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共同的敌人(1/1)
“楚军来了?”苟先生刚准备入座,听到李唐这句话,当即愣住了,身体停在了半空中。
李唐点点头,笑容苦涩。
虽然他一直判断楚军来的可能性很大,可是从内心深处,他并不希望这一幕发生,尤其是看到自家的新居之后。
但墨菲定律又一次生效,楚军来了,所有不切实际的自我欺骗都将成为笑话,甚至可能是致命的笑话。
收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召公湖,挂起了李氏的旗帜,找到了苟先生。
甚至抢在了杜姜的前面。
苟先生应邀而来,心情原本不错,可是听到这个消息,他也大吃一惊 ,瞪着李唐看了又看,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这才恢复了镇定,缓缓就座。
“你急着找我,就是为了这事?”苟先生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杜国毕竟是我的母国,更是我夫人的母国。我们总不能看着杜国出事,却无动于衷。”
苟先生笑笑。“可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杜国又不是我的母国。”他斜睨了李唐一眼,摇摇头。“你这理由不够。”
李唐知道他在想什么,从怀里掏出老嬷嬷给的玉佩,放在桌上,推到苟先生面前。
“先生认识这个吗?”
苟先生眼神微缩,盯着玉佩看了半晌,咂了咂嘴。“我明白了,是我没福气。你说吧,要我怎么帮你?”
“你先告诉我,这是什么。”
苟先生抬起上皮,瞅了李唐一眼,神情古怪。“你不知道这是什么?”
“大概能猜到一点,但不是很确切。先生见多识广,应该能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
“那是不是说,你还没答应给你玉佩的这个人?”
“没有。”李唐歪了歪嘴,似笑非笑。“如果先生想争我这个弟子,不妨试试。”
苟先生的脸颊抽了抽,似乎想骂人,最终还是没骂出口。他放下茶杯,拿起玉佩,仔细端详了片刻。“你能不能告诉我这是哪儿来的,不必说是谁,只告诉在哪儿得到的就行。”
“杜国国都,够了吗?”
“够了。”苟先生有些丧气。“如此高人,能藏身杜国国都,不为我知,可见身份、能力都在我之上。算了,我就不自取其辱了,满足于和你做个朋友吧。你说,希望我怎么帮你?”
“你在召国、田国有朋友么?”
“有,但交情深浅不一,不是每个人都能帮上忙。”
“能帮我引见么?”
“这个没问题。”
“那好,我想请你帮我出面,说服他们出兵增援杜国、宁国。实在不行,帮我引见,由我来说服他们,也可以。”
“理由呢?你凭什么觉得他们会出兵增援杜国、宁国?杜国还好说,毕竟都是东伯管辖的方国,又是邻居,有互助之义。宁国却不然,不仅不与田国、召国相邻,还不属一个阵营。”
“杜国、仪国有铁匠。”李唐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我教出来的铁匠。”
说着,他取下自己的佩刀,放在桌上。
自从决定与君子们划清界限,他就大大方方的放弃了剑,改佩刀,与真蜜等人一样。
苟先生看看李唐,将玉佩放回原处,拿起刀,在手里掂了掂,有些不解。“我听说铁器比青铜轻,怎么你这个……”
“如果都是剑,铁剑的确会比青铜轻一些,但我这是刀,不是剑,所以要比青铜剑重,大概重一倍左右。”李唐咧咧嘴。“剑的优势在刺,以轻灵为主,所以要轻。刀的优势在劈,以威猛为主,所以要重。刀剑相斫时,越重越占便宜。”
苟先生恍然。“原来还有这些门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说着,一手握鞘,一手握柄,拔出半截长刀,看到厚厚的刀脊,也明白了李唐所说的道理,不禁点了点头。
铁制兵器原本就比青铜兵器坚韧、锋利,再加上厚重的刀身,相者相斫,胜负立判。
那些封臣虽然接受了铁剑,终究还是不如李唐激进,直接由剑改刀,一旦遇上,必然要吃亏。
当然,相比于青铜剑,铁剑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仪国、杜国那些由李唐教出来的铁匠落到楚军手中,为楚军打造铁制兵器,楚军如虎添翼,对相邻的田国、召国的确不是好消息。
用这个理由来说服召国、田国出兵,增援杜国,还是有可能的。
“这刀先给我,当作证物。”苟先生站了起来。“我先去试试,如果面子不够大,再为你引见两国的贵 人。”
李唐起身,拱手致谢,随即又指指桌上的玉佩说道:“先生,你还告诉我这究竟是什么呢。”
苟先生看了一眼玉佩。“你拿着这玉佩,去京师鸿都门学宫,自然就明白了。”
说完,不等李唐再问,转身离去。
“鸿都门学宫。”李唐拿起玉佩,迎着阳光看了看,微微一笑。
杜姜走了进来,看到这一幕,不禁撇了撇嘴,有些酸溜溜的说道:“老嬷嬷真偏心,这么多年了,我连看都没看过这玉佩。她才见了你几面,就将玉佩给了你,还生怕你不收。”
李唐嘿嘿一笑。“老嬷嬷这是为了你好啊。”
“怎么说?”
