称为“唤醒太空的第一声枪响”。

同年11月11日,意大利的一架飞机在土耳其军队头顶上甩下一颗比橘子大一点儿的炸弹,这便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空袭。从此,广阔无垠的天空便成为人类互相残杀的重要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飞机问世只有11年。飞机的性能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还是存在许多缺点。飞机的载重量、飞行速度、航程都还很小,飞机的操作、安全性能也较差,天气往往对飞行有着决定性影响。尤其重要的是,飞机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侦察和搜索,许多军队指挥官还看不出飞机在未来战争中能派上什么大用场。

比如世界上最早创立空军的英国。1914年,大多数英军高级指挥官都有骑兵思维,认为飞机不如战马重要,他们觉得飞机能干的事儿,战马都能干;飞机不能干的事儿,战马也能干。

1911年,英军少将塞科斯说:“帝国总参谋长尼科尔森将军的观点是,飞机是几个怪人狂热鼓吹的玩意儿,无用而昂贵。”

当时有人建议进行侦察飞行,后来担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黑格将军不干,他跟年轻军官们讲:“我希望你们这些绅士,没有一个人傻到认为飞机能完成空中侦察,侦察用骑兵就好了。”

当时的高级将领们甚至认为,一个人坐在飞机上,如果时速超过40英里,人就会看不清地面上的任何东西,所以,飞机根本无法用于侦察。

由于飞机是一种新生武器,高级军官大多对此持怀疑态度,中低级军官又没有决定权,因此,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担任航空勤务的低级军官提升至相当高的指挥岗位。可是这样做,又引出了许多新矛盾。

尽管这些低级军官了解飞机是怎么回事儿,他们也有一定实践经验,但他们既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指挥训练,也缺乏理直气壮地同其他兵种指挥官打交道的权威。航空部队的一些高级军官本身也对自己的作用缺乏理解和远见。另外,航空兵本身还是一个级别较低的兵种,新上任的指挥官也不愿意用手枪和手榴弹等威力不大的东西去承担风险。于是,那些富于想象力、充满激情与积极性的飞行军官的工作热情便受到了严重打击。

有一句话对这时的飞机来说很恰当——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将飞机用于实战的努力,仍在缓慢地进行。德国和法国已经开始尝试在飞机上安装机枪,英国和美国也有人私下进行类似的试验。

到一战爆发的时候,尽管飞机还十分幼稚,但是已经在实战中显示出了非凡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飞机在战争中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一战爆发后的第二个星期,就意外发生了一场空中战斗。当时,谁也没把飞机当回事儿,甚至都没觉得这就是空战。

1914年8月25日,英国皇家飞行队的凯利中尉率领三架侦察机,准备侦察敌方阵地的时候,发现德国一架“鸽”式侦察机正在对法国的航线进行侦察,于是就率领自己手下的三架飞机包抄了过去。虽然双方的飞机上都没有任何武器,但是德国飞行员还是感到惊慌失措,最后匆匆降落弃机而逃。三架英国飞机也紧跟着降落,经过搜索之后,没找到德国佬,就一把火把德国飞机点燃了,然后得意扬扬地飞走了。这就是一战中的第一个空军战绩。

第一个从空中夺走敌人性命的飞行员是俄国的尼斯杰洛夫,当然,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哥们儿很有创意,他在飞机的尾部装了一把锋利的刀子和一条带重锤的铁链,如果遇见敌人的飞艇,他就用刀子剖开飞艇脆弱的表皮,让它泄气坠毁。如果遇到的是飞机,他就用带重锤的铁链缠住敌机的螺旋桨,让敌机坠毁。

1914年9月8日,尼斯杰洛夫跟一架奥匈帝国的飞机在空中相遇。非常不巧的是,当他用钢索缠住敌机,想把敌机搞下来的时候,自己的飞机也跟敌机紧紧缠在了一起,双双同归于尽。1947年,在他战死的地方,苏联人给他立了一个碑,上面写着“著名俄国飞行员、特技飞行创始人尼斯杰洛夫上尉在此英勇献身,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空中筋斗和在空战中采用撞机技术的人”。

当时的飞机上没有武器,只能用这种原始的方法。据说,还有飞行员用渔网兜住敌机的螺旋桨。

1914年9月3日,法国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没有立即向巴黎前进,而是向东旋转,从而将他们的右翼暴露于外。这一情报使法军发现了德军的破绽,法军抓住战机,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战役,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扭转了整个战局。

一战的首场空战是在法德之间进行的。开战之初,法国飞行员安德烈驾驶一架双翼飞机飞往比利时列日一带执行侦察任务。与此同时,德国飞行员汉斯也正驾驶飞机前往马恩河沿岸执行侦察任务。两机在空中迎面相遇,汉斯按照飞行员的规矩绅士般地向对方挥手致意,但安德烈不吃这一套,反而嘲笑地向他伸出小指头,这一侮辱性的动作令汉斯怒火中烧。

汉斯立刻掉转机头向安德烈扑去,安德烈也不甘示弱,驾驶战机往回盘旋,并再次向汉斯晃动一个小指头。这真是岂有此理!汉斯拔枪射击,安德烈也举枪还击,两人在空中斗在了一起。然而,两人的子弹全都打空了,谁也没法子将对方置于死地,很快便兴味索然。于是,两人干脆挥手告别,各干各的活儿去了。一战的第一场空战便这样草草收场。

