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苏老爷子的嗅觉(1/1)
叶天与苏元桥还没谈论完,苏元桥办公室里面的电话就响了起来,而且是红色专线。
这代表着有上级领导打电话过来了,苏元桥脸色一变,立刻起身,来到办公桌的面前,然后拿起电话。
“你好,我是苏元桥。”
“是,我知道了。”
电话那边就说了一句话,而且很急,然后就挂断了。
叶天有些疑惑地望向苏元桥。
苏元桥直接说道:“老爷子的电话,要我立刻去大宁,正好你也在这里,就不用通知你了,一起走吧。”
叶天没有问为什么,这个时候苏老爷子打电话过来,而且还是直接拨打的红色专线,不用说肯定是出什么问题了。
至于具体是什么问题,叶天的心中,也隐隐有了猜测。
这个时候,苏元桥自然不会讲究什么公车私用的问题,也没叫司机,便和叶天一起直接往大宁赶去。
来到苏老爷子住的常委院时,天色已经完全漆黑了下来。
苏元桥与叶天一前一后走进房子里面,只见家政人员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菜,摆在客厅的位置,热气腾腾的显然刚刚出锅不久。
而苏老爷子则是在看新闻,正好这会儿也到了尾声,他站起身来,开口说道:“都来了?先吃饭吧。”
一顿饭,吃得有些压抑,苏老爷子吃饭的时候什么话都不说,叶天也好,苏元桥也罢,都不敢多问什么,默默地扒拉了一碗饭,便放下了碗筷。
等到苏老爷子也吃完,三人来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叶天连忙拿出香烟,递给苏老爷子与苏元桥。
又沉默了一会儿,苏老爷子终于缓缓开口说道:“今天老常召见了阳华分管企业的副专员,这个事情你知道吗?”
却是问的苏元桥,所谓老常,就是省里分管企业的副职领导。
苏元桥说道:“有跟我提过一嘴,有什么情况吗?”
苏老爷子缓缓点了点头,说道:“我听说老常今天召见那位副专员,主要问及的情况,都是关于阳华百货改制的问题。”
话说到这里,老爷子便停了下来。
果然,苏元桥脸色一变,但却没有立刻就说什么。
叶天则是心中一惊,不过不是因为苏老爷子说的话,而是惊诧于老爷子在这方面的敏感度,才刚刚有些风吹草动,立刻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这些老辈人物,果然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尤其是苏老爷子,能够在这个年纪还担任着二把手的位置,而且还是在苏北,属于本土系的扛旗人物,就更不简单了。
苏老爷子看了两人一眼,随即开口说道:“关于阳华百货的改制,你们究竟是打算怎么处理的?尤其是下岗职工们的安排,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个问题,苏元桥也了解过,但既然叶天就在这里,他也就没有必要多说什么,毕竟叶天才是真正的策划者与执行者,由他来说,肯定更好。
叶天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苏爷爷您问的是关于下岗职工优化组合的问题吧?”
叶天很清楚,这个问题肯定是会爆发出来的,只不过没有想到会这么早,毕竟阳华百货现在才刚刚装修完毕,郑倩美推荐给叶天的人才,也才刚刚对百货公司的职工完成了基本的培训,正在筹备开业。
培训没有通过的人,自然就要优化组合,能够进饲料厂就让他们进饲料厂。
只是职工问题解决了,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处理,那就是那些已经退休的老职工。
果然,苏老爷子点了点头,说道:“我了解过了,在重新优化组合方面,你的饲料厂可以托底,这个问题不大,但是那些已经退休的老职工,他们为了百货公司操劳了多年,你们打算怎么安排?”
“只要是涉及到人员安置的问题,永远都是最敏感的,一旦处理不好,那就不是小问题,而是真正的根本问题,咱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如何体现?”
在当前这个姓什么还在不断争论的年代,就是这样,因为政府还没有出台保障制度,所以退休的老职工,闲杂人员,职工家属等等,几乎都是挂靠在企业,这也是国企即便能够盈利,也无法坚持下去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管有多少收益,带着这么沉重的包袱,终究是会被压垮的。
虽说这种事情,如果放在几年以后,也就司空见惯了,可现在,基调还没有定下来,阳华百货公司的改制又是走在了整个国家的最前端,正是最敏感的时候,自然有人会从这方面做文章。
叶天沉吟了一番,组织好了自己的语言,便开口说道:“苏爷爷,这个问题本身就不能一概而论,国企改制乃是大势所趋,无论愿意与否,这都将是未来几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阳华百货只是走在了前面罢了。”
“而想要改革成功,些许阵痛也是必须要忍受的,否则,经营理念改革成功,能够适应市场以后,却还要与之前一样,拖着沉重的包袱,那么我们改革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苏老爷子轻哼一声,说道:“退休的老职工们不是企业的包袱,他们当初为了搞建设,那都是有过无私奉献精神的,没有他们,那么多的国企,是怎么建起来的,怎么运转起来的?”
“就算是在外国,这样的退休职工,也肯定是有保障的,港岛那边想必也不会差吧?”
“如果这些人都是企业的包袱的话,那算什么?”
叶天开口说道:“苏爷爷,我知道您的意思,也明白您说的有道理,但这个方面,应该属于社会保障体制,是需要政府出台相对应的政策,然后施行下来的,而不应该完全强加在企业的身上。”
“您说国外都有类似的养老保障制度,这我承认,但您也要知道,如果将这个保障制度加到企业的身上,那也是万万不可取的,效益再红火的企业,在这样的沉重包袱下,最终也会被压垮,直到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