“你武艺那么好,我就算再练,兵技巧这一门也赶不上你,如果不能在兵形势上有所长,怎么能和你比肩?我倒是不在意你的强大,可是别人见了,难免会说你仗势欺人。如果我和你一样强大,他们就不会这么说了。”
杜姜眼神微闪。“好像有些道理。”随即又说道:“苟先生答应了?”
“答应了,只是有些勉强,未必肯尽力。夫人,你别闲着,去田国找人问问,看看有没有擅长丹青的人,我要画张像,找个人。”
“谁?”
“田千秋。”李唐将玉佩收入怀中。“杜国要想活下去,仅靠田国、召国恐怕不够,最后还要齐公出面才行。田千秋气度不凡,也许能接触到齐公。”
听说关系到杜国存亡,杜姜二话不说,点头答应了。
——
杜国国都,国君府。
国君居中而坐,两手紧紧抓住椅子扶手,苍白的脸上不停的流汗。
世子杜白,大司马陆宁、国相张远都在,神情凝重,一言不发。
大司徒仇恩、杜温、杜恕、陆俊、张文、张惠等人也在,只是他们突然被召来开会,看到这么多重臣在场,都有些手足无措,谁也不敢吱声。
杜恕来得最晚,脸上还挂着笑容,见气氛不对,连忙装出一副严肃的模样。
他原本以为国君叫他来是商量联姻的具体细节,可是看看这紧张的气氛,尤其是国君脸上的冷汗,实在不像是什么好事。
见所有人都到齐了,大司马陆宁咳嗽了一声,向陆俊使了个眼色。
陆俊起身,先向国君施礼,随即环顾四周。“诸君,我们已经收到确切的消息,楚军将至,前锋已经到了仪国的瓜洲。”
此言一出,刚刚才没什么声音的堂上顿时炸了,惊呼声此起彼伏。
“有多少人?”
“总数还不清楚,仅就前锋而言,至少有万人。”
倒吸冷气声响成一片,几乎所有人都傻眼了。
前锋有万人,总兵力至少在三万以上,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如果是真的,那楚军绝不会仅仅是为了一个瓜洲,这是要灭国。
这么离谱的情况,是很多人事先都没想到的。李唐提醒他们的时候,也没说得这么严重。
“这是……”大司徒仇恩第一个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道:“楚军的进攻……方向是哪儿?”
张远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就算主攻方面是宁国,只有前锋来杜国,大司徒就守得住吗?”
仇恩习惯性的想反驳,被陆宁瞪了一眼,又生生咽了回去。
现在说大话容易,等楚军真的兵临城下,可就收不回来了。
张远此刻刺激他,或许就是希望他大包大揽,到时候丢人现眼。
陆宁起身,向国君施礼。“国君,自大夏立国以来四百年,灭国之事虽有耳闻,但无罪无诛还是首次,其中必有误会。为保万全,臣请整兵备战,同时派使者前往楚国大营,面见楚军,问清原委。”
国君还没说话,张远便说道:“大司马,整兵备战不是早就开始了么?”
陆宁花白的眉毛微皱。“之前的确有准备,但谁能料到楚军来势如此凶猛,就算有准备,恐怕也不够的。”他又转向国君。“臣请国君下诏,所有当战之人,齐集国都,坚壁清野,以待楚军。此外,再派人去临淄,向齐公求援。楚军如此攻势,恐怕不是为杜国而来。”
张远说道:“臣附议,愿推荐犬子张惠出使临淄。”
陆宁嘴角抽了抽,不屑地瞥了张惠一眼。“国相不必着急,令郎虽然擅长言辞,却不适合出使楚国。大敌当前,我们承受不起任何损失。当然,临淄也不能派他去,他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张远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张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神情窘迫。
国君见状不妙,连忙说道:“以大司马之见,谁能出使临淄?”
陆宁拱手道:“臣推荐李唐。”
国君眉头紧锁。大敌当前,大司马和国相这两个重臣却斗得不可开交,让他非常失望。
“世子,你有什么想法?”
杜白一惊,白皙的脸皮瞬间通红。他看看陆宁,又偷偷看了张远一眼,却被张远抓个正着,看着张远眼中似笑非笑的神情,心中莫名一紧,原本就没什么想法的脑子更是空空如也。
“世子?”没听到回应的国君眉头皱得更紧,声音也大了起来,透着一丝不耐烦。
“国……国君,我……”杜白张口结舌,窘迫至极。
国君沉下了脸,有点压制不住火气。
张远轻咳。“世子,好几天没看到苟先生了,他还在杜国吗?”