但是,这两个人在空中的这番斗气,却让军事家们茅塞顿开。汉斯回营后一通诉苦,令德国人大为激动,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架武装战斗机由此诞生了。

其实,法国人也想出了应对之策。1914年10月5日,法军飞行员弗朗茨和观察员凯诺中士驾驶一架飞机在己方阵地上空巡逻。这种飞机结构紧凑,有两个座位,采用推进式发动机。观察员位于靴形短舱的前部,操纵一挺7.62毫米口径、能活动的刘易斯式轻机枪。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航空机枪之一,是美国人刘易斯上校于20世纪初设计的一种轻型气冷式机枪。

凯诺中士把这挺机枪架在机头上摆弄着,怀疑它是否真的有效,很想找个机会试一试。正当他手痒难耐之际,一架倒霉的德国阿维亚蒂克双座侦察机闯入了他的视野。弗朗茨驾机冲了过去,德机并未急着逃跑,飞行员没看到那挺可怕的机枪。当两机距离接近时,机枪突然吐出火舌,惊慌失措的德机一会儿工夫就被击中坠毁。

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把机枪用于空战,空中追逐与歼击的时代到了。

一战开始的前两年,法国的战斗机上,装的都是本国制造的哈乞开斯机枪。这种机枪的性能不错,但供弹方法有问题。哈乞开斯机枪用的是弹夹供弹,也就是20多发子弹的一个大弹夹。要想让机枪持续射击,就要在上一个弹夹打光之前,把下一个弹夹从枪身右侧的装填口插进去。

这个方法在陆军使用时不成问题,有供弹手在旁边专门伺候着,可飞行员不干了。飞行员要一边操纵飞机格斗,一边还得自助式装填子弹,而且一个弹夹只有20多发子弹,一场空战下来,光装填子弹就足够忙死飞行员了。这是打仗啊,还是拿我们开涮啊?

于是飞行员向上级抗议,上级发下话来: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法国人是很爱面子的,哈乞开斯机枪再怎么说也是国货,不用它的话,就只能在英国的维克斯机枪和刘易斯机枪之间做选择。官僚们尝试用爱国主义热情打动飞行员,让飞行员们支持国货。可飞行员一点儿也不傻,压根儿不吃这一套,打仗是要命的事儿,什么面子里子通通靠边站。再让我们用哈乞开斯,爷们儿就不飞了!

官司打到巴黎,一看飞行员们要闹罢工,上级只好妥协,最终还是飞行员取得了胜利。此后的法国战斗机上,都改装英国的维克斯机枪和刘易斯机枪。

刘易斯机枪虽然是为步兵设计的,但命中注定要在空中大展宏图。因为世界上第一种装到飞机上的机枪就是刘易斯机枪,而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机枪对地扫射试验,也是用刘易斯机枪完成的。英国加以改进的刘易斯机枪,射速提高到了700发/分,而且使用装弹量高达97发的大型弹盘,这就在空战中大大解放了飞行员。

刘易斯机枪一般作为飞机的自卫武器,装备在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的后座。在这些位置上,体积小、重量轻、火力猛的刘易斯机枪是非常理想的武器。

性能出色的刘易斯机枪很快风靡了各参战国,二战初期,很多国家的轰炸机和侦察机还在使用刘易斯机枪。

随着空军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国飞机开始编队飞行了。

德国航空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是飞行小队,每小队由6架飞机组成,整个航空兵编成41个小队。其中34个小队被分配给集团军和军一级的指挥官使用,其余7个编成独立中队,由陆军航空督察处单独指挥。

规模仅次于德国航空兵的是法国航空兵。法国航空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是飞行中队,编制因飞机种类而异,不同的飞机有不同的编法。双座机飞行中队由6架飞机组成,单座机飞行中队由10架飞机组成。

而英国航空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中队,每个中队由3个小队组成,每小队有4架飞机。在中队之上是联队和旅。到了一战爆发的时候,英国航空兵共有飞机56架。然而,英国飞机的种类极为复杂,这56架飞机,居然有近10种型号。而且,英国人从来就没想过把相同型号的飞机编在一起,而是经常把快速单座飞机与五花八门的低速飞机混合编组,这极大影响了飞机性能的有效发挥。更严重的是,英国飞机的生产规模过小,必须进口法国生产的飞机来满足其需要。这意味着,英国皇家飞行队在战时将不得不受制于法国飞机的生产能力。而法国只会在满足了自身需求后,才会补充和加强英国的空中力量。直到1916年,英国的飞机制造业才开始基本满足皇家飞行队不断增长的需求。

像飞机制造这样的尖端工业,还是要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行。

一战时,飞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以今天的眼光看,那时的飞机都是没人敢碰的危险品,还要开着它去战斗,简直不可思议。

比如,协约国早期使用的战斗机,机关枪安放在上机翼的顶部,这就非常危险。1915年5月10日,英国斯特兰奇上校驾驶着他的战斗机同一架德国战斗机交战。斯特兰奇用的刘易斯机枪打完了一匣子弹,他不得不从座位上站起来把手向上伸到机翼,然后试图装弹药,但因为螺旋桨交叉,弹匣打不开。他努力处理机枪的时候,把操纵杆保持在两个膝盖之间,突然间飞机被风吹举起来,斯特兰奇因为没有抓牢操纵杆,居然被抛出了飞机!当时可是在1000多米的高空,眼瞅着就要命丧黄泉,幸亏这哥们儿臂力超好,用他的指尖紧紧抓住刘易斯机枪。飞机很快来了个底朝天,斯特兰奇就悬挂在飞机下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紧紧抓住机枪,努力引体向上,竟然回到了驾驶舱,并操纵飞机翻转了过来。

当飞机翻转、斯特兰奇被抛出座舱的瞬间,德国飞行员认为他必死无疑,于是就飞走了。结果斯特兰奇居然没死,驾驶着飞机回到了基地,真是一个奇迹。

但是,大多数飞行员就没有斯特兰奇那么幸运了。一战期间飞行员的训练水平总体较低,而且被军官们看作无关紧要的消耗品。英国皇家飞行队的飞行员没有降落伞,损失一架飞机就意味着要死一名飞行员。

当时飞行员的死亡,很少是因为敌人的攻击,不少人是在坠落的飞机中烧死,或者由于飞机座位离燃料箱太近,飞行员为躲避不可避免的燃烧,从高空跳下,活活摔死。

德国空军使用了降落伞,有意思的是,德国空军的降落伞是英国人设计的,而英国自己的飞行员却没有使用降落伞的机会。一战时德国二号王牌飞行员乌迪特(二战时成为德国空军上将),曾经使用降落伞逃生,还专门向英国人表示了感谢。

一战开始时,飞往敌方阵地上空进行空中侦察是当时飞机的主要任务。为了阻止对方飞机的侦察,一种可以将敌机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的作战飞机应运而生,当时称为驱逐机,后来发展成为战斗机。

驱逐机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可执行近距支援、空中格斗等更为复杂的空中作战任务。

早期可执行驱逐任务的是一种推进式螺旋桨飞机,在机身前部装有机枪,螺旋桨在后面不影响机枪射击。这种安装了武器的飞机,不仅可以执行空中侦察任务,而且可以驱逐敌机。由于它一举两得,一经问世便开始生产,陆续投入前线。这种飞机采用推进式设计,前后有两个座位,驾驶员在后座,观察员兼射击手在前座,配备一两挺机枪。不过采用推进式设计的飞机,虽然便于安装武器和进行射击,但机动性差,往往对付不了较为灵活的侦察机。

此时,法国的飞机设计师索尔尼埃和一名叫加洛斯的飞行员经过共同研究,提出在桨叶后面安装钢制楔形偏导板,以挡开子弹。1915年4月1日,加洛斯驾驶着一架装有这种偏导板的飞机,与4架德国“信天翁”侦察机相遇,加洛斯开枪击落了一架德机。到4月18日,加洛斯共击落了4架敌机,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王牌飞行员。

事实证明,在桨叶后安装偏导板有一定保护作用。加洛斯驾驶的索尔尼埃L型飞机被认为是航空史上第一种可有效进行空战的飞机,从此一个新的机种——驱逐机诞生了。

德国人一向很擅长学习。德国飞机设计师福克及其同伴对索尔尼埃L型飞机上的偏导板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受到启发,发明了射击同步协调器,在作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福克飞机,有多种型号,都采用正常布局的中单翼,机动性较好,机枪装在机头上部,易于瞄准射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名的战斗机。

一时间,德国人完全控制了天空,被协约国称为“福克灾难”。

在战争年代,各参战国都承受着空前的压力,打赢了好说,要是打输了,什么都没了。所以,人类斗智斗勇的水平往往在战争中登峰造极,科学技术的进步也非常迅速。你不进步就要挨打,就要流血,就要战败,不进步不行啊。

为了对抗福克飞机,英法两国想了许多办法。到1917年,英国和法国先后推出了几种性能良好的战斗机,陆续投入实战,使协约国的空中力量得到加强,逐渐恢复了空中主动权,直到一战结束。

“骆驼”F.1型飞机是英国研制的著名战斗机。机头采用了金属整流罩,不仅可以起保护作用,而且有利于减小阻力。机头上方并列装有两挺机枪,火力较强。“骆驼”式战斗机机动灵活,近距离格斗性能尤其突出。德国著名的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就是被这种飞机击落毙命的。据统计,从1917年7月到1918年一战结束,“骆驼”式战斗机共击落敌机1294架。

为与“骆驼”式战斗机争锋,德国又研制出了福克Dr.1三翼机。这种飞机在1917年春试飞成功,同年末投入战场。这种三翼机使用了上中下三层机翼,之间由两根支柱连接,三个机翼的翼展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机头装一台110马力的活塞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165公里/小时,机载武器为两挺机枪。这种三翼机看起来似乎比较笨重,实际上非常灵活,转弯和爬升性能都很出色,与“骆驼”战斗机堪称棋逢对手。德国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后来驾驶的就是这种飞机,福克Dr.1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在一战期间,战斗机从诞生到发展,成为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飞机的问世,使过去以海、陆为主的平面战争发展成包括天空的立体战争。飞机也从只能“登高望远”的侦察机,发展成可以进行格斗攻击的战斗机。

到1918年,飞机上的武器也由石头、手枪、手榴弹、渔网、铁锤发展成机枪和炸弹。个别机种甚至开始试装威力更大的航空机炮,全金属的单翼飞机也开始试飞。格斗、护航和支援地面部队的空战理论和战术已初步形成,制空权的争夺对于获取战争胜利举足轻重。