杜白通红的脸突然就白了。他低下了头,连看一眼杜远的勇气都没有。
国君听出了端倪。“苟先生……走了?”
杜白汗如雨下,不敢回答。
陆俊见状,立刻起身。“回国君,苟先生临时有事,离开国都几日。”
国君语气稍缓。“为了什么事?楚军将至,正是要请他出谋划策的时候,怎么不多留他几日?”
“应该也是为了此事吧。国君想必也知道,苟先生一向欣赏李唐,李唐信誓旦旦,说楚军将至,别人或许不信,他却是非常赞赏的,未雨绸缪,有所准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谋士好神秘,不肯轻易示人,我们也不好多问。”
看着侃侃而谈的陆俊,国君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不管陆俊说的是不是事实,他现在都只能相信。苟先生地位特殊,是世子的首席客卿,更是杜国很多人敬佩的谋士。此时此刻,如果他抛弃了世子,抛弃了杜国,会对民心士气造成重创。
就算苟先生走了,他也不能承认。
“诸位,如果说之前还有疑惑,意见不同,还属情有可原。现在楚军将至已是不争的事实,之前的种种分歧就不必再提了。从现在开始,只讨论一件事,怎么击退楚军,守住杜国。”
国君喝了一口水,又道:“我说得很清楚了吧?”
众人微怔,不少人抬起来,互相看看,生怕自己听错了。
这真是国君说的吗?这可不像他的性格。
张远第一个反应过来,站起身。“国君,臣建议召回李唐和少君。李唐足智多谋,少君更是难得的将才,既是可用之人,又是国君至爱。召回他们,像仪国国君一样付以重任,一定能击退楚军,守住杜国。”
国君眼神闪烁,抚须沉吟。
张远的建议正合他意,但张远提到的仪国的例子却不合适。仪国国君年少轻狂,委任李唐为相,委任杜姜为大司马,全权委托,这是他做不到的。
就是他同意,陆宁也不会同意。当初将李唐、杜姜派到仪国去,正是为了陆俊能独占鳌头,不被杜姜压住。
国君看向陆宁,眼神恳切。
如果陆宁能和张远一样表态,同意请回李唐、杜姜,那该多好。虽然不像仪国一样,任命李唐为国相,杜姜为大司马,有他们相助,情况也会好很多。
不出所料,陆宁垂着眼皮,无动于衷,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充满不屑。
陆俊见状,冲着仇恩使了个眼色。
仇恩会意,立刻起身,大笑道:“国相,你现在说这些可能已经迟了。李唐早就变卖家产,准备离开杜国。至于其中的原因,国相应该很清楚。你要是真心想推荐他,当初就应该坦诚些,而不是现在才后悔。”
张远冷笑道:“李唐回国都的当日,我就邀他去国相府,还不够坦诚吗?如果你说的坦诚是指让贤,请李唐担任国相,我觉得也未尝不可。至于少君,我想她虽是女子,却生性洒脱,不至于那么贪恋权势,非要争个高低。”
说完,张远再次向国君施礼。“国君,臣愿亲赴李氏,请李唐夫妇来助国君一臂之力,并请辞国相之位,为李唐之副,共纾国难。”
国君看向陆宁。
陆宁感慨道:“国相有如此胸怀,臣佩服,愿效其次。国君也许还记得,当初最先邀李唐共事的,还是臣呢。可惜后来出现了点意外,李唐险些死在孙海剑下。虽说舍命一搏,杀了孙海,却落下了隐伤,从此不再用心武事。要不然,我杜国又多一个名将。”
他一声长叹。“国相,你愿意屈尊去请李唐,诚意感天动地。但李唐少年心性,肯不肯来,只怕难说。你可想好了,既然要表示诚意,就不能浮于表面。眼下可不是平常时候,多耽误一天,都有可能误事。”
张远淡淡地说道:“多谢大司马提醒。不过大司马刚才也说了,李唐不再用心武事,就算我能请他来,能否击退楚军,最终还是要看大司马、大司徒的本事。”
他转向仇恩,微微一笑。“大司徒,你肩上担负的可是杜国存亡的重任,要有主见才行,不能听人摆布。真要大司马召回陆言,可就不好看了。”
仇恩顿时满脸通红。
不等陆宁等人再说,张远拱手道:“国君,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动身去李氏。国相府的事,请世子代理。”
国君连连点头。“好,好。”
世子却有点懵。他怎么也没想到张远会将国相府暂时委托给他。
张远一向和他保持距离,这可是人所皆知的事。他多次主动和张远亲近,包括但不限于示好张远的儿子张惠,都没得到想要的结果。
突然之间,张远这么亲近,他本能的觉得有问题,却又不知道问题在哪儿。
他只能求助地看向陆宁。
陆宁也没准备,一时犹豫。