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人再质疑飞机,问飞机能干点儿什么事儿了。

在一战中,飞机的种类除了侦察机和战斗机之外,也发展出了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

为了执行远程轰炸任务,首先出现了轻型轰炸机。轻型轰炸机一般来讲都是单引擎的双座双翼机。虽然轻型轰炸机在轰炸敌方目标方面很有优势,但还算不上功能全面的军用飞机,没法承担侦察任务,而且由于飞行速度慢,武装程度低,执行任务的时候还需要战斗机护航。

比如英国1912年研制的DE2型飞机,飞行员的防身武器只有步枪或者手枪,而且只能采用手抛投掷炸弹,攻击能力十分有限。飞机要飞得很低,飞行员才能把炸弹扔下去,要不然炸弹在半空中就爆炸了,炸不着敌人,反而炸到了自己。就是这么落后的一款飞机,还一直使用到了1915年,那时英国人才使用能够承载155公斤炸弹、配备了机关枪的飞机取代它。

法国轻型轰炸机发展的道路跟英国很相似,他们制造的轻型轰炸机也只能带100公斤炸弹。相反,德国更喜欢用战斗机执行轻型轰炸机的任务,或者干脆把精力用来发展对地攻击机和多功能飞机,所以德国的轻型轰炸机产量并不高。

除了轻型轰炸机之外,重型轰炸机也在一战前诞生。令人惊讶的是,重型轰炸机居然是被一战中的“飞机弱国”俄国和意大利研制出来的。1913年,俄国人西科尔斯基——此公大名鼎鼎,后来的直升飞机也是他发明的——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4引擎飞机。这种飞机被俄国军方订购后,改良成了一款军用双翼飞机,有6名机组成员,配备2挺机关枪,还可携带535公斤炸弹。这是一战爆发时,世界上最厉害的重型轰炸机。

1915年2月,俄军开始用这种轰炸机在波兰东部执行轰炸任务,然后把打击范围扩大到奥匈帝国和德国境内。俄军73架轰炸机在一战期间出动400架次,其中只有1架在击落3架敌机后被袭坠毁,2架因机械故障退役,损失很低,战绩卓越。俄国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早采用战略轰炸的国家。

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很弱,航空兵更弱。但是这么弱的意大利航空兵却拥有远程轰炸机。意大利之所以选择远程轰炸机,是因为意大利的主要作战区,以山区为主(就是阿尔卑斯山区),普通轰炸机很难在山区顺利执行战略轰炸任务,而远程轰炸机却可以飞到奥匈帝国和巴尔干地区参加战斗。所以,意大利研发了4款3引擎的双翼战略轰炸机,总产量达到750架。

后来,德国和英国也发展了重型轰炸机,德国的重型轰炸机也是4引擎的,配7名机组成员,3挺机关枪,可携带18枚炸弹。

一战当中,空中和地面部队的近距离协作,成为进攻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陆空一体战。轻型轰炸机和战斗机在战场上经常被用来执行跟地面密切配合的支援行动,也就是对地攻击任务。

1917年11月20日进行的康布雷战役中,英军派出1000余架飞机参战。这些飞机以低空盘旋的噪音来掩盖坦克开进的隆隆声,以对地轰炸和机枪扫射来支援地面部队的行动,还轰炸了德军的炮兵和指挥部。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英军突破了德军防线,俘敌8000余人,缴获火炮100余门。11月30日,德军也在10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实施反击,收复了失地,俘敌9000余人,缴获坦克100辆、火炮148门。

这次战役是战争史上首次坦克、飞机、步兵、炮兵的协同作战,为协同作战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航空兵的低空强击战术也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发展。

这时候的轻型轰炸机和战斗机承担了大部分对地攻击任务,但是轻型轰炸机在降到中等高度的时候,向下投掷炸弹,准确性不高。而战斗机在投弹的同时,用机关枪对地扫射难度也很大,加上俯冲的飞机完全暴露在敌军地面火力之下,所以飞行员非常讨厌干这种玩命的差事,不如在天上打仗浪漫。这时候,就需要有专门的对地攻击机出现。

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在飞机配合陆军作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德国专门生产了有装甲的J级飞机和轻型CL级飞机用于攻击地面目标。德国的J级“容克”式飞机是现代强击机的雏形,它的机身全部用铝合金制造,飞机腹部装有下射机枪,座舱周围装有5毫米厚的钢板。飞机携带集束手榴弹和手抛轻型炸弹,可有效地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德国还在《阵地战中的进攻》细则中明确了航空兵在诸兵种协同作战中的具体战术。1918年3月21日,德国航空兵在皮卡迪进攻战斗中实施了这一细则,侦察机首先起飞,进行战场监视和情报收集,使指挥部随时掌握突击进程;由战斗机掌握制空权;强击机随即投入战斗,对敌步兵和炮兵实施猛烈扫射。第二天,德军步兵在30架强击机的支援下,粉碎了英军的抵抗。第三天,德国强击机有效阻止了英军援军的开进,并袭击了撤退的英军部队和辎重队。

德国的G型飞机,是专门研发的对地攻击机。这种飞机也是两名飞行员,可带3到5挺机关枪,主要靠机关枪对地扫射。德国人把这东西弄出来之后,协约国也针锋相对地生产出了对地攻击机,比如法国人造的对地攻击机,也是2名飞行员、3挺机枪。

强击机可以用机枪对地扫射来杀伤敌方战壕中的士兵。到了这时候,你就是躲在深深的战壕里也不安全了,敌人可以从天上来打你。

从飞机诞生到一战爆发,只有短短十几年,但很快各个航空兵种就齐全了,是陆海空三军中进步最快的。

虽然空战战术由单打独斗发展到了编队作战,但是一战中飞行员个人的勇敢和智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场空战的胜负,而且也间接影响到制空权的争夺。

那时候,空战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就好比冷兵器时代,骑士的个人技术对战斗的胜利影响非常大一样。一战时的空战主要是以单机格斗的方式进行的,战斗情况受飞行员尤其是王牌飞行员的影响很大。

一战时,法国在空战中共击落敌机2049架,在1918年法国飞行员的总人数是1500人,但这2049架中的45%,即908架是被52名王牌飞行员击落的。协约国当时参战的飞行员一共有几千人,在空战中击落了3138架德国飞机,而这当中的65%,也就是2023架是被105名王牌飞行员击落的。可见王牌飞行员在空战中的作用。一战中涌现出的王牌飞行员,以德、英、法三国最为著名。

在一战期间,法国最早使用“王牌”一词。当罗兰·加洛斯在16天内先后击落了5架敌机后,法国报纸称他为“王牌”,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名王牌飞行员。在一战之前的法国,“王牌”就是一个流行词,通常用来形容运动明星,比如足球明星或自行车明星。后来,人们也用“王牌”来形容战绩傲人的杰出军人。

德国在一战中,击落5架敌机的飞行员被称为王牌,10架就是双料王牌,德国一共有160名飞行员成为双料或超级王牌。超级王牌就是击落敌机在30架以上,当时德国有29名超级王牌飞行员。

1914年至1916年间,英国并没有集中记录空战战绩。事实上,一直到战争结束,英国飞行员的战绩也只是在中队级别进行记录。尽管有一些飞行员因为媒体报道而出名,但一战中的英国空军个人数据是没有公开官方记录的。不过,当飞行员取得击落5架敌机的战绩时,他将自动获得一枚军功十字勋章。

到一战结束的时候,战果在7架或7架以上的王牌飞行员,法国有111人;英国有194人;美国参战比较晚,但也涌现出一批王牌飞行员,击落6架敌机以上者72人。

在一战中,个人战果在30架或30架以上的超级王牌飞行员,德国有33名,英国有26名,法国有3名(法国的王牌飞行员虽然多,但战果基本都在10架左右),比利时1名,意大利1名,奥匈帝国3名。

可以说,英德两国是一战中实力最强的空军大国。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王牌飞行员的地方。法国空军在一战中表现不俗,它的头号王牌飞行员保罗·丰克上尉,战果高达75架,成为协约国第一王牌。

丰克在战前就已经学会了飞行,开战之后被招到空军,1915年被分配到部队中参与侦察和轰炸活动,1917年3月才击落了第一架德机,4月份才改飞战斗机。头号王牌这么迟改飞战斗机很少见,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在这之后,他的战果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1918年5月9日和9月26日这两天,丰克都创造了每天击落6架敌机的纪录。丰克具有高超的空战技术,能够使用最少的弹药击落敌机,而且自己一次也没被敌人击落,座机只受到仅有的几次枪击。丰克不像一战时德国头号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外号“红男爵”),最后把自己也搭进去了。丰克在战后成为闻名遐迩的特技飞行员,后来还当选法国下议院议员,1937年担任法军战斗机部队总监,直到二战前夕才引退。

法国第二号王牌飞行员是居内梅上尉。虽然他的战果比丰克少,但在法国民众当中威望很高。一战爆发时,他刚刚加入空军,体检时反复4次才勉强通过,他的身体非常孱弱。1915年7月,他击落第一架敌机。从1916年开始,战果飞速上升。

居内梅生性孤僻,身体孱弱,击落了53架敌机,在空战中也被7次击落,却7次重返天空。法国最高军事当局认识到,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是老百姓心中的偶像,作为一面鼓舞士气的旗帜,不能让他牺牲,三番五次想让居内梅离开前线,要求他不要再飞了,但都被居内梅拒绝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跳进座舱奔赴战场。

孔老夫子有句话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1917年9月,居内梅阵亡,年仅23岁。

德国飞行员殷麦曼,在一战中击落敌机15架。因为他作战的地点多在法国北部的里尔上空,所以有了一个外号——“里尔之鹰”。

击落敌机15架的纪录,在德国空军中根本排不上号。真正让殷麦曼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他发明了著名的“半筋斗翻转”机动动作,史称“殷麦曼翻转”,使空战真正成为一种全方位机动作战。直到现在,这个动作还在飞机训练和特技表演中使用。

殷麦曼年轻时就喜欢冒险,羡慕军人的生活。后来,他进入萨克森士官学校,并在一战前毕业,分到铁道兵团中当见习军官。为了学习技术,他放弃了当军官的机会。后来他又迷上了飞行,通过考试,成了一名飞行员。

一战初期,殷麦曼多次驾机外出侦察,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他很快就厌倦了平淡无趣的日子。

这天,殷麦曼想玩点儿新鲜的。他驾驶着一架单翼飞机穿过战线抵达巴黎上空,然后压低机头,降低高度,看准一处人群密集的地方,操起机舱里放着的一堆鼓囊囊的布袋,一个接一个扔下去。很快,一个个黑点嗖嗖地飞向地面,吓得地面上的人群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布袋啪啪地掉在地上,却没有爆炸。过了好一会儿,胆大的人捡来布袋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都是沙子!

看着巴黎人惊慌失措的样子,殷麦曼咧开嘴露出了一脸坏笑。接着,他又把一捆传单扔了下去,这些传单都是德国勒令法国政府投降的。传单像雪片一样向地面飘去,殷麦曼这才得意地扬长而去。

殷麦曼的这次行动,是巴黎这座世界名城最早遭到的飞机“空袭”之一。

随着交战双方的空中活动日渐增多,空中的小打小闹也开始演变成大规模的残酷厮杀。

殷麦曼头脑冷静,特别注意总结战斗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战术,创造了“俯冲攻击”的偷袭战术,并借此击落了一架敌机。可是,敌人也不傻,每次在他俯冲攻击时,常被别的敌机咬住,处境非常被动。

在当时的空战中,飞行员通常是左右盘旋做水平机动,再过渡到向上跃升,抢占高度优势。殷麦曼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呆板,他认为飞机必须做到,也有潜力做到更灵活、更机敏。

1915年秋,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在法国北部德占区上空,殷麦曼驾驶一架单翼战斗机在做飞行练习,地面的机场上有一大群德国官兵引颈眺望。殷麦曼平飞一阵后改为向下俯冲,速度加快,好似在做攻击动作。飞机越来越快,高度也越来越低。突然,飞机抬起机头,大角度爬升,几乎达到垂直状态。地面上的人正看得目瞪口呆时,殷麦曼又做了一个横滚,恢复到了平飞状态,但位置已高出了一大截。

于是,一个全新的空战动作产生了,与以往机动动作不同的是,它是垂直机动,不但可以摆脱尾追的敌机,还可以重新获得高度,抄到敌人尾后,反守为攻。德国人将这个动作命名为“殷麦曼翻转”,下令在全军推广。

几乎与此同时,德国根据法国王牌加洛斯的座机,推出了新式的“福克”战斗机。驾驶新式战斗机,殷麦曼如虎添翼,在1915年底,他很快打下了7架敌机,成为德国首批王牌飞行员。

殷麦曼还同他的战友、另一位优秀飞行员波尔克搭档,组成了飞行史上的第一对双机。他们默契配合,共同努力,在空战中逐渐形成了一架主攻、一架主防的新战术。战史专家评价说:“空战史上的真正作战,是从波尔克和殷麦曼开始的。”

1916年6月15日,殷麦曼击落的敌机数量已达15架。两天后,他再次出征,在空战中,正当他追击一架英国战斗机时,另一架藏在云中的英国战斗机尾随而下,一个点射就将他击落了。

虽然击落了殷麦曼,但英国航空队并不高兴,他们本想活捉他,并利用其才能为自己服务。殷麦曼坠机身亡后,英国皇家飞行队专门做了花圈,写了挽联,由王牌飞行员葛利楚驾机飞到德军战线上空用降落伞投下,以表示对这位杰出的“空中骑士”的敬意和哀悼。

殷麦曼阵亡后,德国第162轰炸机联队决定以殷麦曼的名字命名,以示纪念。二战中,德国第二俯冲轰炸机联队也以殷麦曼的名字命名。

“福克”战斗机与“纽波尔特”战斗机在空中战斗

德国飞行员里希特霍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击落敌机80架,位居德国飞行员之首,也是一战中世界王牌飞行员的第一位。

1892年5月2日,里希特霍芬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排行老大,后来继承了男爵爵位。在德语中,“里希特霍芬”是“公正廉明”的意思,这个姓氏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赐给他的家族的。

在崇尚斯巴达主义的德意志帝国教育制度下,里希特霍芬11岁就进入少年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后被推荐到皇家陆军学院深造。里希特霍芬头脑清晰、文化成绩优秀,靠成绩获得了奖学金。他在军校里显示出卓越的马术天赋,因而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支精锐部队——第一枪骑兵团,并在第二年晋升为少尉。

里希特霍芬不走运的是,到了20世纪初,骑兵部队已经明显落伍。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使骑兵失去了以往叱咤风云的优势,堑壕战、阵地战逐渐成为地面战斗的主流。

一战爆发后,里希特霍芬希望在新兴的航空领域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他进入航空战斗群。与当时很多飞行新手一样,里希特霍芬将波尔克视为英雄和偶像。在波尔克影响下,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1916年4月24日,里希特霍芬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击落敌机。悲摧的是,这架飞机掉在协约国控制区,战果不被承认。9月1日,里希特霍芬应波尔克的邀请来到西部最前线。他服役于第二狩猎中队,主要飞“信天翁”双翼战斗机。虽然里希特霍芬因后来那架福克Dr.1三翼机而闻名于世,但实际上,他的大部分飞行时间和作战成绩都是在双翼机上取得的。

终于,里希特霍芬在9月17日再次击落敌机,这是他第一个得到官方承认的战果。里希特霍芬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人生的悲剧就随之而来,他的导师兼伯乐波尔克在一次近距离缠斗中与友机相撞导致身亡。

里希特霍芬化悲痛为力量,将波尔克教给他的战术充分运用到了战斗中。11月23日,里希特霍芬击落了英国王牌飞行员郝克少校,这已经是他个人第11个战果。

1917年是协约国空军非常不幸的一年。

1月4日,里希特霍芬的战绩上升至16架,这在当时还活着的德军王牌飞行员中已经是No.1了。1月12日,里奇特霍芬获得威廉二世亲自授予的“功勋勋章”(就是通常所说的“蓝色马克斯”),这是当时德国的最高勋章。

在成为第11狩猎中队的指挥官后,里希特霍芬将自己战机的一部分涂成了血红色,他认为这样可使地面上的友军便于识别,防止误伤。此外,他选择血红色,也是为了纪念以同一颜色为标志的第一枪骑兵团。从此,里希特霍芬被德国公众称为红色飞行员,而在英国的宣传中,他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红男爵”。

里希特霍芬的做法引领了一股潮流,他的队员们也争相将自己的飞机部分涂成血红色,以显示团结一致的精神。在后来的战斗中,第十一狩猎中队的战绩异常出色。这导致在战争后期,许多英军飞行员都以打下“红男爵”作为奋斗的目标。

1月24日,里希特霍芬的“信天翁”双翼机的下部机翼在日常飞行中自行折断,这种飞机经常出这样的故障。里希特霍芬大为恼火,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抗议信投寄到了柏林。

著名飞机设计师福克拿到这封信后,一字一句地认真了全文,老爷子立即赶到前线查看损坏的飞机,还顺便察看了英军的索普维茨三翼机。回国后,福克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和双翼机的情况,改进设计出了著名的福克Dr.1三翼机。可以说,这里也有里希特霍芬一半功劳。

整个4月,天空都是属于德军飞机的。里希特霍芬在29日一天之内击落了4架敌机,这是他个人单日的最佳战绩。英国人称1917年4月为“血腥四月”,他们在这个月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和侦察员,其间有21架飞机是被里希特霍芬击落的,从此“红男爵”名震天下。

里希特霍芬的战绩仍在激增。在取得第41个战果后,里希特霍芬奉命调离前线,他的胞弟,同样是一名王牌飞行员的小里希特霍芬接过了狩猎中队的指挥权。

6月24日,里希特霍芬任新成立的第一联队指挥官。

战争是残酷的,运气不会总是向着里希特霍芬。7月,里希特霍芬被对手击落,虽然他成功迫降,但是头部中弹,留下了头痛的后遗症。伤病在身的里希特霍芬,还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空战的胜利。这种非凡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德国人的士气。

这个时候,德军上层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而有意对里希特霍芬进行保护,起初是劝他退出前线,可这根本行不通。于是上层硬性规定除非情况危急,否则联队长不准升空作战。但是他们很快发现,里希特霍芬总是寻找各种借口驾机作战。

即便如此,里希特霍芬还是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管理和应酬上,不过没多久他就烦了,最后“红男爵”还是恢复了全天战斗的习惯。而上层也意识到无法阻止他,就放手让他去作战,毕竟在这一行他是老大。这跟在二战中我们讲过的德军王牌鲁德尔几乎一模一样。

1918年4月21日,里希特霍芬追逐着英国飞行员威尔弗莱德·梅驾驶的“骆驼”战斗机深入英军控制区。这时距离战争结束只有寥寥几个月,德军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协约国飞机,“红男爵”也感觉到原先那种猎杀敌机的兴奋荡然无存,剩下的更多是不安和焦躁。里希特霍芬亲笔写道:“协约国飞机越来越难对付,除非跟踪追击到敌军阵地,否则很难打下它们。”这一次他又追赶着敌机进入了危险区域。其实,英国飞行员梅是个地道的菜鸟,就差在飞机上贴个“新手上路,请多关照”的标签了,他飞不高而且晃晃悠悠,但这反而使得里希特霍芬难以捕捉到他。梅在战后也承认:“这救了我的命。”

一战空战王牌“红男爵”里希特霍芬与他的座驾

在英军阵地上空,里希特霍芬紧紧盯住这架飞行路线奇怪的敌机,就在这时,一颗子弹从他的后方打来,斜穿他的身体从胸部飞出。这颗子弹究竟是谁射出的,战后争议颇多,一直没有定论,很多人认为是地面上的澳大利亚枪手干的,也有人认为是赶来援救梅的加拿大飞行员打中了里希特霍芬。

不管怎样,“红男爵”再也无法操控他的爱机,他坠落在公路旁边的田野上。事后有很多协约国士兵赶来争夺他飞机的红色残片留作纪念。而双方飞行员听到这一消息时,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敢相信“红男爵”已经阵亡,因为他已经成了一个神话。

英国人为“红男爵”举行了登峰造极的隆重葬礼。为对应里希特霍芬的军衔,6名协约国上尉抬着这位伟大对手的灵柩在一位神职人员的引导下缓缓前进。当灵柩进入墓穴后,两旁士兵朝天鸣枪表示最高的敬意!然后,一位协约国飞行员驾机升空,将布满鲜花的墓地的照片和讣告一起空投到德军阵地上。

战后,里希特霍芬的遗体从战区运回了国内。“红男爵”,这位空战神话的缔造者,一战第一空中王牌永远地安息了。他在索姆河上空阵亡时,年仅25岁。

一战中,美国排名第一的王牌飞行员是里肯巴克。

里肯巴克从小就对引擎很感兴趣,16岁时,他获得了一份改变人生的工作:为赛车手弗拉耶打工。弗拉耶很喜欢这个瘦瘦的倔小子,他参加大赛的时候,总是带上里肯巴克当机修工。在赛车行业干了6年后,里肯巴克也成了一名赛车手,比赛中以作风勇猛著称,并在1914年创下了时速134公里的世界纪录。

两年后,里肯巴克第一次坐飞机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参赛。他从小患有恐高症,但奇怪的是,坐在老式飞机的副驾驶席上,他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时,27岁的里肯巴克放弃每年4万美元的高薪(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自愿入伍,他渴望成为一名飞行员。问题在于他既没有大学文凭,也错过了学习飞行的最佳年龄。

鉴于里肯巴克是一位有名的赛车手,美国航空部队破格接纳了他,让他以飞行员的身份来到欧洲。在这里,里肯巴克一边为米切尔上校当司机,一边缠着上校帮他把年龄改小两岁以便参加飞行训练。里肯巴克确实很有天赋,经过短短17天的突击训练,就顺利结业,被分配到驻法国的第九十四空军中队,成为一名正式飞行员。

当时的美军飞行员大都是常春藤名校的毕业生,一开始,他们并不认可里肯巴克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乡巴佬。被战友们孤立的里肯巴克也不苦恼,他把时间花在摆弄飞机引擎和苦练飞行技术上。很快,里肯巴克就掌握了一套独创的空战技术,并于1918年4月29日取得第一个空战战果。

里肯巴克的常用战术是尽量接近目标,近到有撞机危险的距离再开火,这种不要命的战术使他经历过机枪卡壳和子弹擦耳飞过的危险。还有一次,他控制失去整个上翼的飞机紧急迫降。不过里肯巴克的勇敢,也赢得了战友的尊敬,他在取得6个空战战果后,成了第九十四中队的王牌飞行员,不到半年后升任中队长。

就在升职的当天,里肯巴克自愿承担一次单机巡逻任务,他在途中发现了7架德国战斗机。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里肯巴克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闯入对方编队,击落其中2架后方才全身而退。这场遭遇战使里肯巴克获得了法国的英勇十字勋章和美国的荣誉勋章,媒体开始把他称作“王牌中的王牌”。里肯巴克并不喜欢这个荣誉称号,在他之前,已有3名美国飞行员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但他们的归宿只有一个——阵亡。

整个一战期间,里肯巴克共执行过134次任务,赢得26次空战胜利,这个乡下小子成了美国的英雄。

里肯巴克退役时已经获得少校军衔,但他常说:“请叫我里肯巴克上尉,因为这个军衔是我在战场上拿命换来的。”

许多军事爱好者都知道,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是“中国空军军魂”高志航。而军事航空史学者马航福先生的文章表明,朱斌侯才是中国空战第一人。他在一战欧洲战场作为法国外籍兵团的一员参加了空战,并击落了敌机。

朱斌侯13岁中学毕业后,去法国留学。后来,他非常向往能在天空驾驶飞机,就在法国学习飞行。

一战爆发后,刚从航空学校毕业的朱斌侯参加了法国志愿军,被编入外籍兵团,成为该团的一名飞行员,他当时登记的名字是艾蒂尼。

1916年2月,朱斌侯被调到N37中队接受空战训练,训练结束时晋升为中士。7月10日,朱斌侯驾驶“纽波尔特”战斗机与德军飞机进行空战,在空战中他击落一架德军“福克”战斗机。朱斌侯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空战并取得战果的飞行员。为此,他由中士晋升为上士。不久,在一次空战中,他又击伤了一架敌机。

8月24日,他的一位战友在空中被三架德军飞机围攻,朱斌侯冲入敌机群,打乱了敌机编队,经过一番缠斗,不仅解救了战友,还迫使一架德军飞机迫降。9月12日的空战中,朱斌侯勇敢机智地将德军第三航空队指挥官梅冷蒂击落。不久的空战中,他又迫使一架德机迫降。他还击落过一个德军侦察气球。由于朱斌侯屡建战功,被法军司令部通报表扬,晋升为少尉军官。

1917年2月间,朱斌侯执行对德军阵地的侦察任务,返航时遭6架德军飞机围攻。他以高超的飞行技术与德机周旋,最后突出重围,在飞机两翼被击伤、操纵几乎失灵的情况下,迫降成功。

朱斌侯在法国志愿军中做飞行员共有一年零一个月,在空战中击落敌机2架,迫降敌机2架,击伤敌机1架,击落气球1个。法军指挥部对他的评价是“在军事飞行队中屡建战功”。一战结束后,朱斌侯从欧洲回国。

后来朱斌侯在杭州笕桥组建的航空教练所任所长。后来浙江航空队解散,朱斌侯只好回到上海老家。从此,航空界再无朱斌侯的消息。

德国

第一名,阿尔布雷希特·冯·里希特霍芬上尉,战果80架

第二名,恩斯特·伍迪特中尉,战果62架

第三名,埃里希·雷本哈特中尉,战果53架

英国

第一名,威廉·A. 毕晓普少校,战果72架

第二名,爱德华·C. 曼诺克少校,战果61架

第三名,莱蒙·柯利晓少校,战果60架

法国

第一名,鲁内·保罗·丰克上尉,战果75架

第二名,乔治·居内梅上尉,战果53~54架

第三名,夏尔·南杰塞中尉,战果45架

俄国

第一名,亚历山大·A. 卡萨科夫上尉,战果18架

第二名,帕尔·佛·达尔盖夫上尉,战果15架

第三名,A. P. 谢韦斯基海军少校,战果13架

美国

第一名,爱德华·V. 里肯巴克上尉,战果26架

第二名,威廉·C. 兰巴特上尉,战果21架

第三名,佛莱迪里克·W. 齐莱特上尉,战果20架

钱币里的中国史幽云疑案曹操多阳谋郭论明朝大历史南明史(全二册)我真不想出生啊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